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土家族摆手舞是土家族古老的传统舞蹈,主要流传在湖北恩施自治州的来凤等县市为主要传承地。恩施土家族摆手舞集舞蹈艺术与体育健身于一体,有“东方迪斯科”之称。摆手舞反映土家人的生产生活。舞蹈包括“单摆”、“双摆”、“播种”、“磨鹰”、“擦背”、“比脚”、“推磨”、“纺线”等八个动作。
《恩施土家肉连响》
“肉连响”,是湖北省利川市土生土长的、以独特的肢体表演为主要形式的少数民族地方舞蹈品种,舞蹈主要以手掌击额、肩、脸、臂、肘、腰、腿等部位发出有节奏的响声而得名。“肉连响”因舞蹈以其身体碰击发出响声为其突出特色,舞蹈动作诙谐、明快,舞蹈包括“十字响指”、“绕身连响”、“行走四方”、“并步横移”、“交叉肩胯”、“肘臂连响”、“高山流水”、“腰肩回转”等八个动作。
《恩施土家撒尔嗬》
撒尔嗬是土家语,汉语意思为跳丧,是土家族民间悼念死者的一种隆重的送葬仪式。巴东县野三关镇是撒尔嗬的发源地,是民间流传“跳丧”舞的故乡。撒尔嗬是土家人对生命价值的肯定,是维系民族凝聚力的精神纽带,是土家族文化传承的载体。它表达了土家人的生死观和宇宙观,保留了渔猎时代和农耕文明的生活画面,积淀了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的遗存。舞蹈包括“抱坛颤膝”、“小绕臂”、“望月拉背”、“凤凰摆翅”、“展翅望月”、“牛擦背”、“绕臂擦肩”、“穿手绕圆”等八个动作。
《恩施土家莲厢》
莲厢,一种为许多民族、地方都喜爱的历史悠久的传统舞蹈。土家族莲厢主要流传在湖北恩施自治州的宣恩等地,是由一根约长三尺、比拇指粗的竹竿,两端镂成三个圆孔,每一孔中各串数个铜钱,涂以彩漆,两端饰花穗彩绸,亦称“竹签”、“花棍”。表演时,男女青年各持莲厢做各种舞蹈动作,以莲厢敲击肩、臂、胸、脚等部位 ,亦可男女双人对打,形成舞、打、跳、跃的连续动作。行进时,可打出前进、停留、蹲下等多种步法。在恩施土家族地区,莲厢的打法和花样有很多,最有特色的是滚龙莲湘和多节莲湘等。舞蹈包括“八拍动律”、“一步三点头”、“织锦”、“雪花盖顶”、“幺妹扯鞋”、“古树盘根”、“美女梳头”、“醒狮翻滚”等八个动作。
《恩施土家耍耍》
耍耍学名“十样锦”,土家族也称“十样耍耍”、“喜乐神”、“跳耍耍”或“打耍耍”。主要流传于恩施州宣恩土家族地区。耍耍主要活动于喜庆新年、男婚女嫁、添丁满月、祝寿做生等场合。表演时唱跳融合,动作滑稽诙谐,唱腔明快优美。它突出的特征是“耍”的娱人喜乐主题,没有时间限制,也不受场地制约,有着广泛的群众参与基础。耍耍表演时,多为一男一女,也有两男两女,男拿扇子,女握方巾,或男女各执手巾,边唱边表演,男的动作粗犷,女的动作柔和,轻松愉快,既可表现爱情,又可反映其它日常生活内容。舞蹈包括矮子追月、八方采蝶、八字穿花、比脚翻花、十字绕花、锦鸡抬头、八字绕扇、芝麻开花等八个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