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美育(华南理工大学)
大学美育(华南理工大学)
30万+ 人选课
更新日期:2025/10/01
开课平台智慧树
开课高校华南理工大学
开课教师苏宏元孙珉谢勇周可
学科专业艺术学艺术学理论类
开课时间2025/07/21 - 2026/01/20
课程周期27 周
开课状态开课中
每周学时-
课程简介
美,不只是抽象的理论,也是感性的欣赏;美,不仅仅隶属于艺术的王国,也包含了对自然和人生的体验和感悟。让我们怀着这样的信念,一起踏上曼妙的寻美之旅:去探求美育的丰富意蕴,去领略中西绘画、影视艺术、诗歌、戏剧、音乐的千姿百态,去分享人与自然的和谐,去思索人生的真谛。无疑,我们并非为你提供一种实用的谋生技能,我们希冀筑造一座小巧的精神庙宇,并向你发出真诚的邀请。
课程大纲

在线教程

章节简介教学计划
导论:美育新识
登录后可预览视频
审美教育溯源
苏宏元
美育先驱
苏宏元
审美教育的感性品格
苏宏元
日常生活审美化
苏宏元
美术之美:心灵的风景(上)
再现与表现
再现
孙珉
表现
孙珉
优美、崇高与荒诞
优美和崇高
孙珉
荒诞
孙珉
美术之美:心灵的风景(下)
意境
意境之美-道理交融
孙珉
意境之美-平淡天然
孙珉
意境之美-虚实相生
孙珉
中西方艺术
中西方艺术之差异
孙珉
中西方艺术之交融
孙珉
诗歌之美:情感的家园
抒情表意
苏宏元
意象
苏宏元
音韵节奏
苏宏元
“语言的语言”
苏宏元
座谈----诗离我们有多远
周可,谢勇,孙珉,苏宏元
戏剧之美:独白与对话
剧场之美
周可
表演之美
周可
动作之美
周可
仪式之美
周可
在一个戏精当道的时代如何看戏?
周可
人生之美:意义的追寻
向死而生——人生之美的前提
谢勇
志业——人生之美的实现路径
谢勇
有趣——人生之美的光晕
谢勇
初心——人生之美的归宿
谢勇
  • 第一章导论:美育新识

    本章通过德国美学家鲍姆嘉通对美学的界定以及席勒的“情感教育”理论,提出我们对美育的认识:美育即是感性教育。接着介绍了王国维和蔡元培开创的中国传统“礼乐教化”、“诗教”和“乐教”相异的现代美育之路。最后从当代美学的角度理解“艺术之死”、“美育转向”以及“日常生活审美化”。

  • 1.1审美教育溯源

    从美的起源,追溯审美教育

  • 1.2美育先驱

    本节介绍了美育先驱及其主张

  • 1.3审美教育的感性品格

    美学概念首次被提出

  • 1.4日常生活审美化

    1988提出日常审美

  • 第二章美术之美:心灵的风景(上)

    本章从美术的本质出发解读审美体验,然后梳理了东方的意境追求和西方的优美与崇高,接着在表现与再现中感受不同的审美趣味,而当代的复制与媒介性是不同文化语境对美术的影响。最后,总结了东西方审美的差异与交融。

  • 2.1再现与表现

    再现性艺术和表现性艺术的突出特征

  • 2.2优美、崇高与荒诞

    分别代表优美、崇高与荒诞的作品

  • 第三章美术之美:心灵的风景(下)

    本章从美术的本质出发解读审美体验,然后梳理了东方的意境追求和西方的优美与崇高,接着在表现与再现中感受不同的审美趣味,而当代的复制与媒介性是不同文化语境对美术的影响。最后,总结了东西方审美的差异与交融。

  • 3.1意境

    从意境之美的“道”“理”交融,意境之美的“气韵生动”,意境之美的“虚实相生”等不同侧面阐释了中国的古典审美趣味。

  • 3.2中西方艺术

    东西方艺术的差异是与生俱来的,无论在技术表现上还是艺术哲学上。同时,东西方艺术在现当代的融合又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东方艺术学习和模仿西方现代艺术,另一方面,西方艺术从东方艺术中汲取养分。

  • 第四章诗歌之美:情感的家园

    本章从意象创造、情感律动两个方面提出了诗歌的本质,试图回答我们为什么需要诗歌?并试图解释当代语境下诗歌与诗人的存在价值。

  • 4.1抒情表意

    诗无达诂,诗歌之抒情表意

  • 4.2意象

    诗歌中的意象

  • 4.3音韵节奏

    诗歌中的音韵节奏

  • 4.4“语言的语言”

    诗歌中“语言的语言”

  • 4.5座谈----诗离我们有多远

    谈诗离我们有多远

  • 第五章戏剧之美:独白与对话

    本章从戏剧的源头出发,梳理了戏剧发展的脉络。然后从戏剧的艺术表现本质上阐述了虚拟性、时空性、戏剧场等概念。最后在当代文化语境中体验当代戏剧作品。

  • 5.1剧场之美

    剧场中的舞台形式

  • 5.2表演之美

    戏剧中的核心要素,表演

  • 5.3动作之美

    戏剧中的动作之美

  • 5.4仪式之美

    戏剧中的仪式之美

  • 5.5在一个戏精当道的时代如何看戏?

    以座谈的形式,与社会精英探讨,在一个戏精当道的时代如何看戏?

  • 第六章人生之美:意义的追寻

    本章从艺术哲学的角度解读人生和自我。首先从“向死而生”的命题中解读存在的价值。然后结合人类学、心理学和经济学,理解人类自我实现与超越、创造的社会意义。最后回到当下,如何在物欲中寻求真我。

  • 6.1向死而生——人生之美的前提

    人生之美的前提

  • 6.2志业——人生之美的实现路径

    志业是人生之美的前提

  • 6.3有趣——人生之美的光晕

    有趣是人生之美的前提

  • 6.4初心——人生之美的归宿

    不忘初心,是人生之美的归宿

  • 开始学习
  • 第一章  作业测试
    第一章 导论:美育新识

    1.1 审美教育溯源

    1.2 美育先驱

    1.3 审美教育的感性品格

    1.4 日常生活审美化

    视频数4
  • 第二章  作业测试
    第二章 美术之美:心灵的风景(上)

    2.1 再现与表现

    2.2 优美、崇高与荒诞

    视频数4
  • 第三章  作业测试
    第三章 美术之美:心灵的风景(下)

    3.1 意境

    3.2 中西方艺术

    视频数5
  • 第四章  作业测试
    第四章 诗歌之美:情感的家园

    4.1 抒情表意

    4.2 意象

    4.3 音韵节奏

    4.4 “语言的语言”

    4.5 座谈----诗离我们有多远

    视频数5
  • 第五章  作业测试
    第五章 戏剧之美:独白与对话

    5.1 剧场之美

    5.2 表演之美

    5.3 动作之美

    5.4 仪式之美

    5.5 在一个戏精当道的时代如何看戏?

    视频数5
  • 第六章  作业测试
    第六章 人生之美:意义的追寻

    6.1 向死而生——人生之美的前提

    6.2 志业——人生之美的实现路径

    6.3 有趣——人生之美的光晕

    6.4 初心——人生之美的归宿

    视频数4
  • 期末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