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基础
机械制造基础
3万+ 人选课
更新日期:2025/05/24
开课时间2025/02/18 - 2025/06/13
课程周期17 周
开课状态开课中
每周学时-
课程简介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是高等工程教育中机类、近机类专业重要的技术基础课、理论课和必修课。为教育部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确定的三门机械基础课程之一,该课程在高等工科院校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通过本课程可使学生获得常用工程材料及零件加工工艺的知识,了解现代机械制造有关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及其发展趋势树立学生的工程创新意识,训练学生的工程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工程综合素质。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已经建设成为国家级一流课程(线上),黑龙江省级精品课程,黑龙江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黑龙江省线上线下精品课程,哈尔滨工程大学品牌课程。团队成员在获得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级精品课程及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教学成果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课程内涵建设经验与方法。近年,教学部组织编写了“十一五”国防科工委重点规划教材(《材料成形工艺基础》和《机械加工工艺基础》),在高等工程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工程材料》、《材料成形技术基础》和《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机械制造基础数字课程》),出版高等学校“十三五”重点规划教材《材料成形技术基础》,《机械制造工艺基础》,取得了国家及省级教学研究成果14项。

同学们,积极开发你们的默会认知潜能,运用你们的理解力、领悟力、判断力。比如,眼光、鉴别力、趣味、技巧、创造力与老师们一道完成课程目标吧。

课程大纲
铸造成形技术
1.1 铸件形成理论基础(一):液态合金的充型能力;
1.2 铸件形成理论基础(二):铸件的凝固方式;
1.3 铸件形成理论基础(三):铸件的收缩;
1.4 铸件形成理论基础(四):铸造应力与变形;
1.5 铸件常见缺陷(一):缩孔与缩松;
1.6 铸件常见缺陷(二):浇不足、冷隔、气孔、裂纹、偏析、夹杂物
1.7 砂型铸造;
1.8 特种铸造;
1.9 铸造工艺设计(一):浇注位置的选择;
1.10 铸造工艺设计(二):分型面的选择;
1.11 铸件结构工艺性(一):铸造工艺的影响;
1.12 铸件结构工艺性(二):合金性能的影响;
1.13 铸件结构工艺性(三):铸造方法对铸件结构的要求。
塑性成形技术
2.1 金属塑性成形理论基础(一):金属塑性变形机制
2.2 金属塑性成形理论基础(二):加工硬化
2.3 金属塑性成形理论基础(三):回复与再结晶
2.4 金属塑性成形理论基础(四):热塑性变形
2.5 金属塑性成形理论基础(五):可锻性及其影响因素
2.6 金属塑性成形方法(一):自由锻
2.7 金属塑性成形方法(二):模锻
2.8 金属塑性成形方法(三):板料成形(冲裁和弯曲)
2.9 金属塑性成形方法(四):板料成形(拉深和翻边)
2.10 模锻工艺规程的制订:锻件图的设计-确定分模面
2.11 锻件结构工艺性
焊接成形技术
3.1 焊接概述
3.2 焊接理论基础(一):电弧焊热过程
3.3 焊接理论基础(二):电弧焊冶金过程
3.4 焊接理论基础(三):焊接接头的组织与性能
3.5 焊接理论基础(四):焊接应力与变形
3.6 焊接方法(一):熔焊-电弧焊
3.7 焊接方法(二):熔焊-电渣焊,高能焊
3.8 焊接方法(三):压焊
3.9 焊接方法(四):钎焊
3.10 材料焊接性
3.11 焊接结构工艺设计
切削加工基础知识
4.1 切削加工概述(一):切削加工介绍与零件表面成形方法
4.2 切削加工概述(二):切削运动与切削用量
4.3 刀具及刀具切削过程(一):刀具和刀具角度
4.4 刀具及刀具切削过程(二):刀具切削过程
4.5 刀具及刀具切削过程(三):切削过程中的物理现象-切削力
4.6 刀具及刀具切削过程(四):切削过程中的物理现象-切削热、表面变形强化、残余应力
4.7 刀具及刀具切削过程(五):积屑瘤
4.8 磨具与磨削过程
4.9 机床夹具与工件的装夹
普通切削加工方法
5.1 车削加工
5.2 钻削加工
5.3 镗削加工
5.4 铣削加工
5.5 磨削加工
常见表面加工方案
6.1 外圆表面加工方案
6.2 内圆表面加工方案
6.3 平面加工方案
6.4 表面加工方案选择依据
零件结构工艺性
7.1 零件结构的切削加工工艺性
7.2 零件结构的装配工艺性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
8.1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基本知识
8.2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常见零件机械加工工艺实例分析
9.1 轴类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实例分析
9.2 盘套类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实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