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是自然科学中最具有活力的带头学科,也是高新技术的先导和源泉。以物理学基础为内容的大学物理课程,是高等学校理工科各专业学生一门非常重要的通识性必修基础课。在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科学观念、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科学思维能力和智力、科学的方法、科学精神和科学作风等方面,具有其它课程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
本课程系统地为学生打好必要的物理基础,按物质的存在形式进行讲授,分为实物、场、物质与波三大篇章,包括绪论、运动的描述、三大守恒定律、多粒子体系(统计物理学基础和热力学基础)、狭义相对论、静电场、稳恒磁场、变化电磁场、振动学基础、波动学基础、波动光学、场的量子性、量子力学基础及其应用等内容。
本课程所教授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是构成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科学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所必备的。本课程在传授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等知识的同时,还注重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努力实现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
参考教材
【1】 施建青主编,大学物理学(第二版)(上册),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8年12月。
【2】 施建青主编,大学物理学(第二版)(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1月。
【3】 施建青主编,大学物理学(第二版)课后作业与自测题,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9月3月。该书包括与主教材配套的各个章节知识点的学生课后作业,以及对每个知识模块的自测试题
【4】施建青主编,大学物理学(第二版)习题解答与学习指导,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9月4月。该书包括与主教材配套的所有章节的教学要求、内容提要、典型题解和主教材的每个章节的所有习题详细的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