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绪章绪论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历史方位,新时代为大学生成长成才、勤学报国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无限的机遇。学生能够领悟时代新人要以民族复兴为己任,以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为根本要求,通过提升自身思想道德素质与法治素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成为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
-
●0.1我们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认识和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历史方位,新时代为大学生成长成才、勤学报国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无限的机遇。
-
●0.2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理解和认识到时代新人要以民族复兴为己任,就要以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为根本要求,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成为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
-
●0.3提升思想道德素质与法治素养
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和法治素养。思想道德素质和和法治素养是新时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
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问
掌握人生观的基本理论,科学认识“人的本质是什么”“人为什么活着”“人应该怎样生活”“怎样的人生才有意义”等问题,结合个人实际和社会现实,确立科学高尚的人生追求,保持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成就出彩人生。
-
●1.1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总的看法
学会科学看待人生的根本问题,认识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掌握人生观的基本理论。
-
●1.2正确的人生观
具体阐述何为正确的人生观,即应确立怎样的人生追求(人生目的)、应保持怎样的人生态度、应掌握怎样的评价人生价值的方法,及应如何把握人生价值的实现条件。
-
●1.3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下,正确对待人生矛盾,自觉抵制错误观念,努力提升人生境界,成就出彩人生。
-
第二章坚定理想信念
本章主要讲授的是新时代大学生应坚定理想信念,自觉把个人理想追求融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当中。大一新生正处在原来的奋斗目标已经基本实现、新的目标还未完全确立的关键时期,理想信念教育对于解决学生理想信念不够坚定、学习方向不够明确和学习动力不够充足的问题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
●2.1理想信念的内涵与特征
本节介绍理想和信念的基本概念、特征及其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提升大学生对理想信念的理论认识,是大学生树立科学理想的前提。
-
●2.2崇高的理想信念
本节帮助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正确认识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的关系,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
●2.3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本节讲的是如何实现理想的问题,探讨理想与现实、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讲清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
第三章弘扬中国精神
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青年大学生应积极弘扬新时代爱国主义的主旋律,积极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爱国之行;积极增强改革创新责任感、树立改革创新意识、投身改革创新实践,勇做改革创新的生力军。
-
●3.1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
中国精神作为兴国强国之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撑和精神动力。大力弘扬中国精神,就是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高扬的精神旗帜为指引,以强大的精神支柱为支撑,团结凝聚全体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
●3.2爱国主义及其时代要求
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绵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爱国主义始终是激昂的主旋律,始终是激励我国各族人民自强不息的强大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青年大学生要继承中华民族爱国主义光荣传统,自觉做新时代的忠诚爱国者。
-
●3.3做改革创新的生力军
改革创新是当代中国最突出、最鲜明的特点。大学生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改革创新的生力军,要在改革创新的实践中奉献祖国、服务人民、实现价值,让改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强大动力。
-
第四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新时代的大学生应当要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和科学内涵,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
●4.1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了解和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在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
-
●4.2坚定价值观自信
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压意义,坚定的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
-
●4.3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
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成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积极、最活跃、最充分的青年先进代表。
-
第五章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本章主要讲授的是道德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基本理论,为帮助大学生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打下理论知识的基础,增强道德意识。强调公共生活、职业生活、婚姻家庭生活是人们社会生活的重要领域,也是个人品德形成的重要领域。
-
●5.1道德及其变化发展
阐述道德的基本理论:道德的起源、内涵、本质、功能及历史发展。
-
●5.2吸收借鉴优秀道德传统
阐述中华传统美德、中国革命道德、社会主义道德的内容。从而能对中华传统美德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能在传承革命道德和人类优秀道德成果中努力按照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要求完善自我。
-
●5.3遵守公民道德准则
阐述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要求,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必须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
-
●5.4向上向善、知行合一
投身崇德向善的道德实践,积极向道德模范学习,培养志愿服务精神,大力弘扬时代新风,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
-
第六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准确把握法律的含义、历史发展;全面了解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和运行机制;了解我国宪法的形成和发展,掌握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原则和制度,了解各个法律部门的基本功能和原则,让学生懂得遵循正确的程序实施法律行为,懂得通过法定程序解决法律纠纷。从整体上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和法治体系,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和法治体系的主要内容,准确把握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提升大学生法律素质,增强建设法治国家的使命感。牢固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准确把握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五个坚持”;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方式,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使学生养成心中有法、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习惯,使学生成为具有较高法律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准确把握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的内涵,了解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妥善处理学习、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和各种矛盾,不断提高自己的法律素质。
-
●6.1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和运行
学习社会主义法律,要在理解法律及其历史发展的基础上,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和运行机制,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的发展规律和时代价值,不断增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
●6.2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理解我国宪法地位和确立的基本原则,全面了解我国法律体系的构成,懂得各个法律部门及重要法律的基本功能,深化对法治中国的制度认知,增强推动法治中国建设的实践本领。
-
●6.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理解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核心要义,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的内容。了解党的十九大对全面依法治国的一系列表述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大部署。
-
●6.4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能深入理解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正确道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
●6.5培养法治思维
通过本节学习能理解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尊重法律权威的重要意义、基本要求,以及培养法律思维的方法和途径,积极参与和支持法治中国建设。法律的权威和尊严是法律应有的尊严和生命,是建设法治国家的根本保障和前提条件。包括大学生在内的每个公民都要自觉尊重法律权威,做法律权威的坚定维护者。
-
●6.6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
本节通过介绍法律权利、法律义务的含义和特征入手,介绍我国宪法法律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通过本节学习,能深刻理解认识到如何行使法律权利、履行法律义务,包括大学生在内的每个公民既要依法行使法律权利,更要依法履行法律义务,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提高自身的法律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