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绪章绪论
学习微观经济学,首先需要了解本课程的一些基本知识。本部分的学习,主要了解稀缺性与经济学的产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理性人假设以及微观经济学的内容体系等知识。
-
●0.1导论
学习微观经济学,首先需要了解本课程的一些基本知识。本部分的学习,主要了解稀缺性与经济学的产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理性人假设以及微观经济学的内容体系等知识。
-
第一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商品的价格是如何决定的?“谷贱伤农”又如何理解?围绕这些问题和现象,本章介绍市场均衡理论和弹性理论;主要学习市场需求、市场供给、市场均衡、需求价格弹性以及价格干预等内容。
-
●1.1需求
本节主要介绍需求的相关知识,主要包括需求的内涵、主要影响因素、需求函数与需求曲线、需求曲线的移动等内容。
-
●1.2供给
本节主要介绍供给的相关知识,主要包括供给的内涵、主要影响因素、供给函数与供给曲线、供给曲线的移动等内容。
-
●1.3市场均衡
本节主要分析市场均衡,主要内容包括市场均衡的涵义、条件、形成以及变动;通过学习,熟悉市场均衡的分析范式。
-
●1.4需求价格弹性
本节分析需求的价格弹性问题,主要包括需求价格弹性的涵义、计算方法、弹性的大小以及对厂商定价的启示等内容;通过学习,能够运用弹性理论分析、解决现实生活中厂商的定价问题。
-
●1.5其他弹性
本节延伸弹性概念,简要介绍其他弹性,主要包括需求的收入弹性、交叉价格弹性以及供给弹性等内容。
-
●1.6最高限价和最低限价
本节介绍两种最常见的价格干预政策,分析其对市场的影响;主要包括支持价格与限制价格两个方面。
-
第二章消费者选择
本章介绍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是如何分析消费者均衡的。主要包括效用的含义和分类、边际效用的含义及其递减规律、消费者均衡条件、消费者剩余、无差异曲线、预算线、边际替代率及其递减规律、价格-消费曲线、收入-消费线、商品价格变动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等。
-
●2.1效用和边际效用
本节主要介绍效用的定义和效用的度量方法,并介绍了基数效用论中总效用、边际效用的含义及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
●2.2基数效用论:消费者均衡
本节主要介绍基数效用论如何推导消费者均衡条件。包括消费者均衡的含义、消费者均衡的推导过程和条件式、利用均衡条件式计算消费者最优购买组合等。
-
●2.3需求曲线推导和消费者剩余
本节主要如何运用消费者均衡条件推导需求曲线,并介绍消费者剩余的含义、表示方法等。
-
●2.4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
本节主要介绍序数效用论下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相关知识,包括偏好的含义、偏好的基本假定、无差异曲线的含义及基本特征、边际替代率及其递减规律、无差异曲线的极端情况、预算线的含义及其变动等。
-
●2.5序数效用论:消费者均衡
本节介绍序数效用论下消费者均衡的推导和均衡点的变动,包括运用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来推导消费者均衡条件、价格-消费线和收入-消费线。
-
●2.6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本节将价格变化对需求量的影响进行分解,分析正常品、低档品(含吉芬商品)价格变动后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并说明需求曲线的形状。
-
第三章企业生产理论
本章主要介绍企业的短期生产和长期生产。以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短期生产函数,考察企业短期生产的技术规律和不同生产阶段的特点;以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长期生产函数,考察企业长期生产技术特征和规模报酬。本章内容主要包括:企业及生产函数、短期生产、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以及生产要素最优组合。
-
●3.1企业及生产函数
本节主要介绍企业的概念和生产函数的相关知识,主要包括企业类型及目标、生产函数、短期和长期的区别等内容。
-
●3.2短期生产
本节主要介绍短期生产的相关知识,主要包括总产量、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及三者关系、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生产的三个阶段等内容。
-
●3.3等产量线
本节主要介绍等产量线和等成本线的含义和性质。
-
●3.4等成本线和生产要素最优组合
本节分析生产要素最优组合,从成本既定下产量最大化和产量既定下成本最小化两方面,运用等产量线和等成本线探讨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
-
第四章企业成本理论
在了解生产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之后,本章引入企业成本的概念,从短期和长期两个方面,说明企业成本随产出数量变动的规律和特征。本章主要内容包括:短期成本及曲线、长期成本及曲线。
-
●4.1短期成本及曲线
本节主要介绍短期成本类型,分析短期中各种成本的概念及其关系;另外,探讨短期成本与短期产量的关系。
-
●4.2长期成本及曲线
本节介绍长期成本的类型,分析长期成本的涵义与特征,并说明规模经济与长期平均成本的关系。
-
第五章完全竞争市场
本章主要讨论完全竞争企业在短期和长期的利润最大化决策问题;主要内容包括:完全竞争的含义、特点及其收益规律、完全竞争企业的短期均衡以及长期均衡等内容。
-
●5.1完全竞争涵义及其收益规律
本节主要介绍完全竞争的含义及其收益规律,包括完全竞争主要特征、完全竞争企业的需求曲线及收益曲线等内容。
-
●5.2完全竞争企业的短期均衡(一)
本节重点讲解完全竞争企业短期利润最大化的决策,以及企业利润实现情况等内容。
-
●5.3完全竞争企业的短期均衡(二)
本节重点讲解完全竞争企业亏损时的决策,以及企业和市场的供给曲线。
-
●5.4完全竞争企业的长期均衡
本节重点讲解完全竞争企业长期均衡的形成以及完全竞争市场的长期供给曲线等问题。
-
第六章不完全竞争市场
不完全竞争市场包括完全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以及寡头垄断市场三种类型。本章分别说明企业在这三类市场中价格和产量的决定问题;主要内容包括:企业收益规律、价格歧视、企业的短期均衡与长期均衡等。
-
●6.1垄断涵义及其收益规律
本节主要讲解垄断的含义及其特点、垄断产生的原因及其垄断企业的收益规律等内容。
-
●6.2垄断企业的短期和长期均衡
本节讲解企业的短期和长期均衡,在短期中垄断企业可能盈利、可能零利润、也可能亏损;在长期中垄断企业通常获得更大的利润。
-
●6.3价格歧视
本节分析价格歧视。主要内容包括价格歧视的含义、条件、分类等内容。
-
●6.4垄断竞争企业及其收益规律
本节主要分析垄断竞争的含义、垄断竞争企业的收益曲线以及需求曲线。其中,垄断竞争企业两种不同的需求曲线及其相互关系是本节的难点。
-
●6.5垄断竞争企业的短期和长期均衡
本节主要分析垄断竞争企业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包括短期均衡条件及其实现、长期均衡条件及其实现等内容。
-
●6.6寡头市场和古诺模型
本节主要介绍寡头市场的含义、特征、价格特点,并分析寡头市场的代表性模型——古诺模型,包括假设前提、结论及推论等内容。
-
第七章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
要素市场供求决定要素的价格。本章围绕要素价格的决定问题,分别从要素使用原则、要素供给原则,推导要素需求曲线、供给曲线,构建要素市场供求分析框架以决定要素均衡价格。本章主要内容包括:完全竞争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厂商及市场要素需求曲线的推导、要素供给的一般原则、要素供给曲线的推导以及要素价格的决定(以劳动市场为例)。
-
●7.1完全竞争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
本节主要分析了完全竞争厂商要素使用的一般原则。分别介绍了要素使用的边际收益即边际产品价值、要素使用的边际成本即要素价格;要素使用的一般原则是,边际产品价值与要素价格相等。
-
●7.2完全竞争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
本节推导完全竞争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和市场的要素需求曲线。按照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推导厂商要素需求曲线(与边际产品价值曲线重合);而考虑市场中其他企业的调整,推导的厂商要素需求曲线更为陡峭;将市场中厂商要素需求曲线水平叠加,得到市场要素需求曲线。
-
●7.3要素供给的一般原则
本节分析要素供给的一般原则。消费者被设定为要素的供给主体,对既定资源在要素供给与资源自留间进行合理分配;要素供给的一般原则为:要素供给的边际效用等于资源自留的边际效用;其中,要素供给效用的实现是间接的,资源自留效用的实现是直接的。
-
●7.4要素供给的预算线-无差异曲线分析
本节运用无差异曲线分析工具推导要素供给曲线。消费者作为要素供给主体,面临预算线的约束,其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将二者结合起来,推导要素供给曲线。
-
●7.5劳动供给曲线和工资的决定
本节探讨劳动市场工资的决定。运用无差异曲线分析工具,推导劳动供给曲线向后弯折;可以通过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进行解释;劳动工资取决于劳动市场的供给与需求。
-
第八章一般均衡与经济效率
本章主要介绍经济效率的标准和实现条件。先提出经济效率的判断标准,即帕累托标准;再分别从交换、生产、交换与生产的角度分析帕累托最优的条件;并论证了完全竞争市场的经济效率。
-
●8.1一般均衡与经济效率的涵义
本节主要介绍了一般均衡涵义、经济效率的标准。一般均衡将相互联系的市场看成一个整体来研究均衡;经济效率是不存在帕累托改进余地的帕累托最优状态。
-
●8.2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本节探讨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利用埃奇沃斯盒形图来分析,两种商品在两个消费者之间进行配置的效率问题;其帕累托最优条件是消费者的商品边际替代率都相等,得到交换的契约曲线。
-
●8.3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本节探讨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利用埃奇沃斯盒形图来分析,两种生产要素在两个生产者之间进行配置的效率问题;其帕累托最优条件是生产者的要素边际技术替代率都相等,得到生产的契约曲线。
-
●8.4交换与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本节探讨交换与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通过生产的契约曲线,推导得到生产可能性曲线;通过生产可能性曲线,构建埃奇沃斯盒形图,得到交换与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是:产品的边际转换率等于商品边际替代率。
-
●8.5完全竞争与帕累托最优
本节分析完全竞争条件下帕累托最优的实现。完全竞争下,市场主体都是产品价格与要素价格的被动接受者,分别能实现交换、生产、交换与生产的帕累托最优。这就是福利经济学的第一定理。
-
第九章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本章主要介绍市场失灵的情形及其微观政策。市场失灵包括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不完全信息四种情况,它们都会导致资源配置的失当。要提升资源配置效率,需要制定相应的微观政策予以矫正。
-
●9.1垄断
本节主要分析垄断的低效率及其政策应对。垄断定价偏高,产量偏少,市场效率低下;为了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通常会对垄断进行价格管制,或制定反垄断法予以规制。
-
●9.2外部性
本节主要探讨外部性导致的资源配置失当及其政策应对。负外部性导致私人产量高于社会最优产量;正外部性则相反。矫正外部性的影响,关键在于内部化,税收或补贴、产权重新界定、企业合并是比较常见的应对之策。
-
●9.3公共物品与公共资源
本节主要探讨公共物品与公共资源对资源配置的影响及其政策应对。公共物品由于“搭便车”行为,市场难以有效提供;公共资源由于竞争性,过度使用,寿命明显缩短;对策,公共物品一般由政府公共部门来提供,而对公共资源,则需要制定规则,适当限制使用。
-
●9.4不完全信息
本节主要分析不完全信息下的低效率及其政策应对。不完全信息的低效率,主要表现为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对此,需要增强市场透明度,提升企业声誉质量,建立激励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