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经典导读
外国文学经典导读
5000+ 人选课
更新日期:2025/05/26
开课时间2025/02/28 - 2025/06/30
课程周期18 周
开课状态开课中
每周学时-
课程简介

  品味世界文学经典,体验人生悲欢离合。外国文学经典能从更高的层次上提升人的文化修养,充实人的内心世界,焕发人的精神风貌,给人以真、善、美的享受。本门课程由西北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团队三位副教授和三位讲师精心打造,以外国文学史为纲,精选上迄古希腊文学、古印度文学,下止20 世纪当代外国文学名著为教学内容,从作家生平、情节简述、作品评析等多个层面切入,解析经典文本的思想情感、审美价值和文化意义。

  在阅读中感悟文字的魅力,在经典中开拓求知的视野,一座历经岁月洗礼、积淀深厚的艺术宝库,且让我们一起来开掘。

课程大纲
第一讲《俄狄浦斯王》及其悲剧精神
1.1 希腊悲剧的起源与发展
1.2 索福克勒斯及其《俄狄浦斯王》
1.3《俄狄浦斯王》悲剧蕴涵及其精神
第二讲《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及欧洲中世纪文学
2.1 中世纪罗曼司的起源与发展
2.2《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的人物与情节介绍
2.3《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的人物形象及精神内涵
第三讲《哈姆雷特》与文艺复兴文学
3.1 文艺复兴文学与人文主义精神
3.2 莎士比亚与《哈姆雷特》
3.3 哈姆雷特的人物形象分析
第四讲《鲁宾逊漂流记》与启蒙文学
4.1 启蒙运动与文学
4.2 笛福与《鲁宾逊漂流记》
4.3《鲁宾逊漂流记》的人物塑造与精神内涵
第五讲 高乃依及其《熙德》
5.1《熙德》中的人物困境
5.2《熙德》的“大团圆”结局
第六讲 现代社会的异化与《等待戈多》
6.1 现代社会中的异化状态
第七讲 T•S•艾略特《荒原》的主题与创作手法解读
7.1 现代主义文学的理论来源与艾略特的先驱地位
7.2《荒原》的主题解读
7.3《荒原》的艺术特征
第八讲 詹姆斯•乔伊斯《尤利西斯》的意识流技巧解析
8.1 意识流小说的艺术特征与《尤利西斯》的诞生
8.2《尤利西斯》的意识流技巧之内心独白
8.3《尤利西斯》的意识流技巧之自由联想和时空蒙太奇
第九讲 让-保罗•萨特《禁闭》的哲学解读
9.1 存在主义哲学与存在主义文学
9.2 萨特的人学主张与创作观念
9.3 读解“他人就是地狱”
第十讲 《洛丽塔》及其后现代主义
10.1 后现代主义文学的起源与发展
10.2 纳博科夫及其《洛丽塔》
10.3 道德审美化的自我认同——《洛丽塔》的后现代主义精神蕴涵
第十一讲 印度两大史诗
11.1 “第五吠陀”与“最初的诗”
11.2 达磨精神、神话想象与自然美
11.3 两大史诗的世界传播与改写
第十二讲 泰戈尔
12.1 泰戈尔的世界主义思想
12.2 “诗人的宗教”——《吉檀迦利》
12.3 泰戈尔访华及其反响
第十三讲 紫式部《源氏物语》
13.1 紫式部与《源氏物语》
13.2《源氏物语》的审美情趣:“物哀”
13.3 源氏“好色”的心理分析
第十四讲 川端康成《伊豆的舞女》
14.1 伊豆之旅:《伊豆的舞女》的叙事时空
14.2 心灵之旅:孤儿根性的消解
14.3 新感觉与物哀:余情余韵的青春小说
第十五讲 村上春树《且听风吟》的碎片化叙事
15.1 套盒结构与情节碎片
15.2 叙事话语的碎片化与文本并置
15.3 大事件与小事件的并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