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企业管理
国际企业管理
5000+ 人选课
更新日期:2025/05/04
开课时间2024/09/01 - 2024/12/31
课程周期18 周
开课状态已结课
每周学时-
课程简介

1、为什么要学习这门课程?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趋势,“立足中国、面向全球”是每位中国人必须坚持的立场和观点。无论你从事哪个行业,都需要具有全球视野和本土情怀,具备全球管理能力。通过本课程学习,你将提高对企业全球化相关战略和组织相关理论与实践的认识,并借此提高实际管理问题的解决能力。


2、课程主题:本课程将带您认识全球经营概况、UNCTAD发布的各项统计报告、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历程和现状、中国企业境外投资监管机构、企业国际化的动因、方式和意识、文化差异与跨文化分析模型、企业国际化的区位选择、进入模式和演化路径、企业国际化的战略选择和组织设计、国际化的人力资源管理、跨文化领导力、跨国公司管理者业务以及企业国际化案例实践等。


3、通过本课程学习,同学们将认识上述课程主题,了解国际化相关理论,认识国际化管理实践,为以后从事国际化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4、课程特点:


第一,坚持中国实践问题导向。本书所讨论观点和所阐述知识均面向新时代背景下中国企业国际化所面临实践问题。立足于全球FDI发展历史、现状和前景(详见《2020年世界投资报告》,UNCTAD出版,2020年6月),以及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发展历程、当前实务和经典案例(例如,华为技术和字节跳动的国际化实践),从宏观、中观和微观等层面把握中国企业国际化所面临实践问题。


第二,把握学科理论研究前沿。在坚持实践问题导向基础上,密切关注学科理论研究前沿,将学科理论前沿融合于管理实践当中。本书提出了劳动实践分析的VDI模型和VLSS模型。面对五彩斑斓的国际化实践,需要以VDI模型为基础,把握其视域属性、动态属性和本质属性;需要以VLSS模型为基础,把握其价值主张、法理遵循、社会参与和情感表达。中国企业在国际化实践中,需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指导思想,积极倡导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遵循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展理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始终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需要适应新时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潮流,在5G、人工智能、区块链、高端芯片等高科技领域实现自主创新,跨入基础研究世界前沿行列;需要在组织管理体系和组织制度规范上下足功夫,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让组织管理更好服务于科技发展,更好服务于社会发展;需要积极探索科学与艺术的跨界融合,给科学技术插上人文情怀,让科学技术更具人文情怀,而不是冷酷无情。我们需要积极探索哲学、科学与艺术的融合发展,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世界人民谋大同”的发展初心,融入于科技发展和艺术追求的实践当中,让科技发展遵循正确的价值导向,满足人类的幸福追求。


第三,坚持过程视角而非职能视角。本书不是对具体管理职能进行简单国际化拓展,例如从战略管理发展到国际战略管理、从营销管理发展到国际营销管理或者从人力资源管理发展到国际人力资源管理,而是基于国际化过程视角,探讨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所面临独特情景从而独特的问题、概念、理论和框架,比如国际化动因考察、投资区位选择、国际化路径选择、进入模式选择、外来者劣势与组织合法性、国家政治干预与国际化实践、海外反腐败法以及海外企业投资权限等。本书拟对这些国际化问题进行专题分析,并基于VDI-VLSS模型,从哲学、科技和艺术相结合视角阐述新时代背景下中国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如何克服各种经营困难,提高国际化经营水平。


 第四,服务精品课程建设。本书紧紧围绕中国MOOC《国际企业管理》精品课程,对照课程大纲和具体章节进行撰写,更好满足课程教学需要。课程已经录制完成40节内容讲解视频,以及相关的案例教学视频,完成了配套的课堂授课PPT、课程讲义(见附件)、复习试题、模拟试卷和案例分析等相关学习资料。本教材将结合课程体系,进行深入的前沿理论追踪和案例实践分析,使本书更加符合课程内容教学和研究要求。

课程大纲
全球FDI和中国OFDI的总体概况
1.1 全球FDI总体概况分析-WIR2020~2024
1.2 中国OFDI发展历程回顾
1.3 中国OFDI发展现状分析
国际商务理论进展回顾
2.1 国际商务研究范畴界定
2.2 国际商务研究理论基础
2.3 国际商务研究定性方法
2.4 中国OFDI的研究情况
跨国界管理:定义、动因、方式和意识
3.1 跨国公司定义:内涵、范围和影响
3.2 国际化的动因:推动力和牵引力
3.3 国际化的意识:从国际化到跨国化的演化
环境分析综合模型
4.1 环境要素及其模型分析
4.2 利益相关者与社会责任
4.3 跨国公司的四种姿态
文化差异与跨文化管理
5.1 霍夫斯泰德(Hofstede)文化差异模型
5.2 全球领导力和组织行为有效性(GLOBE)国家文化框架
5.3 人类学(七维文化)模型
环境压力的冲突和对策
6.1 全球化整合与合作的压力
6.2 地方化差异和响应的压力
6.3 全球性创新和学习的压力
发展跨国战略:建立梯级的竞争优势
7.1 目标方法:构建稳固的全球竞争优势
7.2 战略类型:国际的、多国的、全球的和跨国的战略
7.3 战略任务:构建全球竞争优势
扩张模式选择战略
8.1 渐进扩张模式
8.2 快速扩张模式
8.3 跳板战略模式
投资区位选择战略
9.1 投资区位选择理论演化历程
9.2 企业层面因素影响投资区位选择
9.3 制度层面因素影响投资区位选择
进入模式选择战略
10.1 进入模式的内涵、类别和影响因素
10.2 跨国公司从合资到独资的独资化浪潮
10.3 中国企业境外投资进入模式选择
发展跨国组织:管理整合、响应机制和灵活性
11.1 矩阵结构的不适应
11.2 管理传统及其面临挑战
11.3 跨国组织及其构建
进行全球性的创新和学习:进行跨边界的知识管理
12.1 中心式和地区式的创新模式
12.2 地区杠杆式和全球纽带式的创新模式
12.3 GE中国技术中心:从ICFC到ICFW的角色演变
发展跨国战略执行力
13.1 国际人力资源管理
13.2 跨文化的领导力
13.3 跨国公司管理者业务
陈嘉庚先生全球创业实践分析
1.区位选择
陈嘉庚为了打开橡胶制品销路,亲自到雅加达、万隆、泗水等城市登门拜访当地华侨巨商,随后决定在马来西亚和印尼等重要地区设立分行或办事机构,直接推销产品以扩大宣传和影响。随后陈嘉庚又向香港、上海等大城市进军,在华北、华中、华南各通商大城市开设分店;在上海、天津、汉口、郑州、南昌五地,他给予当地人力车公会优惠条件,大力推销人力车胎,还向各省公路局推销试用汽车轮胎。接着,他又先后在亚洲其他国家和欧美等地设立多处分销店,直接代理商遍布全世界。从中可以看出,陈嘉庚作为一位在东南亚具有一定经商经验的创业者,在进行国际化管理与经营扩张的过程中,商业版图扩充首先是以他所熟悉的、适宜橡胶种植的东南亚地区为中心呈放射状辐射开来的,首先是东南亚和印度,其次是陈嘉庚的家乡(中国),最后是其它亚洲地区和经济更加发达且竞争也更加激烈的欧美地区。
陈嘉庚先生步步为营、稳中有序地描绘着公司发展蓝图,展示了“从发达到发展中”的区位选择路径,即先选择发达地区、大中型城市或者是周边的国际市场。企业在国际化管理的区位选择时首先考虑的便是公司的战略目标,根据公司自身的目标进行选择;其次是考虑市场需求、原材料获取便利性、运输销售成本、劳动力成本、竞争者威胁等因素;此外,更需要领导者和管理者大胆探索,勇于尝试,同时也要兼具缜密的思考与防患于未然的谨慎。
2.进入模式
橡胶制品在当时的南洋还是新工业品,陈嘉庚认为橡胶制品有很大发展前途和市场前景,决定进军橡胶制品加工业。1920年陈嘉庚将新加坡土桥头第一生胶厂改作为树胶熟品制造厂,生产熟胶制品;后来他在周围地区开设了十几个分店进行直销。公司所制产品从托人代销发展到直接营销,形成供产销一体化及自销为主、请人代理为辅的营销网络(陈天绶、蔡春龙,2005:66),其营销网络覆盖全世界大部分地区。在国际化的过程中,陈嘉庚能够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看到橡胶制造业的大好前景,采取人弃我取的方针,进行行业扩充与增产,无疑是很有魄力和远见的。陈嘉庚在国际化管理中采取的这种在世界各地设置分销店和代理商、自销为主代理为辅的营销模式,在当时是非常先进且具有优势的。企业在国际化管理中,正需要像陈嘉庚先生一样,及时掌握市场动向,深入分析市场环境,抓住市场增长点,认清形势,走好发展每一步。
进入模式分为兼并收购、绿地投资、合资经营和独资经营等。陈嘉庚先生全球创业实践中对于国际市场进入模式的选择考虑,提示新时代企业在考虑如何进入国际市场时,首先需要对当地的市场状况进行详细了解和分析,预估相关成本及风险,并结合公司目标与现状以及产品特征。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者的战略眼光和经商能力。
3.业务布局
陈嘉庚1920年成立树胶熟品制造厂,次年又建立橡胶制品厂,不断增资扩充,企业规模呈现面积占地40万方尺、资本约1000万元、男女华侨工人6000人、产品类目数百种的盛况。公司大量生产各种轮胎、胶靴胶鞋、医疗用具、日用品等橡胶制品,远销世界各地,建立起国际商业销售网络。发展至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陈嘉庚公司拥有八十处销售分行,分布在新加坡、马来西亚、荷属东印度、缅甸、暹罗、菲律宾群岛等四十二个国家和地区,并在英国、美国、欧洲和加拿大都有代销商。
国际化进程中的业务布局安排主要受到地域因素、企业发展趋势、国际趋势等因素的影响。各个地区的文化、社会、经济和政治情况等不尽相同,相关的业务安排(比如销售方式、运输方式、渠道选择、订单管理以及存货管理等)也要随之发生变化。同时企业也要关注资金运行状况、生产线运作情况等企业发展趋势,时刻关注国际格局,把握时机,管理风险。除此之外,扩大规模时机选择也是很重要的,时机过早或者过晚,都会给企业带来损失。
4.组织管理
陈嘉庚订立公司分行章程,规定员工行为规范,明确职责,赏罚分明,实行管理制度科学化。1929年,当时的新加坡总督克利福勋爵巡视他的橡胶制品厂时曾赞赏其“企业及组织之能力”卓越(朱立文,2011:49)。陈嘉庚还重视产品质检,他的工厂生产的熟胶品,出厂前须经过化学房、试验房、药房部等多道检验,完全合格才能出厂销售。同时,他意识到广告营销的作用,在《集美周刊》、《厦大周刊》等报纸上连续刊登广告,吸引顾客。此外,陈嘉庚还独具慧眼,知人善任,起用身边有管理能力和专业技术的可靠人才,充实各级管理岗位;同时广招人才,聘请欧洲技师研发和生产出质量过硬的橡胶轮胎以及款式新颖、质量一流的箱包、鞋帽、雨衣等新产品。陈嘉庚先生在橡胶制品厂组织管理上展现出惊人才干,实现了橡胶经营从单一的农业种植到兼有工业和制造业的进步,为广大华侨的生存与发展开辟了广阔天地,培养了大量民族企业家和技术人才。
在组织管理方面,国际化企业要严把产品质量关、关注成本管理及自身的财务状况,实行管理制度科学化并恰当地激励员工,结合地区发展和文化差异把握机会;还要注重生产销售等方面的创新,可以考虑产品宣传创新、销售渠道创新及多产业结合,将客户需求放在第一位,勇于尝试,为企业争取更多的竞争优势,以此拉开和其他企业的距离。其次企业要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管理者也要有开放与包容的思想和超前的意识,审时度势,取舍果断,重视人才的开发与管理,为公司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文献阅读
各专题经典文献赏析
课程总复习
16.1 课程复习
16.2 学生答疑
16.3 课程测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