-
第一章总论
(1)掌握肾脏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肾脏疾病的临床表现、肾脏疾病的检查。 (2)掌握肾脏疾病常见综合征、肾脏疾病的诊断及肾脏病防治原则。 (3)熟悉肾脏疾病的诊断思路与方法。 (4)了解肾脏疾病的发病机理、相关的国内外进展。
-
●1.1肾脏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
本节主要介绍:肾小球与肾小管功能、肾脏内分泌功能。
-
●1.2肾脏疾病的临床表现
本节主要介绍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的定义和特点。
-
●1.3肾脏疾病的检查
本节主要介绍尿液检测、肾功能检查、影像学检查、肾脏病理学检查的特点。
-
第二章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介绍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相关内容
-
●2.1肾小球疾病概述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临床分型:本节主要介绍肾小球疾病的定义、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临床分型; 肾小球疾病的病理分型:本节主要介绍肾小球疾病病理分型的基本原则和肾小球疾病的病理分型; 肾小球疾病的发病机制:本节主要介绍免疫反应、炎症反应、非免疫反应在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肾小球疾病的临床表现:本节主要介绍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常见临床表现,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和肾功能异常的产生机制和特点。
-
●2.2肾病综合征
2.2.1 本节主要讲述肾病综合征的定义、诊断必要调剂及常见病因; 2.2.2 本节主要讲述肾病综合征的病理生理; 2.2.3 本节主要讲述肾病综合征常见的三种病理类型:微小病变肾病、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膜性肾病的临床病理特点; 2.2.4 本节本节主要讲述肾病综合征另外两种病理类型: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病理特点; 2.2.5 本节主要讲述肾病综合征的诊断思路及鉴别诊断。
-
第三章尿路感染
(1)掌握尿路感染的分类、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尿细菌学检查、诊断标准、定位诊断和治疗。 (2)熟悉尿路感染的实验室和辅助检查、尿细菌定量培养的临床意义及疗效的评定标准。尿路感染的流行病学、病理解剖、鉴别诊断及并发症、预防。
-
●3.1尿路感染
3.1.1 本节主要讲述尿路感染的定义、常见病因和分类。 3.1.2 本节主要讲述尿路感染的发病机制,包括感染途径、机体防御功能、易感因素与细菌的致病力等各种因素。 3.1.3 本节主要讲述尿路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急性膀胱炎和急性肾盂肾炎、慢性肾盂肾炎的病理解剖学特点。
-
第四章急性肾损伤
(1)掌握的重点内容是急性肾损伤的定义,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2)熟悉急性肾损伤的病因分类、实验室检查。 (3)了解急性肾损伤的一个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及病理表现预后与预防。
-
●4.1急性肾损伤
4.1.1 急性肾损伤概况:本节主要介绍:急性肾损伤的定义和分期。 4.1.2 急性肾损伤病因:本节主要介绍急性肾损伤的病因和分类特点。 4.1.3急性肾损伤的发病机制:本节主要介绍急性肾损伤的机制、病理生理和病理特点。 4.1.4急性肾损伤的临床表现:本节主要介绍急性肾损伤患者的临床特点。 4.1.5急性肾损伤的诊断:本节主要介绍急性肾损伤的实验室检查特点和诊断标准。
-
第五章慢性肾衰竭
(1)掌握慢性肾脏病和慢性肾衰竭的定义及慢性肾脏病的分期 (2)掌握慢性肾衰竭进展的危险因素 (3)掌握慢性肾衰竭主要临床表现 (4)掌握慢性肾衰竭预防和治疗及延缓慢性肾衰竭进展的有关措施
-
●5.1慢性肾衰竭
5.1.1本节主要介绍慢性肾脏病、慢性肾衰竭定义,慢性肾脏病分期,慢性肾衰竭进展的危险因素。 5.1.2本节主要介绍慢性肾衰竭主要临床表现特点。 5.1.3本节主要介绍慢性肾衰竭的早期防治对策和措施、营养治疗、慢性肾衰竭并发症的药物治疗。
-
第六章总论
(1)掌握造血系统的组成以及血细胞的发育。 (2)熟悉血液系统疾病的定义及分类。 (3)了解造血干细胞移植、靶向治疗等血液学新进展。
-
●6.1总论
6.1本节主要介绍造血系统的组成和血细胞的生长发育。 6.2本节主要介绍血液系统疾病的定义及分类,及血液学相关进展。
-
第七章贫血概述
(1)掌握贫血的定义、病因分类、临床表现 (2)熟悉贫血的分类、贫血的诊断步骤 (3)了解贫血的治疗原则
-
●7.1贫血概述
本节主要介绍贫血的定义及相关分类。 本节主要介绍贫血病理生理特点、临床表现和诊断治疗。
-
第八章缺铁性贫血
(1)掌握缺铁性贫血的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原则。 (2)熟悉缺铁性贫血的鉴别诊断。 (3)了解人体的铁代谢。
-
●8.1缺铁性贫血
本节主要介绍缺铁性贫血的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诊断治疗。
-
第九章再生障碍性贫血
(1)掌握再障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和治疗原则。 (2)熟悉再障的病因、发病机制和鉴别诊断。 (3)了解再障的发病情况和预后。
-
●9.1障碍性贫血
本节主要介绍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诊断治疗。
-
第十章溶血性贫血
(1)掌握溶血性贫血的定义、溶血性贫血的临床分类与发病机制、诊断与鉴别诊断。AIHA的定义。 (2)熟悉溶血性贫血实验室检查,及AIHA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 (3)了解各类溶血性贫血的特点以及其近年治疗的进展。
-
●10.1概述
本节主要介绍溶血性贫血的定义、临床分类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与治疗。
-
●10.2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本节主要介绍AIHA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诊断和治疗。
-
第十一章出血性疾病概述
(1)掌握出血性疾病的分类、不同出血性疾病的临床出血特点。 (2)熟悉正常的止血机制,正常的凝血、抗凝及纤溶机制;出血性疾病的实验室筛选和确诊试验。 (3)了解出血性疾病的防治。
-
●11.1出血性疾病概述
本节主要介绍正常的止血、凝血、抗凝及纤溶机制,出血性疾病的分类、不同出血性疾病的临床出血特点。
-
第十二章紫癜性疾病
(1)掌握ITP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和治疗方法。急症的处理。 (2)熟悉ITP的实验室检查、鉴别诊断。 (3)了解ITP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
●12.1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本节主要介绍ITP的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和治疗。
-
第十三章总论
(1)掌握内分泌疾病功能减低、亢进和激素的敏感性缺陷,内分泌疾病诊断原则。 (2)熟悉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的范畴。激素分类。 (3)了解激素合成、血液运输及激素受体,作用机制,内分泌疾病防治原则。
-
●13.1总论
本节主要介绍内分泌疾病概况。
-
第十四章甲亢
(1)掌握Graves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原则。甲状腺毒症的概念、分类和常见原因; (2)熟悉甲亢危象的诊治原则。熟悉甲亢性心脏病、妊娠期一过性甲状腺毒症、Graves眼病的特点。甲状腺自身抗体的意义。 (3)了解:Graves病的发病机制。Graves病的实验室检查。GO的治疗原则。
-
●14.1甲亢
本节主要介绍甲状腺毒症的概念、分类和常见原因。Graves病的发病机制。
-
第十五章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1)掌握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诊断。 (2)熟悉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二大主要病因,醛固酮瘤、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诊断和治疗。 (3)了解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病因分类和鉴别诊断。
-
●15.1实验室检查
本节主要介绍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实验室检查。
-
第十六章糖尿病
(1)掌握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临床表现和常见并发症及治疗原则。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高渗高血糖综合征的诊断依据和治疗原则。 (2)熟悉当前对糖尿病分类的意见及最新分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高血糖综合征的诊断依据。 (3)了解糖尿病的基本概念、病因和发病机制和自然史,病理生理和实验室检查。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和糖尿病合并妊娠的治疗原则。糖尿病长期良好控制的重要意义。
-
●16.1糖尿病
本节主要介绍糖尿病的治疗。 本节主要介绍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诊断依据、治疗原则。
-
第十七章高尿酸血症
(1)掌握高尿酸血症的定义,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预防和治疗。 (2)熟悉原发性高尿酸血症的发生原因及鉴别诊断。 (3)了解嘌呤代谢和调节机制。
-
●17.1高尿酸血症
本节主要介绍高尿酸血症预防和治疗。
-
第十八章系统性红斑狼疮
(1)掌握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免疫学检查和治疗原则。 (2)熟悉熟悉狼疮性肾炎的病理分型,以及SLE的鉴别诊断 (3)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预后及和妊娠、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的相关性 (4)关注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身心健康,加强人文教育,懂得去关爱我们身边的慢性病人。
-
●18.1概述/病因/发病机制/病理
概述/病因/发病机制/病理:本节主要介绍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流行病学,发病原因,发病机制和病理改变
-
●18.2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本节主要重点介绍系统性红斑狼疮各系统的主要临床表现及重要的鉴别诊断,及该病和妊娠之间的关系和临床需关注事项
-
●18.3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
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本节主要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重要实验室检查和不同系统受累中辅助检查的表现和应用
-
●18.4分类标准/活动度评估/鉴别诊断
分类标准/活动度评估/鉴别诊断:本节主要介绍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分类标准的历史变迁,并重点介绍最为前沿的分类标准,及如何评估该病的疾病活动度,让同学们能更深入的了解该病并协助理解后续复杂的治疗方案,同时对该病复杂的鉴别诊断作出总结。
-
●18.5治疗/预后/致谢
治疗/预后/致谢:本节主要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原则及目前主要的治疗药物,了解本病预后。最后通过一个简单案例对同学们进行思政教育作为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