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
1000+ 人选课
更新日期:2025/05/10
开课时间2025/01/21 - 2025/07/20
课程周期26 周
开课状态开课中
每周学时-
课程简介
赶快加入我们,带你一起感受财政学之美。
课程大纲

在线教程

章节简介教学计划
财政的概念
登录后可预览视频
财政的含义
匡萍
财政的思想
匡萍
财政的基本理论与职能
公共产品
匡萍
公共选择
匡萍
财政的职能
匡萍
财政支出总论
财政支出的分类
匡萍
公共定价
匡萍
财政支出增长的理论解释
瓦格纳法则
匡萍
替代规模效应理论
匡萍
经济发展阶段论
匡萍
政府消费性支出
行政管理支出和国防支出
匡萍
教育支出
匡萍
政府投资性支出
财政投资
匡萍
基础产业的财政投资
匡萍
政府转移性支出
社会保险
匡萍
财政补贴
匡萍
财政收入总论
财政收入概述
匡萍
国有资产收入
匡萍
非税收入
匡萍
税收原理
税收概述
匡萍
税制要素
纳税人和课税对象
匡萍
税率
匡萍
税收原则
匡萍
税收负担与税负转嫁
税收负担
匡萍
税负转嫁
匡萍
税收的经济效应
税收的经济效应
匡萍
拉弗曲线
匡萍
税收制度
税制结构
匡萍
商品税
匡萍
所得税
匡萍
国际税收
匡萍
国债
国债概述
匡萍
国债功能
匡萍
国债负担
匡萍
国家预算
国家预算概述
匡萍
政府采购
匡萍
财政体制
财政体制概述
匡萍
分级财政体制
政府间支出的划分
匡萍
税种的划分
匡萍
政府间转移支付
匡萍
财政平衡与财政赤字
财政平衡
匡萍
财政赤字
匡萍
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的概念及工具
匡萍
财政政策的类型
匡萍
财政政策的效应
匡萍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
匡萍
  • 第一章财政的概念

    本章是财政学课程的开篇章节。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财政现象引入,帮助学生理解研究财政的起源与发展;掌握财政的基本概念。

  • 1.1财政的含义

    本章是财政学课程的开篇章节。本节课主要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财政现象引入,帮助学生理解研究财政的起源与发展;掌握财政的基本概念;初步了解财政思想的萌芽与发展,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古代传统财政思想展开学习,融入课程思政的理念。

  • 1.2财政的思想

    本节课主要介绍财政思想。主要介绍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西方的财政理论的发展与演变;二是介绍中国传统的财政思想。通过学习对财政思想的历史演变有初步的认识。

  • 第二章财政的基本理论与职能

    本章首先简单介绍市场与市场效率的基本内容,要求学生理解公共物品与公共需要的关系,掌握市场失灵及其表现形式;掌握政府干预的手段及政府干预失效的表现;正确理解财政与公共财政的关系,掌握财政的基本含义和财政的基本特征。

  • 2.1公共产品

    本章节介绍市场与政府之间的关系,从而分析政府职能的边界。因此,在教学中,格外注意贴近生活实际,加强书本世界和学生生活世界的沟通与融合,重在启发学生思考,贵在学生主动参与,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 2.2公共选择

    经济学家们发现,人类社会的市场可以分成了两种,一种是经济市场,另一种是政治市场。在经济市场中,人们通过货币来进行交易,也就是花钱买你想买的。而政治市场中,选民相当于消费者,政治家和官僚相当于产品的供给者。人们通过相当于货币的选票来进行交易,投你喜欢的政治家。政治市场中的人也是经济人,经济学的原理同样也适用于政治领域。

  • 2.3财政的职能

    财政职能是指政府的财政活动,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所具有的职责和功能,是政府活动对经济的各个方面所产生的影响和高度概括。财政职能是财政这一经济范畴本质属性的反映,它表现为财政在社会再生产过程及实现政府职能中的内在功能。

  • 第三章财政支出总论

    本节主要讲述财政支出的概念、属性及其范围;掌握财政支出的不同类型,重点掌握各种分类的内容及意义;简要介绍公共物品的提供方式、公共生产及公共定价,掌握公共物品的提供方式。

  • 3.1财政支出的分类

    财政支出的分类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将财政支出进行划分和归类。通过对财政支出进行分类,其实可以有效的使用财政资金,加强对于财政资金的管理和监督。

  • 3.2公共定价

    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是财政进行宏观调控的“两翼”。在正式开始接触财政支出的主要项目之前,教师可以先通过案例讨论,引导学生对公共生产和公共定价的现状、方式及存在问题展开讨论和学习。
    学生上节课学习了不同公共产品的提供方式,充分认识了公共提供并不一定等于公共生产,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更多是通过市场购买的方式提供公共产品。让学生了解为了进一步消除市场失灵,实现财政的职能目标,某些市场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我们需要公共定价。
    通过本节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公共定价的概念、政府进行公共定价的原因以及公共定价的几种方式。

  • 3.3财政支出增长的理论解释

    介绍衡量支出规模的指标、财政支出规模发展变化的一般趋势、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发展变化的特殊性、财政支出规模的合理选择;介绍财政支出增长的理论;结合我国实际分析财政支出的增长及控制。

  • 第四章政府消费性支出

    财政支出可以分为经常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经常性支出顾名思义是财政日常的开支,主要包括行政管理支出、国防支出、教育、科学技术和医疗卫生支出。教育、科学技术和医疗卫生支出涉及每个人的日常生活,通过结合财政理论的讲授,学生们可以对财政介入其中的原因和手段进行分析,进而分析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学生上一章学习了财政支出的规模和结构,心中可能一直怀有的疑问就是,到底国家在教育、科学技术、医疗卫生等方面支出是什么情况的?到底国家该不该为这些领域安排财政支出呢?安排支出的手段是如何的?这些手段是怎么发挥经济效应的?等等。在这一节课中我们将会进行分析和学习,让学生们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通过本节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教育、科学技术、医疗卫生等的性质,重点掌握政府介入的部分。

  • 4.1行政管理支出和国防支出

    本节主要介绍社会消费性支出中的行政管理支出和国防支出。在分析了解行政管理支出和国防支出的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支出规模的影响因素以及合理的支出规模。本节内容学习需要学生紧密联系实际,特别是联系我国行政管理改革和国防进步的实际展开学习。

  • 4.2教育支出

    财政支出可以分为经常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经常性支出顾名思义是财政日常的开支,主要包括行政管理支出、国防支出、教育、科学技术和医疗卫生支出。教育、科学技术和医疗卫生支出涉及每个人的日常生活,通过结合财政理论的讲授,学生们可以对财政介入其中的原因和手段进行分析,进而分析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学生上一章学习了财政支出的规模和结构,心中可能一直怀有的疑问就是,到底国家在教育、科学技术、医疗卫生等方面支出是什么情况的?到底国家该不该为这些领域安排财政支出呢?安排支出的手段是如何的?这些手段是怎么发挥经济效应的?等等。在这一节课中我们将会进行分析和学习,让学生们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
    通过本节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教育、科学技术、医疗卫生等的性质,重点掌握政府介入的部分。

  • 第五章政府投资性支出

    掌握基础产业的概念和特点,基础设施投资与一般投资的关系,以及基础设施投资的提供方式;掌握农业部门的特殊性和财政投资的必要性,理解财政对农业投入的重点和范围以及我国对农业的财政投资;掌握财政投融资的概念、意义和特征,对我国的政策性银行有个基本的了解。

  • 5.1财政投资

    本节课依然以教师课堂讲授的方式为主,在此基础上,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分析投资的相关概念和内容,进一步引发学生对于财政投资的思考。在分析比较社会投资和财政投资等概念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掌握财政投资的概念、特点、衡量标准和投资领域;掌握基础产业的概念和特点,基础设施投资与一般投资的关系,以及基础设施投资的提供方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掌握财政投融资的概念、意义和特征。此外,本节课将引申介绍当前财政投资的一种重要方式——PPP,帮助学生扩展视野,了解当前财政投资的最新动态。

  • 5.2基础产业的财政投资

    投资的概念学生们已经在《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中有所接触。但是财政投资作为社会投资的重要组成本分,到底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其投资的领域和评价的标准是什么等问题是本章学习的重点,此外,基础设施投资是财政投资的主要领域之一。在本节课的内容中学生们会掌握基础设施投资的特点,并且研究政府对基础设施投资采取什么样的方式会更积极有效。

  • 第六章政府转移性支出

    理解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发展,掌握社会保障的基本概念、理论、特点、内容;掌握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现状和未来改革的方向。了解税收支出和财政补贴的基本内容。

  • 6.1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制度是社会生活最后一张“安全网”。因此理解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产生发展,掌握社会保险的基本概念、理论、特点、内容;掌握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现状和未来改革的方向对于财政学研究非常重要。本节课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辅之以部分案例讨论分析,旨在了解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思考。

  • 6.2财政补贴

    本届主要介绍什么是财政补贴,财政补贴的类型以及补贴的经济效应。

  • 第七章财政收入总论

    了解我国财政收入的分类;了解税费改革的有关问题;了解我国预算外资金的现状及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措施;掌握我国财政收入规模(预算内)增长变化的趋势;了解我国目前的财政收入规模水平;掌握影响财政收入规模水平的主要经济因素;了解我国财政收入的项目构成、所有制构成以及部门构成。

  • 7.1财政收入概述

    了解我国财政收入的分类;了解税费改革的有关问题;了解我国预算外资金的现状及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措施;掌握我国财政收入规模增长变化的趋势;了解我国目前的财政收入规模水平;掌握影响财政收入规模水平的主要经济因素;了解我国财政收入的项目构成、所有制构成以及部门构成。

  • 7.2国有资产收入

    本节主要介绍财政收入的另一种形式——国有资产收入。注意区分它与其他财政收入之间的不同。

  • 7.3非税收入

    非税收入是政府参与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一种形式。政府非税收入管理范围主要包括:政府性基金、彩票公益金、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益、罚没收入、以政府名义接受的捐赠收入、主管部门集中收入、政府财政资金产生的利息收入等。本章通过讲述,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我国财政收入的分类、政府收费问题以及税费改革的有关问题等。此外,真正在思想上能够明确区分“税”和“费”的概念。

  • 第八章税收原理

    理解税收中性问题的含义与实质;理解税收转嫁与归宿的含义、方式及其一般规律,了解我国税负转嫁的内涵与实质。掌握公平课税论、最适课税论、财政交换论的主要内容;研讨西方国家在所得税和一般消费税改革方面的具体做法,以及开征“绿色税收”的现实意义;从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着重研究和探讨我国工商税制改革的方向问题。

  • 8.1税收概述

    通过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税收现象,本章内容重在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时时处处都有税收。通过老师课堂上的案例分析,抽丝剥茧,层层递进,让学生对税收学习产生兴趣,进而牢牢掌握税收的概念、特性等问题。

  • 8.2税制要素

    本节课以教师课堂讲述为主,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税收学习过程中常常被提及的比如纳税人、课税对象、税率等税制要素。在讲述的过程中,穿插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相关概念。本章的学习主要为后面对于税收制度的学习奠定基础。

  • 8.3税收原则

    本节课课堂讲述部分内容包括简单介绍税收的原则,重点区分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学派的税收原则,但是重点掌握的是现代的税收原则,即税收的公平原则和效率原则。在了解相关理论基础上,调动学生积极性,体现以学生为主导的思想,组织学生通过案例分组讨论中国税收成本相关问题。

  • 8.4税收负担与税负转嫁

    掌握税负转嫁的概念、方式及经济影响。
    重点:税负转嫁方式。
    难点:税负转嫁规律。
    解决方法:通过理论联系实际,详细分析税收转嫁的内涵、特征及其实质。

  • 第九章税收的经济效应

    不同学派的税收观点各有不同。本章内容梳理比较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经济学派的税收观点,重点向学生介绍供给学派的税收观点,特别是拉弗曲线。让学生通过对减税思想的学习,体会该曲线与当前我国减税实践的关系。

  • 9.1税收的经济效应

    本节主要介绍税收经济效应的不同类型,重点掌握税收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内容。

  • 9.2拉弗曲线

    不同学派的税收观点各有不同。本章内容梳理比较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经济学派的税收观点,重点向学生介绍供给学派的税收观点,特别是拉弗曲线。让学生通过对减税思想的学习,体会该曲线与当前我国减税实践的关系。

  • 第十章税收制度

    税制结构又叫“税制体系”。是指税收制度整体内部的分类、层次、构成、比例以及相互关系的总和。它是社会经济制度及其变化在税收领域中的反映,是社会经济现象在税收制度上的具体体现。

  • 10.1税制结构

    简单介绍税收的基本概念、原则,分析商品税、所得税、财产税的涵义及种类、特征、功能和我国现行主要税种;掌握税收管理的概念、分类及功能。

  • 10.2商品税

    商品税是商品生产和交换的产物,当商品生产和交换出现之后,商品税就随之产生了。

  • 10.3所得税

    所得税是国家对法人和自然人在一定期间获取的所得额课征的税收。所得额包括利润所得和其他所得两大类。利润所得是指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和个体经营者,获取的经营收入,扣除为取得这些收入所支付的各种费用,以及流转税税款后的余额

  • 10.4国际税收

    各国现行的税收制度,一般是在市场经济建立以后,才逐步完善起来的。但是随着经济活动国际化的发展,税收活动也出现了国际化的趋势,产生了国际税收问题。

  • 第十一章国债

    学生们在日常阅读报纸杂志新闻时都会对美国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有所了解,也会对这些债务危机是怎么产生的,如何去避免和化解等等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所以,通过学习这章内容可以帮助学生们找到问题的答案,并形成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 11.1国债概述

    本章内容通过课堂讲授帮助学生们了解国债及其产生和发展、国债的种类、结构和负担、发行和偿还等内容。通过引导学生们课堂讨论欧债危机、美国次贷危机等社会经济热点话题,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国债问题的热情。

  • 11.2国债功能

    本章内容通过课堂讲授帮助学生们了解国债及其产生和发展、国债的种类、结构和负担、发行和偿还等内容。通过引导学生们课堂讨论欧债危机、美国次贷危机等社会经济热点话题,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国债问题的热情。

  • 11.3国债负担

    国债又叫金边债券,是弥补财政赤字实现宏观调控的重要方式。本章在理解了李嘉图等价定理的基础上,重在让学生掌握国债的规模及负担等问题。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财政预算报告等政府文件,增加学生讨论分析环节。

  • 第十二章国家预算

    重点:财政平衡。
    难点:财政赤字的衡量与弥补。
    解决方法: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加以系统分析和阐述

  • 12.1国家预算概述

    在学习完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基础上,本章开始进入预算管理的内容。通过课堂讲授,掌握国家预算的概念与分类;了解预算管理的程序和基本情况。为进一步引起学生学习积极性,本章会补充西方国家预算管理的经验借鉴及其改革。

  • 12.2政府采购

    政府采购,又被叫做公共采购或者是统一采购,
    是指各级政府及其所属的实体为了满足政务活动和为公众提供公共物品与公共服务的需要,在财政等部门的监督下,按照法定的方式、方法和程序,从国内外市场上购买所需商品和劳务的行为。

  • 第十三章财政体制

    理解预算管理体制的概念与实质;掌握分税制的预算管理体制、我国的分税制;了解我国预算管理体制历史沿革。

  • 13.1财政体制概述

    本节主要介绍财政体制的概念及类型。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们初步掌握财政联邦主义,了解不同财政体制下的政府收支,为后面介绍分税制奠定基础。

  • 13.2分级财政体制

    预算管理体制是是处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以及地方财政各级之间的财政关系的基本制度,其核心和实质是各级预算主体的独立自主程度以及集权和分权的关系问题。正确把握预算管理体制对于合理划分政府间事权和财权意义重大。

  • 第十四章财政平衡与财政赤字

    学生们在接触赤字之处,普遍会认为赤字的存在是一种罪恶。然而财政赤字实际上也是政府在宏观调控过程中常常运用的政策手段。而且世界各国普遍存在财政赤字。对于财政赤字,弥补方式是多样的,但是哪一种是最好的呢,需要同学们认真细致的分析和学习。当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就出现了财政赤字。财政赤字是世界各国的一种常态,为什么会出现财政赤字,财政赤字的存在是否是正常的,如何弥补它。这是这节课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重点掌握的问题。

  • 14.1财政平衡

    本节主要介绍财政平衡。学生们在了解实践中各国财政收支大体状况的基础上,掌握对财政平衡的正确理解,进而为后续的财政赤字的学习奠定基础。

  • 14.2财政赤字

    当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就出现了财政赤字。财政赤字是世界各国的一种常态,为什么会出现财政赤字,财政赤字的存在是否是正常的,如何弥补它。这是这节课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重点掌握的问题。

  • 第十五章财政政策

    了解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主要手段;掌握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各自的特点及作用的机理,并由此理解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相互配合调节宏观经济的必要性;掌握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不同的“松”、“紧”搭配,并掌握各种搭配适用的经济条件;了解财政政策内在时滞和外在时滞的内容;掌握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时滞的特点;了解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背景;掌握积极财政政策的主要成功经验。

  • 15.1财政政策的概念及工具

    财政政策是财政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整个经济政策的组成部分,同其他经济政策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于其概念和内容的把握有助于了解社会经济系统的内部构造。因此,本节课主要通过内容讲述,帮助学生们对财政政策有初步了解,同时使他们认识到财政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要有金融政策、产业政策、收入分配政策等其他经济政策的协调配合。

  • 15.2财政政策的类型

    本章主要介绍财政政策的类型。通过了解不同分类标准下财政政策的类型,同学们着重掌握松的、紧的和中性的财政政策分别适合什么样的经济背景、工具及实施效果。

  • 15.3财政政策的效应

    财政政策是政府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其通过政策工具实现宏观经济四大目标。本节课接着上节课内容,通过课堂讲授帮助学生们能够分析财政政策效应及其传导机制,进而能够对现实中的财政政策有更为清晰的把握。此外,课堂讲授环节穿插学生自行推导支出乘数和平衡预算乘数的过程,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把握推导过程。

  • 15.4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

    了解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主要手段;掌握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各自的特点及作用的机理,并由此理解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相互配合调节宏观经济的必要性;掌握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不同的“松”、“紧”搭配,并掌握各种搭配适用的经济条件;了解财政政策内在时滞和外在时滞的内容;掌握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时滞的特点;了解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背景;掌握积极财政政策的主要成功经验。

  • 开始学习
  • 第一章  作业测试
    第一章 财政的概念

    1.1 财政的含义

    1.2 财政的思想

    视频数2
  • 第二章  作业测试
    第二章 财政的基本理论与职能

    2.1 公共产品

    2.2 公共选择

    2.3 财政的职能

    视频数3
  • 第三章  作业测试
    第三章 财政支出总论

    3.1 财政支出的分类

    3.2 公共定价

    3.3 财政支出增长的理论解释

    视频数5
  • 第四章  作业测试
    第四章 政府消费性支出

    4.1 行政管理支出和国防支出

    4.2 教育支出

    视频数2
  • 第五章  作业测试
    第五章 政府投资性支出

    5.1 财政投资

    5.2 基础产业的财政投资

    视频数2
  • 第六章  作业测试
    第六章 政府转移性支出

    6.1 社会保险

    6.2 财政补贴

    视频数2
  • 第七章  作业测试
    第七章 财政收入总论

    7.1 财政收入概述

    7.2 国有资产收入

    7.3 非税收入

    视频数3
  • 第八章  作业测试
    第八章 税收原理

    8.1 税收概述

    8.2 税制要素

    8.3 税收原则

    8.4 税收负担与税负转嫁

    视频数6
  • 第九章  作业测试
    第九章 税收的经济效应

    9.1 税收的经济效应

    9.2 拉弗曲线

    视频数2
  • 第十章  作业测试
    第十章 税收制度

    10.1 税制结构

    10.2 商品税

    10.3 所得税

    10.4 国际税收

    视频数4
  • 第十一章  作业测试
    第十一章 国债

    11.1 国债概述

    11.2 国债功能

    11.3 国债负担

    视频数3
  • 第十二章  作业测试
    第十二章 国家预算

    12.1 国家预算概述

    12.2 政府采购

    视频数2
  • 第十三章  作业测试
    第十三章 财政体制

    13.1 财政体制概述

    13.2 分级财政体制

    视频数4
  • 第十四章  作业测试
    第十四章 财政平衡与财政赤字

    14.1 财政平衡

    14.2 财政赤字

    视频数2
  • 第十五章  作业测试
    第十五章 财政政策

    15.1 财政政策的概念及工具

    15.2 财政政策的类型

    15.3 财政政策的效应

    15.4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

    视频数4
  • 期末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