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史
中国现代文学史
1万+ 人选课
更新日期:2025/05/01
开课平台学堂在线
开课高校内蒙古大学
开课教师崔荣李旺云韬
学科专业文学中国语言文学类
开课时间2025/01/15 - 2025/07/22
课程周期27 周
开课状态开课中
每周学时-
课程简介

《中国现代文学史》对1917至1949年间中国现代文学史发生发展历程精当、深入的介绍。课程既论说鲁迅、郭沫若、茅盾、老舍、巴金、曹禺、艾青等现代经典作家艺术成就分析与文学史贡献;亦阐析京派、新感觉派崛起等重要文学现象;也描述小说、诗歌、戏剧等现代各体式文学的成长成熟进程。课程设计在保持历史线索连贯性的同时又力求重点突出,助益受众从整体上深切理解现代文学的现代精神品格。

课程大纲
第一讲 现代文学的发生与现代精神的生成
第一节 作为现代文学思想核心和象征的《新青年》
第二节 现代文学发生的历史机缘与现实条件
第三节 现代文学蕴含的现代精神
第二讲 鲁迅:现代文学之父
第一节 鲁迅生平及其文学世界
第二节 鲁迅小说的主题(上)
第三节 鲁迅小说的主题(下)
第四节 鲁迅小说的艺术特点与历史贡献
第三讲 郭沫若:中国现代浪漫主义诗歌第一人
第一节 中国现代诗歌河流之中的郭沫若
第二节 《女神》诗集对时代精神的热烈表现
第三节 《女神》的艺术想象、意象特征和浪漫主义风格
第四讲 茅盾:开创宏大叙事体式的左翼文学大师
第一节 茅盾小说的社会历史性质
第二节 茅盾小说的时代典型人物
第三节 茅盾小说的宏大结构和历史贡献
第五讲 巴金:从青春浪漫到冷静悲悯
第一节 巴金的生平
第二节 青春的赞歌——巴金前期代表作《家》(上)
第三节 青春的赞歌——巴金前期代表作《家》(下)
第四节 深沉的悲剧——巴金后期代表作《寒夜》
第六讲 老舍:京味儿小说的开拓者
第一节 老舍的生活和创作道路
第二节 老舍文化批判视野中的市民世界
第三节 老舍小说“京味儿”构成要素
第七讲 曹禺:引领中国现代话剧走向成熟
第一节 曹禺创作阶段概说
第二节 说不尽的《雷雨》
第三节 曹禺的艺术成就
第八讲 京派与新感觉派:现代中国文学的传统与先锋
第一节 与京派有关的城、人、事
第二节 彩云易散琉璃脆:废名、师陀与萧乾
第三节 沈从文:从湘西开始的人生与文学世界
第四节 风景、抒情与悲剧情绪的累积
第五节 有关新感觉派的城、人、事
第六节 上海摩登:人的自由、物化与异化
第七节 先锋:新感觉派的新感觉
第九讲 《讲话》与解放区文学的蓬勃发展
第一节 《讲话》
第二节 解放区文学的蓬勃发展(上)
第三节 解放区文学的蓬勃发展(下)
第十讲 艾青、冯至和穆旦:实现新诗综合任务
第一节 艾青的诗:是散文的更是诗的
第二节 冯至的诗:从日常中发现生命诗情
第三节 穆旦的诗:炽热又冷漠的抒情与隐喻
第四节 穆旦的诗:“我”的多重性与新诗现代性
第十一讲 面向新的历史转折的多元文学
第一节 多元性、民族化、大众化的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文学
第二节 现代话剧的多向发展
第三节 赵树理、孙犁与长篇小说的新视野
期末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