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面向各类专业学生开设的全校通识教育课程,是进入大学后的第一门计算机课程。本课程不是讲授计算机及其软件(如Office,Access,IE等)如何使用的课程;它也不是仅仅训练学生程序设计内容的课程;它是讲授每个大学生都应具备的计算思维的课程,是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课程。目前,计算手段已发展为与理论手段和实验手段并存的科学研究的第三种手段,计算思维已成为各专业学生都应掌握的一种思维方式,大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离不开计算思维的培养。
课程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计算思维为主线进行课程内容设置,其教学目标是:全面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思维能力,传授计算机科学基础知识,为理工类各专业学生计算机相关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最终提高学生的计算机问题求解能力和计算机应用水平。
(1)课程系统地介绍计算机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阐述计算机主要应用领域和重要作用;讲述计算机软硬件系统、操作系统和网络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介绍程序设计思想、数据库和多媒体等基本原理,讲解信息检索、信息安全、信息道德的基本知识。让学生深入理解计算机是什么,计算机能够做什么、如何做,为后续的程序设计、数据库应用等计算机课程提供必要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2)通过实践,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能力,沟通协调能力,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与计算机技术结合的洞察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3)最终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建立和掌握计算思维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即在相关领域内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专业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培养新一代“信息+专业+道德”的复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