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口语
1万+ 人选课
更新日期:2025/05/14
开课时间2025/01/31 - 2025/07/31
课程周期26 周
开课状态开课中
每周学时-
课程简介

一、 本课程共10个模块,86个教学微视频,视频总时长462分钟。

二、本课程共32个学时,1个学分。本期开课时间:2025年2月15日-2025年7月31日。

        适合人群:师范生、在职教师、需要申请教师资格证的人员及所有希望提升口语表达技能的人们。

三、本课程配套线下教材为:

     《教师口语艺术》,由本团队成员陈昕、屠国平主编,2012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14年入选“十二五”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2017年被评为浙江省优秀教材。目前正进行新形态教材的修订。

四、 教学计划如下:

    分为三大部分共九个模块:

    第一部分  非言语表达

    第一模块:教师体态语训练(6学时。2学时线下;4学时线上,利用2周见习时间)

    第二部分  言语表达

   (一)一般口语表达训练

    1. 口语表达的基本技巧训练

    第二模块:用气发声训练(2学时,线下)

    第三模块:语调技巧训练(5学时。2学时线上,3学时线下)

    2.口语表达的基本形式训练

    第四模块:朗读朗诵和讲故事训练(5学时,2学时线上,3学时线下)

    第五模块:演讲和思维训练(4学时,2学时线上,2学时线下)

    (二)教师职业口语训练

    第六模块:教学口语训练(5学时,2学时线上,3学时线下)

    第七模块:教育口语训练(3学时,线下)

    第三部分  预备模块

    第八模块:课程概述及实施说明(2学时,线下)

    第九模块:普通话语音基础(供线上自学)

   五、授课方式介绍:

    1.基于任务驱动的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法

     通过一系列的“任务驱动”,如课前2分钟教育案例评析训练、朗读演讲等专题训练、“我的自画像——对照教师体态语要求的改进”、结合见习的教师语言与非语言观察报告、结合课外语言类活动布置的任务、期末小组合作模拟上课等任务,有效贯通课内课外两个课堂;增强课堂教学与学生课外活动之间的相互协作,做到课内外一体化教学。

    2. 线上线下结合的“翻转课堂”教学法

    采取小组协作学习,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线上:采取任务驱动的方式,布置利用平台的教学视频和教材等相关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小组自行训练相关内容并录音录像。线下:每组派代表课堂展示、全程录像;小组讨论、自评和互评;教师结合学生展示录像、自评和他评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提要式讲解。

    六、成绩评价:

    1. 混合式学习成绩评定:

    对校内学习者,课程评价采取线上和线下融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考核评价模式。

    线上视频等资源的学习、线上作业、发帖和笔记等成绩占30%。

    线下课堂学习、训练成绩占70%。

    其中期末小组合作模拟上课考查成绩占30%;平时成绩占40%:包括课前2分钟教育案例讲评成绩占10%、朗读演讲等专题训练视频占10%、结合见习的教师语言与非语言观察和自我诊断报告占10%,平时表现,包括考勤、作业、发言、课堂表现等成绩占10%。

    激励政策:课外学工线口语类比赛视参与度及获奖成绩在平时成绩项加1至10分,总分不超过100分。

   2. 纯线上学习成绩评定:

    对于其他院校和社会学习者,我们将进行基于网络平台的线上教学。充分利用平台的多种教学辅助功能,(如通知公告、课后测验、作业、小组讨论和在线答疑等)以及钉钉、微信等开展教学活动。

    线上学习成绩组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线上学习状态成绩(50%):通过同学在线视频观看(40%)、发言次数(讨论发帖5%)、在线学习活动(笔记5%)等评价学习者在线学习状态。

   (2)线上作业测验考试成绩(50%):通过在线作业(10%)、测验(20%)、考试(20%)等方式评价学习者的学习效果。

课程大纲
模块一 教师体态语(非言语)表达艺术
教师体态语概述
教师体态语概述
教师体态语的运用
教师体态语的运用(上)表情语
教师体态语运用(下)
讲台上的礼仪
讲台上的礼仪
体态语训练:自我体态语调查及改进
我的自画像(钟灵毓秀)
我的自画像(童佳丽)
我的自画像(徐凌芳)
我的自画像(林玲玲)
教师体态语课堂实录
教师体态语运用(陈昕课堂实录)
模块二 口语表达之发声技能
用气发声技能
用气发声技能
音量控制及口腔共鸣训练
音量调节及口腔共鸣
模块三 口语表达之语调技巧
语调技巧之重音
重音
语调技巧之停连
停连
停连
语调技巧之句调
语调技巧之句调
句调
语调技巧之语速
语速
模块四 口语表达训练之朗读朗诵
朗读与朗诵的区别
朗读与朗诵的区别
朗读朗诵的要求
朗读朗诵的基本要求
朗读朗诵的要求
朗读朗诵训练
作品朗读解析—以《岳阳楼记》为例
朗读朗诵训练
陈雅婷课堂朗诵训练视频
拓展资源:师生朗诵视频
采蒲台的苇(省赛一等奖、国赛三等奖作品)
等待(省赛一等奖、国赛优秀奖作品)
大树下的春草(省赛二等奖)
英雄屹立喀喇昆仑(省赛二等奖)
那一世(陈昕)
楼兰新娘(陈昕)
当你老了(陈昕)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陈昕)
废墟(倪炜铭小教17)
赞美(倪炜铭 小教17)
把酒问月(学前周越)
春江花月夜(李祎妮汉语言18)
我与地坛(学前周越)
我的恋人(翁嘉笳小教16)
故事讲演的要求与技巧
故事讲演的要求与技巧
故事讲演训练
故事讲演训练
两只笨狗熊(陈昕)
两只笨狗熊(杨九余课堂讲故事训练)
做最勇敢的自己(樊咏婷课堂讲故事训练)
卖火柴的小女孩(陈昕)
掉进酒桶里的老鼠
《鳄鱼怕怕牙医怕怕》绘本
模块五 口语表达中的思维训练
口语表达中的思维训练
口语表达中的思维训练
思维训练概要
思维方式的训练
思维方式的训练
思维品质的训练
思维品质的训练
模块六 口语表达之演讲训练
演讲与朗诵的区别
演讲与朗诵的区别
怎样构思演讲稿
怎样构思演讲稿
如何进行演讲
如何进行演讲
演讲的声音艺术
即兴演讲技巧
即兴演讲概述
学习即兴演讲的前提条件
即兴演讲的基本要求
即兴演讲技巧
即兴演讲训练参考话题
拓展资源:学生演讲视频
你,经受住了道德的拷问吗?(小教161倪然)
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小教175倪炜铭)
享受孤独,走向成功(小教165瞿森刚)
为什么我们还要谈诚信(小教162陈姝颖)
怎样成为一个幸福的人(小教164翁嘉笳)
新时代的孝道(学前15黄周照)
最美的风景(学前周越)
模块七 教学口语训练
教学口语基本要求
教学口语的基本要求
教学口语训练及要求
主要环节的教学口语技能
导入语
讲授语
提问语
评价语
小结语
教学口语之评价语
评价语技巧
教学口语综合训练
乡下人家(小教全科161徐晖等)
乡下人家课件
小数的初步认识(小教17应燕子等)
燕子(全科201雷梦琪等)
模块八 教育口语训练
教育口语的基本要求
教育口语的基本要求
师生沟通技巧
师生沟通技巧
教育案例评析
教育案例评析
预备模块一 课程概述及实施说明
教师口语课程概述
教师口语课程概述
课程任务与评价
课程任务与评价
教师口语的基本要求
教师口语的基本要求
预备模块二 口语表达之普通话语音基础
普通话声母
声母难点音:平翘舌音
声母难点音:j、q、x;n-l
普通话韵母
韵母难点音:前后鼻音
普通话音变
语流音变
普通话测试用轻声词示范朗读(A-D)
普通话测试用轻声词示范朗读(E-J)
普通话测试用轻声词示范朗读(K-P)
普通话测试用轻声词示范朗读(Q-W)
普通话测试用轻声词示范朗读(X-Z)
普通话测试用儿化词示范朗读(1)
普通话测试用儿化词示范朗读(2)
普通话测试用儿化词示范朗读(3)
普通话测试用儿化词示范朗读(4)
普通话测试用儿化词示范朗读(5)
轻声训练:听故事,记轻声;讲故事,练轻声
普通话测试概述
普通话水平测试概述
普通话测试流程
普通话测试作品示范朗读
作品1号
作品2号
作品3号
作品4号
作品5号
作品6号
作品7号
作品8号
作品9号
作品10号
作品11号
作品12号
作品13号
作品14号
作品15号
作品16号
作品17号
作品18号
普通话说话训练
说话训练(谈谈科技发展与社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