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科技文明史》课程充分体现了通识课程的设立宗旨,秉承“新人文主义”纲领,以历史为线索,努力沟通科学与人文、推动学科间的深度交叉。课程植根于北京科技大学科学技术史一流学科建设,充分利用网络视频教学优势,在整体规划、具体内容与实施层面都贯彻了“培养学生文理交融的广阔视野与兼容并包的开放心态”的教学目标。
在课程设计方面,通过精心建设的课程架构,将世界科技文明的演变脉络清晰呈现。设计上突出了“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的理念,使学生在历史的长河中领略世界科技文明正是基于文化多样性基础之上的知识交流、技术互鉴,共同浇铸、孕育而成的。
在课程内容方面,纵贯人类古代文明与当代科技最前沿成就,综合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学科等多个领域的知识,打破传统学科的壁垒,促使学生形成跨学科的思维方式。通过对世界各地不同文化对科技发展的贡献的深入挖掘,使学生不仅能够了解科技的历史,还能理解科技与社会、文化的相互关系。
具体实施层面,特别强调自由选课、自主学习,重视培育学生的理解,淡化考试考核,真正践履“兴趣是学生的第一导师”。课程借助音视频资源、网络互动设计,通过具体历史案例的可视化讲解,增强学生对科技文明史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果。考虑当代大学生的认知学习特点,构建模块化知识点结构体系,主体教学内容分为8个模块单元、53个教学视频,每个视频内容相对独立、时间在15分钟左右。
《世界科技文明史》课程作为国内首门同类慕课课程,已应用于国内多所高校,不仅在知识传授上有所突破,更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上取得了明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