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介绍
《走进民间音乐》,这门课程集中而系统地讲述了我国民间音乐的发展概况,对我国民间音乐的五大类别——民间歌曲、民间舞蹈音乐、说唱音乐、民族器乐和戏曲音乐在艺术特点和音乐形态方面的发展脉络进行了梳理和贯通,努力探寻我国民间音乐的发展过程及传统音乐形态思维特点的同时,较为完整的向学习者展示了我国民间音乐的全貌。课程以知识点为最小单元,通过短视频这种教学形式,高度关注学习者兴趣和学习效果。其中,丰富的视听素材,精致的线上教学开发,对培养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均起到积极作用。
课程特点
一、选择在传统音乐艺术方面发展比较成熟的典型歌种、曲种、剧种和乐种,对音乐的概述、艺术形式、代表种类、艺术特点进行音乐分析与归纳总结,让学习者全面了解我国民间音乐的发展概况。
二、注重理论的概括,从大量事实中归纳出一般性规律,并浓缩转化为非音乐专业学习者能够接受的授课形式。其目的是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丰富学习经历、拓宽学习视野,有助于提高学习者对民族民间音乐的审美观。授课教师本着具有普世性、具象化、资源参与共享为原则的课程设计,力求达到传统音乐艺术知识与时代特征相结合的新形式,适用于高师、高职、普通高校学生自学学习,也可供在职中小学教师及其他文化工作者进修、参考学习。
教学内容
根据时间的要求和我国民间音乐各个类别的特点,本课程各章节的侧重点安排如下:
1、民间歌曲部分,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和劳动中自己创作、自己演唱的歌曲,侧重讲授劳动号子、山歌、小调及少数民族多声部歌曲等不同体裁的内容。
2、民间舞蹈音乐部分,主要来源于各地的民歌小调。而民歌进入舞蹈音乐之后,又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提高。由于许多民间歌舞形式的音乐篇幅扩大、音乐表现力逐渐增强,故形成了各具地方特色的丰富的民间舞蹈音乐。
3、说唱音乐部分,是说(白)、唱(腔)、表(作)三位一体的音乐艺术,也称曲艺。民间说唱是我国地道的民族民间文化的产儿,是广大民众喜闻乐见的精神作品。是用来讲唱历史、传说、故事的艺术体裁,是音乐、文学和表演相结合的综合艺术形式。
4、民族器乐部分,早在两千多年的周代就有七十多种乐器,至今经常使用的乐器也多达两百多种。按其演奏方法和性能,可分为吹管乐器、拉弦乐器、弹弦乐器和打击乐器四类。这些乐器既能独奏,又能通过各种组合形式进行重奏和合奏,具有独特而丰富的艺术表现力。
5、戏曲音乐部分,是在我国民间音乐和其他一些传统文化基础上形成的音乐戏剧,是集文学、音乐、舞蹈、武术、杂技、表演、舞台美术等多种艺术手段于一身的综合性舞台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