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本课程共10个模块,86个教学微视频,视频总时长462分钟。
二、本课程共32个学时,1个学分。本期开课时间:2025年2月15日-2025年7月31日。
适合人群:师范生、在职教师、需要申请教师资格证的人员及所有希望提升口语表达技能的人们。
三、本课程配套线下教材为:
《教师口语艺术》,由本团队成员陈昕、屠国平主编,2012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14年入选“十二五”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2017年被评为浙江省优秀教材。目前正进行新形态教材的修订。
四、 教学计划如下:
分为三大部分共九个模块:
第一部分 非言语表达
第一模块:教师体态语训练(6学时。2学时线下;4学时线上,利用2周见习时间)
第二部分 言语表达
(一)一般口语表达训练
1. 口语表达的基本技巧训练
第二模块:用气发声训练(2学时,线下)
第三模块:语调技巧训练(5学时。2学时线上,3学时线下)
2.口语表达的基本形式训练
第四模块:朗读朗诵和讲故事训练(5学时,2学时线上,3学时线下)
第五模块:演讲和思维训练(4学时,2学时线上,2学时线下)
(二)教师职业口语训练
第六模块:教学口语训练(5学时,2学时线上,3学时线下)
第七模块:教育口语训练(3学时,线下)
第三部分 预备模块
第八模块:课程概述及实施说明(2学时,线下)
第九模块:普通话语音基础(供线上自学)
五、授课方式介绍:
1.基于任务驱动的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法
通过一系列的“任务驱动”,如课前2分钟教育案例评析训练、朗读演讲等专题训练、“我的自画像——对照教师体态语要求的改进”、结合见习的教师语言与非语言观察报告、结合课外语言类活动布置的任务、期末小组合作模拟上课等任务,有效贯通课内课外两个课堂;增强课堂教学与学生课外活动之间的相互协作,做到课内外一体化教学。
2. 线上线下结合的“翻转课堂”教学法
采取小组协作学习,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线上:采取任务驱动的方式,布置利用平台的教学视频和教材等相关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小组自行训练相关内容并录音录像。线下:每组派代表课堂展示、全程录像;小组讨论、自评和互评;教师结合学生展示录像、自评和他评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提要式讲解。
六、成绩评价:
1. 混合式学习成绩评定:
对校内学习者,课程评价采取线上和线下融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考核评价模式。
线上视频等资源的学习、线上作业、发帖和笔记等成绩占30%。
线下课堂学习、训练成绩占70%。
其中期末小组合作模拟上课考查成绩占30%;平时成绩占40%:包括课前2分钟教育案例讲评成绩占10%、朗读演讲等专题训练视频占10%、结合见习的教师语言与非语言观察和自我诊断报告占10%,平时表现,包括考勤、作业、发言、课堂表现等成绩占10%。
激励政策:课外学工线口语类比赛视参与度及获奖成绩在平时成绩项加1至10分,总分不超过100分。
2. 纯线上学习成绩评定:
对于其他院校和社会学习者,我们将进行基于网络平台的线上教学。充分利用平台的多种教学辅助功能,(如通知公告、课后测验、作业、小组讨论和在线答疑等)以及钉钉、微信等开展教学活动。
线上学习成绩组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线上学习状态成绩(50%):通过同学在线视频观看(40%)、发言次数(讨论发帖5%)、在线学习活动(笔记5%)等评价学习者在线学习状态。
(2)线上作业测验考试成绩(50%):通过在线作业(10%)、测验(20%)、考试(20%)等方式评价学习者的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