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中国流派筝乐艺术概况
筝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始终伴随着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在宫廷和民间广泛流传,深受人们喜爱,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生生不息的传播过程中,受语言、风俗以及地域文化的影响,与各地民间音乐融合发展,逐渐形成风格各异、特点鲜明的山东、河南、潮州、客家、浙江、福建、陕西以及少数民族地区的朝鲜族伽倻琴和蒙古族雅托葛。本课程将主要对流传相对广泛的山东、河南、潮州、客家、浙江、陕西筝派进行详细讲解。
-
●1.1“铮铮然也”始于秦
从先秦筝歌到器乐合奏,从戏曲说唱伴奏到独奏,筝在与地域文化的融合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不同风格的筝乐流派。
-
●1.2“茫茫九派流中国”
简要介绍山东、河南、潮州、客家、浙江、陕西等六个流传相对广泛的筝乐流派概况。
-
第二章齐鲁大板——山东筝
山东筝派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我国最早的古筝发祥地之一。其作为中国古筝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北派”筝乐的杰出代表,也是全国最具影响力、最为广范流传、最古老的古筝流派之一。
-
●2.1山东筝乐简介与赏析
山东筝派历史悠久,在战国时代,筝已经在山东流传,并且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是全国最具影响力、最为广范流传、最古老的古筝流派之一。在山东筝派的继承与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古筝演奏家。本章我们将带大家了解山东筝派并进一步认识和赏析四位山东筝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曲目。
-
●2.2山东筝乐技法及音韵特点
由于各派古筝艺术多是以当地民间音乐相融合而发展形成的,所以,山东筝派也同样与山东琴书和山东琴曲这两种当地民间音乐形式产生了碰撞,并在其独有的乐器特点的基础上借鉴,依附以上两种艺术形式的一些音乐元素不断发展至今。山东筝派在继承山东琴书和山东琴曲特点的同时,结合自身音乐表现的需要形成了一套相应的演奏技法。接下来,我们就一起了解学习其中部分典型技法并了解其音韵特点。
-
●2.3山东筝乐代表曲目演奏讲解
《高山流水》作为古筝曲的代表曲目,有三个流派的诸多版本传谱,即河南筝派、浙江筝派与山东筝派。今天我们来讲解的是山东筝派的《高山流水》。
-
第三章汉皋古韵——客家筝
客家筝乐,依托于被誉为“古汉文化活化石”的客家文化,脱胎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广东汉乐,是广东音乐三大乐种之一。客家筝乐风格古朴典雅,韵味委婉含蓄,充分体现了其“儒家音乐”的特色。汉皋古韵---客家筝篇,从客家文化的历史源头入手,讲述了客家筝乐的起源和发展,以及演奏要点、技法要点、代表人物等重要问题,为大家较为详细的介绍了客家筝乐。
-
●3.1客家文化溯源
本节内容从客家文化的历史源头讲起,讲解了客家文化的主要分布地区及其文化的基本特点,并阐述了广东汉乐与客家筝的从属关系等问题。
-
●3.2客家筝乐演奏要点
该节阐述了客家筝曲的板式结构、调式、左右手的演奏技法等要点,为客家流派筝曲的演奏梳理了理论上的支持。
-
●3.3客家筝的代表人物与曲目赏析
本节列举了多位为客家筝乐的发展与推广作出重要贡献的演奏家、教育家以及他们的成就。
-
●3.4大调软弦乐曲《出水莲》讲解
该节以饶宁新先生演奏的《出水莲》为范本,讲解客家筝曲的代表曲目《出水莲》的演奏要点及重要乐句和片段。
-
第四章武林逸韵——浙江筝
作为“后起之秀”的浙江筝派在几代筝人的传承和发展中,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风格。通过对江南丝竹乐、弦索十三套大量的改编整理和对筝的形制改良,使得浙江筝得以广泛流传。
-
●4.1浙江筝概览
唐宋时期,筝已从中原传入浙江杭州,并且发展到一定规模。在浙江筝的近现代发展中,以蒋荫椿,王巽之为代表的演奏家不断探索革新,将浙江筝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
●4.2浙江筝代表作品与之相关乐种
音乐风格受地理位置、气候、历史文化、民族等诸多因素影响而最终呈现。接下来就让我们通过《云庆》和《月儿高》这两首曲目的讲解进行深入研究。
-
●4.3技法
“快四点”、“连托”、“摇指”、“点指”这四种常见技法的概念、弹奏方法及注意事项。
-
●4.4乐曲讲解《将军令》
乐曲每段的重难点讲解。
-
第五章中州古调——河南筝
河南筝派依托于地方戏曲与说唱艺术,音乐风格热情泼辣、明朗谐趣,本章将从河南筝派形成,重要代表人物及曲目以及典型技法、音韵等方面进行讲解,并对典型代表乐曲《陈杏元和番》的演奏深入详解,已达到对河南筝曲欣赏和演奏有最直观的认识和实践。
-
●5.1河南筝的形成概况
为河南“鼓子曲”唱腔伴奏的弦索乐器中,筝一直是重要的存在,长期的伴生共存,孕育出以板头曲、唱腔牌子曲和小调杂曲为依托的河南筝乐流派艺术。
-
●5.2河南筝派代表人物及曲目
河南筝派形成与发扬凝聚了无数筝人的智慧,其中的杰出代表更是在传承、表演与创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节将重点介绍最具代表性的几位河南筝乐艺术家和他们的代表作品。
-
●5.3河南筝曲风格性技法
独特的演奏技法是筝乐艺术风格呈现的重要手段,本节将对河南筝几种典型演奏技法进行讲解学习。
-
●5.4河南筝曲风格性旋律音韵
了解掌握河南筝乐音韵特点及变化,是演奏河南筝曲的基础,本节将结合乐曲,示范讲解典型河南筝乐音韵的具体表现。
-
●5.5河南筝曲《陈杏元和番》演奏讲解
本节通过河南筝派代表乐曲《陈杏元和番》的技法控制,音韵把握,以及音乐表现的详细讲解,直观认识与实践河南筝曲演奏。
-
第六章真秦之声——陕西筝
陕西筝--筝的发源地,但随着朝代更迭等种种原因,筝在秦地渐趋衰落,近于绝响。为了实现“秦筝归秦”,以周延甲先生为代表的大批陕西筝家,致力于陕西筝的探索,结合自身传统技法,借鉴外派技法,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弹奏技术系统。又以“秦声风格”为依据,吸取大量传统音乐曲调作为素材进行创作,陕西筝曲中的旋法、调式、音阶等突出的音乐特征及其微妙的音率变化,成为了秦声风格的重要标志。《秦筝》杂志和秦筝学会的建立,分别成为了集结陕西筝人的群体性学术团体与指导“秦筝归秦”的理论阵地。由于陕西筝在继承中创新,富于时代气息,受到了大众的广泛欢迎,古老的秦筝再次绽放,立足于全国各大筝艺流派之林,成为中国古筝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
●6.1陕西筝概述
陕西筝--筝的发源地,早在公元前二百多年前,就广泛流传在宫廷和民间,曾经有过十分辉煌、鼎盛的历史。但随着朝代更迭等种种原因,筝在秦地渐趋衰落,近于绝响。为了实现“秦筝归秦”,以周延甲先生为代表的大批陕西筝家,致力于陕西筝的探索,结合自身传统技法,借鉴外派技法,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弹奏技术系统。又以“秦声风格”为依据,吸取大量传统音乐曲调作为素材进行创作。同时,建立了集结陕西筝人,领导陕西筝艺的群体性学术团体——秦筝学会。创办《秦筝》杂志,成为介绍和指导“秦筝归秦”的理论阵地。经过不懈努力,终于让古老的秦筝再次绽放,立足于全国各大筝艺流派之林,成为中国古筝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
●6.2秦筝与秦声
陕西是周、秦、汉、隋、唐等多朝国都,文化、政治、经济背景深厚,加上其广阔复杂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秦地丰富多彩的民间音乐形式和独特多样的音乐特征。在这样一片丰饶的土地上,陕西筝的形成及发展就有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富养料,如榆林小曲、秦腔、西安鼓乐、碗碗腔、眉户音乐等。要学习一首陕西筝曲,首先就要了解作品的取材和依附,才能准确的解读作品内涵。
-
●6.3秦声风格
秦声,素有慷慨激越、粗犷高昂、凄楚悲切、热耳酸心的特点。有大起大落的秦腔音乐风格,也有如泣如诉、委婉动听的碗碗腔音乐和眉户音乐。生活中人们以苦为乐,借秦声来抒发他们质朴的感情,表达美好的愿望。陕西筝曲中的旋法、调式、音阶等突出的音乐特征及其微妙的音率变化,加之如撮摇、多指按弦、滑衬音等特色技巧,成为了秦声风格的重要标志。
-
●6.4《姜女泪》讲解与赏析
《姜女泪》,古筝独奏曲,陕西筝重要代表曲目之一,它以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浓郁的秦声风格而广受大众欢迎。各重大赛事中,常常被选为规定曲目。这首乐曲最早叫作《长城调》,根据眉户(迷胡)音乐中的《慢长城》《快长城》《长城间奏》等声腔和曲牌编订,后曲名改为《姜女泪》。演奏时,需要把握好乐曲的风格色彩,也就是4、7的音准。全曲情绪的把握上,我们需要有一个较合理的安排,力求做出层次。此外,还需运用陕西筝的演奏技巧进行弹奏,多注意重音的运用、音乐发展所需的力度变化,旋律线条的效果、段与段之间的过渡以及触弦的速度、力度等变化所带来的不同音色。
-
第七章韩江丝竹——潮州筝
潮州筝乐,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以柔美、细腻、多韵而著称,至今仍保留着大量的传统筝曲,深受大众所喜爱,广泛流传于海内外。它以潮州民间音乐音韵特点为基础,演奏强调“以韵补声”,加以多种板式结构组合并运用加花、减字等技法修饰乐句,伴有节奏型繁多的各种催奏手法,独具地方特色。
-
●7.1潮州筝乐的基本概况
潮州筝细腻雅致、灵活擅变,具有“韩江丝竹”的美称,流行于广东潮州、揭阳、汕头等潮州语系地。古筝流入潮州以后能生存下来,主要的原因是它找到了可以寄生的母体——弦诗乐。二四谱是早期的潮州筝所使用的乐谱之一,潮乐中的“轻三六”调、“重三六”调、“轻三重六”调、“活三五”调的命名,都源于“二四谱”。与其他筝派相比,潮州筝的传人是比较多的,代表曲目也很丰富。这节将介绍七位潮州筝乐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曲目。
-
●7.2潮州筝的用调、板式及催奏
潮州筝的五个用调是指“轻六调”、“重六调”、“活五调”、“反线调”、“轻三重六调”。所谓“轻重”是相对音高变化而言,“重”是偏高的意思。潮州筝曲所用的板式有“头板”、“二板”,“拷拍”、“三板”。其中,拷拍是潮州筝最具特色的变奏手法之一。催奏是潮州筝乐中最常用的变奏手法,常用于乐曲的二板和三板部分。其方法不下几十种,主要有单催、双催、双叠催和企字催等。
-
●7.3代表曲目重六调《寒鸦戏水》演奏要点讲解
重六调《寒鸦戏水》是潮州筝派最具代表性的乐曲之一。这节以这首乐曲为例讲解具体演奏中音韵的处理。通过听五位有代表性的潮筝演奏家不同版本的演奏,体现出不同的潮州筝人演奏同一乐曲时所运用的作韵手法、演奏风格存在的差异。以郭鹰先生的版本为例来讲调性特征音“7 、4”两音的具体奏法。潮州筝乐左手作韵的技法很丰富,举例示范讲解、演奏较有特点的“点奏”、“双按”、“弹按尾随”。最后选取有特点的乐句,讲解示范拷拍、催奏的演奏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