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艺术导论”是曹立波教授继“红楼十二钗评讲”(教育部爱课程平台2012)“《红楼梦》经典章回评讲”(中国大学MOOC平台)之后,耗时五年,精心打磨的一门慕课。不同于以往两门课程侧重《红楼梦》典型人物、经典情节的分析评讲,本课程着眼于对小说艺术特色的探讨,是前两门课程的升级版。课程面向具备一定《红楼梦》研读基础的爱好者,以本科生、研究生、中学与高校教师群体为主。“《红楼梦》艺术导论”于2021年9月17日于中国大学MOOC首次上线,现已运行七轮,超过六千人参与。
今春第八轮开课,时间为:2025年2月14日上午10::00,计划2025年6月22日结课。
《红楼梦》是中国小说史上“隻立千古”的名著,也是中国古代文学集大成之作。作为成书于乾隆年代的艺术经典,首次刊行于乾隆五十六年(1791),虽距今已230余年,却跨越时间与空间的距离,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今天的读者该如何欣赏红楼圆形人物的缺憾艺术?又怎样把握百廿回巨著的网状结构?
“《红楼梦》艺术导论”课程由曹立波教授主讲,分上、下两编。上编为红楼人物的圆形之美,下编为红楼结构的网状之美。上编从人物缺憾美视角,揭示红楼女儿的体貌、身世、婚恋的“美中不足”,以及红楼男性的悲苦身世。以不幸写个性,塑造丰富多彩的圆形人物。下编从人物、事件和物什线索的角度,阐释红楼结构的网状之美。其中人物线索选取贯穿小说始终的三位人物:贾母、贾政、刘姥姥;事件线索着眼于有重要叙事作用的三个节日:元宵节、芒种节和中秋节;物什线索则关注反复出现的多个物件:通灵宝玉、大红猩猩毡斗篷、汗巾及绢丝手帕。
本课程希望与红楼同好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探索小说的艺术魅力,避免偏离文学的索隐与超越文本的附会,旨在呈现出群像式、图形式与对话式的课程特色。
群像式,红楼人物群体共性与个性特征的互动。红楼梦人物众多,“按荣府中一宅人合算起来,人口虽不多,从上至下也有三四百丁”(《红楼梦》第六回)。作者如何塑造诸多人物的鲜明个性呢?《红楼梦》作为一部彻头彻尾的悲剧,全景式展现了人生的诸多缺憾,如体貌的缺憾、身世的缺憾、婚恋的缺憾,可谓千红一哭、万艳同悲,但相似的缺憾人生中却蕴含不同的悲剧意味,共性之中不乏个性。就人物身世而言,据初步统计,红楼女性中有19人,男性中有13人,他们或父母双亡,或父母中有一方缺失。如林黛玉与史湘云同为父母早亡,寄居在亲戚家,但一个“多愁多病”,一个却“英豪阔大”,性格与身世反差颇大。“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列夫·托尔斯泰),曹雪芹别具匠心地以“各有各的不幸”来刻画红楼人物的独特个性。
图形式,具象感知与抽象思考的结合。近年来,中国古典小说名著《红楼梦》逐渐成为中学语文教学的热点。《红楼梦》被2019年统编本高中语文教材列为“整本书阅读”必读书,那么对于中学教师而言,如何引领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掌握小说的艺术结构,理清小说的纲领、头绪应是教师指导《红楼梦》阅读的必要路径。本课程立足于“《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时代风尚,将结构问题这一抽象的内容具象化,对小说立体网状结构中的纲、线、目进行图形式展示。在千支万脉的结构线索中撷取具有叙事作用的人、事、物,加以详细品评。如事件线索中,曹雪芹围绕芒种设置了诸多经典情节——黛玉葬花、宝钗扑蝶、湘云醉酒、妙玉传帖,这些情节在立体网状结构中有何作用?又如物什线索中,书中屡屡提及黛玉对金玉之说耿耿于怀,种种笔墨应非虚设。作者用金玉指代世俗标准下物质联姻的婚姻生活,而木石前盟则代表着心心相印的纯真爱情,宝黛之间无金玉传情,作者是否如庄子《逍遥游》所言,意在以“无待”写有情?
对话式,与作者、古今读者跨越时空的对话。本课程旨在探讨曹雪芹创作中的独特艺术构思,如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晴雯等众红楼女儿的体貌为何皆有一“陋处”?被斥为“皮肤淫滥之蠢物”的红楼男子为何大都身世悲苦?作者在书写薛宝钗、林黛玉与贾宝玉的婚姻恋爱时,如何打破古代才子佳人故事的婚恋模式?本课程还适当引用清代评点家的观点,以期与今天的读者进行对话,沟通古今,进而重新审视红楼艺术的当代价值。
此外,为更深入揭示小说的艺术特色,欣赏经典文本的生成过程,课程适度关注《红楼梦》多种手抄本和刊刻本的版本异文。诸如第三回林黛玉初进贾府的回目异文——“接外孙贾母惜孤女”与“林黛玉抛父进京都”,在人物身世缺憾的塑造中有何不同效果?晴雯姑舅哥哥“多浑虫”与“吴贵”的差异,对她孤苦身世有何影响?贾琏是贾赦的长子还是次子?凹晶馆黛玉联诗是“冷月葬花魂”还是“冷月葬诗魂”?在《红楼梦》版本的动态轨迹上,每一阶段犹如月亮的阴晴圆缺,各美其美;文本研究亦应持有客观包容的态度,美美与共。
《红楼梦》艺术导论,第八轮运行,将于2025年2月20日上午10:00与你准时相约中国大学MOOC平台,课程团队感谢每一位同学的点课选修,欢迎大家热心留言,共同完善这门在线开放课程!
课程导言
课程导言
第一课 红楼女子体貌缺憾
1.0圆形人物缺憾美概述
1.1红楼女子体貌缺憾之一
1.2红楼女子体貌缺憾之二
1.3红楼女子体貌缺憾之三
第一课单元测试
第二课 红楼女子身世缺憾(上)
2.1红楼女子身世缺憾之一:身世缺憾概述
2.2红楼女子身世缺憾之二
第二课单元测验
第三课 红楼女子身世缺憾(下)
3.1副册与又副册女子的身世缺憾——香菱、晴雯、袭人
3.2其他女子的身世缺憾——尤氏、尤二姐、尤三姐、夏金桂
3.3其他女子的身世缺憾——薛宝琴、平儿、李纹、李绮
第三课单元测验
第四课 红楼男子身世缺憾(上)
4.1红楼男子身世缺憾之一:红楼男子的身世缺憾概述
4.2红楼男子身世缺憾之二
4.3 红楼男子身世缺憾之三:玉字辈男子的身世缺憾——贾琮、贾瑞
第四课单元作业
第五课 红楼男子身世缺憾(下)
5.1红楼男子身世缺憾之四
5.2红楼男子身世缺憾之五
第五课单元测验
第六课 红楼女性的婚恋缺憾
6.1红楼女性的婚恋缺憾之一:怀金悼玉的悲剧概述
6.2红楼女性的婚恋缺憾之二
6.3红楼女性的婚恋缺憾之三
6.4红楼女性的婚恋缺憾之四:钗黛对贾宝玉的情感比较
第六课单元测验
第七课 《红楼梦》网状结构概述
7.1明清六大古典小说的结构特点
7.2《红楼梦》的网状结构的纲、线
7.3《红楼梦》的网状结构的目
第七课单元作业
第八课《红楼梦》网状结构之人物线索
8.1人物线索之贾母
8.2人物线索之贾政
8.3人物线索之刘姥姥
第八课测验题
第九课 《红楼梦》网状结构之事件线索—元宵节、中秋节
9.1事件线索概述:三个节日在《红楼梦》中的叙事作用
9.2事件线索之元宵节
9.3事件线索之中秋节
第九课单元作业
第十课 《红楼梦》网状结构之事件线索—芒种节(上)
10.1《红楼梦》中的芒种节
10.2芒种节与黛玉葬花(一)
10.3:芒种节与黛玉葬花(二)
10.4:芒种节与宝钗扑蝶
第十一课 《红楼梦》网状结构之事件线索—芒种节(下)
11.1:芒种节与史湘云醉酒(一)
11.2:芒种节与史湘云醉酒(二)
11.3:芒种节与妙玉传帖
第十一课单元测验
第十二课 《红楼梦》网状结构之物什线索——通灵宝玉
12.1:网状结构之物什线索——通灵宝玉开宗明义的作用
12.2:通灵宝玉统摄全书的作用
12.3:通灵宝玉在宝黛钗婚恋故事中串联情节的作用
12.4:通灵宝玉在其他故事中串联情节的作用
12.5:通灵宝玉在后四十回中串联情节的作用
第十二课单元测验
第十三课 《红楼梦》网状结构之物什线索—丝毛织物(上)
13.1丝毛织物概述
13.2物什线索之大红猩猩毡斗篷
第十三课单元测验
第十四课 《红楼梦》网状结构之物什线索—丝毛织物(下)
14.1:蒋玉菡情赠茜香罗
14.2:汗巾与袭人的归宿
14.3:袭人婚恋悲剧的特殊意蕴
第十四课单元作业
第十五课 《红楼梦》网状结构之物什线索—绢丝手帕
15.1《红楼梦》中的手帕
15.2前八十回中诗帕的艺术构思
15.3后四十回中手帕的艺术构思
第十五课单元测验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