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是解决公共问题、提供公共服务、实现公共利益的活动,它是运用包括政治学、管理学与经济学等多学科理论和方法,研究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实践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作为一门学科,公共管理学源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从政治学中独立出来的公共行政学,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与知识积累,尤其是随着20世纪七八十年代“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突破传统公共行政学的学科界限,把当代经济学、管理学、政策分析、政治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和方法融合到研究之中,而形成的一门科际整合的应用性学科。从这个意义上说,公共管理学既是一门学科的知识体系,也是一种新的时代文明。在我国,它的研究成果直接构成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容。就其知识范围而言,主要内容包括公共管理学的学科内涵与研究方法、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公共管理主体(公共组织与公共管理者)、公共品供给与管理、公共管理职能与过程、公共绩效管理、公共管理的责任与监控、公共危机管理等。 本课程既是公共管理类及其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也为关注公共问题、需要公共理性思维与掌握现代政府治理工具的学习者提供基本的知识体系与分析框架。为了培养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的“懂经济、会治理、善服务”的具有全球视野、服务社会的复合应用型财经特色公共管理人才,本课程的教学系统梳理公共管理研究领域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力求反映国内外公共管理研究领域的前沿成果;提供多视角的思考空间,对当代西方国家公共管理学理论研究成果进行批判性分析,并探讨应用于当代中国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建设的现实路径,更要从中国丰富的治国理政传统与当代公共管理实践中,挖掘本土案例,做“立足中国大地上的学问”。使学生:树立基于理性精神的公共利益至上的价值观,养成基于实践的问题(难点、痛点、重点)意识,立足“大国、良制、善治”的基点,构建回应复杂性、多样性中国治理的知识体系与思维框架,获得持续的综合分析、领导决策、管理沟通与执行的核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