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绪章绪论
东北抗日联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各族人民的抗日武装。这支抗日武装长期孤悬敌后,在极其艰难困苦的环境中与强大的日本侵略者进行了长达14年之久的斗争,直至抗战的最后胜利。这是一支在中国抗战中坚持抗战时间最长的军队。东北抗联精神网络课程向大家介绍九一八事变后,国破山河碎,东北各阶级、各基层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组建了东北抗日联军,东北抗联在十四年抗战中建立、发展、壮大、受挫、转移、反攻的历程,从四个方面展现伟大的东北抗联精神,即简单朴素的爱国主义情怀、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一往无前的战斗意志和不畏艰难的奋斗精神,并剖析了东北抗联精神的时代价值。东北抗联蕴含着无数仁人志士的崇高价值理念,我们要带着对历史的敬畏、对英雄的崇敬之情开展学习,将东北抗联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使东北抗联精神成为我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价值引领。
-
●0.1东北抗联精神的概况
东北抗日联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各族人民的抗日武装。这支抗日武装长期孤悬敌后,在极其艰难困苦的环境中与强大的日本侵略者进行了长达14年之久的斗争,直至抗战的最后胜利。这是一支在中国抗战中坚持抗战时间最长的军队。东北抗联精神网络课程向大家介绍九一八事变后,国破山河碎,东北各阶级、各基层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组建了东北抗日联军,东北抗联在十四年抗战中建立、发展、壮大、受挫、转移、反攻的历程,从四个方面展现伟大的东北抗联精神,即简单朴素的爱国主义情怀、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一往无前的战斗意志和不畏艰难的奋斗精神,并剖析了东北抗联精神的时代价值。东北抗联蕴含着无数仁人志士的崇高价值理念,我们要带着对历史的敬畏、对英雄的崇敬之情开展学习,将东北抗联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使东北抗联精神成为我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价值引领。
-
第一章东北抗联精神的孕育与形成
1本章主要介绍的是,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九一八事本章主要介绍的是,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将侵略魔爪伸向中国,从此中国进入到了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的意图由来已久。抗战爆发后,东北人民冲破国民政府不抵抗主义的束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英勇抗击日寇,并在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中凝聚起来的伟大的抗联精神,谱写了中国人民抗击侵略者的光辉壮丽篇章。变,将侵略魔爪伸向中国,从此中国进入到了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的意图由来已久。抗战爆发后,东北人民冲破国民政府不抵抗主义的束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英勇抗击日寇,并在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中凝聚起来的伟大的抗联精神,谱写了中国人民抗击侵略者的光辉壮丽篇章。
-
●1.1东北抗联精神是在抵抗外敌入侵中孕育的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长期推行“大陆政策”的结果,事变爆发后,日本在很短的时间内占领了东三省,为了将东北变成其进一步侵略中国,占领亚洲,争霸世界的后方基地,日本对东北的残酷的殖民统治。当时,国民政府奉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而中国共产党号召并领导中国人民进行英勇抗击,在白山黑水之间发出了抗战的怒吼,在抗击日寇中,凝聚了伟大的东北抗联精神。
-
●1.2东北抗联精神是在十四年苦斗中形成的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抗击日寇的斗争由自发转为有组织有领导的斗争,东北的抗日武装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十四年的艰苦卓绝的斗争中,经历了反日游击队、东北人民革命军、东北抗日联军与东北抗联教导旅等四个阶段的演变,最终汇入了全国抗战的洪流,取得了抗战的胜利,东北抗联精神就是在东北人民长期抗击日寇的艰苦斗争中形成的。
-
●1.3东北抗联精神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铸就的
在东北抗联十四年的艰苦抗战历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东北人民同仇敌忾,同日本侵略浴血奋战,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中国共产党在革命中始终发挥着领导核心作用,是东北抗日战场上的中流砥柱。伟大的东北抗联精神,同延安精神、“八一”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中国红色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铸就的。
-
第二章忠诚于党的坚定信念
在东北抗日义勇军的抗日斗争遭遇挫折后,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面对无论是数量,还是武器装备都占有极大优势的敌人,克服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继续坚持在白山黑水间抗击日本侵略者。在这种力量悬殊、强敌环伺的背景下,尤其是失去了与中共中央的联系后,依然不改初心。即便是从几万人战斗到只剩下几百人,他们也没放弃,广大东北抗联将士不畏牺牲,前仆后继,除了那种基于相互依存与共同命运的爱国情怀驱使他们坚持战斗外,对正义必胜的信念也成为支撑他们抗战到底的一大动力。这种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成为东北抗联将士们的精神支柱,指引着他们坚定不移地坚持着战斗,激励着他们去克服种种逆境与磨难,即便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就是因为这份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抗联将士们谱写出了无数华丽悲壮的乐章。
-
●2.1坚定信念
东北抗日联军将士在长达十四年的艰苦抗战中,首先要面临日本侵略者的一轮轮残酷的大“讨伐”。东北抗日联军被日本侵略者视之为心头大患,“满洲治安之癌”。为了消灭东北抗日联军,日伪当局制定了一个又一个“治安肃正”、“讨伐”抗联计划。日军兵力是东北抗日联军的数十倍乃于至百倍。其次,抗联战士要和东北地区严寒的气候作斗争。东北地处高纬度地区,冬季漫长而寒冷。在长达半年的冬季里,缺乏御寒衣鞋的抗联战士经常在摄氏零下30-40度的天气里,风餐露宿、行军打仗。第三,东北抗日联军长期无法和党中央保持联系,政治、军事、组织无法获得党中央指导。但这些优秀的共产党员,以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作为支撑,不畏困难、不畏牺牲,努力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残酷的战争生活、恶劣的斗争环境,锻炼和造就了许许多多的英雄人物,例如巾帼英雄赵一曼、带病依旧挂帅出征的魏拯民、以生命传送情报的朱连长,这些共产党人是中华民族最优秀儿女的代表。
-
●2.2英雄儿女 不畏牺牲
东北抗日联军将士在长达十四年的艰苦抗战中,首先要面临日本侵略者的一轮轮残酷的大“讨伐”。东北抗日联军被日本侵略者视之为心头大患,“满洲治安之癌”。为了消灭东北抗日联军,日伪当局制定了一个又一个“治安肃正”、“讨伐”抗联计划。日军兵力是东北抗日联军的数十倍乃于至百倍。其次,抗联战士要和东北地区严寒的气候作斗争。东北地处高纬度地区,冬季漫长而寒冷。在长达半年的冬季里,缺乏御寒衣鞋的抗联战士经常在摄氏零下30-40度的天气里,风餐露宿、行军打仗。第三,东北抗日联军长期无法和党中央保持联系,政治、军事、组织无法获得党中央指导。但这些优秀的共产党员,以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作为支撑,不畏困难、不畏牺牲,努力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残酷的战争生活、恶劣的斗争环境,锻炼和造就了许许多多的英雄人物,例如巾帼英雄赵一曼、带病依旧挂帅出征的魏拯民、以生命传送情报的朱连长,这些共产党人是中华民族最优秀儿女的代表。
-
●2.3孤悬敌后 坚定信念
在14年的漫长岁月里,受严酷的环境限制,以及日伪的严密封锁,东北党组织和所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很难直接听到党中央的指示精神。1934年10月,东北党组织和抗日联军与中共中央失掉联系,多次设法寻找中共中央均未成功,只能长期单独作战。就是在这种长期处于孤悬敌后、孤军作战的情况下,东北抗日联军始终坚定信念,与敌人战斗到底,一直坚持到全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面对日军的封锁包围,我们的抗联将士们不畏强敌,前仆后继。
-
●2.4异国他乡 不改初心
1940年前后的东北抗联处于艰苦的斗争阶段,部队减员严重。在日军围剿下,东北抗联由辉煌时期的3万余人减少到不足1000人。由于没有安定的休整场所,尤其是在寒冬,在缺吃少穿的条件下,抗日斗争难以为继。红军长征后,中共中央和东北抗联就逐渐失去了联系。为了和中共中央建立联系,抗联领导人进入苏联境内,试图通过苏联的帮助和中共中央取得联系。东北抗联和苏联远东军由此建立联系并开始合作。转战到苏联的东北抗日联军官兵虽身在异国他乡,却依然坚守为民族解放而献身的崇高信念,以祖国解放与日本侵略者血战到底的大无畏气概,为民族尊严而决不苟且人生的民族气节,始终坚持中共党组织的独立性,为重返东北抗日战场积蓄力量,待机而发,光复大好河山,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
●2.5抢占东北 首建功勋
为迎接最后的反攻,东北抗联将士们不骄不躁,积极服从党工作的大局,努力提升自身的实力,力求在完成党的任务和工作过程中,做出自己的贡献。在党组织需要的时候,完全听从党的指挥和号召,把个人荣誉和价值完全融入到党的伟大事业中去,展现出了高度的组织纪律性,也体现出了对党的忠诚,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那种坚决服从与矢志不渝的信念。东北党组织终于找到了主心骨,回归组织,融入铁流,同时为之后的解放战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第三章勇赴国难的民族大义
本章介绍了九一八事变后,面对日本侵略者对土地的侵占,对资源的疯狂掠夺,誓死不当亡国奴的东北各界民众纷纷加入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大潮中。这种奋起抵抗的精神之源正是那种由心底迸发出来的朴素的爱国情怀,这种情怀是支撑东北抗日联军在长达十四年对日作战中的精神支柱,是东北抗联精神的基础与前提。
九一八事变后,中共中央先后发表了《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北三省事件宣言》、《关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满洲事变的决议》,指出日本帝国主义现在“更公开更强暴的占领中国土地,其明显目的显然是掠夺中国,压迫中国工农革命,使中国完全变成它的殖民地。”这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东北民众的爱国主义情怀;中共满洲省委也在九一八事变后第二天即发表了《为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宣言》,宣言明确指出:“只有工农劳苦群众自己的武装军队,是真正反对帝国主义的力量”,“只有在共产党领导之下,才能将帝国主义驱逐出中国”。这些宣言与决议通过各种形式传遍中华大地,在东北及全国和所有的爱国力量一道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从而涌现了“从清华校园到巴彦战场”的张甲洲、“从数学王国走进抗日战场”的冯仲云、从“第一师范”到“抗战第一”的宋铁岩等东北抗联高级将领,他们的英雄事迹体现了伟大的东北抗联精神。 -
●3.1民族大义
在外敌入侵、国难当头之时,各阶层民众纷纷奋起抵抗的精神之源正是那种由心底迸发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是东北抗联精神的基础与前提,正是在爱国主义精神的鼓舞与激励下,东北抗日统一战线逐步形成,东北抗联日益壮大。
-
●3.2奋起抗争 不当亡国奴
九一八事变后,中共中央先后发表了《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北三省事件宣言》、《关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满洲事变的决议》,中共满洲省委也在九一八事变后第二天即发表了《为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宣言》等宣言,这些宣言与决议通过各种形式传遍中华大地,在东北及全国和所有的爱国力量一道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
日本侵略者的残暴行径激起了包括地主在内的东北各界的激烈反抗,他们摒弃了阶层与阶级之间的矛盾冲突,奋勇杀敌,展现出了浓厚的爱国情怀。 -
●3.3投笔从戎 保家卫国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有家才有国,没国哪有家” 的朴素爱国情怀,在知识分子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中国的知识分子是最醒目、最重要的社会集群,“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是他们的最高理想和行为准则。在国家危亡之际,他们中的大多数都以不同的方式走上抗敌的道路。
正在清华大学读书的张甲洲也积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他高呼口号“打回老家去”,毅然投笔从戎,加入到了保家卫国的战斗中。
清华大学数学系毕业的冯仲云。 在民族国家危难之际,放弃了心爱的数学研究,毅然决然走上漫长的抗日救国之路,演绎了一段可歌可泣的、饱含爱国情感的优美旋律。
吉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毕业的宋铁岩,在学校中共地下党组织的影响下,积极参加革命活动,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抗日武装斗争。 -
●3.4武装斗争 救亡图存
江桥抗战是自九一八事变以来,东北军爱国官兵违反南京政府不抵抗政策,奋起反抗日本侵略者的壮举。它体现了中国人民抗日救国的坚强意志,显示了中国人民不可战胜的力量。它向全世界宣告,中华民族是不可侮的。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各阶层爱国群众,不甘心做亡国奴,自发地组成了名为义勇军、救国军、自卫军、大刀会、红枪会等各种名称的东北抗日义勇军队伍,武装抗击日本侵略军。东北义勇军的爱国义举,推动了东北抗日斗争的发展,为此后建立东北抗日武装统一战线和创建东北抗日联军提供了条件和经验。
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东北抗战的中流砥柱。九一八事变爆发后的第四天也就是1931年9月22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满洲事变的决议》,在这个方针的指引下,中共满洲省委和东北各地的党组织先后派出杨林、杨靖宇、赵尚志、周保中、李延禄、冯仲云等人到各地从事抗日武装的工作,在东北地区建立了十几支反日游击队。 -
●3.5果敢顽强 齐心御侮
人民军队来自于人民,植根于群众,抗日力量的源泉就是广大老百姓。当日本关东军企图用“集团部落”、“归屯并户”来隔断东北群众与抗联的密切联系时,东北人民群众依然用自己的方式给抗联提供情报、粮食,帮助抗联,不少群众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面对日军对抗联的封锁,东北群众会有意地将土豆埋在自家土地里,把盐藏在自己身上,总是想方设法地把粮食提供给东北抗日联军。因为在东北老百姓的心中,只有东北抗联才是真正抗日的队伍,才是能够让老百姓早日脱离水深火热的苦难日子的队伍。
-
●3.6视死如归 无怨无悔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日军调集重兵对东北抗联实行扫荡,并在政治、经济等方面采取极其残酷的手段进行镇压和封锁,东北抗日游击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进入了艰苦的阶段。许多抗联将领们留下了英勇事迹供后人传唱,更多的抗联战士却连名字都没有留下,但他们有着共同的名字——抗联英雄!他们在敌人的枷锁酷刑面前宁死不屈,在敌人的糖衣炮弹面前毫不动摇,他们为了驱逐日本侵略者,为了民族的独立和解放,抛洒热血、牺牲生命。
-
第四章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在长达十四年的艰难岁月中,东北抗日联军与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在生与死、血与火的磨砺中熔铸成伟大的东北抗联精神。东北抗日联军在艰苦的环境下,在残暴的日军面前,坚韧不屈、百折不挠、前赴后继、一往无前,他们战天斗地、战饥斗寒;他们高举旗帜,锲而不舍;他们为国捐躯,无怨无悔;他们在抗击外侮的过程中,淋漓尽致地显现了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更向世人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力量。
-
●4.1英雄气概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为正义而战,才能显露胜利的气质,生龙活虎是因为有灵魂的驱动。当1931年日本发动了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当东北的大豆高粱被侵略者的铁蹄无情践踏,当东北的森林矿藏被一群强盗肆意疯抢,当东北老百姓的挚爱同胞面对日本法西斯高举的尖刀,不甘为亡国奴的东北军民吹响了战斗的号角,他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集结在东北抗日联军的旗帜周围,走上了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最前线,书写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这部壮丽史诗中最惨烈、最令人动容的篇章。
-
●4.2战天斗地 忍饥耐寒
东北抗联精神的艰苦性与其他革命精神相对比,最具有典型性。他们常年累月地爬雪山过草地,忍受饥饿,军长杨靖宇牺牲时胃里只有草根、树皮、棉絮,没有一粒粮食。饥饿和寒冷是东北抗日联军除了日本侵略者以外的另一个天敌。但是,在民族危亡之时,东北抗联战士怀着还我河山的壮志豪情,战天斗地,战饥斗寒,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英雄的赞歌。
-
●4.3抗日群英 星火燎原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各阶层人民组成义勇军、救国军、大刀会、红枪会,他们像《义勇军进行曲》中所唱到的那样“用血肉筑起新的长城”,奋起反抗外敌入侵,为加强抗日斗争的领导,毛泽东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临时政府主席的名义发表声明,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中心任务之一就是组织人民革命军,领导旧有的义勇军,使之脱离国民党的反动影响,与日本帝国主义坚决的作战。于是,大批中国共产党干部奔赴东北,建设抗日游击队伍,领导民众抗日,早早地举起了抗日的旗帜,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共赴国难。
-
●4.4锲而不舍 抗战到底
抗日战争十四年间,东北抗日力量自始至终都在顽强抗击日寇,消耗着侵略者的实力,更凝聚着民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在白山黑水间,运用机动灵活的游击战术,四处出击,使关东军陷入“治安战”的混乱中,为了对抗东北抗日武装,关东军东奔西走,席不暇暖,投入了主力部队,耗费了大量的军事储备和财力。东北抗日联军以自己英勇顽强的战斗牵制了日军的北上,推迟了日军的南下,将日军牢牢地羁绊在中国的东北战场上,打乱了日军世界战略的展开。东北抗联用锲而不舍、抗战到底的执着,见证了这场波澜壮阔的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宣告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完全胜利。
-
●4.5不畏强敌 英勇战斗
中国自古就有孙子兵法,面对强于我们数倍的侵略者,强攻无异于以卵击石,智取才是克敌的良策。东北抗联将士们既有勇敢杀敌的胆识,又有以少胜多的谋略,哪怕被重重包围,也能突破封锁,与日伪敌特巧妙周旋,哪怕身陷绝境,也能走出虎穴龙潭,一次次山穷水尽,一次次柳暗花明,靠机智脱险,于绝处逢生。
-
●4.6打造密营 克服万难
东北抗日联军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装备上,都远远不如日军,却让日军如芒在背、如鲠在喉,日军甚至把战略重点放在对付东北抗联,称东北抗联是“治安之癌”。东北抗日联军能孤悬敌后十四年、坚持到大反攻的最后时刻,除了英雄果敢,还在于他们依靠民众,在密林深处开辟了另一番天地,建工厂、修枪械、做服装、储粮食、培训干部……后勤保障虽然没有前线冲锋激烈,却也弥漫着不可磨灭的硝烟。
-
第五章东北抗联精神的历史地位与时代价值
东北抗联精神是东北人民在长达十四年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中形成的革命精神,是伟大抗战精神的具体体现。东北抗日联军的抗日斗争开始最早、斗争时间最长、结束最晚。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北抗联精神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不同时期对东北抗联领导人和英雄模范都给予了高度评价。东北抗联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传承,新时代大力弘扬东北抗联精神,将有助于推进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有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助力于新时代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事业。
-
●5.1东北抗联精神的历史地位
东北抗联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谱系中重要的篇章,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不同时期对东北抗联领导人和英雄模范都给予了高度评价,党的文献中亦有记录,东北抗联英勇斗争的历史,是我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敌后战场坚持抗日斗争光荣历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东北抗联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伟大抗战精神的具体体现,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传承,是世界反法西斯精神的重要内容。
-
●5.2东北抗联精神的时代价值
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伟大战争已经远去,但东北抗联精神历久弥新,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新时代引领事业不断前进的思想武器。在新形势下,继承和弘扬东北抗联精神,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筑牢新时代共产党员理想信念的根基,助力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铸就现代化强军之路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与时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