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建筑设计基础概况
本章对建筑设计基础课的概况进行了介绍,包括课程的定位、课程的核心框架、课程的训练步骤、重点难点、教学与学习方法、考核反思等内容。强调了在这门课的学习过程中,学习能力转化的重要性。
-
●1.1课程简介(上)
概述了建筑设计基础课程的情况,进行了简要的学情分析。
-
●1.2课程简介(下)
概述了建筑设计基础课程的情况,进行了简要的学情分析。
-
●1.3教学设计(上)
介绍了培养计划与教学设计,详细介绍了建筑设计基础课的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以及学习的方法手段等内容。
-
●1.4教学设计(下)
介绍了培养计划与教学设计,详细介绍了建筑设计基础课的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以及学习的方法手段等内容。
-
●1.5课程特色
介绍了考核评价与教学反馈、课程特色与教改思考等内容。
-
第二章建筑形体组合与空间构成分析
“形体”和“空间”是建筑设计中的两大核心内容,是小建筑设计的前导,本章主要介绍了对“形体”与“空间”如何认知、体验、分类、演变,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各自的组织手法等,并结合建筑室内外的真实案例展开详细的分析与讲解。
-
●2.1认识建筑形体和空间
本节介绍了本章内容的教学目的、教学要求、章节框架,及如何认识建筑形体和空间。
-
●2.2形体生成的制约因素
本节介绍了形体生成的制约因素:外部环境因素和内部因素,并结合案例对具体的制约因素进行了分类解读。
-
●2.3基本形体的生成与演变
本节介绍了单一形体的演变手法:减法和加法,以及形体演变的三种常用手法、及加法演变的几种类型及其应用。
-
●2.4形体组合
本节阐述了复合形体组织的主要规律和组合手法:主次、韵律、均衡、比例、环境协调、对比与统一,并结合案例详细介绍了每种组织手法的应用。
-
●2.5单一空间的生成
本节介绍了空间的概念、水平垂直要素、空间的形成、特殊空间、及影响空间限定的要素。
-
●2.6空间的类型
本节介绍了空间依照“尺度、围合程度、比例”三种方式如何划分,并阐述了每种类别的特点及应用,以及带给人的不同空间感受等。
-
●2.7两个空间的组合
本节介绍了两个空间的四种组合方式及应用:包容组合、穿插组合、邻接组合、过渡组合,介绍了空间接合处的界面分类及应用。
-
●2.8复合空间的组合及形体表现
本节详细介绍了符合空间组合方式的类别,并详细讲解每一类组合的特点及其应用。
-
●2.9案例分析
本节通过对乌尔姆展览馆及会议厅设计思路的详细分析和解读,引导大家简单了解,如何运用形体组合与空间构成的理论和方法,设计建筑。
-
●2.10优秀作业展示
本节对优秀作业进行展示,讲解如何用图纸表达对案例的解读与分析,并阐述了模型制作的要点。
-
第三章建筑外部空间设计
本章主要介绍了空间限定的内容及外部空间设计的设计手法。先从空间形态的基本要素入手的特点及应用入手,结合案例对其中的“线”与“面”两种重要的限定要素进行详细介绍,又阐述了通过要素间不同的组织手法会形成不同种类、感受的空间,最后引入外部空间场所的分类、应用、设计手法的内容。
-
●3.1空间解析
本节介绍了教学目标、本章的内容框架,并对四种空间形态的基本要素——点、线、面、体的特点及应用进行了详细阐述。
-
●3.2线、面的空间限定
本节详细介绍了空间限定的基本形态要素:线要素和面要素,以及线要素、面要素不同的组织方法及应用。
-
●3.3单一空间形成手法
本节详细介绍了“覆盖、围合、凸起、凹入、架起、对比、设立”七种建筑空间的形成手法及应用。
-
●3.4外部空间设计手法
介绍了场所的概念,详细介绍了外部空间的分类及应用、外部空间的构成要素、外部空间的设计手法等。
-
第四章小建筑设计分析
本章介绍了什么是建筑设计,介绍了建筑设计的整个过程,包括设计前期如何展开对基地环境的调研,都有哪些制约设计的因素;设计初期的构思、及构思的出发点;设计中的第一、第二、第三次草图的设计流程及图中所应包含的内;设计中的注意事项及常用的尺寸等等。
-
●4.1何为建筑设计
介绍古典建筑到现代建筑对空间理解的变化,介绍了空间的属性、空间的构成关系、以及围护界面与空间的图底关系等。
-
●4.2如何构思建筑
介绍如何进行任务分析,设计前期对于基地的情况应该做哪些方面的分析,并通过实际案例对场地分析进行详细的讲解。
-
●4.3方案构思
介绍了什么是建筑设计的立意,通过案例分析建筑设计立意不同出发点对设计的影响,阐述了设计之初多方案的比较、选择,及方案设计的表达等。
-
●4.4如何设计建筑-第一次草图
介绍什么是建筑设计草图,阐述了第一次草图设计的几个阶段。
-
●4.5如何设计建筑-第二、第三次草图
分别阐述了第二次草图、第三次草图设计需要关注的问题,每个草图阶段绘图的深度,以及设计中常用尺寸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