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绪论
本章内容讲述了微生物的定义、特点、作用和分支;卫生微生物学的定义、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卫生微生物学的特色以及与其相关学科的关系、卫生微生物学的发展历史。要求掌握的是卫生微生物学定义、对象、研究内容。熟悉微生物的特点和作用;卫生微生物学的特色,以及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了解卫生微生物学的发展历史。
-
●1.1卫生微生物学概述
本节内容讲述了微生物的基础知识,包括定义、特点、作用和分支学科;卫生微生物的基础知识,包括定义、研究对象以及研究内容。要求掌握卫生微生物学的定义、对象和研究内容,熟悉微生物的特点、作用和分支。
-
●1.2卫生微生物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及其特色
本节内容讲述了与卫生微生物学相关的学科,卫生微生物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以及卫生微生物学的特色。要求熟悉卫生微生物学与医学微生物学的关系、卫生微生物学的特色。
-
●1.3卫生微生物学的发展历史
本节内容从启蒙时期对病原的认识、微生物学的初创和奠基时期、以及近代与现代微生物学,三个时期对卫生微生物学的发展史加以阐述。要求了解每个发展阶段的代表性的事件及人物主要贡献。
-
第二章微生物生态学
本章内容讲述了微生物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微生物生态学的基本规律、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及其主要类群。要求掌握微生物生态学的定义及相关概念、自然环境与人体环境中微生物的生态平衡与失调、微生物在自然界各种环境中的生态特征。要求熟悉的是微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微生物种群间相互作用的生态规律、微生物生态演化的自然选择与适应、环境中微生物的主要类群及代表菌属。了解的内容是生态学和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微生物生态研究的基本范畴、微生物生态的应用与研究前景。
-
●2.1微生物生态学基本概念和研究范畴
本节内容讲述了微生物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范畴。基本概念包括生态系统、微生物生态系统、生态学、微生物生态学、生境、龛、个体、种群、群落等。要求掌握的是微生物生态学、生境、龛、个体、种群、群落的定义。
-
●2.2微生物生态学的基本规律(1)
本节内容讲述了微生物生态演化规律和微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要求熟悉的内容是微生物生态演化三大规律包括适应性、变异性和选择性;微生物与生存环境相互作用的规律限制因子定律、耐受性定律和综合作用定律。
-
●2.3微生物生态学的基本规律(2)
本节内容讲述了生态系统中微生物种群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和微生物生态平衡规律。要求掌握的是自然环境与人体环境中的微生物的生态平衡与失调,要求熟悉的内容是微生物种群间的6种相互作用,即互生、寄生、拮抗、捕食、竞争、共生。
-
●2.4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及其主要类群
本节内容讲述了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及其主要类群。要求掌握的是微生物在土壤,水体、空气、工农业产品、正常人体及动植物体、极端环境六种生境的分布及其生态特征;熟悉环境中各型微生物的主要类群及代表菌属。
-
第三章卫生微生物学研究与检测方法
本章重点介绍了卫生微生物的检测特点、样品采集的原则、样品运送原则、指示微生物的分类及应用、常见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要求学生重点掌握卫生指示微生物的概念嵇卫生学意义,了解卫生微生物的检测特点和基本原则,熟悉细菌分型鉴定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的原理。
-
●3.1卫生微生物学检测的特点及检测的基本原则
本节根据卫生微生物的特点,着重讲述了卫生微生物的检测特点和样本的采集和运送基本原则。
-
●3.2卫生微生物的实验室检测方法
本节介绍了细菌分型及常见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的实验原理。
-
●3.3指示微生物概述
本节重点介绍指示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常用的指示微生物及其卫生学意义。
-
第四章微生物危害的预防与控制
本章重点介绍了物理、化学、生物消毒和灭菌的方法、感染性疾病的特异性预防以及生物战剂伤害的防护,要求学生掌握消毒和灭菌的基本概念、常用的消毒和灭菌的方法、原理及其适用范围、特异性预防的基本概念、生物战剂伤害的防护措施等。
-
●4.1消毒和灭菌的基础知识
本节重点介绍消毒和灭菌相关的基本概念、消毒灭菌效果的描述指标。
-
●4.2消毒和灭菌的常用方法(一)
本节重点介绍物理和生物消毒灭菌方法。
-
●4.3消毒和灭菌的常用方法(二)
本节重点介绍化学消毒灭菌方法及其影响因素。
-
●4.4感染性疾病的特异性预防
本节重点介绍特异性预防免疫的基本知识。
-
●4.5生物战剂伤害的防护
本节重点介绍生物战剂的种类、危害以及防护措施。
-
第五章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
本章主要介绍了讲述了如何进行生物安全实验室的管理,研究如何采用合理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防止实验室工作人员收到感染,或因实验室意外造成微生物等风险因子外泄污染环境。本章还重点讲述了常见微生物的分类、危险因子的等级分类以及相对应的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分类,并详细介绍了各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运行及管理。需要同学们重点掌握生物安全的概念、生物因子的分类、实验室分级,熟悉生物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实验室的建设规范。
-
●5.1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概述
本节重点介绍了广义、狭义生物安全的概念和联系,并介绍了历史上的生物安全事件.
-
●5.2生物因子与生物安全实验室分级
本节重点介绍了常见病原微生物的分级,并对生物安全实验室进行了分级,着重介绍了各级生物安全实验的建设标准。
-
●5.3生物实验室运行(1)
本节着重强调了生物安全实验室的运行不仅仅是依靠实验室中的安全设备,更重要的是依靠实验室的管理。
-
●5.4生物实验室运行(2)
本节内容讲述了生物安全实验室运行中的实验室生物安全规章制度、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规范和实验室生物安全评审与监督。要求掌握实验室生物安全基本操作规范;了解实验室生物安全规章制度和实验室生物安全评审与监督。
-
第六章水微生物
本章内容水微生物学主要从卫生学观点出发,了解水中微生物(尤其是致病性微生物)的来源、种类、生活规律及其对人体的危害,以及如何控制水源的污染、净化水体等。要求通过对水生境特征的了解,使学生理解作为生命之源的水也是微生物生存的良好生境,可以成为某些疾病病原体的传播媒介,同时水中微生物类群又是污水生物净化的重要成员。重点了解水中微生物污染来源和常见病原体的生态特征。掌握生活饮用水卫生细菌学指标的检测方法和标准。
-
●6.1水生境与微生物分布
本节内容讲述了淡水生境、海水生境等不同水体中微生物的种类和分布特点。要求掌握水生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水微生物的来源、种类、分布及其卫生学意义等。
-
●6.2水中常见病原菌
本节内容讲述了沙门菌属、志贺菌属、致泻大肠埃希菌、霍乱弧菌、副溶血性弧菌、军团菌等水中常见细菌类病原体,以及甲肝病毒、戊肝病毒等水中常见病毒。要求了解常见病原体的种类、特点及其卫生学意义。
-
●6.3水中总大肠菌群的检验
本节内容讲述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的微生物指标,并系统讲解了水中总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的检测方法及其结果的解释意义。要求熟悉水微生物的检测与卫生标准。
-
●6.4污水生物处理
本节内容讲述了污水的处理概况与类型,并系统讲解了常见的需氧处理、厌氧处理和兼性处理等污水生物处理方法。要求掌握常见的水微生物的预防和控制方法。
-
第七章土壤微生物
本章重点介绍了土壤微生物的来源、种类、卫生学意义,土壤微生物的检测,要求学生掌握“土著”微生物和外来微生物,土壤微生物主要类群、营养类型及功能,掌握病原微生物污染土壤的途径和危害,掌握大肠菌群和产气荚膜梭菌的检验的原理和卫生学意义。熟悉土壤微生物生境特性、卫生学意义与卫生标准,了解土壤微生物研究的前景。
-
●7.1土壤生境特征、土壤微生物的来源、种类
本节重点介绍与微生物相关的土壤生境特征,土壤微生物来源、种类。
-
●7.2土壤微生物的分布及其卫生学意义
本节重点介绍土壤微生物分布的非均匀性及其卫生学意义。
-
●7.3土壤微生物的检测与卫生标准
本节重点介绍土壤卫生微生物的检测步骤、土壤微生物大肠菌群和产气荚膜梭菌的检验的原理和卫生学意义。
-
●7.4土壤微生物研究的应用及研究前景
本节重点介绍土壤微生物的研究前景。
-
第八章空气微生物
本章重点介绍了空气微生物采样方法及原理、检测方法与卫生标准,微生物气溶胶及其传播方式,要求学生掌握五种常见的空气微生物采样方法及原理、卫生标准,掌握微生物气溶胶的概念、特性、传播方式。熟悉空气微生物生境特性及预防控制措施,并了解空气微生物的来源、种类、分布及其卫生学意义。
-
●8.1空气生境特征、空气微生物的来源、种类、分布及其卫生学意义
本节重点介绍与微生物相关的空气生境特征,空气微生物来源、种类、分布及其卫生学意义。
-
●8.2空气微生物的检测和卫生标准
本节重点介绍常用的空气微生物采集方法包括自然沉降法、惯性撞击式采样法、过滤阻留式采样法、静电沉着类采样法和温差迫降采样法的原理、检测方法。
-
●8.3空气微生物污染预防与控制
本节重点介绍微生物气溶胶及其传播方式。
-
第九章公共场所微生物
本章重点介绍了公共场所的生境特征,概括了公共场所微生物的来源种类分布及卫生学意义。需要大家重点掌握公共场所微生物的来源和种类,掌握公共场所微生物的分布及其卫生学意义。熟悉公共场所微生物检测与卫生标准,了解公共场所微生物的预防。
-
●9.1公共场所微生物的生境特征和分布特点
本节重点讲述了公共场所微生物的种类、分布及卫生学意义。
-
●9.2公共场所微生物现场检测方法
本节讲述了如何对公共场所及其用品进行消毒处理,指出了公共场所微生物控制与预防的意义。
-
第十章医院环境微生物
本章重点介绍了医院感染,医院环境生境特征,医院环境微生物的特点和种类,医院环境微生物的检验、卫生标准及微生物污染的预防与控制。要求学生掌握医院感染的概念,医院环境生境特征和医院感染的微生物特点,掌握医院环境微生物的检验和卫生标准,掌握医院环境微生物污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熟悉医院环境微生物的来源、种类、分布及卫生学意义。
-
●10.1医院环境生境特征及微生物的特点、来源和种类
本节重点介绍医院感染的概念,医院环境生境特征及微生物的特点、来源、传播途径和种类。
-
●10.2医院环境微生物的检验、卫生标准及微生物污染的预防与控制
本节重点介绍几种常见的医院环境微生物常规监测,以及常见医院感染部位和医院感染暴发时进行的微生物学检验,并重点介绍医院环境微生物污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
第十一章极端环境微生物
本章内容讲述了不同极端环境的生境特征、微生物来源、种类及卫生学意义、极端环境微生物的利用与防控。要求掌握极端环境微生物的卫生学意义;熟悉极端环境的生境特征;极端环境微生物的安全性。
-
●11.1极端环境微生物
本章内容讲述了不同极端环境的生境特征、微生物来源、种类及卫生学意义、极端环境微生物的利用与防控。要求掌握极端环境微生物的卫生学意义;熟悉极端环境的生境特征;极端环境微生物的安全性。
-
第十二章食品微生物
本章内容讲述了食品生境特征;食品微生物的来源、种类及卫生学意义;常见的引起食物中毒的微生物;食品微生物的检验;食品微生物的预防和控制。要求掌握食品生境特性,理解食品可作为微生物的良好培养基,食品微生物污染可引起食品变质和引起食源性疾病等危害。掌握食品微生物检验的样品采集原则、检验项目和检验方法。熟悉微生物污染来源、种类,以及食品微生物的预防与控制。
-
●12.1食品生境特征
本节内容讲述了食品生境的主要特征,主要包括营养成分、水、pH、温度、渗透压、氧化还原电位、天然防御结构等七个方面的特点以及对食品微生物的影响。要求掌握食品中水分、温度、pH、渗透压对食品微生物的影响特点和在食品保存方面的应用情况。
-
●12.2食品微生物的来源、种类及卫生学意义
本节内容讲述了食品微生物的来源、种类及卫生学意义。要求掌握食品微生物的来源以及食品微生物污染食物后的卫生学意义,包括对食品的影响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了解食品微生物的种类。
-
●12.3各类食品微生物的种类
本节内容讲述了肉类、蛋类、乳类、鱼贝类等不同食品中的微生物的种类及对食品的影响。要求掌握肉类、乳类变质的过程及变质类型。了解各类食品微生物的来源和种类。
-
●12.4引起食物中毒的微生物及致病特点
本节内容讲述了引起食物中毒的常见微生物,包括细菌和真菌,以及各自的致病特点。要求掌握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特点,掌握常见的细菌性食物中毒,如沙门菌、副溶血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肉毒毒素食物中毒的致病条件和临床表现、真菌性食物中毒的特点,了解常见的真菌性食物中毒。
-
●12.5食品微生物检验
本节内容讲述了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基本内容和方法要求。要求掌握食品微生物检验的样品采集原则和方法;掌握食品微生物检验的指标和卫生学意义。
-
●12.6食品微生物污染的控制
本节内容讲述了食品微生物污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要求掌握食品常见的保藏方法;了解减少食品微生物来源的方法。
-
第十三章药品微生物
本章内容讲述了药品生境特征,来源种类,及其卫生学意义、药品微生物检测与卫生标准。要求掌握药品微生物检验的相关概念、术语及其特殊性;熟悉药品的生境特征,来源种类,及其卫生学意义、药品微生物检测的具体内容与卫生标准。
-
●13.1药品生境特征、来源、种类及其卫生学意义
本节内容讲述了药品的生境特征,药品微生物的污染来源及种类,药品微生物的卫生学意义。要求掌握药品微生物检验的相关概念、术语;熟悉药品的生境特征,来源种类,及其卫生学意义。
-
●13.2药品微生物的检测与卫生标准
本节内容讲述了药品微生物污染的特殊性、规定灭菌药品的无菌检查、非规定灭菌药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热原检查和细菌内毒素检查法、以及药品微生物检查的相关卫生标准。要求掌握药品微生物污染的特殊性;熟悉药品微生物检测的具体内容与卫生标准。
-
第十四章化妆品微生物
本章内容讲述了化妆品微生物的来源、种类及卫生学意义;化妆品微生物的检验;化妆品微生物的预防和控制。要求学生从卫生学观点出发,理解各类化妆品生境特性对微生物在化妆品中生命活动规律的影响。熟悉化妆品微生物污染来源、种类及其卫生学意义。掌握化妆品微生物检验特点、检验项目和检验方法。
-
●14.1化妆品微生物
本节内容讲述了化妆品生境特征、化妆品微生物的来源、种类和卫生学意义。要求掌握化妆品一次污染的来源、不同化妆品微生物污染情况。了解化妆品生境中对微生物有利和不利的因素、了解化妆品微生物污染的卫生学意义。
-
●14.2化妆品微生物检验
本节内容讲述了化妆品微生物检验的内容、方法和卫生标准。要求掌握化妆品样品的采集和注意事项;掌握化妆品微生物检验的内容和方法;掌握化妆品检验的特点;了解不同类型样品的检样制备过程;了解化妆品微生物的卫生标准。
-
●14.3化妆品微生物污染的预防
本节内容讲述了化妆品微生物污染的预防和控制。要求掌握预防化妆品一次污染的方法。了解预防化妆品二次污染的方法。
-
第十五章医疗与生活卫生用品微生物
本章内容讲述了医疗器械及用品微生物的生境特征,来源、种类分布以及检测、卫生标准;生活及卫生用品微生物的生境特点;来源、种类和分布;以及检测、卫生标准。要求掌握医疗与生活卫生用品微生物的检测、医疗与生活卫生用品微生物的卫生标准;熟悉医疗与生活卫生用品微生物的来源、种类、分布及其卫生学意义;熟悉医疗器械及用品分类。
-
●15.1医疗器械及用品微生物的检测
本节内容讲述了医疗器械及用品微生物的生境特征,来源、种类分布以及检测、卫生标准。要求掌握医疗器械及用品微生物的检测、医疗器械及用品微生物的卫生标准;熟悉医疗器械及用品微生物的来源、种类、分布及其卫生学意义;熟悉医疗器械及用品分类。
-
●15.2生活及卫生用品微生物的检测
本节内容讲述了生活及卫生用品微生物的生境特点;来源、种类和分布;以及检测、卫生标准。要求掌握生活及卫生用品微生物的检测、生活及卫生用品微生物的卫生标准;熟悉生活及卫生用品微生物的来源、种类、分布及其卫生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