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概述
学前期是个体社会化的第一个关键期,社会教育有着重要意义。本专题主要介绍此课程的一些预备知识,同时具体讲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内容、原则、途径等内容。
-
●1.1社会化与儿童发展
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其实质在于促进儿童社会化,并在社会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良好的社会性与个性。本专题主要介绍社会性及其对学前儿童发展的意义、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等内容。
-
●1.2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有效实施离不开对教育目标的认识和把握。本专题介绍了社会教育的目标、确保社会领域的教育目标的实现应注意的问题,并总结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主要内容。
-
●1.3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原则、途径与方法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开展需要教师在掌握基本原则的基础上,仔细观察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与各种教育活动的特点,从而挖掘出能够用于提高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教育契机。本专题主要介绍社会教育的原则、途径和主要教育方法。
-
●1.4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学科地位与发展历程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学科地位与发展历程
-
第二章学前儿童自我意识与教育活动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身的认识和对自身周围世界关系的认识,对所有属于自己身心状况的认识、评价和控制。人的自我意识是在"主我"和"客我"的互动中形成、发展和变化的,同时又是这种互动关系的体现。
-
●2.1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自我意识分为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控。简要来说,自我认识指涉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是这样的人;自我体验在于我是否接纳自己;自我调节更多包含我怎么节制自己,改变自己。本专题重点介绍这三个层面。
-
●2.2学前儿童自我意识教育
本专题主要讲述学前儿童自我意识教育。针对自我意识教育中较为重要的内容,重点介绍四个部分:寓教育于日常生活中、创设专题活动、善用教师评价和家园共育。
-
●2.3个性概述及学前儿童个性培养
个性是指一个人独特的、稳定的和本质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 具有整体性、稳定性、独特性以及社会性等特点。学前期是个人性格养成的重要阶段,其个性培养的内容包括自信、独立、动机、 毅力、合作等。
-
●2.4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经典实验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经典实验
-
●2.5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相关绘本介绍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相关绘本介绍
-
第三章学前儿童社会认知与教育活动
社会认知是指个体对他人、自我、社会关系、社会规则等客体和社会现象及其关系的感知和理解的心理活动。本专题包括学前儿童社会认知的概念内涵、社会认知发展的主要内容、社会认知的相关理论以及社会认知教育。
-
●3.1学前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
社会认知在内容上主要涉及三个层面的认知活动:关于个体的认知;关于人与人之间各种双边关系的认知,如友谊、冲突、合作等关系的认知;对群体内部或群体之间各种关系的认知,如对社会规则、社会角色等的认知。
-
●3.2学前儿童社会认知教育
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对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的要求,本专题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社会认知教育,即对自己的认知、社会环境认知、社会规范认知和社会角色认知。
-
●3.3学前儿童社会认知相关绘本介绍
为了更有效地配合本章节理论知识付诸教育实践,本专题从社会关系认知、社会规则认知、社会角色认知等三个方面介绍与学前儿童社会认知相关的优秀绘本。
-
第四章学前儿童社会情感与教育活动
在社会性发展过程中主要包括社会认知、社会情感和社会行为这三个部分。社会情感以社会认知为基础,它联系自身经验和态度,表达对社会生活的内在倾向性,从而对社会行为的实施方向产生指导意义。
-
●4.1学前儿童社会情感的发展
社会情感是指人们面对社会事物时产生的态度体验和感受,是在一定的社会认知基础上产生的,主要包括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儿童情绪和情感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社会化、丰富和深刻化、自我调节化。
-
●4.2学前儿童社会情感教育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学前期是情感教育的重要时期,对情商的考察通常包含三个维度:情绪理解能力、情绪表达能力和情绪调控能力。
-
●4.3学前儿童消极情绪调节的方法
学前儿童消极情绪调节的方法
-
●4.4学前儿童归属感教育
现代社会对人的要求决定了我们对儿童的教育不仅要传授学科知识,而且要培养儿童的社会技能,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本专题围绕归属感教育展开,包括家庭归属感教育、幼儿园归属感教育及文化归属感教育。
-
●4.5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绘本介绍(上)
绘本是公认的最适合幼儿阅读的读物,绘本阅读则是幼儿园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为了更有效地帮助幼儿培养情商,本专题将从情绪认知、情绪管理、体验积极情绪三个方面介绍一些在幼儿情绪教育中常常用到的经典绘本。
-
●4.6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绘本介绍(下)
绘本是公认的最适合幼儿阅读的读物,绘本阅读则是幼儿园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为了更有效地帮助幼儿培养情商,本专题将从情绪认知、情绪管理、体验积极情绪三个方面介绍一些在幼儿情绪教育中常常用到的经典绘本。
-
第五章学前儿童社会交往与教育活动
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与人合作是一项重要能力,社会交往是儿童社会化的基本途径,社会交往与教育也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因此,了解其特点、内容、教育策略和相关的理论就显得尤为重要。
-
●5.1概述及亲子交往
幼儿人际交往目标包括:乐于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幼儿社会交往行为的影响因素很多,本专题主要介绍亲子交往,它是指儿童与其抚养者(主要是父母)之间进行的,伴随情感关系的交往过程。
-
●5.2同伴交往
同伴交往是指同伴之间通过接触产生相互影响的过程。本专题主要学习内容包括:理解同伴交往的内涵及其表现;认识同伴关系的发展阶段;把握同伴交往基本类型;把握儿童同伴交往的影响因素。
-
●5.3人际交往教育(上)
亲社会行为是指一切有益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社会交往中所表现出来的合作、分享、安慰、助人、尊重等都属于亲社会行为。本专题主要介绍学前儿童助人能力与合作能力的培养。
-
●5.4人际交往教育(中)
分享行为是典型的亲社会行为,分享行为的形成不仅能够减少幼儿的自我中心行为,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促进幼儿社会化,而且有利于幼儿健全人格的发展和形成。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学前儿童分享教育。
-
●5.5人际交往教育(下)
幼儿的安慰行为、尊重行为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后天的学习中获得的。在培养幼儿安慰行为的过程中教师和家长的作用不容忽视。本专题主要介绍学前儿童安慰能力与尊重能力的培养。
-
●5.6学前儿童社会交往教育相关绘本介绍
学前儿童社会交往教育相关绘本
-
第六章学前儿童性别角色教育活动
幼儿根据对身体特征、行为特点等的观察,建立起对自己性别的认识,准确地识别各种性别差异。最初的性别认同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本专题围绕学前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性别教育的重点内容等展开分析。
-
●6.1学前儿童性别角色发展
学前儿童的性别角色是其社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专题主要介绍性别角色和性别行为的概念,学前儿童性别角色的差异,学前儿童性别角色的发生与发展等。
-
●6.2学前儿童性别角色社会化理论
学前儿童性别角色社会化的影响因素,包含家庭、学校、同伴、文化、大众传媒以及儿童自身等很多方面。发展心理学家对儿童性别角色发展提出了多种理论解释,如社会学习理论、认知发展理论、整合的观点和双性化理论等。
-
●6.3学前儿童性别角色教育
性别角色教育对幼儿来说非常重要,本节主要从认识生命的来源、认识男女身体结构的差异、应对性心理和行为问题等方面提出一些相关的教育建议。
-
●6.4学前儿童性别角色教育相关绘本介绍
学前儿童性别角色教育相关绘本介绍
-
第七章学前儿童多元文化活动与教育
在日益全球化的今天,世界各国都不同程度地面临着多元文化的交互作用,多元文化成为早期教育最为重要的背景之一。
-
●7.17.1多元文化与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多元文化教育是帮助儿童理解、欣赏、尊重其他种族、性别、社会经济、语言和文化背景的人,使儿童能够在一个不同文化的世界中生活、学习、交往和工作的教育。本专题主要介绍多元文化教育的目的、相关概念以及分类。
-
●7.2多元文化教育原则与实施途径
对儿童进行多元文化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引导儿童感受中国的和世界的优秀文化,萌发儿童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本专题主要介绍学前儿童多元文化教育活动的内容、原则以及实施途径。
-
第八章学前儿童问题行为与干预
幼儿常见问题行为是相对于极少数幼儿或被称作问题儿童的幼儿身上表现出的严重问题行为提出的。本专题主要介绍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界定、表现、影响因素,以及学前儿童常见问题行为如退缩行为、攻击行为和说谎行为的干预和矫正等内容。
-
●8.1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界定及表现
问题行为有时也称作行为问题,问题行为不等于问题儿童。本专题主要介绍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界定,常见的三种表现及幼儿社会退宿行为、攻击性行为、说谎行为的表现和分类。
-
●8.2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影响因素
学前儿童产生问题行为的原因十分复杂,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本专题主要介绍学前儿童问题行为形成的原因及幼儿退缩行为、攻击性行为、说谎行为的成因分析。
-
●8.3问题行为干预与矫正(上)
本专题主要介绍了成人面对幼儿社会退缩行为的常见错误做法、幼儿退缩行为引导的目标设定以及家园合作中幼儿社会退缩行为的矫正等三个方面的内容。
-
●8.4问题行为干预与矫正(中)
本专题主要从成人面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常见错误做法、幼儿攻击性行为引导的目标设定以及家园合作中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矫正等三个方面进行讲述。
-
●8.5问题行为干预与矫正(下)
本专题主要从成人面对幼儿说谎行为的常见错误做法、幼儿说谎行为引导的目标设定、家园合作中幼儿说谎行为的矫正等三个方面进行讲述。
-
●8.6学前儿童问题行为案例分析
学前儿童问题行为案例分析
-
第九章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是通过具体的社会教育活动来实现的,本专题针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进行重点讲述。
-
●9.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上)
本专题重点介绍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内容的依据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内容的原则。
-
●9.2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下)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组织应注重综合性、生活性和趣味性。本专题介绍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具体设计以及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指导策略。
-
第十章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
《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通过评价使教育者明确教育中的症结所在,并在下一阶段的教育中加以改进,以保证教育过程自身的完善和发展。
-
●10.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评价(上)
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本专题主要从学前社会教育评价的意义、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的内容等方面进行讲述。
-
●10.2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评价(下)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是指评价者依据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以及与此相适应的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目标,运用教育评价的原理和方法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和社会教育性进行判断。本专题主要介绍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的步骤以及常用的评价方法。
-
第十一章《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课程总结
本专题作为总结,一方面针对社会教育重要知识点进行复习回顾;另一方面针对即将走向教育岗位的学生,介绍应该树立的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观,需要掌握的理论知识、教育规律以及主要的品格素质、社会能力和教育能力。
-
●11.1课程总结
此门课程的讲述中,主要介绍了十个个板块的内容,除了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概述外,分别涉及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交往、性别角色、问题行为干预、活动设计及教育评价等内容。
-
●11.2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与专业准备
幼儿教师要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有效地实施对幼儿的教育影响,促进幼儿社会性的良好发展,必须要有良好的职业准备。这种准备既包括观念方面,也包括知识、技能、策略方面,还包括自身社会能力与品格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