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制图基础
工程制图基础
2万+ 人选课
更新日期:2025/04/28
开课时间2024/09/27 - 2025/01/23
课程周期17 周
开课状态已结课
每周学时-
课程简介

    本课程面向工科学生开设、基于画法几何投影理论、培养具有空间想象能力、图形思维意识和素质、一定计算机绘图和建模技能的工科技术基础课,同时也是工科各专业必修的一门学科基础课,其理论严谨,实践性强,与工程实践有密切联系,对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培养工程和创新意识有重要作用。

    作为重要的图学基础课,主要面向工程制图基础、工程图学基础、工程制图等图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支撑。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投影理论的基础知识、几何元素的投影理论、几何元素间的相对位置投影、二维图形的构成及绘制、三维形体的构造及表达、产品的轴测投影的表达、物体的图样表达方法、制图的基本知识及计算机绘制和建模等。

    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是培养正确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的基本能力;培养和发展空间想象能力、空间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图形思维能力;培养用徒手、尺规及计算机绘制工程图样的能力;培养科学的图形思考方法以及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培养良好的工程意识,建立用三维数字模型表达形体的建模和分析能力。

课程大纲
绪论
1.1 课程研究对象
1.2 课程地位与性质
1.3 课程研究内容
1.4 课程目的和任务
1.5 课程特点
1.6 研究方法
1.7 学习方法与技巧
1.8 图学学科的发展趋势等内容
投影的基础知识
2.1 投影的形成与分类
2.2 常用的图示方法
2.3 投影的基本性质
2.4 三视图的形成及其特性
点的投影
3.1 点的投影的形成和表示方法(一) 点在二面投影体系的投影
3.2 点的投影的形成和表示方法(二) 点在三面投影体系的投影
3.3 点的投影与直角坐标
3.4 两点的相对位置
直线的投影
4.1 一般位置直线投影
4.2 特殊位置直线
4.3 直角三角形法
4.4 直线上的点
4.5 两直线的相对位置(一)平行关系
4.6 两直线的相对位置(二)相交、交叉关系
4.7 两直线的相对位置(三)直角定则
4.8 两直线的相对位置(四)小结
平面的投影
5.1 平面的表示法
5.2 平面的投影特性
5.3 平面内的点和直线(一)平面内取点和一般位置直线
5.4 平面内的点和直线(二)平面内取投影面平行线
几何元素的相对位置
6.1 几何元素间的位置关系(平行关系)
6.2 几何元素间的位置关系(特殊位置线面相交)
6.3 几何元素间的位置关系(特殊位置面面相交)
6.4 几何元素间的位置关系(一般位置线面相交)
6.5 几何元素间的位置关系(一般位置面面相交)
6.6 几何元素间的位置关系(线面垂直)
6.7 几何元素间的位置关系(面面垂直)
制图的基本知识
7.1 制图国家标准简介
7.2 绘图工具
7.3 几何作图
7.4 平面图形
平面立体的投影与截切
8.1 基本立体介绍及平面立体的表示方法
8.2 平面立体表面取点、线的作图方法
8.3 平面与平面立体表面交线的投影作图
曲面立体的投影与截切
9.1 回转体的形成及其投影
9.2 回转体表面点的投影——圆柱体表面取点
9.3 回转体表面点的投影——圆锥体表面取点
9.4 回转体表面点的投影——圆球体表面取点
9.5 平面与回转体表面相交——平面与圆柱体表面相交
9.6 平面与回转体表面相交——平面与圆锥体表面相交
9.7 平面与回转体表面相交——平面与圆球体表面相交
两立体相贯
10.1 相贯的基本概念、类型及作图本质
10.2 曲曲相贯的投影作图及特殊相贯
组合体视图
11.1 组合体视图的画法
11.2 组合体画图
11.3 组合体的尺寸标注
11.4 组合体读图1
11.5 组合体读图2
投影变换
12.1 点的变换
12.2 直线的变换
12.3 平面的变换
轴测投影
13.1 轴测投影的基本概念与正等轴测投影
13.2 曲面立体的正等轴测投影
物体的图样表达方法
14.1 视图
14.2 剖视图的概念及其画法
14.3 剖视图的分类
14.4 剖切面的种类
14.5 断面图
曲线与曲面
15.1 曲线
15.2 曲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