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逻辑学
法律逻辑学
1000+ 人选课
更新日期:2025/05/25
开课时间2025/01/21 - 2025/07/20
课程周期26 周
开课状态开课中
每周学时-
课程简介
《逻辑学》是大学课程表中最古老的课程之一。始建于1088年的博洛尼亚大学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大学,当时的学科门类仅三门:法学、医学和神学。其毕业生无论从事律师、医师还是牧师职业,都要同人打交道,要和其他人沟通和交流,这就需要掌握与他人沟通的技能技巧,因而当时所有学科门类都要必修通识课程语法、修辞和逻辑(史称“trivium”,三艺)。 逻辑无处不在,逻辑无时不在。千余年来,逻辑学课程一直占据大学课堂,就因其既具有理论兴趣又具有实际价值。学习逻辑既能增进智能知识也具有实际作用,掌握其原理能够帮助人们在认识和避免推理错误方面变得更加有效。一个能够在推理中识别和避免逻辑错误的人,将能够更加清晰、明确、合理和稳妥地思考他打算思考的任一主题。 《法律逻辑学》是法学类专业的通识课程,是学习其他法学课程的基础。认识和理解逻辑学基本原理、方法、规则和技巧,对人们有效思维、正确决策、清晰论证和表达乃至构建理性的公民社会都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课程大纲

在线教程

章节简介教学计划
逻辑学与法律逻辑学
学习资料 登录后可预览视频
逻辑的含义与逻辑学的类型
金承光
逻辑科学的产生与发展
金承光
法律逻辑学的历史考察
金承光
逻辑学的研究对象及学科性质
金承光
逻辑学的意义
金承光
学习资料
概念与法律概念
学习资料
概念及其特征
牛奔玉
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牛奔玉
学习资料
概念的分类(一)
牛奔玉
概念的分类(二)
牛奔玉
概念间外延关系
牛奔玉
内涵外延间反变关系及其推演(限制与概括)
牛奔玉
概念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牛奔玉
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定义
牛奔玉
揭示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列举与划分
牛奔玉
法律概念
牛奔玉
命题与法律命题
学习资料
命题及其逻辑特征
李莉
命题的分类
李莉
关系命题及其逻辑性质
李莉
性质命题及其类型
李莉
性质命题的谓词刻画(谓词表达式)
李莉
性质命题的词项周延性
李莉
性质命题的真假判定
李莉
直言方阵及其推导
李莉
性质命题与文恩图
李莉
性质命题的隐含及推导
李莉
负命题与性质命题的负命题
段卫利
联言命题与选言命题(含德摩根律)
段卫利
充分条件假言命题
段卫利
蕴否律与蕴析律
段卫利
必要条件假言命题
段卫利
逆蕴否律与逆蕴析律
段卫利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等值转换
段卫利
多重复合命题
段卫利
真值表方法
段卫利
模态命题及其逻辑性质
黄金华
规范命题及其逻辑性质
黄金华
法律条款的逻辑结构
黄金华
推理与法律推理
学习资料
推理及其逻辑结构
陈鑫泉
推理的分类
陈鑫泉
推理的形式有效性与实质合理性
陈鑫泉
三段论及其逻辑结构
陈鑫泉
三段论的格与式
陈鑫泉
推理规则检验三段论有效性
陈鑫泉
欧拉图检验三段论有效性
金承光
文恩图检验三段论有效性
金承光
省略三段论及其还原
陈鑫泉
联言推理与选言推理
孙宗龙
充分条件假言推理
孙宗龙
必要条件假言推理
孙宗龙
假言联锁推理
陈鑫泉
选言推理与假言推理的综合运用
陈鑫泉
二难推理及其破斥
陈鑫泉
综合推理
黄金华
归谬赋值法
黄金华
谓词推理规则简介
黄金华
归纳推理及其逻辑特征
金承光
完全归纳推理及其合理性
金承光
简单枚举归纳推理及其合理性
金承光
因果推理及其合理性
金承光
类比推理及其逻辑特征
金承光
学习资料
类比推理在侦查工作中的应用
金承光
类比推理在审判工作中的应用
金承光
最佳说明推理
黄金华
法律推理概述
黄金华
学习资料
侦查与审判工作中运用演绎推理之特点
金承光
假说与侦查假设
学习资料
假说及其建立程序
金承光
侦查假设及其运用
金承光
论证与法律论证
学习资料
论证及其逻辑结构
金承光
论证的一般逻辑方法
金承光
法律论证及其模式
金承光
论证必须遵循的逻辑思维规律
金承光
论证中的逻辑谬误
金承光
  • 第一章逻辑学与法律逻辑学

    本章讲授逻辑学以及法律逻辑学的一般知识,包括逻辑的含义、逻辑学的不同类型、逻辑学的产生与发展、法律逻辑学的由来与发展、法律逻辑学的不同意义及其学科归属、逻辑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学科性质、逻辑学的作用与意义等内容。

  • 1.1逻辑的含义与逻辑学的类型

    本节讲授“逻辑”一词的词源及其在现代汉语中的不同涵义、逻辑学的不同类型——形式逻辑与非形式逻辑、传统逻辑与现代逻辑、演绎逻辑与归纳逻辑等。

  • 1.2逻辑科学的产生与发展

    本节讲授逻辑科学的三大发源地(古希腊古典演绎逻辑、古印度因明学与古代中国名辩学说)、逻辑学的发展(斯多葛学派逻辑理论、培根和弥尔的古典归纳逻辑、莱布尼茨的现代逻辑、黑格尔和康德的辩证逻辑)。

  • 1.3法律逻辑学的历史考察

    本节讲授法律逻辑学的由来及发展、两种不同意义的法律逻辑学以及法律逻辑学的学科归属。

  • 1.4逻辑学的研究对象及学科性质

    本节讲授逻辑学的研究对象(思维形式的结构及其规律和规则)以及逻辑学的学科性质(工具性、普效性、基础性和全人类性)。

  • 1.5逻辑学的意义

    本节讲授逻辑学的意义——逻辑学对于普通人的一般价值以及对于法律人的特殊价值。

  • 第二章概念与法律概念

    本章讲授概念的一般逻辑知识与法律概念,包括概念及其特征、概念的类型、概念间的外延关系、明确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明确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法律概念等内容。

  • 2.1概念及其特征

    本节讲授概念及其逻辑特征、概念的表达式(语词与词项)以及概念与语词的关系。

  • 2.2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本节讲授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概念内涵的不同类别、概念外延边缘的模糊性、归类与司法归类。

  • 2.3概念的分类(一)

    本节讲授概念的分类,主要涉及实概念与虚概念、单独概念与普遍概念、正概念与负概念、实体概念与属性概念、实质概念与形式概念的分类。

  • 2.4概念的分类(二)

    本节继续讲授概念的分类,主要涉及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简单概念与复合概念,尤其是复合概念的三种构成方式——合取式、析取式和否定式复合概念。

  • 2.5概念间外延关系

    本节讲授概念外延之间的五种逻辑关系——全同、交叉、种属、属种和全异关系,尤其是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的异同。

  • 2.6内涵外延间反变关系及其推演(限制与概括)

    本节讲授概念内涵外延之间的反变关系及其逻辑推演——概念的限制与概括,特别是部分概念的内涵外延之间不具有反变关系。

  • 2.7概念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本节从概念的内涵清晰外延封闭、内涵清晰外延开放、内涵不清晰外延封闭、内涵不清晰外延开放四个维度讲授概念确定性与不确定性,以及明确概念的意义。

  • 2.8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定义

    本节讲授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定义及其逻辑结构、名义定义与实质定义、通用定义与专用定义、实质定义的逻辑方法、实质定义的逻辑要求及其逻辑错误等。

  • 2.9揭示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列举与划分

    本节讲授揭示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列举及其类型(穷举与枚举)、分类与分解、划分及其逻辑结构、划分的逻辑要求及其逻辑错误等。

  • 2.10法律概念

    本节讲授法律概念与法学概念、法律概念及其特征、法律定义及其逻辑结构等。

  • 第三章命题与法律命题

    本章讲授命题的一般逻辑知识与法律命题,包括命题及其特征、命题的种类、关系命题、性质命题、负命题、联言命题、选言命题、假言命题、多重复合命题、真值表方法、模态命题、规范命题以及法律条款的逻辑结构等内容。

  • 3.1命题及其逻辑特征

    本节讲授命题及其逻辑特征、符号与语句、命题与判断、判断与语句的关系、命题与判断的关系等内容。

  • 3.2命题的分类

    本节讲授命题的分类知识——描述命题与评价命题、模态命题与非模态命题、简单命题与复合概念的分类。

  • 3.3关系命题及其逻辑性质

    本节讲授关系命题及其逻辑结构、关系的逻辑性质——关系的对称性(对称关系、反对称关系和准对称关系)与关系传递性(传递关系、反传递关系和准传递关系)。

  • 3.4性质命题及其类型

    本节讲授性质命题及其逻辑结构、六种性质命题(A、E、I、O、F、N命题)的分类。

  • 3.5性质命题的谓词刻画(谓词表达式)

    本节讲授性质命题的谓词表达式,即借助谓词、个体词和量词对六种性质命题进行逻辑刻画。

  • 3.6性质命题的词项周延性

    本节讲授性质命题的词项周延性的涵义、六种性质命题的词项周延情况等内容。

  • 3.7性质命题的真假判定

    本节讲授性质命题的真假判定,即A、E、I、O四种性质命题的真值表。

  • 3.8直言方阵及其推导

    本节讲授直言命题之间的对当关系原理、直言方阵及其逻辑推导。

  • 3.9性质命题与文恩图

    本节讲授文恩图及其优势,借助文恩图表示A、E、I、O四种性质命题。

  • 3.10性质命题的隐含及推导

    本节讲授命题的预设与命题的隐含、推导直言命题隐含的逻辑方法——根据对当关系进行的推导和根据命题变形进行的推导(换质法、换位法和戾换法)等内容。

  • 3.11负命题与性质命题的负命题

    本节讲授负命题及其典型模式与非标准语句表达式、真值表、双重否定律、六种直言命题的负命题及其等值命题等内容。

  • 3.12联言命题与选言命题(含德摩根律)

    本节讲授联言命题和选言命题,包括联言命题和选言命题及其逻辑结构、非标准语句表达式、真值表,以及二者的负命题及其等值式(德·摩根律)等内容。

  • 3.13充分条件假言命题

    本节讲授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及其逻辑结构、非标准语句表达式、真值表等内容。

  • 3.14蕴否律与蕴析律

    本节讲授蕴否律和蕴析律,即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负命题及其等值式、充分条件假言命题与选言命题之间的等值转换。

  • 3.15必要条件假言命题

    本节讲授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及其逻辑结构、非标准语句表达式、真值表等内容。

  • 3.16逆蕴否律与逆蕴析律

    本节讲授逆蕴否律和逆蕴析律,即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负命题及其等值式、必要条件假言命题与选言命题之间的等值转换。

  • 3.17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等值转换

    本节讲授充分条件假言命题与必要条件假言命题之间的等值转换——假言易位推导。

  • 3.18多重复合命题

    本节讲授多重复合命题及其逻辑结构、多重复合命题的主要类型。

  • 3.19真值表方法

    本节讲授真值表方法,以及与真值表方法相关的习题类型及解题步骤。

  • 3.20模态命题及其逻辑性质

    本节讲授模态命题及其逻辑结构、模态对当关系及其逻辑推导等。

  • 3.21规范命题及其逻辑性质

    本节讲授规范命题及其类型、规范对当关系及其逻辑推导等。

  • 3.22法律条款的逻辑结构

    本节讲授法律条款的逻辑结构。

  • 第四章推理与法律推理

    本章讲授推理的一般逻辑知识与法律推理,包括推理及其特征、推理的分类、推理的评估(形式有效性与实质合理性)、直言三段论、联言推理、选言推理、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 假言联锁推理、二难推理、综合推理(自然推理)、归谬赋值法(简化真值表)、量化自然推理(谓词推理)、归纳推理、因果推理(弥尔方法)、类比推理、最佳说明推理以及法律推理等内容。

  • 4.1推理及其逻辑结构

    本节讲授推理及其特征、逻辑结构,推理的逻辑形式与逻辑形式。

  • 4.2推理的分类

    本节讲授推理的三种不同分类——必然性推理与或然性推理,演绎推理、归纳推理与类比推理,以及形式推理与实质推理。

  • 4.3推理的形式有效性与实质合理性

    本节讲授推理的评估及其尺度——推理的形式有效性与实质合理性。

  • 4.4三段论及其逻辑结构

    本节讲授三段论的定义,三段论的逻辑结构——三个不同命题(结论、小前提和大前提)和三个不同词项(小项、大项和中项)。

  • 4.5三段论的格与式

    本节讲授三段论的格(第一、二、三、四格)和三段论的式(24个有效式和232个无效式)。

  • 4.6推理规则检验三段论有效性

    本节讲授三段论推理规则以及借助推理规则检验三段论的有效性。

  • 4.7欧拉图检验三段论有效性

    本节通过实例演示方式讲授借助欧拉图检验三段论有效性的方法和步骤。

  • 4.8文恩图检验三段论有效性

    本节通过实例演示方式讲授借助文恩图检验三段论有效性的方法和步骤。

  • 4.9省略三段论及其还原

    本节通过实例演示方式讲授三段论省略式及其还原的方法和步骤。

  • 4.10联言推理与选言推理

    本节讲授联言推理以及选言推理的涵义、结构形式及其有效性。

  • 4.11充分条件假言推理

    本节讲授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涵义及其有效式与无效式。

  • 4.12必要条件假言推理

    本节讲授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涵义及其有效式与无效式。

  • 4.13假言联锁推理

    本节讲授假言联锁推理的涵义、逻辑特征及其不同类型。

  • 4.14选言推理与假言推理的综合运用

    本节通过实例演示方式讲授选言推理与假言推理的综合运用。

  • 4.15二难推理及其破斥

    本节讲授二难推理的涵义、特征、推理形式以及二难推理的破斥方法。

  • 4.16综合推理

    本节通过实例演示方式讲授综合推理(自然推理)的涵义、推理原则以及解题方法与步骤。

  • 4.17归谬赋值法

    本节通过实例演示方式讲授归谬赋值法(简化真值表方法),以及借助归谬赋值法判定复合命题推理有效性的方法和步骤。

  • 4.18谓词推理规则简介

    本节讲授谓词推理(量化命题推理)的主要步骤与四条推理规则——全称量词引入规则(UG)、全称量词消去规则(UI)、存在量词引入规则(EG)和存在量词消去规则(EI),并通过实例演示方式讲授谓词推理的具体应用。

  • 4.19归纳推理及其逻辑特征

    本节通过比较归纳推理、完全归纳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的涵义讲授归纳推理的逻辑形式及其辑特征、以及归纳推理的合理性与“归纳问题(休谟问题)”。

  • 4.20完全归纳推理及其合理性

    本节讲授两类完全归纳推理(穷举归纳推理和分类推理)的涵义、逻辑形式和其逻辑特征,以及完全归纳推理的局限性(客观上不能运用与主观上不能运用完全归纳推理)。

  • 4.21简单枚举归纳推理及其合理性

    本节讲授简单枚举归纳推理的涵义、逻辑形式、推理依据及其合理性,以及“轻率概括”与“懒散概括”两类逻辑错误。

  • 4.22因果推理及其合理性

    本节讲授因果关系与因果推理的涵义与特征、多因一果与合因一果的逻辑性质、弥尔方法(契合法、差异法、共变法、并用法、剩余法)及其合理性等。

  • 4.23类比推理及其逻辑特征

    本节讲授类比推理的涵义、基本类型、逻辑特征、逻辑要求和“机械类比”的逻辑错误,以及类比推理的模拟、启发、解释和论证功能等内容。

  • 4.24类比推理在侦查工作中的应用

    本节讲授类比推理在侦查工作中的应用形式——类比并案侦查、侦查实验与比对推理。

  • 4.25类比推理在审判工作中的应用

    本节讲授类比推理在审判工作中的应用形式——类推适用与判例类推。

  • 4.26最佳说明推理

    本节讲授最佳说明推理及其特征、推理形式以及推理步骤。

  • 4.27法律推理概述

    本节讲授法律推理及其特征、以及两类不同类型的法律推理——形式推理与实质推理。

  • 4.28侦查与审判工作中运用演绎推理之特点

    本节讲授侦查领域与审判领域的不同逻辑问题、侦查工作中运用演绎推理之特点以及审判工作中运用演绎推理之特点等。

  • 第五章假说与侦查假设

    本章讲授假说的一般逻辑知识与侦查假设,包括假说及其特征、假说的类型、假说的作用、构建假说的逻辑程序以及如何构建侦查假设等内容。

  • 5.1假说及其建立程序

    本节讲授假说的涵义、特征、类型和作用,以及建立假说的逻辑程序——假说的提出、推演与验证。

  • 5.2侦查假设及其运用

    本节讲授侦查假设的涵义及其特征,并通过实例演示展示构建侦查假设的逻辑程序及其要求。

  • 第六章论证与法律论证

    本章讲授论证的一般逻辑知识与法律论证,包括论证及其特征、论证的类型、论证的一般逻辑方法、法律论证及其特征、法律论证的涵摄模式与图尔敏模式、法律论证的评估、逻辑思维规律(同一律、不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论证中的逻辑谬误以及法律论证中常见的非形式谬误等内容。

  • 6.1论证及其逻辑结构

    本节讲授论证的涵义、特征、逻辑结构,以及论证的不同分类——证明性论证与反驳性论证、真实性论证与正当性论证、简单论证与复杂论证、直接论证与间接论证。

  • 6.2论证的一般逻辑方法

    本节讲授论证的一般逻辑方法——演绎论证、归纳论证与类比论证以及反证法、淘汰法与归谬法。

  • 6.3法律论证及其模式

    本节讲授法律论证的涵义及其特征、法律论证的涵摄模式(雍琦模式、拉伦茨模式、王泽鉴模式、魏因贝格尔模式、阿列克西模式)、法律论证的图敏尔模式(基本模式与扩展模式)以及法律论证的评估。

  • 6.4论证必须遵循的逻辑思维规律

    本节讲授论证必须遵循的逻辑思维规律——同一律、不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的内容、逻辑要求及其典型错误等。

  • 6.5论证中的逻辑谬误

    本章讲授论证中的逻辑谬误及其分类——形式谬误与实质谬误(非形式谬误)、论证中四类非形式谬误(歧义性谬误、不相关谬误、不充分证据谬误和不当预设谬误)以及法律论证中常见的非形式谬误。

  • 开始学习
  • 第一章  作业测试
    第一章 逻辑学与法律逻辑学

    1.1 逻辑的含义与逻辑学的类型

    1.2 逻辑科学的产生与发展

    1.3 法律逻辑学的历史考察

    1.4 逻辑学的研究对象及学科性质

    1.5 逻辑学的意义

    视频数5
  • 第二章  作业测试
    第二章 概念与法律概念

    2.1 概念及其特征

    2.2 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2.3 概念的分类(一)

    2.4 概念的分类(二)

    2.5 概念间外延关系

    2.6 内涵外延间反变关系及其推演(限制与概括)

    2.7 概念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2.8 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定义

    2.9 揭示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列举与划分

    2.10 法律概念

    视频数10
  • 第三章  作业测试
    第三章 命题与法律命题

    3.1 命题及其逻辑特征

    3.2 命题的分类

    3.3 关系命题及其逻辑性质

    3.4 性质命题及其类型

    3.5 性质命题的谓词刻画(谓词表达式)

    3.6 性质命题的词项周延性

    3.7 性质命题的真假判定

    3.8 直言方阵及其推导

    3.9 性质命题与文恩图

    3.10 性质命题的隐含及推导

    3.11 负命题与性质命题的负命题

    3.12 联言命题与选言命题(含德摩根律)

    3.13 充分条件假言命题

    3.14 蕴否律与蕴析律

    3.15 必要条件假言命题

    3.16 逆蕴否律与逆蕴析律

    3.17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等值转换

    3.18 多重复合命题

    3.19 真值表方法

    3.20 模态命题及其逻辑性质

    3.21 规范命题及其逻辑性质

    3.22 法律条款的逻辑结构

    视频数22
  • 第四章  作业测试
    第四章 推理与法律推理

    4.1 推理及其逻辑结构

    4.2 推理的分类

    4.3 推理的形式有效性与实质合理性

    4.4 三段论及其逻辑结构

    4.5 三段论的格与式

    4.6 推理规则检验三段论有效性

    4.7 欧拉图检验三段论有效性

    4.8 文恩图检验三段论有效性

    4.9 省略三段论及其还原

    4.10 联言推理与选言推理

    4.11 充分条件假言推理

    4.12 必要条件假言推理

    4.13 假言联锁推理

    4.14 选言推理与假言推理的综合运用

    4.15 二难推理及其破斥

    4.16 综合推理

    4.17 归谬赋值法

    4.18 谓词推理规则简介

    4.19 归纳推理及其逻辑特征

    4.20 完全归纳推理及其合理性

    4.21 简单枚举归纳推理及其合理性

    4.22 因果推理及其合理性

    4.23 类比推理及其逻辑特征

    4.24 类比推理在侦查工作中的应用

    4.25 类比推理在审判工作中的应用

    4.26 最佳说明推理

    4.27 法律推理概述

    4.28 侦查与审判工作中运用演绎推理之特点

    视频数28
  • 第五章  作业测试
    第五章 假说与侦查假设

    5.1 假说及其建立程序

    5.2 侦查假设及其运用

    视频数2
  • 第六章  作业测试
    第六章 论证与法律论证

    6.1 论证及其逻辑结构

    6.2 论证的一般逻辑方法

    6.3 法律论证及其模式

    6.4 论证必须遵循的逻辑思维规律

    6.5 论证中的逻辑谬误

    视频数5
  • 期末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