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微生物学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
5000+ 人选课
更新日期:2025/05/12
开课时间2024/09/09 - 2024/12/11
课程周期14 周
开课状态已结课
每周学时-
课程简介

    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改善和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作为水、大气、土壤、固废污染治理与资源化的有效手段-微生物技术一直以来既是人们研究的热点,也是实际环境污染治理工程应用最多的方法之一,同时在“双碳”背景下,微生物技术也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手段,因此《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被列为环境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课程。

    该课程主要介绍与环境污染治理相关的微生物知识,学习完该课程后,能够认识和鉴别应用于环境污染治理的微生物菌种,了解微生物的性质、特点和生理生化特征,掌握治理环境污染微生物的培养、驯化(诱变)和分离方法,微生物遗传和变异的原理、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在环境微生物领域的应用,微生物降解转化环境污染物的原理以及微生物在水、大气、土壤、固废污染治理与资源化实际工程中应用的原理和技术。通过学习,学生不仅具有坚实的环境微生物理论基础,而且有能力从事环境工程微生物的科学研究和从事微生物技术治理环境污染的工程实践,从而为生态文明建设做贡献。

    该课程内容充分结合环境污染治理工程实践,以“认识微生物-如何选育微生物-微生物净化环境的原因-如何实际应用”为主线进行讲解,“步进式“的讲解使学习者更易理解和掌握该课程的内容。

课程大纲
第一章 绪论
1.1我们与微生物
1.2微生物的特点
1.3微生物与环境污染治理
第一章 单元测试
第一章 单元作业
第二章 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特征以及与环境的关系
2.1如何观测微生物
2.2细菌的结构和性质
2.3放线菌、古菌及蓝细菌
2.4原生动物及其指示作用
2.5后生动物及其指示作用
2.6真菌的特点与应用
2.7人类与病毒
第二章 单元测试
第二章 单元作业
第三章 微生物的培养和分离
3.1微生物的营养
3.2培养基的类型与功能
3.3培养基的配制
3.4如何培养微生物菌种
3.5微生物菌种的分离
3.6微生物的生长
第三章 单元测试
第三章 单元作业
第四章 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4.1微生物的遗传物质
4.2微生物变异
4.3基因重组
4.4PCR技术
4.5微生物的鉴定与群落结构
4.6组学技术在环境中的应用
4.7菌种保藏
第四章 单元测试
第四章 单元作业
第五章 微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和转化
5.1微生物的酶
5.2物质如何进入细胞
5.3微生物对有机污染物的降解转化
5.4微生物对含氮硫磷污染物的降解转化
5.5微生物对难降解物质的降解转化
第五章 单元测试
第五章 单元作业
第六章 微生物在水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6.1污水微生物处理的基本原理
6.2厌氧处理与水解酸化
6.3活性污泥法
6.4生物膜法
6.5污水微生物脱氮除磷原理
6.6污水微生物脱氮除磷工艺
6.7重金属污水的微生物处理
第六章 单元测试
第六章 单元作业
第七章 微生物在大气和固废处理中的应用
7.1大气污染的微生物治理
7.2生活垃圾的堆肥及填埋
7.3矿业固体废物资源化处理
第七章 单元测验
第七章 单元作业
第八章 微生物在土壤(场地)修复和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8.1污染场地的微生物修复
8.2微生物传感器
第八章 单元测试
第八章 单元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