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园林树木学绪论
对园林林树木及园林树木基本概念进行阐述,分析中国园林植物资源特点以及其对世界园林的贡献
-
●1.1相关概念
园林树木学及园林树木的概念
-
●1.2中国的园林树木资源及其特点
我国丰富多彩的园林树木资源及其特点。
-
●1.3中国对世界园林的贡献
中国园林植物资源对世界园林的贡献。培养学生对园林树木学的学习兴趣。
-
第二章园林树木的分类
主要讲授植物自然分类系统(包括哈钦森系统、恩格勒系统等)的特点,介绍植物分类检索表的编制方法,及植物命名法规。重点介绍园林树木在园林建设中的分类方法。
-
●2.1植物分类研究简史
植物自然分类系统(包括哈钦森系统、恩格勒系统等)的特点。
-
●2.2植物检索表
植物分类检索表的编制方法,主要是平行检索表和定距检索表。
-
●2.3植物的命名法
植物命名法规及拉丁名简介。
-
●2.4园林树木在园林建设中的分类方法
按照园林建设的不同要求,将树木进行分类的方法。
-
第三章园林树木的生态习性
介绍园林树木与不同环境因子的关系,包括温度、光照、水分、土壤、空气及生物因子等。
-
●3.1园林树木与环境因子-温度
阐述园林树木对温度三基点的要求,温度与植物分布,季节性变温对植物的影响,温度对园林树木生长发育的影响及突变温度对植物的影响。
-
●3.2园林树木与环境因子-光照
阐述光质、日照时间长短、光照强度对植物的影响,树木的耐阴力。
-
●3.3园林树木与环境因子-水分
介绍水分因子起主导作用而形成的植物生态类型,主要耐旱、耐涝树种。
-
●3.4园林树木与环境因子-土壤
介绍土壤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土壤肥力对树木的影响。
-
●3.5园林树木与环境因子-空气
阐述空气中对植物起主要作用的成分、空气中的污染物质及空气的流动与抗风树种。
-
●3.6园林树木与环境因子-生物
生物因子与园林树木的关系。
-
第四章园林树木群落
介绍植物的生活型与生态型概念,植物群落的结构、分类及命名,并对群落的生长发育和演替进行阐述。
-
●4.1植物群落基本概念
植物群体,自然群体,栽培群体,生活型,生态型等相关概念。
-
●4.2植物的生活型与生态型
自然群落与栽培群落的组成结构。
-
●4.3植物群落的组成结构
介绍植物自然群落的分类和命名的方法
-
●4.4群落的垂直结构与水平结构
介绍植物栽培群落的分类和命名的方法
-
●4.5群落的生长发育和演替
阐述群落发育的初期、盛期、末期及群落的更替及演替。
-
●4.6营造稳定的可持续发展的园林树木群落
介绍园林树木群落的类型及园林树木群落的建设。
-
第五章园林树木在城市绿化中的功能
介绍园林树木生态功能、美化功能及生产功能。
-
●5.1生态功能
介绍园林树木在调节城市气候、降低噪音、改善及保护城市环境、疏导交通、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作用。
-
●5.2美化功能-色彩
介绍园林树木的色彩美,包括叶色、花色、果色及干色美。
-
●5.3美化功能-姿态
园林树木的姿态美,包括树形美、干形美、叶形美、花形美,果形美及根形美。
-
●5.4美化功能-韵味
介绍园林树木的韵味美,意境美。
-
●5.5生产功能
介绍园林树木的生产功能,在满足其主要功能与作用的前提下,与生产相结合,发挥生产产品、创造经济价值的作用。
-
第六章园林树木的配植
重点阐述园林树木配置的原则、方式及配置的艺术效果。
-
●6.1园林树木配植的原则
讲述园林树木配置在栽植上的科学性,功能上的综合性,配置上的艺术性及经济上的合理性等基本的原则。
-
●6.2园林树木配植的方式
阐述园林树木的配置方式,主要是从配置的平面关系及配置的景观方面来讲述。
-
●6.3园林树木配置的艺术效果
介绍园林树木配置的美学构图原则及意境美。
-
第七章园林中各种用途树种的选择与应用
园林树木的不同用途的选择与应用,如读上述、庭荫树,行道树等。
-
●7.1树木的选择与应用(独赏树,庭荫树,行道树,绿篱)
介绍园林树木独赏树、庭荫树、行道树及绿篱的选择要求及相关的应用。
-
●7.2树木的选择与应用(地被植物、观花树木、藤本植物)
介绍园林树木地被植物、观花树木及藤本植物的选择要求及相关的应用。
-
第八章城市园林绿化树种的调查与规划
阐述城市园林绿化树种调查及规划等方面的知识,以期结合当地具体情况,筛选出一批能在当地生长良好,且充分发挥园林功能的树种,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应用,达到预期的效果。
-
●8.1树种调查
介绍树种调查的范围、内容和方法。
-
●8.2树种规划
树种规划的内容及不同树种之间的比例关系。
-
第九章古树名木
古树名木的概念、总用及保护古树名木的意义。
-
●9.1古树、名木的定义与作用
古树名木的概念及成因。
-
●9.2古树、名木的保护与管理
保护古树名木的意义及保护方案。
-
第十章裸子植物亚门
裸子植物亚门多为高大的乔木,广布于北半球温带至寒带地区以及亚热带的高山地区。全世界共有12科71属约800种;中国有11科41属243种,包括自国外引种栽培的1科8属51种。园林应用较多的科有苏铁科、银杏科、松科、杉科和柏科。
-
●10.1苏铁科Cycadaceae
介绍苏铁科的主要形态特征及重点物种苏铁的形态特征、分布、习性、繁殖栽培及观赏特性和园林用途。
-
●10.2银杏科Ginkgoaceae
银杏科常见种 银杏 的拉丁名、形态特征、生态习性、繁殖栽培及应用。
-
●10.3松科Pinaceae
松科的形态特征,重要的属云杉属、冷杉属、落叶松属、金钱松属、雪松属及松属和重要的种的形态特征、生态习性、繁殖栽培及应用。
-
●10.4杉科 Taxodiaceae
杉科的形态特征,重要的属杉木属、柳杉属、落羽杉属、水松属、及水杉属和重要的种的形态特征、生态习性、繁殖栽培及应用。
-
●10.5柏科 Cupressaceae
柏科的形态特征,重要的属圆柏属、侧柏属和重要的种的形态特征、生态习性、繁殖栽培及应用。
-
第十一章被子植物亚门 ANGIOSPERMAE
我国的被子植物有3148属,约3万种。在中国保留了许多古老的、在系统发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种类,是研究被子植物起源和演化的最好地区。本章重点介绍毛茛科 牡丹科、蔷薇科等科属种。
-
●11.1毛茛科Ranunculaceae
毛茛科铁线莲属植物的形态特征、生态习性、繁殖栽培及应用。
-
●11.2悬铃木科 Platanaceae
悬铃木科悬铃木属植物的形态特征、生态习性、繁殖栽培及应用。
-
●11.3山毛榉科(壳斗科)Fagaceae
壳斗科栗属和栎属重点物种的形态特征、生态习性、繁殖栽培及应用。
-
●11.4牡丹科Paeoniaceae
牡丹科重要物种牡丹的形态特征、生态习性、繁殖栽培、品种分类及应用。
-
●11.5山茶科Theaceae
山茶科主要园林应用物种山茶等的形态特征、生态习性、品种分类、繁殖栽培及应用。
-
●11.6杨柳科Salicaceae
杨柳科杨属和柳属主要园林应用物种的形态特征、生态习性、繁殖栽培及应用。
-
●11.7榆科
榆科榆属、榉属、朴属主要园林应用物种的形态特征、生态习性、繁殖栽培及应用。
-
●11.8含羞草科Mimosaceae
含羞草科的主要形态特征,主要园林应用物种如合欢等的形态特征、生态习性、繁殖栽培及应用。
-
●11.9云实科(苏木科)Caesalpiniaceae
云实科的主要形态特征,主要园林应用物种如紫荆等的形态特征、生态习性、繁殖栽培及应用。
-
●11.10蝶形花科Fabaceae (Papilionaceae)
蝶形花科的主要形态特征,主要园林应用物种如国槐、刺槐、胡枝子、锦鸡儿等的形态特征、生态习性、繁殖栽培及应用。
-
●11.11山茱萸科 Cornaceae
山茱萸科的主要形态特征,主要园林应用物种如灯台树、红瑞木、山茱萸等的形态特征、生态习性、繁殖栽培及应用。
-
●11.12槭树科Aceraceae
槭树科的主要形态特征,主要园林应用物种如元宝枫、鸡爪槭、复叶槭等的形态特征、生态习性、繁殖栽培及应用。
-
●11.13木犀科Oleaceae
木犀科的主要形态特征,主要园林应用物种如连翘、丁香、流苏、女贞、白蜡等的形态特征、生态习性、繁殖栽培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