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工程导论
电子信息工程导论
1万+ 人选课
更新日期:2025/05/19
开课时间2025/02/24 - 2025/06/08
课程周期15 周
开课状态开课中
每周学时-
课程简介

本课程围绕智能手机逐渐展开,选择智能手机,是其产业重要性、社会普及性和技术综合性,而且同学们已经拥有丰富的感性经验,由此追寻背后的技术、人文、艺术与社会科学,符合建构主义教育思想。

从智能手机成为产业变革的新引擎开始,随后介绍移动通信、计算之芯、信息存储、集成电路、人机交互、数码影像与智能显示、移动互联与应用软件,很好地体现了电子信息专业内涵。对于专业知识的诠释,通过追溯科学技术创新的背景、展望专业发展的趋势,把相关知识、概念的来龙去脉呈现在读者面前。在此基础上,解读信号系列、电路系列、计算系列与电磁系列专业核心课程,相关支撑基础有数理基础、工程基础、人文社科,专业方向课程有移动通信、集成电路、图像处理等等。

对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怎么读,从新生面临的问题入手,介绍书院与通识教育、研究型课程教学、从零基础实验到综合设计实验、科技实践(走进科研实验室、大学生科技训练计划与科技竞赛等)、创业课程与创业实践体系等。大学教育重在激发学生的内在自觉性,尽早实现从中学过渡到大学生活,主动寻求教育资源(如走进科研实验室,参与社团活动、企业实习、校际交换等),

在探索中认识自我、认识社会,找到属于自己的个性化成长道路。

课程大纲
研究型大学怎么读
绪论 课程简介
1.1 大学课程如何学
1.2 综合设计的实验
1.3 科技实践大揭秘
1.4 生活也要做达人
1.5 那些未解之谜团
移动通信
2.1 从智能手机谈起
2.2 1G模拟移动通信
2.3 2G数字移动通信
2.4 3G码分多址技术
2.5 4G移动互联网络
计算之芯
3.1 电子计算机前夜
3.2 电子计算机诞生
3.3 大型计算机商用
3.4 个人计算机时代
3.5 智能处理器时代
互联网与网络新经济
4.1 互联网早期岁月
4.2 互联网快速发展
4.3 互联网与新经济
5G移动业务与关键技术
5.1 5G移动通信
5.2专题:信道编码与5G
5.2.1 信道编码的基本概念
5.2.2 信道编码的发展历程
5.2.3 5G信道编码标准之争
5.3 专题:通信天线
5.3.1 通信天线的基本概念
5.3.2 通信天线的发展历程
5.3.3 通信天线的机遇挑战
移动应用软件
6.1 移动应用生态系统
6.2 类平台化应用软件
6.3 智能手机操作系统
6.4 数字化替代浪潮
数码摄影与智能显示
7.1 数码影像与智能手机
7.2 图像传感器智能处理
7.3 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
7.4 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
人机交互
8.1 图形交互:计算机普及的基石
8.2 触控交互:突破手机交互瓶颈
8.3 人机交互:功不可没的传感器
8.4 自然交互:人机融合人工智能
集成电路
9.1 晶体之火:晶体管诞生
9.2 集成电路:发明与发展
9.3 集成电路:工艺与装备
9.4 集成电路:分类与设计
9.5 集成电路:产业链演化
信息存储
10.1 机械硬盘:计算机普及的基石
10.2 固态硬盘:NOR闪存与NAND闪存
10.3 动态内存:静态与动态存储器
10.4 新型存储:磁性存储技术发展
培养目标
11.1 多元自我,多元目标
11.2 未来工程师的社会环境
11.3 未来工程师的能力素质
11.4 未来工程师的知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