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文献
“文献中原”篇,是立足于历史文献的角度来理解中原文化的重要历史地位。在讲授内容上,选取了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乃至人文心理至深至远的“春秋笔法”,与中原历史相关的文献典籍:《春秋》、《后汉书》、《资治通鉴》,以及中国古代学术史上的重要事件“中原文献南传”,通过关键历史要素的提取、诠释和历史场景的重建,展现中原文化的内涵和底蕴。
-
●1.1 绪论
“文献中原”篇,是立足于历史文献的角度来理解中原文化的重要历史地位。在讲授内容上,选取了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乃至人文心理至深至远的“春秋笔法”,与中原历史相关的文献典籍:《春秋》、《后汉书》、《资治通鉴》,以及中国古代学术史上的重要事件“中原文献南传”,通过关键历史要素的提取、诠释和历史场景的重建,展现中原文化的内涵和底蕴。
-
●1.2“郑伯克段于鄢”与《春秋》笔法
本章以黄泉见母的故事,对比《左传》与《春秋》不同的写作手法,从而引出《春秋》及春秋笔法。包括黄泉见母、《春秋》及其旨趣和史学影响、秉笔直书与垂鉴后世三个知识点。
-
●1.3欲雄飞而折翅,谱就旷世异曲
天才总是经历常人所不能忍,历经磨难,却在绝望中盛开。本章主要介绍范晔一生的曲折经历以及其著作《后汉书》,包括多才多艺,孤高疏狂、投身史著,“正一代得失”、论赞精彩,超越前三史、尊重妇女,设立《列女传》、“无神论”谱就旷古异曲五个知识点。
-
●1.4 独乐园和《资治通鉴》
本章介绍了司马光的独乐园,以及其主编的《资治通鉴》,展现了鸿儒、名臣、史家三兼其身的生动的形象。包括穿越时空的魅力、园有读书堂,聚书五千卷、抚掌笑先生,年来效喑哑三个方面的知识点。
-
●1.5中原文献南传
随着宋朝政治经济中心的南移,文化也在逐渐南传。本章主要讲述中原文献南传的过程及其发展,包括“中原文献”和北宋核心文化、程门立雪,得“道”洛学、调和朱陆,主持鹅湖之会三个知识点。
-
第二章汉画
汉画像石不仅是汉代以前中国古典美术艺术发展的颠峰,而且对汉代以后的美术艺术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河南是汉代画像石、砖出土最多的地区之一,从形制、风格上而言都迥异于其它地区,它们的价值无可估量。
-
●2.1绘刻死后世界
本节主要介绍汉画制作的载体、方法、主要内容以及中原汉画的特点。
-
●2.2祈愿长生不老
本节主要通过介绍伏羲女娲手持灵芝图与嫦娥奔月图,展现汉代人对不朽的渴望与升仙的追慕。
-
●2.3幻想渺渺仙界
本节主要介绍汉画中所展现的汉代人想象中的神仙世界。
-
●2.4编织人仙故事
本节主要介绍汉画中人仙主题的故事及其所蕴含的汉代人的生活态度。
-
●2.5结语:神话的意义
本节主要介绍神话的意义。
-
第三章思辨
春秋时期的基本情况、中原的疆域及这个时代贵族的精神。郑国的基本情况、风俗——郑风淫、理性与法家。宋国的基本情况、风俗——民性与政治方面。华夷之辨与华夏共同体的形成。
-
●3.1春秋时期的基本情况
春秋时期的基本情况、中原的疆域及这个时代贵族的精神。
-
●3.2郑国的风俗
春秋时期郑国的基本情况、风俗——郑风淫、理性与法家。
-
●3.3宋国的风俗
春秋时期宋国的基本情况、风俗——民性与政治方面。
-
●3.4华夷之辨与华夏共同体的形成
华夷之辨与华夏共同体的形成。
-
第四章礼乐
礼乐文明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古代先贤就通过制礼作乐,形成了一套颇为完善的礼乐制度,并推广为道德伦理上的礼乐教化,用以维护社会秩序上的人伦和谐。中国的礼乐文明在数千年的中华文明发展史上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至今仍有其强大的生命力。
-
●4.1引言
中国是礼仪之邦”,共同领略中原传统文化之美。
-
●4.2“三礼”奠基 文化之薮
礼的分类、意义与推行。
-
●4.3不学礼,无以立
礼法与礼义的重要性,要神形合一。玉帛钟鼓、为礼所用,颜色辞令、亦礼所重。
-
●4.4结语
礼乐在中原的范围与传承。
-
第五章书院
明清时期中原地区科举制度的发展,从县试、乡试、会试和殿试几个方面来讲述,另外中原地区的读书人还会通过书院来进行学习和教育,书院是读书人非常重要的载体,中原地区书院教育的发展以及中原地区几个书院的故事。
-
●5.1 科举的前世今生
明清时期中原地区科举制度的发展,众所周知,作为中国古代人才选拔之一的科举制度非常重要,那么科举制度的基础是怎么样的呢?我们从县试、乡试、会试和殿试几个方面来讲述本节的内容。
-
●5.2科举外的书院
中原地区的读书人还会通过哪些形式在哪些场所进行学习和教育呢?书院是读书人非常重要的载体,那么我们就来看中原地区书院教育的发展以及中原地区几个书院的故事。
-
●5.3结语
中原地区书院教育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