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绪章实验针灸学绪论
本章介绍实验针灸学的概念以及学科意义。
-
●0.1什么是实验针灸学?
本节介绍实验针灸学的概念以及学科意义。
-
第一章针灸作用理论的科学基础
本章介绍经脉穴位现象的概念、分类、特点及临床意义;经脉穴位探测的方法、特点及临床意义;经脉穴位的结构特点及研究进展;经脉穴位的功能表现及机制;经脉穴位的假说及研究进展。
-
●1.1经脉穴位是否存在?
本节介绍验证经脉穴位现象的方法。
-
●1.2循经感传的观察
本节介绍循经感传的概念,观察循经感传的方法。
-
●1.3循经感传的规律
本节介绍循经感传的特点、影响因素、激发与控制方式。
-
●1.4循经感传的机理分析
本节介绍关于循经感传产生机理的三大学说。
-
●1.5其他经络现象
本节介绍循经皮肤病、循经皮肤血管机能反应、经脉穴位感觉异常、循经知热感度变化的特点。
-
●1.6经脉穴位探测
本节介绍经脉穴位探测的概念及方法,穴位电学特性探测的原理、特点、影响因素及临床应用;穴位热学特性探测的特点。
-
●1.7穴位结构-解剖学
本节介绍经脉穴位结构的解剖学研究方法特点。
-
●1.8穴位结构-组织学
本节介绍经脉穴位结构的组织学研究方法及特点。
-
●1.9穴位功能-感受刺激
本节介绍穴位功能-感受刺激的特点。
-
●1.10穴位功能-反应病症
本节介绍穴位病理反应的概念、基本形式、基本规律及临床应用。
-
●1.11经穴脏腑相关-反应病症
本节介绍穴位反映病症和诊断疾病的机制,包括阿是穴机制、牵涉痛机制及耳穴低电阻点机制。
-
●1.12经穴脏腑相关-神经节段
本节介绍经穴-脏腑相关的神经节段机制,从神经节段理论解释经穴分布、经穴主治和针灸取穴。
-
●1.13经穴脏腑相关-中枢机制
本节分析中枢神经在经穴 - 脏腑相关中的作用,主要介绍脊髓在经穴 - 脏腑相关中的作用。
-
●1.14经穴脏腑相关-体液机制
本节分析体液因素在经穴 - 脏腑相关中的作用。
-
第二章针灸作用技术的科学基础
本章介绍毫针刺法、灸法作用的一些原理,为更好使用针灸技术提供科学基础。
-
●2.1得气的生理解剖学基础
本节从针感点的定位,针感点的分布与结构这几个方面阐述了针刺得气的生理解剖学基础。
-
●2.2针法-针感与感受器
本节从感受器的所是和所作两个方面阐述了针感反射弧的的第一个环节。
-
●2.3针法-针感的传导
本节从针感的外周传入、中枢的传入、手下感的形成三方面来阐述了针刺得气的机理。
-
第三章针灸作用效应的基本规律
本章介绍了针灸作用效应的基本特点、时效规律及影响因素。针灸作用效应具有整体、双向、品质、自限调节的特点, 针灸作用效应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并具有起落消长的时效规律。
-
●3.1针灸作用效应的基本特点
本节介绍针灸作用效应的基本特点:整体调节、双向调节、自限调节、品质调节。
-
●3.2针灸作用效应的时效规律
本节介绍针灸作用效应的时间规律;针灸的累积效应。
-
●3.3机能状态对针灸作用效应的影响
本节介绍机能状态,包括心理特征、生理特征、病理状态对针灸效应的影响。
-
●3.4穴位因素对针灸作用效应的影响
本节介绍了不同穴位的状态,以及穴位之间的协同和拮抗效应对针灸效应的影响。
-
●3.5电针刺激参数对针灸作用效应的影响
本节介绍了不同电针刺激参数对针灸作用效应的差异。
-
●3.6时间因素对针灸作用效应的影响
本节介绍了针灸效应发生发展的时间过程。
-
第四章针灸作用效应及机理
本章介绍针刺镇痛、针刺麻醉、针灸治疗临床各科疾病的效应及机制。
-
●4.1针刺镇痛
本节介绍针刺镇痛作用特点;针刺镇痛机制。
-
●4.2针刺麻醉
本节介绍针刺麻醉的特点和缺陷;针刺麻醉使用范围、方法;针药复合麻醉。
-
第五章实验针灸学研究程序与方法
本章介绍科研选题的基本原则、种类、思路;文献检索的方法;科学假说的特性、建立
-
●5.1科研选题的基本原则
本节介绍科研选题的概念;科研选题的基本原则。
-
●5.2科研选题的种类
本节介绍三种不同类型的科研选题。
-
●5.3科研选题的思路
本节介绍科研选题的思路。
-
●5.4文献检索
本节介绍文献检索的基本过程;文献检索的途径;文献检索的方法。
-
●5.5建立假说
本节介绍假说的特性;形成假说的方法;建立假说的步骤。
-
●5.6科研设计的基本要素
本节科研科研设计的内容;科研设计的基本要素。
-
●5.7科研设计的基本原则
本节介绍科研设计的四项基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