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沟通心理学
跨文化沟通心理学
20万+ 人选课
更新日期:2025/05/01
开课平台智慧树
开课高校华东师范大学
开课教师严文华
学科专业理学心理学类
开课时间2025/01/21 - 2025/07/20
课程周期26 周
开课状态开课中
每周学时-
课程简介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每个人都被卷入全球化的过程。大学生必备的素养之一就是成为国际化的人。如何成为一个拥有明确文化身份感的大学生?作为东道主时,如何礼貌而恰当地接待和对待来华的外国人?作为旅居者时,如何保持自己文化认同感的同时融入他国的文化?有哪些禁忌?本课程就是为回答这些和更多的问题而开设的。
课程大纲

在线教程

章节简介教学计划
篇首语
登录后可预览视频
篇首语
严文华
课程导论
沟通的定义和要素
沟通的基本要素
严文华
沟通的定义及媒介
严文华
文化的定义、构成和特点
文化的定义
严文华
文化的组成
严文华
文化各部分的关系
严文华
跨文化沟通及基本模型
严文华
心理学的学科特点及本课程框架
心理学的基本点
严文华
本课程的目标及框架
严文华
成为具有国际化能力的人
国际化人才的能力要求
严文华
跨文化沟通能力的模型-情绪、认知角度
严文华
跨文化沟通能力的模型-行为角度
严文华
文化能力与文化智力
严文华
重要的文化维度理论
对自我与他人关系的取向
人类的基本的文化价值取向
严文华
对自我与他人关系的取向
严文华
精确文化与弥散文化
严文华
成就型文化跟附属型文化
严文华
对规则的知觉
普遍主义与特殊主义
严文华
松文化与紧文化(上)
严文华
松文化与紧文化(下)
严文华
沟通观
高情境文化和低情境文化
严文华
人际沟通中得情绪表达
严文华
时间观
时间的类型与时间取向
严文华
时间观与生活节奏
严文华
空间观
两种空间文化与人际空间距离
严文华
空间布局的心理学含义
严文华
活动观、自然观、人性观
对人的活动和自然的取向
严文华
对人性的取向
严文华
Hofstede理论和GLOBE项目
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
Hofstede的文化理论
严文华
个人主义与跨文化沟通
严文华
集体主义与跨文化沟通
严文华
权力距离
权力距离与跨文化沟通
严文华
权力的信号标志和线索
严文华
不确定性规避
不确定性规避的定义
严文华
不确定性规避与文化
严文华
男性气质、长期导向
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
严文华
长期导向与短期导向
严文华
GLOBE和其它重要的文化价值观研究
GLOBE项目与文化九维度
严文华
文化七维度与价值观两维度
严文华
文化的不同层次和研究视角
文化的不同层次
严文华
描述文化的两种视角
严文华
文化身份感和跨文化沟通
身份感和文化
身份感的基本点
严文华
社会认同理论与文化环境下的身份感发展
严文华
跨文化身份感状态模型
自我身份感状态模型
严文华
跨文化的自我身份感状态模型
严文华
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
民族认同
严文华
国家认同
严文华
形成明确的文化身份感
了解自己的文化身份感
严文华
获得明确的文化身份感(一)
严文华
获得明确的文化身份感(二)
严文华
语言和跨文化沟通
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严文华
语言的相对性和普遍性
严文华
语言的学习和文化
婴幼儿期的语言学习
严文华
幼儿的双语学习与儿童语言习得
严文华
语言的表达
线性语言和非线性语言
严文华
不同语言中的谦虚
严文华
不同语言表达拒绝、数字
严文华
谈话的话题
话题选择的指导原则
严文华
合适的话题&不合适的话题
严文华
幽默
严文华
语言的翻译
语言的等值与翻译障碍
严文华
口译员的要求
严文华
非言语和跨文化沟通
面部表情和目光接触
不同文化中的面部表情
严文华
目光接触
严文华
手势
手势的重要功能
严文华
跨文化情境中对手势的误解
严文华
身体姿势
身体姿势的含义与不同文化中常用的姿势
严文华
身体姿势的互动
严文华
身体接触
接触文化与接触含义
严文华
同性之间的接触
严文华
副语言和沉默
副语言
严文华
沉默
严文华
气味和色彩
跨文化当中的气味
严文华
跨文化当中的色彩
严文华
文化震荡和跨文化适应
跨文化适应中的文化震荡
文化适应与文化震荡
严文华
文化震荡的症状和主要种类
严文华
跨文化适应的阶段
跨文化适应阶段的模型
严文华
跨文化适应阶段解析
严文华
跨文化适应的策略
严文华
跨文化适应的影响因素
严文华
跨文化应激和适应
跨文化适应障碍的表现
严文华
跨文化应激和适应的模型
严文华
应对跨文化适应障碍
预防性应对
严文华
面对跨文化适应障碍(上)
严文华
面对跨文化适应障碍(下)
严文华
  • 绪章篇首语

    介绍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学习目标

  • 0.1篇首语

    介绍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学习目标

  • 第一章课程导论

    讲解沟通的定义和要素、文化的定义、构成和特点、跨文化沟通的基本模型、心理学的定义和特点。

  • 1.1沟通的定义和要素

    沟通的定义和要素

  • 1.2文化的定义、构成和特点

    文化的定义、构成和特点

  • 1.3跨文化沟通及基本模型

    跨文化沟通的基本模型

  • 1.4心理学的学科特点及本课程框架

    介绍跨文化沟通心理学的框架和主要内容,标出本课程所涵盖的主要内容,并介绍所选主题内在的逻辑联系。

  • 1.5成为具有国际化能力的人

    具备怎样的能力才能成为国际化人才?
    跨文化敏感性:定义;三种境界;如何提高;本课程在设计上是如何提高跨文化敏感性的。
    跨文化沟通有效性:含义;恰当性和有效性,东道国语言能力要求;本课程在设计上是如何考虑提高跨文化沟通有效性的。
    其它主要相关概念介绍

  • 第二章重要的文化维度理论

    一是除Hofstede五维度之外的其它重要文化维度,包括人性观、自然观、规则观、人际关系观、沟通观;二是介绍一些关于东西方思维方式的研究结论。这些重要的理论会为学习者分析文化现象提供指南和工具。

  • 2.1对自我与他人关系的取向

    不同文化必须要回答的几个基本问题:人性观:人性是善的、恶的还是混合的,以及人性是否会变化;自然观:人与自然的关系。

  • 2.2对规则的知觉

    不同文化必须要回答的几个基本问题:规则观:普遍主义和特殊主义、松文化和紧文化;

  • 2.3沟通观

    人际关系观:关系弥散与关系特定;沟通观:高情境与低情境。

  • 2.4时间观

    时间的类型和取向,不同时间观和生活节奏

  • 2.5空间观

    空间观、空间文化和空间布局

  • 2.6活动观、自然观、人性观

    对人的活动和自然,以及人性的取向

  • 第三章Hofstede理论和GLOBE项目

    主要介绍跨文化沟通中非常重要的文化理论――Hofstede的文化五维度理论,主要包括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权力距离、不确定性规避、男性气质、长期和短期导向。其中最为重要的是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由此衍生出对自我和他人关系研究的热点理论:自我诠释,对该理论的含义和结构维度进行介绍。

  • 3.1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

    Hofstede研究简介,包括其背景、方法和数据分析、影响力及评价;介绍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定义;集体主义对沟通的影响;个人主义对沟通的影响;当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两种文化的个体相遇时会发生什么?

  • 3.2权力距离

    介绍权力距离、当年的测量题目列举;每一种维度上高分和低分的国家列举;文化坐标图;它们如何影响沟通

  • 3.3不确定性规避

    介绍不确定性规避;当年的测量题目列举;每一种维度上高分和低分的国家列举;文化坐标图;它们如何影响沟通?

  • 3.4男性气质、长期导向

    介绍男性气质、长期和短期导向各自的定义;当年的测量题目列举;每一种维度上高分和低分的国家列举;文化坐标图;它们如何影响沟通?

  • 3.5GLOBE和其它重要的文化价值观研究

    介绍GLOBE和其他重要的文化价值观研究

  • 3.6文化的不同层次和研究视角

    介绍文化的不同层次和研究视角

  • 第四章文化身份感和跨文化沟通

    一是身份感、文化身份感及其在跨文化沟通中的基石作用;二是文化身份感是如何形成的,它的发展阶段有哪些,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其形成。

  • 4.1身份感和文化

    什么是身份感?(句子完型游戏);什么是文化身份感?文化身份感对个体的重要意义

  • 4.2跨文化身份感状态模型

    跨文化身份感状态模型介绍

  • 4.3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

    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区别

  • 4.4形成明确的文化身份感

    文化身份感形成的三阶段:未经检验阶段;探索阶段;明确和内化阶段;文化身份感形成过程中常见的一些问题:兼论中国学生的文化身份感

  • 第五章语言和跨文化沟通

    主要介绍语言和文化的关系,介绍使用母语和外语对沟通的影响。

  • 5.1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文化和语言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反映文化的内容;语言的相对性:英文强调动词,中文强调灵活性和丰富性;语言的普遍性:语言发展和规则的普遍性。不同文化单元中的人沟通时所选择的语言:用某一方的母语;用第三种语言。

  • 5.2语言的学习和文化

    语言的学习和文化的关系

  • 5.3语言的表达

    不同文化下语言表达的差异

  • 5.4谈话的话题

    不同文化中话题选择的差异

  • 5.5语言的翻译

    翻译的要素及口译员的素质要求

  • 第六章非言语和跨文化沟通

    一是不同文化的时间观和空间观;二是情绪和情绪表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三是手势、身体动作、接触、声音、沉默、气味等非言语信号在不同文化中的含义和差异。指出一些文化禁忌以及礼貌观的差异。

  • 6.1面部表情和目光接触

    目光接触、面部表情等非言语信号在不同文化中的含义和差异。指出一些文化禁忌以及礼貌观的差异。

  • 6.2手势

    目光接触、面部表情等非言语信号在不同文化中的含义和差异。指出一些文化禁忌以及礼貌观的差异。

  • 6.3身体姿势

    身体姿势等非言语信号在不同文化中的含义和差异。指出一些文化禁忌以及礼貌观的差异。

  • 6.4身体接触

    身体动作等非言语信号在不同文化中的含义和差异。指出一些文化禁忌以及礼貌观的差异。

  • 6.5副语言和沉默

    副语言和沉默等非言语信号在不同文化中的含义和差异。指出一些文化禁忌以及礼貌观的差异。

  • 6.6气味和色彩

    气味和色彩等非言语信号在不同文化中的含义和差异。指出一些文化禁忌以及礼貌观的差异。

  • 第七章文化震荡和跨文化适应

    跨文化适应阶段理论;跨文化适应过程中的应对策略。介绍在跨文化交流与沟通中常见的一些心理问题、适应障碍,及其具体表现、成因分析。最后在此基础上介绍一些预防与应对跨文化适应障碍的措施。

  • 7.1跨文化适应中的文化震荡

    介绍跨文化适应的概念和基本理论;介绍U型理论和W型理论;介绍文化休克及其理论;介绍重新回归适应理论。

  • 7.2跨文化适应的阶段

    介绍跨文化适应的概念和基本理论;介绍U型理论和W型理论;介绍文化休克及其理论;介绍重新回归适应理论。

  • 7.3跨文化适应的策略

    介绍跨文化适应的概念和基本理论;介绍U型理论和W型理论;介绍文化休克及其理论;介绍重新回归适应理论。

  • 7.4跨文化适应的影响因素

    介绍跨文化适应的的影响因素。

  • 7.5跨文化应激和适应

    适应障碍的定义;跨文化适应障碍的定义;跨文化适应障碍的具体表现。

  • 7.6应对跨文化适应障碍

    介绍如何健康而科学地应对跨文化适应障碍;介绍如何做好出国前的准备;出国后在当地建立社会支持系统;介绍多元文化取向的心理咨询技术。

  • 开始学习
  • 绪章  作业测试
    绪章篇首语

    0.1 篇首语

    视频数1
  • 第一章  作业测试
    第一章 课程导论

    1.1 沟通的定义和要素

    1.2 文化的定义、构成和特点

    1.3 跨文化沟通及基本模型

    1.4 心理学的学科特点及本课程框架

    1.5 成为具有国际化能力的人

    视频数12
  • 第二章  作业测试
    第二章 重要的文化维度理论

    2.1 对自我与他人关系的取向

    2.2 对规则的知觉

    2.3 沟通观

    2.4 时间观

    2.5 空间观

    2.6 活动观、自然观、人性观

    视频数15
  • 第三章  作业测试
    第三章 Hofstede理论和GLOBE项目

    3.1 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

    3.2 权力距离

    3.3 不确定性规避

    3.4 男性气质、长期导向

    3.5 GLOBE和其它重要的文化价值观研究

    3.6 文化的不同层次和研究视角

    视频数13
  • 第四章  作业测试
    第四章 文化身份感和跨文化沟通

    4.1 身份感和文化

    4.2 跨文化身份感状态模型

    4.3 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

    4.4 形成明确的文化身份感

    视频数9
  • 第五章  作业测试
    第五章 语言和跨文化沟通

    5.1 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5.2 语言的学习和文化

    5.3 语言的表达

    5.4 谈话的话题

    5.5 语言的翻译

    视频数12
  • 第六章  作业测试
    第六章 非言语和跨文化沟通

    6.1 面部表情和目光接触

    6.2 手势

    6.3 身体姿势

    6.4 身体接触

    6.5 副语言和沉默

    6.6 气味和色彩

    视频数12
  • 第七章  作业测试
    第七章 文化震荡和跨文化适应

    7.1 跨文化适应中的文化震荡

    7.2 跨文化适应的阶段

    7.3 跨文化适应的策略

    7.4 跨文化适应的影响因素

    7.5 跨文化应激和适应

    7.6 应对跨文化适应障碍

    视频数11
  • 期末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