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
5000+ 人选课
更新日期:2025/05/18
开课时间2025/02/16 - 2025/08/30
课程周期28 周
开课状态开课中
每周学时-
课程简介

经济学,作为揭示人类社会活动规律性的一种知识体系,随着社会生产力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逐渐形成了两大分支学科,一是微观经济学,一是宏观经济学。1890年,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经济学原理》出版,微观经济学全面体系化。1936年,梅纳德.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出版,宏观经济学研究框架开始确立。

作为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基础课,宏观经济学课程受众面广。该课程是研究整个国民经济的经济行为的科学,深入解析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框架,细述宏观经济学里蕴藏的丰富智慧,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通俗地解释了宏观经济学的重点知识,具体包括:国民收入核算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经济增长及宏观经济政策。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掌握宏观经济学基本分析方法,以分析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经济现象,并为学习其他经济类专业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宏观经济学课程授课过程中,本团队在教学改革内容方面力求做到五点:一是力求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即注重从当前现实出发来引申理论的探讨;二是力求做到老师主题讲演、学生参与分析、专题发言。讲授中鼓励提问,提倡讨论;三是力求做到课堂讲授与课外练习相结合;四是力求把经济理论内容讲解与分析方法运用结合起来,要求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不要求死记硬背书中的原理;五是力求做到授课语言兼具准确、通俗特点,提高学生理论认知的接受度。这也顺应了更新教学理念,实施教学改革的要求。

      本课程本课程教学团队力求做到尽量突出重点,针对宏观经济学学习中存在难点、堵点及疑点,深入浅出,达到理论体系完整、内容深浅适中、讲解清晰明了的效果,实现宏观经济学的华丽转身,让学生快速切入课堂,准确把握宏观经济学理论,进而用经济学的理性智慧指导我们的生活与工作!


课程大纲

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

  • 1.1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框架
  • 1.2 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
  • 1.3 用支出法核算GDP
  • 1.4 国民收入核算方法比较
  • 1.5 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
  • 1.6 本章教学课件
  • 1.7 本章习题精解及测验

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

  • 2.1 均衡产出
  • 2.2 消费函数
  • 2.3 两部门经济国民收入的决定
  • 2.4 投资乘数
  • 2.5 三部门经济中的各种乘数
  • 2.6 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 2.7 本章教学课件
  • 2.8 本章习题精解及测验

国民收入的决定:IS-LM模型

  • 3.1 投资的决定
  • 3.2 IS曲线
  • 3.3 利率的决定
  • 3.4 LM曲线
  • 3.5 IS-LM分析
  • 3.6 凯恩斯的基本理论框架
  • 3.7 本章教学课件
  • 3.8 本章习题精解及测验

国民收入的决定:AD-AS模型

  • 4.1 总需求曲线
  • 4.2 宏观生产函数
  • 4.3 古典总供给曲线
  • 4.4 凯恩斯总供给曲线
  • 4.5 AD-AS模型对现实的解释
  • 4.6 本章教学课件
  • 4.7 本章习题精解及测验

失业与通货膨胀

  • 5.1 失业的相关概念
  • 5.2 失业的原因
  • 5.3 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 5.4 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 5.5 短期菲利普斯曲线
  • 5.6 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 5.7 本章教学课件
  • 5.8 本章习题精解及测验

宏观经济政策

  • 6.1 财政政策的类型
  • 6.2 挤出效应
  • 6.3 货币政策的三大工具
  • 6.4 货币政策效果的IS-LM图形分析
  • 6.5 两种政策的混合使用
  • 6.6 本章教学课件
  • 6.7 本章习题精解及测验

开放经济下的短期经济模型

  • 7.1 汇率及其汇价
  • 7.2 浮动汇率制下汇率的决定
  • 7.3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 7.4 本章教学课件
  • 7.5 本章习题精解及测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