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合文化
少于1000 人选课
更新日期:2025/05/04
开课时间2025/01/21 - 2025/07/20
课程周期26 周
开课状态开课中
每周学时-
课程简介
《和合文化》课程是一门传统文化教育的通识类课程,课程在讲解和合文化的思想体系的同时,结合现实生活中常见的音乐、建筑、服装、饮食、中医等文化现象,揭示其中的和合文化精髓,培养学生的和合理念、思维方式与待人处事态度等,为各相关专业课程提供必需的人文素养。
课程大纲

在线教程

章节简介教学计划
和合之源
登录后可预览视频
阴阳为道:乾坤交泰的和合之缘 (上)
何善蒙
阴阳为道:乾坤交泰的和合之缘 (下)
何善蒙
东西攸同:希腊先贤的和合之声(上)
高平
东西攸同:希腊先贤的和合之声(下)
高平
和合化生:和合文化的体用之道
何善蒙
和合之道
和实生物:和合文化的创新之道
杨供法
和而不同:和合文化的共处之道
杨供法
天人和合:人与自然的共生之道
王正
群己和合:人与社会的依存之道
李建军
身心和合:本我超我的和解之道
李建军
协和万邦:求同尊异的外交之道
杨供法
三教之和:殊途同归的圆融之道
何善蒙
天下大同:和气致祥的治理之道
杨供法
和合之光
龙凤呈祥:婚恋习俗的和合之礼
高平
龙飞凤舞:中华美术的和合之美(上)
李志明
龙飞凤舞:中华美术的和合之美(下)
李志明
龙楼凤阙:中华建筑的和合之宜
沈晶晶
五行调谐:中华医学的和合之仁
梁勇
五色相宣:中华服饰的和合之彩(上)
叶娇
五色相宣:中华服饰的和合之彩(下)
叶娇
六书垂象:仓颉造字的和合之理(上)
胡正武
六书垂象:仓颉造字的和合之理(下)
胡正武
和亦如乐:中华音乐的和合之韵(上)
叶高峰
和亦如乐:中华音乐的和合之韵(下)
叶高峰
和如羹焉:中华饮食的调和之味
高平
和合二圣:由凡入圣的和合之旌 (上)
李建军
和合二圣:由凡入圣的和合之旌 (下)
李建军
域外流播:文明互鉴的和合之旅
何善蒙
走进圣地:优入圣域的和合之境
杨供法
  • 第一章和合之源

    掌握阴阳含义,了解阴阳之道、乾坤交泰;了解和合文化与古希腊哲学的相通之处;掌握“和”与“合”的内涵及体用之道

  • 1.1阴阳为道:乾坤交泰的和合之缘 (上)

    本节主要介绍什么是阴阳,阴阳的三层含义之对立,阴阳之道。

  • 1.2阴阳为道:乾坤交泰的和合之缘 (下)

    本节主要介绍阴阳三层含义之相生与和合,天地交泰。

  • 1.3东西攸同:希腊先贤的和合之声(上)

    本节主要介绍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毕格拉斯学派等思想与中国古代哲学的关系。

  • 1.4东西攸同:希腊先贤的和合之声(下)

    本节主要介绍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德谟克利特等思想与中国古代哲学的关系。

  • 1.5和合化生:和合文化的体用之道

    本节主要介绍“和”与“合”的不同含义,和而不同的内涵。

  • 第二章和合之道

    了解和实生物的内涵,和而不同的共处之道;掌握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身心和合之道;掌握三教和合理念,天下大同思想及协和外邦的外教之道

  • 2.1和实生物:和合文化的创新之道

    本节主要介绍和实生物的提出、类型及新事物生成的规律,当代创新的类型及创新的基本路径合和创新。

  • 2.2和而不同:和合文化的共处之道

    本节主要介绍“和”与“同”的含义,和而不同在古代及当今的共处之道案例。

  • 2.3天人和合:人与自然的共生之道

    本节主要介绍自然与人类的关系:自然为人类提供物质基础,心理原型和精神源泉,介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概念。

  • 2.4群己和合:人与社会的依存之道

    本节主要介绍人我和谐的三个方面,群已和谐中自我关怀、群体关怀及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 2.5身心和合:本我超我的和解之道

    本节主要介绍身心和合之道:返璞归真,体认本性;心斋坐忘,人和人乐;养心乐道,积善集义;树立八观,身心和合。

  • 2.6协和万邦:求同尊异的外交之道

    本节主要介绍协和万邦的含义,如何协和,当代的协和万邦。

  • 2.7三教之和:殊途同归的圆融之道

    本节主要介绍”三教“的四种不同含义,儒释道三教和合的原因。

  • 2.8天下大同:和气致祥的治理之道

    本节主要介绍天下大同的含义,天下大同的治理之道,天下大同是中华民族的社会理想,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 第三章和合之光

    了解中国传统婚恋、建筑、服饰、音乐中蕴含的和合之义;掌握中国汉字中的和合之理,中医五行原理,“和合二仙”图案的演变;了解和合二仙及和合神的演变,和合文化的域外流播及天台和合圣地

  • 3.1龙凤呈祥:婚恋习俗的和合之礼

    本节主要介绍、中国古代恋爱形式,婚恋习俗中礼仪体现出的和合之道。

  • 3.2龙飞凤舞:中华美术的和合之美(上)

    本节主要介绍“和合二仙”符号从唐五代-宋、元时期-明清时期-民国时期-现代的传统演变过程。

  • 3.3龙飞凤舞:中华美术的和合之美(下)

    本节主要介绍“和合二仙”图像在传统设计中的应用,“和合二仙”符号在现代设计中的拓展。

  • 3.4龙楼凤阙:中华建筑的和合之宜

    本节主要介绍中华建筑文化地景营造,传统聚落与空间营造及建筑细部营造中体现的和合之宜。

  • 3.5五行调谐:中华医学的和合之仁

    本节主要介绍阴阳与五行理论,五行相生、五行相克、五行衍生、五行的影响,五行与中国传统中国传统医学的关系。

  • 3.6五色相宣:中华服饰的和合之彩(上)

    本节主要介绍中华服饰在色彩、样式、服饰细部、章纹方面天人和合的设计理念。

  • 3.7五色相宣:中华服饰的和合之彩(下)

    本节主要介绍中华服饰人人和合的社会功能,身心和合的美学追求。

  • 3.8六书垂象:仓颉造字的和合之理(上)

    本节主要介绍造字历史的和合、造字方法--指事、象形、会意、形声中体现的和合之道。

  • 3.9六书垂象:仓颉造字的和合之理(下)

    本节主要介绍用字方法--转注、假借中体现的和合之道,解字的和合,字形的和合。

  • 3.10和亦如乐:中华音乐的和合之韵(上)

    本节主要介绍和合音乐的古今传承,相合歌,台州和合音乐。

  • 3.11和亦如乐:中华音乐的和合之韵(下)

    本节主要介绍和合音乐的现代呈现及案例介绍。

  • 3.12和如羹焉:中华饮食的调和之味

    本节主要介绍古代对食物调和的记载,中国十大菜系中的特色菜体现出的和合之味。

  • 3.13和合二圣:由凡入圣的和合之旌 (上)

    本节主要介绍佛教、道教、民间信仰中及历史上真实的寒拾传说与和合二仙。

  • 3.14和合二圣:由凡入圣的和合之旌 (下)

    本节主要介绍和合二仙与和合神的演化:和合追求的神格化-唐宋元的万回哥哥-明清时期的和合二仙-和合神的职能,民间信仰与和合圣地。

  • 3.15域外流播:文明互鉴的和合之旅

    本节主要介绍和合文化的海外传播,和合文化流传海外的实例。

  • 3.16走进圣地:优入圣域的和合之境

    本节主要介绍“圣地”的一般要件,和合神的演变,雍正敕封“和合二圣”及促进民族和合的举措,寒山诗的和合思想,和合圣地天台山。

  • 开始学习
  • 第一章  作业测试
    第一章 和合之源

    1.1 阴阳为道:乾坤交泰的和合之缘 (上)

    1.2 阴阳为道:乾坤交泰的和合之缘 (下)

    1.3 东西攸同:希腊先贤的和合之声(上)

    1.4 东西攸同:希腊先贤的和合之声(下)

    1.5 和合化生:和合文化的体用之道

    视频数5
  • 第二章  作业测试
    第二章 和合之道

    2.1 和实生物:和合文化的创新之道

    2.2 和而不同:和合文化的共处之道

    2.3 天人和合:人与自然的共生之道

    2.4 群己和合:人与社会的依存之道

    2.5 身心和合:本我超我的和解之道

    2.6 协和万邦:求同尊异的外交之道

    2.7 三教之和:殊途同归的圆融之道

    2.8 天下大同:和气致祥的治理之道

    视频数8
  • 第三章  作业测试
    第三章 和合之光

    3.1 龙凤呈祥:婚恋习俗的和合之礼

    3.2 龙飞凤舞:中华美术的和合之美(上)

    3.3 龙飞凤舞:中华美术的和合之美(下)

    3.4 龙楼凤阙:中华建筑的和合之宜

    3.5 五行调谐:中华医学的和合之仁

    3.6 五色相宣:中华服饰的和合之彩(上)

    3.7 五色相宣:中华服饰的和合之彩(下)

    3.8 六书垂象:仓颉造字的和合之理(上)

    3.9 六书垂象:仓颉造字的和合之理(下)

    3.10 和亦如乐:中华音乐的和合之韵(上)

    3.11 和亦如乐:中华音乐的和合之韵(下)

    3.12 和如羹焉:中华饮食的调和之味

    3.13 和合二圣:由凡入圣的和合之旌 (上)

    3.14 和合二圣:由凡入圣的和合之旌 (下)

    3.15 域外流播:文明互鉴的和合之旅

    3.16 走进圣地:优入圣域的和合之境

    视频数16
  • 期末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