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绪章篇首语
介绍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学习目标
-
●0.1篇首语
介绍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学习目标
-
第一章课程导论
讲解沟通的定义和要素、文化的定义、构成和特点、跨文化沟通的基本模型、心理学的定义和特点。
-
●1.1沟通的定义和要素
沟通的定义和要素
-
●1.2文化的定义、构成和特点
文化的定义、构成和特点
-
●1.3跨文化沟通及基本模型
跨文化沟通的基本模型
-
●1.4心理学的学科特点及本课程框架
介绍跨文化沟通心理学的框架和主要内容,标出本课程所涵盖的主要内容,并介绍所选主题内在的逻辑联系。
-
●1.5成为具有国际化能力的人
具备怎样的能力才能成为国际化人才?
跨文化敏感性:定义;三种境界;如何提高;本课程在设计上是如何提高跨文化敏感性的。
跨文化沟通有效性:含义;恰当性和有效性,东道国语言能力要求;本课程在设计上是如何考虑提高跨文化沟通有效性的。
其它主要相关概念介绍
-
第二章重要的文化维度理论
一是除Hofstede五维度之外的其它重要文化维度,包括人性观、自然观、规则观、人际关系观、沟通观;二是介绍一些关于东西方思维方式的研究结论。这些重要的理论会为学习者分析文化现象提供指南和工具。
-
●2.1对自我与他人关系的取向
不同文化必须要回答的几个基本问题:人性观:人性是善的、恶的还是混合的,以及人性是否会变化;自然观:人与自然的关系。
-
●2.2对规则的知觉
不同文化必须要回答的几个基本问题:规则观:普遍主义和特殊主义、松文化和紧文化;
-
●2.3沟通观
人际关系观:关系弥散与关系特定;沟通观:高情境与低情境。
-
●2.4时间观
时间的类型和取向,不同时间观和生活节奏
-
●2.5空间观
空间观、空间文化和空间布局
-
●2.6活动观、自然观、人性观
对人的活动和自然,以及人性的取向
-
第三章Hofstede理论和GLOBE项目
主要介绍跨文化沟通中非常重要的文化理论――Hofstede的文化五维度理论,主要包括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权力距离、不确定性规避、男性气质、长期和短期导向。其中最为重要的是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由此衍生出对自我和他人关系研究的热点理论:自我诠释,对该理论的含义和结构维度进行介绍。
-
●3.1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
Hofstede研究简介,包括其背景、方法和数据分析、影响力及评价;介绍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定义;集体主义对沟通的影响;个人主义对沟通的影响;当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两种文化的个体相遇时会发生什么?
-
●3.2权力距离
介绍权力距离、当年的测量题目列举;每一种维度上高分和低分的国家列举;文化坐标图;它们如何影响沟通
-
●3.3不确定性规避
介绍不确定性规避;当年的测量题目列举;每一种维度上高分和低分的国家列举;文化坐标图;它们如何影响沟通?
-
●3.4男性气质、长期导向
介绍男性气质、长期和短期导向各自的定义;当年的测量题目列举;每一种维度上高分和低分的国家列举;文化坐标图;它们如何影响沟通?
-
●3.5GLOBE和其它重要的文化价值观研究
介绍GLOBE和其他重要的文化价值观研究
-
●3.6文化的不同层次和研究视角
介绍文化的不同层次和研究视角
-
第四章文化身份感和跨文化沟通
一是身份感、文化身份感及其在跨文化沟通中的基石作用;二是文化身份感是如何形成的,它的发展阶段有哪些,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其形成。
-
●4.1身份感和文化
什么是身份感?(句子完型游戏);什么是文化身份感?文化身份感对个体的重要意义
-
●4.2跨文化身份感状态模型
跨文化身份感状态模型介绍
-
●4.3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
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区别
-
●4.4形成明确的文化身份感
文化身份感形成的三阶段:未经检验阶段;探索阶段;明确和内化阶段;文化身份感形成过程中常见的一些问题:兼论中国学生的文化身份感
-
第五章语言和跨文化沟通
主要介绍语言和文化的关系,介绍使用母语和外语对沟通的影响。
-
●5.1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文化和语言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反映文化的内容;语言的相对性:英文强调动词,中文强调灵活性和丰富性;语言的普遍性:语言发展和规则的普遍性。不同文化单元中的人沟通时所选择的语言:用某一方的母语;用第三种语言。
-
●5.2语言的学习和文化
语言的学习和文化的关系
-
●5.3语言的表达
不同文化下语言表达的差异
-
●5.4谈话的话题
不同文化中话题选择的差异
-
●5.5语言的翻译
翻译的要素及口译员的素质要求
-
第六章非言语和跨文化沟通
一是不同文化的时间观和空间观;二是情绪和情绪表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三是手势、身体动作、接触、声音、沉默、气味等非言语信号在不同文化中的含义和差异。指出一些文化禁忌以及礼貌观的差异。
-
●6.1面部表情和目光接触
目光接触、面部表情等非言语信号在不同文化中的含义和差异。指出一些文化禁忌以及礼貌观的差异。
-
●6.2手势
目光接触、面部表情等非言语信号在不同文化中的含义和差异。指出一些文化禁忌以及礼貌观的差异。
-
●6.3身体姿势
身体姿势等非言语信号在不同文化中的含义和差异。指出一些文化禁忌以及礼貌观的差异。
-
●6.4身体接触
身体动作等非言语信号在不同文化中的含义和差异。指出一些文化禁忌以及礼貌观的差异。
-
●6.5副语言和沉默
副语言和沉默等非言语信号在不同文化中的含义和差异。指出一些文化禁忌以及礼貌观的差异。
-
●6.6气味和色彩
气味和色彩等非言语信号在不同文化中的含义和差异。指出一些文化禁忌以及礼貌观的差异。
-
第七章文化震荡和跨文化适应
跨文化适应阶段理论;跨文化适应过程中的应对策略。介绍在跨文化交流与沟通中常见的一些心理问题、适应障碍,及其具体表现、成因分析。最后在此基础上介绍一些预防与应对跨文化适应障碍的措施。
-
●7.1跨文化适应中的文化震荡
介绍跨文化适应的概念和基本理论;介绍U型理论和W型理论;介绍文化休克及其理论;介绍重新回归适应理论。
-
●7.2跨文化适应的阶段
介绍跨文化适应的概念和基本理论;介绍U型理论和W型理论;介绍文化休克及其理论;介绍重新回归适应理论。
-
●7.3跨文化适应的策略
介绍跨文化适应的概念和基本理论;介绍U型理论和W型理论;介绍文化休克及其理论;介绍重新回归适应理论。
-
●7.4跨文化适应的影响因素
介绍跨文化适应的的影响因素。
-
●7.5跨文化应激和适应
适应障碍的定义;跨文化适应障碍的定义;跨文化适应障碍的具体表现。
-
●7.6应对跨文化适应障碍
介绍如何健康而科学地应对跨文化适应障碍;介绍如何做好出国前的准备;出国后在当地建立社会支持系统;介绍多元文化取向的心理咨询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