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昆虫学
农业昆虫学
1000+ 人选课
更新日期:2025/08/01
开课平台智慧树
开课高校浙江大学
开课教师蒋明星刘树生刘银泉周文武贺康
学科专业农学植物生产类
开课时间2025/07/21 - 2026/01/20
课程周期27 周
开课状态开课中
每周学时-
课程简介
本课程讲授有关害虫的基本概念和防治方法,综合治理的基本思想和策略,以及实施综合治理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第1章);水稻、蔬菜、果树、茶树、玉米、棉花等作物上的害虫种类,以及主要害虫的形态特征、危害、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第2-6章);转基因抗虫植物、害虫遗传防控技术、性信息素、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以及基因组学技术等在害虫防控中的应用(第7章)。同时,讲授部分害虫发生与危害的历史演变,某些害虫重要生物学特性的发现过程,防控技术研发与革新的时代背景,以及相关研究的国内外动态与创新性成果等。
课程大纲

在线教程

章节简介教学计划
绪论
登录后可预览视频
关于害虫
蒋明星
害虫的防治方法(1)
蒋明星
害虫的防治方法(2)
蒋明星
害虫的防治方法(3)
蒋明星
害虫的防治方法(4)
蒋明星
害虫综合治理的基本思想和策略
蒋明星
为什么进行综合治理——几项研究的启示(1)
蒋明星
为什么进行综合治理——几项研究的启示(2)
蒋明星
实施综合治理的机遇
蒋明星
实施综合治理的挑战
蒋明星
水稻害虫
水稻害虫概论
蒋明星
水稻螟虫
水稻螟虫之种类、分布和为害
蒋明星
水稻螟虫之发生规律
蒋明星
水稻螟虫的绿色防控技术
蒋明星
水稻飞虱
水稻飞虱主要种类与危害
蒋明星
水稻飞虱为什么能成为水稻上的首要害虫
蒋明星
水稻飞虱的绿色防控制技术
蒋明星
稻纵卷叶螟
稻纵卷叶螟之形态、为害和两个重要生态习性
蒋明星
对稻纵卷叶螟远距离迁飞的认识过程
蒋明星
稻纵卷叶螟之生物防治
蒋明星
稻水象甲
稻水象甲之形态、为害、扩张和重要生物学性状
蒋明星
稻水象甲之年生活史
蒋明星
稻水象甲之监测技术
蒋明星
其他水稻害虫(含稻田其他重要有害物种)
水稻蓟马
蒋明星
稻瘿蚊——可导致“标葱”症状的害虫
蒋明星
稻螟蛉——水稻上的一种青虫
蒋明星
稻苞虫——一类会缀叶成苞的水稻害虫
蒋明星
水稻害虫综合治理
蒋明星
蔬菜害虫
蔬菜害虫发生危害的主要特点
蔬菜害虫的主要种类与发生特点
刘树生
蔬菜害虫防治工作的特点及问题
刘树生
典型害虫介绍
典型蔬菜害虫之一:小菜蛾
刘树生
典型蔬菜害虫之二:菜粉蝶
刘树生
典型蔬菜害虫之三:桃蚜
刘树生
典型蔬菜害虫之四:豆野螟
刘树生
典型蔬菜害虫之五:瓜绢螟
刘树生
典型蔬菜害虫之六:斜纹夜蛾
刘树生
典型蔬菜害虫之七-甜菜夜蛾及典型蔬菜害虫小结
刘树生
烟粉虱及其所传病毒
烟粉虱之一:形态、生活史和危害特性
刘树生
烟粉虱之二:分类和隐存种组成
刘树生
烟粉虱之三:外来烟粉虱入侵过程和动态
刘树生
烟粉虱之四:双生病毒病入侵和发生概况
刘树生
烟粉虱之五:烟粉虱及其所传病毒病的防控技术体系
刘树生
烟粉虱之六:烟粉虱和番茄曲叶病防控面临的挑战及烟粉虱小结
刘树生
马铃薯块茎蛾
马铃薯块茎蛾生活史和主要生物学特性
周文武
马铃薯块茎蛾防治技术
周文武
番茄麦蛾
番茄麦蛾生活史和主要生物学特性
周文武
番茄麦蛾防治技术
周文武
马铃薯的蚜虫及其所传病毒
周文武
马铃薯的木虱及其所传斑纹病
周文武
果树害虫
果园生态系统与果树害虫发生与防治的特点
刘银泉
柑橘常见害虫介绍(1)
刘银泉
柑橘常见害虫介绍(2)
刘银泉
柑橘蚧类发生与防治
刘银泉
柑橘潜叶蛾发生与防治
刘银泉
梨小食心虫发生与防治
刘银泉
桃蛀螟发生与防治
刘银泉
橘小实蝇发生与防治
刘银泉
茶树害虫
害虫种类与发生为害特点
蒋明星
小绿叶蝉
小绿叶蝉类茶树害虫
蒋明星
小贯小绿叶蝉的发生规律与防治
蒋明星
黑刺粉虱
蒋明星
茶树害螨
蒋明星
蚧类茶树害虫
蒋明星
蜡蝉类茶树害虫
蒋明星
其他吸汁类茶树害虫
蒋明星
尺蠖类
茶树尺蠖类害虫之种类、为害和生物学特性
蒋明星
茶树尺蠖类害虫的防治
蒋明星
毒蛾类茶树害虫
蒋明星
其他鳞翅目茶树害虫
蒋明星
茶丽纹象甲
蒋明星
综合治理
茶树害虫综合治理的基本策略
蒋明星
茶树害虫的农业防治
蒋明星
茶树害虫的物理防治
蒋明星
茶树害虫的生物防治
蒋明星
茶树害虫的化学防治
蒋明星
其它害虫
草地贪夜蛾和玉米螟
蒋明星
棉花害虫发生与演化概述
刘银泉
高新技术在害虫防治中的应用
利用转基因抗虫植物
刘树生
害虫遗传防控技术
刘树生
利用性信息素监测和防治害虫
刘树生
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在害虫测报中的应用
蒋明星
基因组学技术
贺康
  • 第一章绪论

    主要关于害虫综合治理的一些基础知识,包括什么是“害虫”,有哪些害虫防治技术,害虫综合治理的基本思想和策略有哪些。同时介绍几个研究案例,来说明在防治害虫时我们为什么要采取综合治理这种策略,而不是仅仅依靠化学农药等一二项防治技术。最后是实施害虫综合治理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 1.1关于害虫

    学习农业昆虫学,弄清以下问题相当重要:什么是“害虫”?昆虫中约有多少比例的种类是害虫?“害虫”是怎么来的?只要有害虫发生,就一定需要防治吗?学习本节之后,我们能更客观、辩证地认识“害虫”,树立正确的“害虫防治观”。

  • 1.2害虫的防治方法(1)

    害虫防治方法有哪些?本节向您讲授植物检疫,包括“植物检疫”和“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的概念,进境检疫性害虫种类数、全国农业检疫性害虫种类数等。

  • 1.3害虫的防治方法(2)

    农业防治的内涵和原理是什么?农业防治具体有哪些途径、有何优缺点?本节将向您一一讲解。您将看到害虫与其他生物因子之间存在的密切联系,对此我们要加以利用,从中挖掘可行的农业防治技术。

  • 1.4害虫的防治方法(3)

    生物防治的基本途径有哪些?有哪些成功的案例?您将了解到国际上害虫生物防治的经典案例利用澳洲瓢虫防治吹绵蚧的一些细节,了解到我国成功引进天敌并加以利用的案例,了解到植物生境中的“一草一虫”皆事关天敌,并通过“荷兰案例”了解到成功的生物防治所能带来的巨大效益。

  • 1.5害虫的防治方法(4)

    物理防治的基本方法有哪些?化学防治有何优缺点?从这里,您将了解到看似简单的“防虫网”,其实含有许多学问,也让您再一次看清化学防治的缺陷和问题所在。

  • 1.6害虫综合治理的基本思想和策略

    本节讲解:害虫综合治理的基本思想源自哪些生态学理论;在策略上,我们如何协调运用各种战术,形成一套害虫治理的“组合拳”。

  • 1.7为什么进行综合治理——几项研究的启示(1)

    本节讲解一项1998年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研究,关于萝卜对害虫的诱导抗性。该研究具有里程碑意义,非常的经典,它改变了我们的治虫理念!那么,它具体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呢?

  • 1.8为什么进行综合治理——几项研究的启示(2)

    本节讲解两个研究案例。其中一个案例通过周密的室内外研究,说明了害虫取食可诱导寄主植物产生间接抗虫性,但是,由于我们人类的干预(育种),植物的这种特性在逐渐丧失。另一个案例基于多个生命表的综合分析,说明了天敌是最重要的自然控害因子,需切实加以保护和利用。

  • 1.9实施综合治理的机遇

    采用综合治理的思想和策略来管理害虫,是保障人类社会和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要,事关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时代需求,也具时代机遇。

  • 1.10实施综合治理的挑战

    害虫综合治理的实施效果,不仅取决于治虫技术的先进程度,还取决于人们的治虫观念是否已回归至正确轨道,取决于技术的推广和实施环节是否畅通。就此,本节讲解三方面的挑战:我国一部分人的治虫观念尚未改变;我们对某些重大害虫发生和治理的生态学基础尚认识不够;推广和实施环节尚存许多困难。

  • 第二章水稻害虫

    本章先概述水稻害虫的主要种类、为害部位和为害方式,然后展开讲解几类(种)重要害虫的地理分布、为害方式、为害症状、发生规律以及主要防治技术,包括:水稻螟虫、水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水象甲、稻蓟马、稻瘿蚊、稻螟蛉和稻弄蝶。最后介绍我国水稻害虫综合治理的策略与主要技术。 重点理解某些种类之所以成为我国当前重要水稻害虫的内在原因与环境因素;了解种群监测和防治中存在的难点,以及为提升防控能力我国科学家所做的努力。重点了解一些绿色防控技术的优点、应用状况和发展趋势。

  • 2.1水稻害虫概论

    水稻一生坎坷,从播种至稻谷成熟,其根、茎、叶和穗部会受到许多害虫的危害,本节概述这些害虫的主要种类、为害部位和为害方式。

  • 2.2水稻螟虫

    讲解我国水稻螟虫的主要种类、地理分布、为害方式与症状、发生规律,及其绿色防控的背景与具体措施。重点:螟虫的为害习性、在水稻不同生育期所造成的为害症状的差异;二化螟越冬后羽化期长、给准确测报带来困难的原因;当前有哪些实用的绿色防控技术。 另外,您将了解到这些:在上世纪50年代,人们曾花大力气调查三化螟的越冬北界;老师在一个地方采集水稻螟虫时,虫子曾被“张冠李戴”;螟虫有时很脆弱,水稻耕作制度一变,其种群便可能趋于萧条,且长时间一蹶不振,等等。

  • 2.3水稻飞虱

    讲解我国稻飞虱的主要种类、为害方式与症状,解释稻飞虱成为我国水稻上首要害虫的内因与外因,并展示当前一种管用的绿色防控技术通过生态工程增强自然天敌对稻飞虱的控制作用。 从这里,您会看到:小小飞虱具有让水稻颗粒无收的威力;以粮食增产为主要目的农业绿色革命,原来与稻飞虱的成灾直接相关;先进的稻田治虫理念和技术正在推动“美丽中国”建设;……

  • 2.4稻纵卷叶螟

    讲解稻纵卷叶螟的形态、为害方式与症状,成虫的两个重要生物学特征(迁飞和产卵),人们对其远距离迁飞的认识过程,以及此虫的生物防治相关问题。重点理解稻纵卷叶螟能成为水稻一大害虫的内因,和当前所采用的生物防治技术。 从这里,您会看到:稻纵卷叶螟如何经过几代“接力”走南闯北,行程3000km以上;植保前辈如何一步一步揭开其迁飞之谜;我国如何积累起稻田天敌尤其是寄生蜂的庞大数据,并于1970s在多地开展了“以虫治虫”的试验与推广;……

  • 2.5稻水象甲

    讲解稻水象甲的形态特征、为害方式,扩张过程及快速扩张的原因,年生活史,以及监测技术。重点理解其在我国快速扩张的内因、生活史中的几个显著特征,以及野外监测需掌握的关键时间、需关注的重点地段。 从这里,您会看到:稻水象甲原来有一种“浅色型”的成虫;它会“水陆空”三栖、发生隐蔽;在夏季,大部分成虫对适宜的寄主植物视而不见、执意进入蛰伏状态;它的监测困难,但仍有规律可循。

  • 2.6其他水稻害虫(含稻田其他重要有害物种)

    讲解四种(类)其他水稻害虫:稻蓟马、稻瘿蚊、稻螟蛉和稻弄蝶。重点掌握它们的形态特征、为害方式和症状。 从这讲,您会了解到:我国历史上稻蓟马曾大发生,原因是扩大了小麦的种植面积;水稻被稻瘿蚊为害后会出现一种奇特症状“标葱”;“螟蛉有子,蜾蠃负之”,人们称水稻上的一种小青虫为“稻螟蛉”有其来历;解放初期,一种构造精巧的“稻梳”曾用于稻苞虫的防治……

  • 2.7水稻害虫综合治理

    水稻害虫要实行综合治理的策略,但您是否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有利因素、制约因素分别有哪些?生产上已有哪些绿色防控技术在使用? 从这讲,您将了解到水稻害虫综合治理的一些时代背景与现实需求;了解到一些害虫的性诱剂已用于诱捕和监测,测报灯已逐步实现“智能化”,释放赤眼蜂、种植诱杀植物、促增天敌等“硬核”技术也已经或正在推广……

  • 第三章蔬菜害虫

    蔬菜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食物,也是我国出口创汇的重要农产品,其生产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害虫的危害。本章中,先概述蔬菜害虫的主要种类、发生特点以及该虫防治工作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然后依据寄主偏好性和寄主范围,重点介绍其中一些典型的种类:小菜蛾、菜粉蝶、桃蚜、豆野螟、瓜绢螟、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烟粉虱、马铃薯块茎蛾、番茄麦蛾、马铃薯木虱。这些害虫中,有的为我国本地害虫,而有的为外来入侵种,或我国尚未发现,但存在传入风险;有的种类除了取食,还可传播植物病毒、分泌蜜露引发煤污病,对作物产生多重危害;有的害虫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已出现适应性演化,发生动态也有别于以往,例如:农药大量使用已促使有些害虫形成很强的抗药性,设施蔬菜面积不断扩大已促使一些害虫的越冬有效基数增加、发生范围逐渐往北推进,发生规律也变得更加复杂等。 重点理解某些种类从次要蔬菜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或发生区域扩大的原因;理解“小虫子大学问”、 “小虫子成大灾”的涵义;了解蔬菜害虫发生规律的复杂性,知晓其中未探明的一些生物学问题。针对烟粉虱及其所传病毒的防控技术体系,理解其中所蕴含的道理。

  • 3.1蔬菜害虫发生危害的主要特点

    本讲关于:1)蔬菜作物对我们日常生活和出口创汇的重要性;2)蔬菜及其害虫的主要种类;3)露地蔬菜生态系统和设施蔬菜生态系统中害虫的发生特点;4)近年害虫发生危害的现状及趋势;5)导致蔬菜病虫害严重发生的因子;6)蔬菜害虫防治工作的特点;7)蔬菜害虫防治工作在思想上、技术上和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 3.2典型害虫介绍

    依据害虫的食性、寄主范围、生态适应性等,本节选择7种害虫进行介绍(烟粉虱将在下节作单独详细介绍),即小菜蛾、菜粉蝶、桃蚜、豆野螟、瓜绢螟、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对每一种害虫,介绍其分类地位、形态特征、地理分布、为害方式与为害症状、生活史和主要习性、发生与环境条件的关系、防治方法。桃蚜将在“马铃薯的蚜虫及其所传病毒”一节作进一步的介绍。 本节您将发现,有些害虫偏爱取食某一科的蔬菜,而有的则可取食很多科的蔬菜;有些蔬菜害虫之所以严重危害,较大程度上是人类活动的结果,甚至可称其为人“造就”的虫子;有些虫子除了直接危害,还能传播蔬菜病毒病;有些蚜虫如桃蚜有无翅和有翅之分,长翅是一种生态适应性的体现。您还将了解到,澳大利亚是如何治理小菜蛾的;应用防虫网有哪些讲究;在夏天,为何有的蔬菜害虫很常见,而有的则很少发生等。当然,您还将了解到害虫发生和防治方面有待研究和解决的一些问题。

  • 3.3烟粉虱及其所传病毒

    本节讲解7个方面的内容:(1)烟粉虱的形态、生活史和危害特性;(2)烟粉虱的分类和隐存种组成;(3)外来烟粉虱的入侵过程和动态;(4)双生病毒病的入侵和发生概况;(5)烟粉虱及其所传病毒病的防控技术体系;(6)烟粉虱和番茄曲叶病防控面临的挑战。 通过本节学习,您将理解以下问题:烟粉虱为什么会被称为“超级害虫”;为什么弄清烟粉虱的隐存种问题是相当重要的,如何鉴定隐存种,我国隐存种发生状况如何;入侵性烟粉虱为什么会取代本地烟粉虱,或同样为入侵性的,一种可被另一种取代;为何外来烟粉虱入侵至一地后,很快就出现番茄病毒病的流行与肆虐。基于这些问题的剖析,您将真正理解 “小虫子大学问”之含义。同时,您将了解到烟粉虱及其所传病毒病的一些操作性强的防控技术,即如何在作物的不同生长阶段,通过综合运用清除活体植物、高温闷棚、合理规划播种期、防虫网、粘虫色胶板、发挥自然天敌作用等多项措施,达到既控害又减少化学农药用量的目的。当然,您将了解到一些挑战,涉及烟粉虱新隐存种及其所传病毒的入侵、鉴定和分析,所传播病毒的变异和流行规律,如何通过抗病育种提升对病毒病的防控水平等。 本节有关烟粉虱的内容,是我们人类与害虫斗智斗勇的一个典型案例。

  • 3.4马铃薯块茎蛾

    马铃薯是人类的重要主粮,我国是马铃薯生产的第一大国,实施马铃薯主粮化战略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马铃薯块茎蛾是世界马铃薯产业最重要的害虫,也危害众多茄子、番茄等茄科蔬菜和烟草;近年来,该害虫在我国大面积发生,给马铃薯产业带来了严重威胁。在本节,将介绍马铃薯块茎蛾的形态特征、地理分布、生活史和主要习性、寄主植物和危害及防治技术。

  • 3.5番茄麦蛾

    番茄是人类菜篮子里常见的蔬菜,番茄麦蛾是世界番茄产业最重要的害虫,近年来在欧亚大陆快速扩散。目前,该虫已入侵我国,并给我国西部地区的番茄种植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在本节,将介绍番茄麦蛾的形态特征、地理分布、生活史、寄主植物和危害,以及检疫、种群监测和防治技术。

  • 3.6马铃薯的蚜虫及其所传病毒

    小虫子、大问题。茄科蔬菜上的蚜虫种类繁多,除了直接危害,它们还传播多种病毒病,给番茄、辣椒等茄科作物的生产带来了极大的问题。在本节,将介绍马铃薯蚜虫的常见种类、生活史、发生规律、主要生物学特性、危害及防治技术。

  • 3.7马铃薯的木虱及其所传斑纹病

    在美洲、大洋洲等地区,马铃薯木虱及其传播的斑纹片病菌给马铃薯和番茄产业带来了许多问题。国际农产品贸易是马铃薯木虱传播的主要方式,因此,严格的检疫措施是减缓其扩散和入侵的有效方法。在本节,将介绍马铃薯木虱的形态特征、生活史、地理分布和扩张过程、寄主植物、危害及检疫和防治技术。

  • 第四章果树害虫

    我国是世界水果生产大国,水果产量居世界首位。在浙江,自2007年以来水果年产量一直稳定在700万吨以上,近几年超过740万吨,产值占全省种植业总产值的17%左右,仅次于粮食和蔬菜。本章介绍果园生态系统和害虫发生的特点,果园采用的害虫防治策略与主要技术,概述常见的害螨和半翅目、双翅目、鳞翅目、鞘翅目害虫种类;重点介绍浙江省主要果树之一柑橘上的常见害虫和害螨,包括柑橘全爪螨、柑橘始叶螨、柑橘叶刺瘿螨、矢尖蚧、红蜡蚧、黑刺粉虱、橘小实蝇、柑橘潜叶蛾、梨小食心虫、桃蛀螟、玉带凤蝶、柑橘凤蝶、大蓑蛾、茶蓑蛾、星天牛、褐天牛、爆皮虫、溜皮虫、恶性叶甲、柑橘潜叶跳甲、枸橘潜叶跳甲等。

  • 4.1果园生态系统与果树害虫发生与防治的特点

    介绍果园生态系统不同于其他作物生态系统的独有特点,果树害虫发生具有的时间延续性、种类稳定性、便于长效采用某些防治技术等特点,以及果树害虫防治的策略与主要技术。

  • 4.2柑橘常见害虫介绍(1)

    柑橘上常见的害螨、介壳虫和实蝇种类,以及几种主要害螨(柑橘全爪螨、柑橘始叶螨、柑橘叶刺瘿螨)的形态特征、为害部位、为害症状。同时简要介绍10多年前,因一种果虫引起的社会恐慌事件,以说明科学理性面对害虫问题的重要性。介壳虫、实蝇将分别设一节作单独介绍。

  • 4.3柑橘常见害虫介绍(2)

    柑橘上常见的鳞翅目、鞘翅目及其他目的害虫种类,以及几种鳞翅目害虫(玉带凤蝶、柑橘凤蝶、大蓑蛾、茶蓑蛾)、鞘翅目害虫(星天牛、褐天牛、爆皮虫、溜皮虫、恶性叶甲、柑橘潜叶跳甲、枸橘潜叶跳甲)、半翅目害虫(黑刺粉虱)的形态特征、为害部位和为害症状。柑橘潜叶蛾、梨小食心虫、桃蛀螟将分别设一节作单独介绍。

  • 4.4柑橘蚧类发生与防治

    柑橘上蚧类害虫的主要种类,以及两种代表性介壳虫(矢尖蚧和红蜡蚧)的形态特性、生活史和生活习性、发生与环境的关系及防治方法。同时,介绍盾蚧和蜡蚧在介壳组成、危害部位、危害方式、越冬虫态和年生活史、易发生的果园类型方面的异同点。

  • 4.5柑橘潜叶蛾发生与防治

    柑橘潜叶蛾的分类地位、形态特征、地理分布、危害、生活史与生活习性、发生与环境的关系、防治方法。

  • 4.6梨小食心虫发生与防治

    梨小食心虫的分类地位、形态特征、地理分布、危害、生活史与生活习性、发生与环境的关系、防治方法。

  • 4.7桃蛀螟发生与防治

    梨小食心虫的分类地位、形态特征、地理分布、危害、生活史与生活习性、发生与环境的关系、防治方法。

  • 4.8橘小实蝇发生与防治

    橘小实蝇的分类地位、形态特征、地理分布、危害、生活史与生活习性、发生与环境的关系、防治方法。

  • 第五章茶树害虫

    茶起源于中国,传播至世界,是我国最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共有20个省(市、自治区)的1000多个县市种植茶树,其中有一半省份将茶产业列为农业支柱产业,故有效治理茶树害虫等有害生物,对保障茶产业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章先概述我国茶树害虫(螨)的种类,然后展开讲解小绿叶蝉、黑刺粉虱、害螨、蚧类、蜡蝉类、尺蠖类和毒蛾类的形态特征、地理分布、为害方式和为害症状,生活史与主要习性,发生规律以及主要防治方法。同时,对其他吸汁类害虫(茶蚜、茶网蝽、茶角盲蝽、绿盲蝽、茶棍蓟马和茶黄蓟马)、其他鳞翅目害虫(刺蛾、斑蛾、卷叶蛾、细蛾、蓑蛾和茶蛾)的形态特征、为害和主要习性也作简单介绍。最后,详细讲解茶树害虫综合治理的基本策略和各项防治技术,尤其是其中一些绿色防控技术在茶园的应用现状。 第七章“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在害虫测报中的应用”一节含有利用性信息素防治茶树害虫的内容,可一起加以学习。

  • 5.1害虫种类与发生为害特点

    介绍我国茶产业现状和茶区分布情况、茶树害虫(螨)的主要类群以及其中的重要种类名称。

  • 5.2小绿叶蝉

    讲解茶小绿叶蝉种名的变更过程,小贯小绿叶蝉的形态特征、为害方式和为害症状,生活史与主要习性,气象因子、农艺措施和天敌对其发生的影响,以及主要防治方法。需理解小贯小绿叶蝉为何能成为目前我国茶园危害最严重的害虫。

  • 5.3黑刺粉虱

    讲解黑刺粉虱的形态特征、地理分布、为害方式和为害症状,生活史与主要习性,以及主要防治技术。

  • 5.4茶树害螨

    讲解茶树害螨的主要种类及其形态特征、地理分布、为害方式和为害症状,生活史与主要习性,以及主要防治技术。

  • 5.5蚧类茶树害虫

    讲解茶树蚧类害虫的主要种类,并重点介绍长白蚧、红蜡蚧和角蜡蚧的形态特征、分布和危害等。

  • 5.6蜡蝉类茶树害虫

    讲解茶树蜡蝉类害虫的主要种类、为害和生活习性。

  • 5.7其他吸汁类茶树害虫

    讲解茶树上的其他一些吸汁类害虫的形态特征、为害和生活习性,包括茶蚜、茶网蝽、茶角盲蝽、绿盲蝽、茶棍蓟马和茶黄蓟马。它们为间歇性发生种类,只是局部可能大发生,有些种类的发生为害还具明显的区域性。

  • 5.8尺蠖类

    讲解茶树尺蠖类害虫的主要种类、形态特征、为害、生活史和主要习性及防治方法。您将看到茶尽蠖和灰茶尽蠖这一对茶园“双胞胎”在分布和形态方面的差异。

  • 5.9毒蛾类茶树害虫

    讲解茶树毒蛾类害虫的主要种类、形态特征、为害、生活史和主要习性及防治方法。

  • 5.10其他鳞翅目茶树害虫

    讲解茶树上的其他一些鳞翅目害虫的形态特征、为害和主要习性,包括刺蛾、斑蛾、卷叶蛾、细蛾、蓑蛾和茶蛾。

  • 5.11茶丽纹象甲

    讲解茶丽纹象甲的形态特征、地理分布、为害方式和为害症状,生活史与主要习性,以及主要防治技术。

  • 5.12综合治理

    茶树害虫综合治理的基本策略是保护天敌,充分发挥自然因素的控制作用,同时做到安全合理使用化学农药。本节讲解三个问题:茶园里究竟有多少种天敌?这些天敌对茶树害虫的控制潜力究竟有多大?茶树为什么比其他作物更容易产生农药残留?以解释我们为什么要保护和利用好茶园天敌,为什么茶园安全合理使用农药至关重要。同时讲解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的主要技术。

  • 第六章其它害虫

    本章介绍玉米上的两种重要害虫草地贪夜蛾和玉米螟;概述我国棉花害虫的主要种类、发生与防治概况。

  • 6.1草地贪夜蛾和玉米螟

    讲解草地贪夜蛾和玉米螟的分类地位、为害、主要生物学特性和防治策略与技术。这两种害虫生态适应策略迥然不同,前者无滞育越冬特性,通过大区域迁飞逃离冬季低温环境和获得适生场所,而后者则通过滞育来适应当地冬季低温条件,由此实现世代延续。两者在玉米上的为害部位有相似之处,但玉米螟更喜欢钻蛀。在不久的将来,种植转基因抗虫玉米有望成为防治草地贪夜蛾、玉米螟、斜纹夜蛾等鳞翅目害虫的关键技术。

  • 6.2棉花害虫发生与演化概述

    我国棉花种植概况、各棉区主要害虫种类;棉花苗期、蕾铃期发生的主要害虫种类及其为害;我国主要棉虫的演替、各历史阶段的主要防治方法;转基因抗虫棉的种植概况和引发的害虫问题。

  • 第七章高新技术在害虫防治中的应用

    信息与通信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生物学等领域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推动害虫识别、监测检测、预测预警的智能化水平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创新研发和利用绿色、可持续的防控技术提供了机遇。本章介绍五方面高新技术的应用,即:转基因植物抗虫技术、害虫遗传控制技术、基于性信息素的监测和防治技术、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害虫监测智能化水平、昆虫基因组学技术在农业昆虫学研究中的应用。

  • 7.1利用转基因抗虫植物

    讲解植物转基因的概念、方法和常用的抗虫基因,转基因抗虫作物的抗虫机理、种类、研发历程、安全性评价和发展趋势,我国转基因作物的研发和应用概况,以及如何科学理性地看待和利用转基因作物。

  • 7.2害虫遗传防控技术

    讲解不育昆虫技术、共生菌转染和操纵技术、转基因昆虫技术、基因驱动技术,以及害虫遗传控制技术应用的策略。 具体包括:1)不育昆虫技术的原理、应用案例和局限性;2)利用特定共生菌株系(如引起胞质不亲和的Wolbachia株系)影响靶标昆虫生殖力、存活率或传播病原物能力的原理与应用案例;3)转基因昆虫的获得方法,以及CRISPR/Cas9介导的基因组定点编辑技术在昆虫转基因中的应用;4)基因驱动的概念、研发动态及其应用(使昆虫显性致死技术长期控制或灭绝害虫);5)如何根据靶标害虫的实际情况和控制需求选择合适的遗传控制技术,并通过选用合适的启动子来控制所转基因的表达。

  • 7.3利用性信息素监测和防治害虫

    昆虫性信息素(性外激素)的成分,特点,在虫情监测、迷向防治和大量诱杀中的应用及今后发展趋势。

  • 7.4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在害虫测报中的应用

    提高农业生产和经营的信息化水平面已是大势所趋,“智慧植保”正呈现燎原之势。本节讲解传统虫情测报技术体系的现状和缺陷,在此基础上,以智能型虫情测报灯为例,说明信息技术在害虫种群动态监测上的应用。

  • 7.5基因组学技术

    自2000年果蝇基因组测序以来,伴随着测序技术的革新与生物组学大数据的发展,昆虫基因组学研究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在本专题,将从昆虫基因组学发展、基因组学常用技术、基因组学具体实例三个方面介绍昆虫基因组学技术在农业昆虫学研究中的应用。

  • 开始学习
  • 第一章  作业测试
    第一章 绪论

    1.1 关于害虫

    1.2 害虫的防治方法(1)

    1.3 害虫的防治方法(2)

    1.4 害虫的防治方法(3)

    1.5 害虫的防治方法(4)

    1.6 害虫综合治理的基本思想和策略

    1.7 为什么进行综合治理——几项研究的启示(1)

    1.8 为什么进行综合治理——几项研究的启示(2)

    1.9 实施综合治理的机遇

    1.10 实施综合治理的挑战

    视频数10
  • 第二章  作业测试
    第二章 水稻害虫

    2.1 水稻害虫概论

    2.2 水稻螟虫

    2.3 水稻飞虱

    2.4 稻纵卷叶螟

    2.5 稻水象甲

    2.6 其他水稻害虫(含稻田其他重要有害物种)

    2.7 水稻害虫综合治理

    视频数18
  • 第三章  作业测试
    第三章 蔬菜害虫

    3.1 蔬菜害虫发生危害的主要特点

    3.2 典型害虫介绍

    3.3 烟粉虱及其所传病毒

    3.4 马铃薯块茎蛾

    3.5 番茄麦蛾

    3.6 马铃薯的蚜虫及其所传病毒

    3.7 马铃薯的木虱及其所传斑纹病

    视频数21
  • 第四章  作业测试
    第四章 果树害虫

    4.1 果园生态系统与果树害虫发生与防治的特点

    4.2 柑橘常见害虫介绍(1)

    4.3 柑橘常见害虫介绍(2)

    4.4 柑橘蚧类发生与防治

    4.5 柑橘潜叶蛾发生与防治

    4.6 梨小食心虫发生与防治

    4.7 桃蛀螟发生与防治

    4.8 橘小实蝇发生与防治

    视频数8
  • 第五章  作业测试
    第五章 茶树害虫

    5.1 害虫种类与发生为害特点

    5.2 小绿叶蝉

    5.3 黑刺粉虱

    5.4 茶树害螨

    5.5 蚧类茶树害虫

    5.6 蜡蝉类茶树害虫

    5.7 其他吸汁类茶树害虫

    5.8 尺蠖类

    5.9 毒蛾类茶树害虫

    5.10 其他鳞翅目茶树害虫

    5.11 茶丽纹象甲

    5.12 综合治理

    视频数18
  • 第六章  作业测试
    第六章 其它害虫

    6.1 草地贪夜蛾和玉米螟

    6.2 棉花害虫发生与演化概述

    视频数2
  • 第七章  作业测试
    第七章 高新技术在害虫防治中的应用

    7.1 利用转基因抗虫植物

    7.2 害虫遗传防控技术

    7.3 利用性信息素监测和防治害虫

    7.4 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在害虫测报中的应用

    7.5 基因组学技术

    视频数5
  • 期末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