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3万+ 人选课
更新日期:2025/05/11
开课时间2025/02/24 - 2025/05/25
课程周期13 周
开课状态开课中
每周学时-
课程简介

    通过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习近平文化思想的讲授,使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与方法,形成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认识。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系统讲解,使学生在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同时,不断提高理论思维水平,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能应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各种现实问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建设底蕴深厚基础扎实。在孙其昂教授、刘爱莲教授等老一辈学者带领下,2009年课程获批江苏省精品课程。

    2017年负责人主持课程获批校级开放课程建设,2019年获批江苏省开放课程,2021年获批江苏省一流开放课程。2017年课程首次在学银在线运行4期,授课效果良好。2019年12月,按学校要求转到爱课程MOOC平台授课,目前已运行11期。

    课程教学形成四个特色和优势:教学目标“育新人”; 教学内容“融特色”;教学方法“扣主题”;教学形态“创立体”。热情欢迎高校学生及社会学习者积极参与课程的学习和建设工作,提升课程建设质量,更好地为广大学者服务。

   

    课程负责人单连春教授,河海大学社科处副处长,博士生导师,江苏省高校思政课教指委分指教委委员。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研究,五年来,共承担该门课程560个教学课时。围绕经典著作融入马原课程教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整体性、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等主题开展教学研究,曾受邀到厦门大学马院开展名师进课堂教学展示、到北师大马院等高校开展“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教学研讨。承担教育部“高校示范马院与优秀教学团队”重点项目1项(排名第二)、主持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项目1项。在河海大学学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等期刊发表相关教学论文6篇,主编马原数字教材1部。

   负责人获得教学奖励:

   2023年获得江苏省高等学校优秀本科毕业论文一等奖(思政)指导教师

   2022年获得江苏省“优秀硕士论文指导教师”(马哲)称号

   2021年指导学生李怡陶获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国家级)

   2021年获得河海大学“优秀主讲教师”称号

   2020年、2022年获得河海大学“优秀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称号

   2019年-2023年连续5年获河海大学优秀硕士论文指导教师



    团队成员长期从事马原课程本科教学研究工作,学生评教多次获得校级优秀。五年来,主要成员承担教学研究课题9项,其中省部级2项,校级7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8篇。

   团队主要成员获得教学奖励:

   2020年河海大学十大“我最喜爱的教师”(赵晓春)

   2020年获得河海大学“优秀主讲教师”称号(赵晓春)

   2019年首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二等奖(郑黎明)

   2019年江苏省思政课“教学能手 ”称号(赵煦)

课程大纲

导论

0.1 马克思主义的内涵

0.2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

导论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1.1\t哲学的基本问题

1.2世界统一于物质

1.3 联系与发展

1.4 矛盾的对立统一

1.5物质的存在形式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二章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

2.1 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2.2认识运动规律

2.3真理的内涵

2.4真理检验的标准

2.5 实事求是的内涵

第二章 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期中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