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绪章绪论
本章为绪论
-
●0.1绪论
质与地貌学是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本科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课程主要包括地质学、地貌学两大部分的内容,它们既独立又联系。本章主要介绍地质学和地貌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及研究内容,重点讲授地质学研究对象地壳的结构特征、地貌形成的内外动力关系,为进一步深入学习服务。
-
第一章地球的基本知识
本章介绍了地球的基本知识
-
●1.1地球的一般特征
本节介绍了地球的一般特征
-
●1.2地球的圈层结构
本节介绍了地球的圈层结构
-
第二章矿物
矿物是地壳及上地幔中化学元素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天然单质或化合物,其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内部结构、外部形态、物理化学性质和晶体结构。目前已发现的矿物有3000多种,而组成岩石的主要矿物约仅有30多种。本章主要介绍矿物的概念、形态、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掌握矿物的分类和主要矿物的特征。
-
●2.1矿物及物理性质
本节介绍了矿物及物理性质
-
●2.2矿物的分类及常见矿物的描述
本节介绍了矿物的分类及常见矿物的描述
-
第三章岩石
岩石圈中的各种矿物很少单独存在,而是以一定规律结合在一起,这种结合规律是受岩石形成的地质作用及其所处外界条件所控制。自然界的岩石种类很多,根据成因分为三大类,即岩浆作用形成的岩浆岩、由外动力作用形成的沉积岩和由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岩。本章主要介绍三大岩石的形成过程、化学成分、矿物成分、结构与构造,掌握三大岩石如何相互转化及主要岩石的鉴定方法。
-
●3.1岩浆岩
本节介绍了岩浆岩
-
●3.2沉积岩
本节介绍了沉积岩
-
●3.3变质岩
本节介绍了变质岩
-
第四章地壳运动和地质改造
地球是一个高速旋转的球体,地壳的各不部位,各个质点每时每刻都在运动着,地壳运动有些是可以感觉的,如较大地震、滑坡;但许多地壳运动是极其缓慢的,以致人们觉察不到它的变化,但可以从地质构造、地貌和沉积特征来了解地壳的运动的发生和变化。本章主要介绍地壳运动概念、基本方式和分类,熟悉地质构造的概念、类型;重点掌握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的概念、要素和类型及野外的识别方法。
-
●4.1地壳运动
本节介绍了地壳运动
-
●4.2褶皱构造
本节介绍了岩层产状
-
●4.3断裂构造
本节介绍了褶皱构造
-
●4.4构造地貌
本节介绍了断裂构造
-
●4.5地震
本节介绍了地震
-
第五章风化作用
]岩石在水、生物和大气等作用下变化不同,比如图片中水沿裂隙下渗破坏岩石,连续岩层被破坏成孤峰,这些风化作用明显相同,因此不同风化作用产生不同风化类型。本章将从风化作用及类型,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以及具有代表性的风化壳及其风化阶段讲述风化作用。
-
●5.1风化作用及类型
风化作用及类型
-
●5.2化学风化
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
-
●5.3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
这节主要讲矿物岩的风化特征
-
●5.4风化壳及风化阶段
风化壳及风化阶段
-
第六章坡地重力地貌
在山区, 重力地貌是很常见的地貌类型,具有发生迅速、危害大的特点,经常造成地质灾害,对交通、厂矿、城镇和大型水利枢纽造成严重危害。我国是个多山的国家,山地和丘陵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所以研究重力地貌的发育规律,预防它对经济建设造成的危害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章主要介绍崩塌、滑坡等重力地貌的特点、发生条件和预防措施等。
-
●6.1重力地貌的概念及崩塌
重力地貌的概念及崩塌
-
●6.2滑坡定义、形态特征及发展阶段
滑坡定义、形态特征及发展阶段
-
●6.3影响滑坡的因素及其判断依据
影响滑坡的因素及其判断依据
-
第七章流水地貌
地表流水是塑造陆地上地貌最重要的外动力之一。它在流动过程中,不仅能侵蚀地面,形成各种侵蚀地貌(如冲沟和河谷),而且把侵蚀的物质,经搬运后堆积起来,形成各种堆积地貌(如冲积平原),这些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统称为流水地貌。开展流水地貌及其堆积物的学习和研究,对于水利、工程建筑、道路桥梁建设、农田基本建设、河运航道等均有重要意义。本章主要介绍流水的作用、片流作用与地貌、沟谷流水地貌及堆积物、河谷地貌4部分内容。
-
●7.1流水作用
流水对地表岩石和土壤进行侵蚀,对地表松散物质和它侵蚀的物质以及水溶解的物质进行搬运,最后由于流水动能的减弱又使其搬运物质沉积下来,这些作用统称为流水作用。本节主要介绍流水的基本特征和侵蚀、搬运和沉积三种作用。
-
●7.2片流作用与地貌
从片流的概念与特点、片流侵蚀的概念与影响因素、片流作用地貌等理论方面和片流侵蚀的防治等应用方面系统阐释片流作用于地貌。
-
●7.3沟谷流水地貌及堆积物
通过介绍沟谷流水作用、沟谷流水形成的地貌组合来了解沟谷流水地貌及堆积物。
-
●7.4泥石流
泥石流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给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城市建设和人民生活等带来很大危害。通过甘肃舟曲的8·8泥石流案例,从泥石流形成的基本条件、促进条件、泥石流的类型、泥石流作用形成的地貌特点等方面介绍了泥石流及其形成的地貌。
-
●7.5河谷地貌
从河谷的发育、河床地貌、河漫滩和河谷阶地等多个方面系统介绍了河谷地貌。
-
●7.6河漫滩和河成阶地
本节介绍了河漫滩和河成阶地
-
第八章风沙地貌
全球各地到处都可以有风,但只有当风吹扬起地表松散颗粒,形成风沙流的过程中,才能形成各种风沙地貌。风沙的移动,往往掩埋农田、村庄和道路,所以治理沙漠是人类和自然斗争中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控制风沙危害,防治荒漠化不仅关系到人类生存与发展,而且影响全球社会稳定。
-
●8.1风蚀地貌
本节介绍了风蚀地貌
-
●8.2风积地貌
本节介绍了风积地貌
-
●8.3荒漠类型
本节介绍了荒漠类型
-
第九章黄土地貌
黄土是以粉沙为主,富含碳酸钙和大孔隙,质地均一,无层理,具有垂直节理的第四纪时期所形成的未固结的黄色土状堆积物。黄土堆积过程中和堆积以后形成的地貌是黄土地貌。本章将从黄土的分布、特性(成分、厚度和物理性质)、形成过程以及黄土的地貌类型(沟间地貌和潜蚀地貌)讲述黄土地貌。
-
●9.1黄土分布及特性
本节介绍了黄土分布及特性
-
●9.2黄土的成因及其地层划分
本节介绍了黄土的成因及其地层划分
-
●9.3黄土地貌
本节介绍了黄图地貌
-
第十章冰川地貌和冻土地貌
本章介绍了冰川地貌和冻土地貌
-
●10.1冰川的形成与类型
本节介绍了冰川的形成与类型
-
●10.2冰川地貌
本节介绍了冰川地貌
-
●10.3冻土概述
本节介绍了冻土概述
-
●10.4冻土地貌
本节介绍了冻土地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