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
1000+ 人选课
更新日期:2025/05/14
开课时间2024/08/30 - 2025/02/28
课程周期26 周
开课状态已结课
每周学时-
课程简介

《环境监测》是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其目的是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环境质量现状(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是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基础和有效手段,为污染的控制与治理、环境管理、环境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第一手原始数据

环境监测是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应用化学、资源与环境、给水与排水工程等相关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中具有综合性、实践性、时代性和创新性的一门重要的理论与方法课程。本课程是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和环境管理各领域的基础,是生态环境保护与科学研究不可缺少的,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各个方面具有重大影响。

环境监测课程教学课程教学采用奚旦立主编的第五版环境监测教材,结合最新的环境保护标准和规范,运用丰富的图片、动画、视频等资料,重点讲述水、大气、土壤、固废、噪声等监测方案如何制定、样品如何采集与保存、如何科学地分析污染物含量、如何进行数据处理、如何形成环境监测报告等环境监测的全部过程。

这门课教学目标是通过对不同环境要素的监测,学生能说得清环境质量现状及其变化趋势、说得清污染源状况、说得清潜在环境风险。同时通过润物无声的课程思政教学,培养学生生态文明理念、爱国精神、奉献意识及爱岗敬业的工匠精神,构建立德树人大格局达到对本科生的培养目标,满足社会对环境监测人才的需要。

西华师范大学环境监测课程建设有覆盖川东北和成都重庆的环境监测实习基地,被评为四川省应用型本科示范课程、校级“一流课程”。教学团队成员中有三位是实践经验丰富的高级工程师,两位是教学经验丰富的教授和讲师。教学团队每年定期举行环境监测技能比赛,以赛促学,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通过校企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思想政治教育走入专业课堂,将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课程思政融入到专业课教学全过程,充分发挥该课程立德树人和三全育人的积极作用。


课程大纲

绪论(认识环境监测)

  • 1.1 环境监测的概念、目的和分类
  • 1.2 环境监测的发展和特点
  • 1.3 优先污染物和优先监测
  • 1.4 环境标准的分类和分级
  • 1.5 有代表性的环境标准及环境监测的学习方法
  • 1.6 单元测试

水和废水监测

  • 2.1 水污染和水质监测
  • 2.2 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
  • 2.3 水样的采集和保存
  • 2.4 水样的预处理
  • 2.5 水温、透明度、臭的测定
  • 2.6 色度、浊度、固体物的测定
  • 2.7 pH、电导率的测定
  • 2.8 化学需氧量的测定
  • 2.9 高锰酸盐指数的测定
  • 2.10 溶解氧的测定
  • 2.11 五日生化需氧量的测定
  • 2.12 氨氮的测定
  • 2.13 有机污染物的测定简介
  • 2.14 重金属的测定方法简介
  • 2.15 第二章单元测试

空气和废气监测

  • 3.1 空气污染基本知识
  • 3.2 空气污染监测方案的制定
  • 3.3 空气样品的采集方法和采样器
  • 3.4 二氧化硫的测定
  • 3.5 颗粒物的测定
  • 3.6 空气质量指数
  • 3.7 降水检测
  • 3.8 室内空气质量检测
  • 3.9 空气污染检测
  • 3.10 第三章 单元测试

物理性污染监测

  • 4.1 噪声测量的基础知识
  • 4.2 环境噪声监测方案设计
  • 4.3 建筑施工噪声监测
  • 4.4 放射性物质科普
  • 4.5 第四章 单元测试

土壤质量监测

  • 5.1 土壤基本知识
  • 5.2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方案的制定
  • 5.3 土壤样品的采集、加工与管理
  • 5.4 土壤样品的预处理及其污染物的测定
  • 5.5 第五章 单元测试

环境污染生物监测

  • 6.1 水质微生物检测无菌操作及接种技术
  • 6.2 细菌总数的测定
  • 6.3 粪大肠菌群的测定
  • 6.4 第六章 单元测试

固体废物监测

  • 7.1 固体废物污染分类与管理
  • 7.2 固体废物样品的采集和制备
  • 7.3 第七章 单元测试

环境监测管理和质量保证

  • 8.1 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控制要点
  • 8.2 实验室资质认定的前世今生
  • 8.3 第八章 单元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