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程系“省级一流课程”“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先后入选福建省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福建省高校“智能MOOC(IMOOC)”典型场景一等奖。其本着培养学生“三力”(会讲闽南故事的影响力,讲好闽南故事的塑造力,讲懂闽南故事的感召力)之基本原则,围绕“落脚当代闽南土壤,行至本土研究远方,研讨世界海洋文明的华夏密码”之时代主题,运用“两个AI”(“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与“艺术智性”Artistic Intelligence)双向赋能、共同进化的创新举措展开论述,沿链打造“硕本中小贯通,文史哲艺汇融,课岗赛证一体,产学研用结合”特色课程体系,以服务环湾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与文化创意产业内涵式跃升。
课程团队积极探索多模态大模型驱动下的人文学科知识图谱,努力释放师生“求真向善尚美”之潜在能量,重新定位并活化闽南文化课程的审美教育功能,有序推动“三种意识”(即“创新引领的通变意识”“问题导向的跨界意识”“多元合作的共同体意识”)驱动下的“四项转变”。具体如下:
一是由授课教师在封闭时空(校内教室)按部就班的传道、授业、解惑,转为校内外师生运用“数智教学平台”,就社会文化现象与日常生活美学等热点议题共同分析成因、共商解决之道。
二是由单一走向、不可重复的传统课堂讲授,变为多样化、沉浸式、交互性的融合教学模式,左右触及、上下勾连教师主导地位、学生主体作用、实践主线价值。
三是由源于指定教材、规定考纲之知识考核(往往体现为“一张试卷定成绩”的简单方式),转向注重学生语言表达、审美素养、实践能力持续改进的“综合性全程评价考核”,构建富有时代特征、彰显闽南特色、体现真实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
四是由大而化之的美育口号与泛泛而论的课程概念,转成真正聚焦“海丝名城,智造强市”人才培养的战略需求,在数智教育实践中支撑“多科一体,山海协作,道技融通”的培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