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海洋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物理实验教学中心是浙江省省级基础课教学示范中心,中心大学物理实验课程面向全校理工科专业开设。课程教学采用分层次教学模式,包括基础层(5个实验项目)、提高层(8个实验项目)、设计创新层(1个实验项目)三个层次。每个实验项目学生分线上慕课学习完成预习报告、实验室仪器操作、撰写实验报告三步完成。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根据学生专业不同,把课程分为大学物理实验A(48学时)、大学物理实验B(32学时)、大学物理实验C(18学时)。其中大学物理实验A学生需要完成三个层次的全部实验项目,共计线上观看教学视频16个学时,线下实验48个学时。
本课程最终成绩评定:线上学习(30%)+实验操作(10%)+实验报告(60%),实验成绩分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
教 材: 竺江峰主编. 《大学物理实验教程》(第3版),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19;
参考书:(1)马文蔚主编.《物理学原理在工程中的应用》,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2)成正维主编.《大学物理实验》,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3)吴泳华等主编. 《大学物理实验》,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4)杨述武等主编. 《普通物理实验》(第四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课程思政参考资料:
(1)《物理学史(第2版)》,郭奕玲编,2005年8月,清华大学出版社,ISBN9787302115304。
(2)《世界著名科学家传记(物理)》,吴文俊编,1994年2月,科学出版社,ISBN50132001。
一、本课程共四章,72个教学微视频,视频总时长达430多分钟。
二、本课程线上16个学时,1.0学分;线下48个学时,1.5学分。
三、本课程配套线下教材为《大学物理实验教程》(第3版),竺江峰、尹会听编。
四、教学计划如下:
(1) 绪论:实验安排及误差理论知识
(2) 基础层实验:
示波器的使用
等厚干涉—牛顿环
分光计的调节与三棱镜顶角的测定
用模拟法测绘静电场
用拉伸法测金属丝的杨氏模量
(3) 提高层实验:
用三线摆法测定物体的转动惯量
用惠斯通电桥测电阻
声速的测量
气体热导率的测量
密立根油滴仪测油滴电荷
迈克尔逊干涉仪测氦氖激光波长
光速的测量
光电效应及普朗克常数的测定
(4) 设计层实验:实验室自选或学生自拟题目。
五、授课方式介绍
本课程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共线下48+线上16个学时。
分层次教学模式,包括基础层(5个实验项目)、提高层(8个实验项目)、设计创新层(1个实验项目)三个层次。每个实验项目学生课前视频观看并完成预习报告,课上完成实验操作、数据测量,课后撰写实验报告三步完成。 三个层次的全部实验项目,共计线上观看教学视频16个学时,线下实验仪器操作48个学时;
六、成绩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线上评价体系;
线上成绩是以“视频观看时长、完成作业、测试、考试及论坛发帖”为计算依据,线上成绩分配占比如下:
(1)视频观看 占 80%
(2)作业成绩 占 0%
(3)测验成绩 占15%
(4)考试成绩 占 0%
(5)发帖讨论成绩 占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