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什么要学习这门课?
随着制造技术发展,对现代化生产机械的生产工艺不断提出新的要求,要满足这些不断提高的新要求,除了提高机械设备设计水平和制造质量之外,在很大程度取决于机电传动控制系统的完善功能和优良性能。因此,学习本科课程对于机械类专业学生具有重要意义。
二、这门课的主题是关于什么?
课程主要讲述与“以电动机为原动机的生产机械进行启停、制动、调速、反向和快速定位等电气控制和操作,使生产机械满足工艺要求,确保生产过程正常进行”的相关电动自动控制工程知识及应用。其主要任务包括:(1)实现生产机械的启停、制动、调速、反向和快速定位;(2)实现机械设备、生产线、车间及工厂的自动化。
三、学习这门课可以获得什么?特别是对自己有什么帮助和应用。
课程是培养学生机械设备的机电传动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能力的主要课程,通过机电传动系统动力学基础、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及机械特性,常用的低压电器、接触器控制、可编程序控制器(PLC)控制等内容学习,让学生掌握综合应用机电系统动力学和稳定性,电路原理及分析、电气自动控制原理和方法等机电控制知识,培养学生解决与生产机械的电气自动控制有关的工程问题的能力和专业素养。课程是培养学生解决制造过程自动化和智能化复杂工程问题能力,成为具备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意识的机电工程师的重要环节。
四、这门课有什么特色和亮点。
1、聚焦课程挑战性需求,构建模块化动态知识、能力和素质目标图谱。为了培养掌握智能制造技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合格人才,建立模块化动态图谱,实时引入最新技术,更新课程教学内容,优化课程知识体系,保证了课程挑战性满足智能制造行业需求。
2、 依托产教融合教学资源,构建机电控制高阶性和创新性能力培养平台。面向机电控制领域卡脖子技术难题,结合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和机械电子工程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需求,线上提供课程相关的视频学习资源、试题库、仿真模型库、虚拟实验项目和产教融合案例,线下依托四川省机械工程综合实验教学中心和移动终端结构件全制程先进制造工程研究中心,为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和学科竞赛,提供充足的科研资源和研发平台。
3、 对标课程素质目标,构建“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系统化课程思政案例库。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对标智能制造高素质人才标准,确定课程素质目标,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到课程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每一个环节,构建系统化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强化工程伦理教育,激发学生科技自强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严谨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