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当中,没有什么事情比生死问题更加重大,没有什么比生死之事更能搅动人的心扉。人生过得好不好,人生能否幸福,甚至人生能否成功,在相当的程度上依赖于人们对生死问题的理解和感悟。在西方国家,生死教育叫做死亡教育,属于死亡学的分支学科,同时也是人生哲学的重要内容,并且与医学和社会学也有密切联系。西方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已经陆续有人开始研究死亡教育问题,并成立了相关研究机构,出版了学术期刊和书籍。近些年来日益在全社会推广普及。我国港、澳、台地区也有相关学术机构和研究人员。在台湾,他们把西方国家的死亡教育本土化为“生死教育”,以防止因中国文化中对死亡的避讳而对死亡教育的回避。
今天,生死教育在我国正方兴未艾。目前至少有四十余所高等院校开设了生死教育相关课程,并成立了专业学术组织“华人生死学与生死教育学会”,定期召开学术会议,还出版了专业学术期刊《华人生死学》。生死教育的实质是生死学取向的生命教育,这也是我们界定生死教育“名为谈死,实为论生”的原因。
生死教育可以帮助人们理解生与死是人类自然生命历程的必然组成部分,从而树立科学、合理、健康的死亡观;可以缓解人们对死亡的恐惧、焦虑,帮助人们坦然面对死亡;帮助人们思考各种死亡问题,学习和探讨死亡的心理过程以及死亡对人们的心理影响,为处理自我之死、亲人之死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可以勇敢地正视生老病死的问题,加深人们对生命与死亡的认识,并将这种认识转化为珍惜生命、珍爱健康的强大动力,进而提高自己的生命和生活质量;使更多的人认识到人生包括优生、优活、优死三大阶段,以便使人们能坦然地面对死亡,有意识地提高生命质量。本课程的开设,目的正是通过帮助学习者了解与死亡相关的医学、哲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帮助人们正确看待人生,正确对待生活中的挫折与失意,正确对待死亡。
16世纪法国作家蒙田告诉人们:谁教会人死亡,就是教会人生活。本课程正是要教人们懂得死亡,恰当看待死亡,坦然面对死亡,以死观生,从而对自己的人生有一个良好规划,能够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活成最好的自己。
第一章 死亡教育:让我们觉悟人生
1.1为什么需要死亡教育
1.2死亡教育是什么
1.3死亡教育的目的
1.4死亡教育的主题
1.5死亡教育的发展历程
1.6怎样进行死亡教育
生死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参观殡仪馆
第一章测验
第一章互评作业
第二章 认识生命:如何活在当下
2.1生命的起源
2.2“我从哪里来”
2.3个体生命之思
2.4人生苦短与活在当下
2.5不同的人生
2.6生命的意义
第二章互评作业
第二章测验
第三章 了悟死亡:超越恐惧与焦虑
3.1认识死亡
3.2死亡都是别人的事
3.3向死而生
3.4死亡恐惧与焦虑
3.5超越死亡
3.6死亡的意义
醒来
人为什么会死亡
第三章测验
第三章互评作业
第四章 濒死体验:死亡背后的迷雾
4.1 何谓濒死体验
4.2 库布勒·罗斯医生的濒死体验观点
4.3穆迪医生的濒死体验研究
4.4濒死体验研究的现状
4.5濒死体验个案
4.6 对濒死体验的解释
4.7濒死体验告诉我们什么
第四章测验
第四章互评作业
第五章 自杀:错误的生命选择
5.1认识自杀
5.2中国的自杀现状
5.3为何做出错误选择
5.4自杀的为何是他
5.5大学生的错误选择
5.6自杀的大学生怎么了
5.7自杀征兆与预防
5.8摒弃错误的自杀观念
5.9尊重生命,反对自杀
5.10生命有无尽可能
第五章互评作业
第五章测验
第六章 尊严死亡:高贵的生命结局
6.1真的有“尊严死亡”吗
6.2什么是尊严
6.3认识:“尊严死亡”
6.4为什么需要尊严死亡
6.5尊严死亡理念的影响
6.6尊严死亡理念的启示
第六章测验
第六章互评作业
第七章 安宁疗护:维护终末期病人的尊严
7.1安宁疗护及四全照顾理念
7.2安宁疗护的前世今生
7.3安宁疗护的观念
7.4哪些人需要安宁疗护
7.5安宁疗护为何重要
7.6安宁疗护的理论基础
7.7安宁疗护实践行动
7.8安宁疗护的意义与启示
第七章测验
第七章互评作业
第八章 安乐死:一种放手的智慧
8.1认识安乐死
8.2安乐死的特征与类型
8.3安乐死的前世今生
8.4安乐死合法化的经验——荷、美、中比较
8.5安乐死:为何支持?为何反对?
8.6安乐死个案:Peter的安乐死
8.7安乐死:你的态度?
第八章互评作业
第八章测验
第九章 殡葬文化:追念逝者的社会传统
9.1殡葬文化认知
9.2古代殡葬观念
9.3现代殡葬观念
9.4殡葬礼仪
9.5葬法葬式
9.6殡葬文化改革
天使的轨迹
第九章互评作业
第九章测验
第十章 悲伤辅导:抚慰丧亲者的艺术
10.1认识悲伤
10.2为什么进行悲伤辅导
10.3悲伤辅导的目标
10.4悲伤辅导怎么做
10.5悲伤辅导的原则
10.6居丧照护:内容和方法
第十章测验
第十章互评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