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绪论
医学超声技术学是阐述医学超声基础理论、医学超声基本技术、超声仪器基本操作和调节、器官局部解剖、生理和血流动力学特点、超声检查基本切面和检查方法、正常声像图表现的一门课程,将为后续超声诊断学课程学习和今后从事超声专业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
●1.1超声检查人文关怀
超声医学同时也是一门人文学科,在超声检查过程,除了超声技术本身,我们对自身形象、患者关爱、身份核查、隐私保护、院感防护、仪器保护等方面,都应该体现出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文关怀。
-
●1.2超声检查操作流程
超声检查过程的完整性和流畅性,超声报告内容的的全面性和准确性能够体现一名超声医师的专业水准。一次完整有序的超声检查、一份精确达意的超声报告能够为临床诊疗提供详实可靠的理论依据,让受检者得到最大受益。
-
●1.3超声波的基本概念
认识超声的理论基础,只有打好基础,才能更好的运用超声。声波分为次声波、可听声波和次声波。超声波根据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可以分为纵波以及横波。了解超声波里声速、波长和频率之间的关系,以及声阻抗的概念。
-
●1.4超声波的物理特性及人体组织的声学类型
了解超声的基本物理特性和人体组织的声学类型,包括无回声、低回声、等回声、高回声等。
-
第二章B型超声诊断技术
B 型超声是现代超声医学的基础诊断技术,其他不同原理的超声诊断技术往往是以 B 型超声图像为基础。B型超声诊断技术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类型。
-
●2.1B型超声成像的基本原理
A型超声是通过反射原理,利用组织界面间声阻抗差产生的反射声波信号进行成像,属于幅度调制型。B 型超声诊断技术属于辉度调制型的超声显示技术,以光点的灰阶明亮度高低来表示超声反射信号的强弱。反射信号强的回声高(亮),反射信号弱的回声低(暗)。
-
●2.2B型超声图像分辨力
图像分辨力是灰阶图像的重要性能指标,包括空间分辨力、时间分辨力和对比分辨力。其中空间分辨力指超声图像上显示两个目标最小间距的能力,依据分辨最小间距的空间方向不同,可分为纵向分辨力、侧向分辨力和横向分辨力。
-
●2.3B型超声的回声类型
以被观察的组织或脏器作为参照物,或相对于灰阶标记,对人体组织回声的强度进行分级,分为无回声、弱回声(极低回声)、低回声、等回声、高回声和强回声等类型。
-
●2.4B型超声的常见伪像 1
超声伪像是超声显示的组织结构跟相应实际的解剖结构之间存在差异,声像图里的回声信息有额外的增添、减少或失真。伪像在某些情形下会诊断带来干扰妨碍诊断,但在某些时候伪像可以帮助超声医生诊断。本节课主要介绍混响伪像、振铃伪像、后方回声增强伪像。
-
●2.5B型超声的常见伪像 2
声影是诊断结石的重要征象之一。侧壁回声失落伪像是在球形结构的两侧壁后方常出现细狭的声影。部分容积效应、镜面伪像、棱镜伪像、声束各向异性伪像、声速失真伪像、旁瓣伪像。
-
●2.6B 型超声的检查体位与图像方位关系
根据不同部位、不同检查目的的需要,超声检查过程需要各种体位的配合。超声探头发射声波并根据接收的反射声波组成一幅超声图像,图像的方位因不同体位、不同方向的扫查而异。
-
●2.7超声图片解读及基本参数
一幅标准的超声图片,除了超声图像本身,还应包括医院、病人、仪器参数、探头方位、深度、焦点、体位标记、时间等信息。灰阶图像调节的目的是通过正确、合理调节超声诊断仪器上的功能键以得到符合诊断需求的优质图像。灰阶图像经常需要调节的仪器参数有:探头频率、声功率、扫描密度、扫描范围、焦点位置、焦点个数、动态范围、总增益、时间增益补偿等。
-
第三章多普勒超声诊断技术
多普勒超声诊断技术包括频谱多普勒及多普勒血流成像等,可无创观察人体血流及组织速度、方向等。
-
●3.1多普勒效应及多普勒频移
多普勒效应是指声源和观察者间有相对运动时,观察者接受到的声波的频率与声源发出的频率有变化的现象。观察者接收到的声波频率和声源发生的频率的差值被称为频移。当两者互相靠近时频率变高产生正向频移,当两者相互远离时频率变低产生负向频移。人体内流动的血液也会产生多普勒效应,并能利用公式测量血流的速度。
-
●3.2人体血液流动状态
应用多普勒技术研究和测量血流的特性,首先需要了解血管内血流流动的一些基本规律。通过雷诺实验得出影响流体流动状态的因素。人体血管内血液流动的状态同样也符合流体的一般规律,主要表现为层流和湍流,以及一种特殊类型——涡流。
-
第四章M型超声诊断技术
M型(M-mode)超声诊断技术是反映组织器官运动轨迹的一种超声诊断术。M型超声临床上主要用于活动性组织器官的观察,目前应用最多的是心脏。
-
●4.1M型超声的原理、应用及参数调节
M 型超声采用辉度调制的方法,并通过慢扫描锯齿波使光点自左向右缓慢扫描。M 型超声声像图反映的是沿声束传播方向各个目标随时间变化发生的位移,反映单条声束方向不同深度结构的反射回波信号强弱,是反映一维的结构变化。M型超声的活动曲线可以观察心脏结构,测量心脏结构随心动周期变化的厚度和内径,计算心脏功能相关数据,以此了解心脏各结构活动及功能情况。
-
第五章产科超声
超声检查是产科临床最重要的常规影像检查方法之一,超声的高分辨率、安全性及操作便携等特点使之成为早中孕期产前筛查及诊断的首选和常规影像学方法。
-
●5.1早期妊娠的胚胎学
一个正常的单胎孕妇至少要做5次孕期超声检查。其中最重要的是早孕筛查即NT筛查和中孕期对胎儿结构的筛查。产科超声的检查方式主要是经腹和经阴道超声,用凸阵探头和阴道探头。
-
●5.2孕期常规检查的时间,目的及检查方式
从使用高频阴道探头到三维(3D)和四维(4D)超声的出现,超声技术的进步使我们能够更详细地观察早期妊娠,识别和评估胚胎的解剖被称为“超声胚胎学”。
-
●5.3早孕期双胎妊娠绒毛膜性与羊膜性的确定
由于单卵双胎和双卵双胎在之后的孕期管理完全不同,所以我们在早孕期的时候应确定绒毛膜性和羊膜性。绒毛膜性应在孕13+6周前确定,早孕时通过观察胚囊得个数来判断,NT期的判断方法为观察羊膜与胎盘交界处膜的厚度,是T征或A征,以及胎盘的数量。
-
●5.4正常早期妊娠超声表现
第一次早孕期超声检查主要是通过子宫各种纵切面和横切面去观察妊娠囊、卵黄囊、胚胎数目,心管搏动等等,还要观察孕妇子宫及双附件的情况。早孕筛查,即孕11-13+6周胎儿结构的检查。主要测量NT值及鼻骨、头臀长、脑中线、脉络丛、股骨长度等等。
-
●5.5早期妊娠超声检查标准测量切面
第一次早孕期超声检查主要取子宫及双侧卵巢的纵切面及横切面,妊娠囊最大纵切面、最大横切面,胚胎最大长轴切面等。11-13+6周NT超声检查的标准测量切面主要以胎儿正中矢状切面为主,还需胎儿心脏切面,腹部横切面等观察相关结构。
-
●5.6中孕期妊娠超声检查基本切面及其检查方法 1
胎方位为胎儿先露指示点跟母体骨盆的关系,利用超声判断胎方位后能判断胎儿的左右。胎儿中枢神经系统在产科超声中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在胎儿颅脑检查时,最常用的横切面有丘脑水平横切面、侧脑室水平横切面和小脑横切面。
-
●5.7中孕期妊娠超声检查基本切面及其检查方法 2
中枢神经系统另外的一个检查重点是脊柱,一般以冠状切面、矢状切面和横切面观察。以脊柱矢状切面作为筛查胎儿脊柱异常的主要切面,横切面为辅。从脊柱矢状切面上可以看到脊柱呈两行排列整齐的串珠状平行强回声带,至骶尾部融合在一起。颜面部的检查需要从鼻唇冠状切、颜面部正中矢状切、双眼横切面以及上牙槽突切面进行观察。
-
●5.8中孕期妊娠超声检查基本切面及其检查方法 3
胎儿心脏的检查是产科超声的重点也是难点。胎儿的血液循环和成人的血液循环有很多不同的地方。比如说卵圆孔,动脉导管,静脉导管以及脐静脉的肝内段等等,这都是胎儿循环系统里一些特殊的结构。心脏主要的切面包括四腔心切面,左心室流出道切面,右心室流出道切面及三血管气管切面。
-
●5.9中孕期妊娠超声检查基本切面及其检查方法 4
在胎儿胸腔横切面我们主要要看肺是否存在,内部回声是否均匀,肺的大小和位置,和胸腺。胎儿腹腔可见三个无回声暗区(胃泡,膀胱,胆囊)。还需观察肝脏、脾脏、肾脏等实质性器官。
-
●5.10中孕期妊娠超声检查基本切面及其检查方法 5
胎儿的骨骼系统包括四肢长骨、颅骨、脊柱、锁骨、肋骨等等。其中四肢长骨主要观察肱骨、尺桡骨、股骨、胫腓骨。胎儿附属物包括胎盘、羊水和脐带,这些也是中孕期需要观察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