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7万+ 人选课
更新日期:2025/05/26
开课时间2025/01/21 - 2025/07/20
课程周期26 周
开课状态开课中
每周学时-
课程简介
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努力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并不断取得成果的奋斗历程。本课程努力向学习者呈现一个教学内容鲜活、教学形式多样、教学手段灵活、教学效果良好的在线课程。 2. 该课程由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17位老师接力讲授。该团队在教学中有着突出的亮点:一是全部来自高职教学一线,有着丰富的教学和学生管理经验;二是队伍年轻,富有朝气,平均年龄不到40岁;三是整体素质和教学水平较高,多人多次在各类教学比赛中获奖,其中3人荣获陕西省高校思政课教学标兵称号,2人荣获陕西省高校思政课教学能手称号,1人荣获陕西省普通高校青年杰出人才称号。 3. 本门课程的教学设计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政治性、知识性与生动性相结合、课堂讲授和网上学习相结合的原则,突出价值引领,在每章后面都设计了阅读推荐,同时结合陕西地方红色教育资源,设计有3个实践参观。 4.在“课程资源”板块,给学习者呈现有各讲的PPT和推荐阅读篇目,及党的十九大以来重要会议精神等学习资料。在“互动问答”板块,结合在线学习进度发布问答讨论,并结合时事,每两周推出热点话题讨论,并安排专人负责答疑和管理。
课程大纲

在线教程

章节简介教学计划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与理论成果
学习资料 登录后可预览视频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提出
赵其勉
学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内涵
罗晓春
学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成果及其关系
宋振华
学习资料
阅读推荐
王艳景
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学习资料
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历史条件
韩瑞英
学习资料
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过程
韩瑞英
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韩瑞英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韩瑞英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高艳
重回延安,找寻伟人足迹
高艳
阅读推荐
王艳景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学习资料
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张兰萍
学习资料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实践基础
张兰萍
新民主主义的总路线
张兰萍
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张兰萍
学习资料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张兰萍
学习资料
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
张兰萍
学习资料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张兰萍
参观“西安事变”旧址
甘文君
阅读推荐
刘婷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学习资料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社会
罗晓春
学习资料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提出
罗晓春
学习资料
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罗晓春
学习资料
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罗晓春
学习资料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罗晓春
学习资料
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罗晓春
学习资料
参观大华纱厂旧址
雷甜
阅读推荐
罗晓春
学习资料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学习资料
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
赵其勉
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李蕾
初步探索的意义
赵其勉
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赵其勉
阅读推荐
宋振华
学习资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
学习资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的国际背景
赵其勉
学习资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的历史条件
赵其勉
学习资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的实践基础
王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
王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跨世纪发展
甘文君
新世纪新阶段的新发展
段凌燕
新时代的新篇章
段凌燕
阅读推荐
甘文君
邓小平理论
学习资料
邓小平理论回答的基本问题
宋振华
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韩瑞英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
韩瑞英
社会主义根本任务
李娜
发展战略理论
李娜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李娜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李娜
学习资料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雷甜
“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
王颖璞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
王颖璞
党的建设理论
张云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宋振华
阅读推荐
张云
学习资料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学习资料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条件和过程
王英瑛
学习资料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观点
王英瑛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王英瑛
阅读推荐
王颖璞
终南山隧道—西部大开发
王颖璞
科学发展观
学习资料
科学发展观形成的条件和过程
宋振华
学习资料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宋振华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宋振华
学习资料
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宋振华
阅读推荐
李蕾
学习资料
结束语
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罗晓春
学习资料
  • 绪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与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门怎样的课程?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间有着怎样的逻辑联系?如何才能学好本课程呢?这些是本章索要讲解的内容。

  • 0.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提出

    本节主要概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历程

  • 0.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 0.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成果及其关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成果及其关系

  • 0.4阅读推荐

    阅读推荐

  • 第一章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 1.1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历史条件

    毛泽东思想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是应时代的呼唤并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发展起来的,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理论条件、阶级基础和实践平台。

  • 1.2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过程

    毛泽东思想是在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总结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这一历史进程大体上分为四个时期:萌芽时期、初步形成时期、走向成熟时期和继续发展时期

  • 1.3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理论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紧紧围绕着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两大主题,提出了一系列相互关联的重要的理论观点,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思想体系。

  • 1.4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艰苦奋斗中形成了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各个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称之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它包括三个基本方面: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

  • 1.5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 1.6重回延安,找寻伟人足迹

    重回延安,找寻伟人足迹

  • 1.7阅读推荐

    阅读推荐

  •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本章节主要讲解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年代、背景、及其革命理论的形成、基本内容,还有其重要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结晶,是中国革胜利的指南,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

  • 2.1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认清中国的国情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开始。近代中国在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和清王朝腐败无能的双重作用下,逐步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国家,从此中国社会外丧失了主权独立、饱受帝国主义的侵略掠夺,内没有民主,广大人民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多重压迫,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 2.2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实践基础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面对凶恶的帝国主义侵略者中国人民奋起反抗,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共产党历史的担任了中国革命的领导者。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中国人民革命在艰苦探索中曲折前进。

  • 2.3新民主主义的总路线

    毛泽东指出:分清敌友是革命的首要问题。“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因为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通过对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认识,制定了新民主主的总路线,使中国人民终于搞清楚了为什么要革命,革命的对象、领导、动力、前途等一系列重要问题,为夺取中国革命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 2.4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是新民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具体展开和体现。中国共产党人未来取得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不仅制定了醒目女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在此基础上还明确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纲领,分别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具体知道中国革命。

  • 2.5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在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度里进行革命,应该选择什么样的道路,这是党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面对的和必须回答的重大问题。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出了一条不同于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 2.6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

    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中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也就是说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经验,也叫“三大法宝”。

  • 2.7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本节视频主要介绍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三个历史意义

  • 2.8参观“西安事变”旧址

    参观“西安事变”旧址

  • 2.9阅读推荐

    阅读推荐

  •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我国1950年代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如何发生的?又是如何实现和完成的?社会主义改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有着怎样的意义?这些是本章的主要内容。

  • 3.1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社会

    本节讲解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之后中国社会的发展,讲解了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

  • 3.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提出

    本节讲解了1950年代我们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理论和现实依据。

  • 3.3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本节讲解了1950年代,我国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特点和方法。

  • 3.4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顺利完成,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都有哪些经验值得总结呢?本节就此问题进行讨论。

  • 3.5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本节讲述了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论依据。

  • 3.6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本节讲述了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对于我国的重大意义。

  • 3.7参观大华纱厂旧址

    参观大华纱厂旧址

  • 3.8阅读推荐

    阅读推荐

  •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在“一穷二白”的东方大国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先例可循。成就甚为显著,经验弥足珍贵,教训十分深刻。如何正确把握艰辛探索的理论成果?如何认识这一时期与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关系?这是本章要集中讲述的问题。

  • 4.1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

    如何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是党面临的一个崭新课题。在探索的过程中,我们收获了一系列宝贵的理论成果,这一讲我们就将从三个方面展开探讨。

  • 4.2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 4.3初步探索的意义

    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理论成果,也正是在这些思想理论观点的指引下,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许多喜人的成就。这一讲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初步探索究竟具有哪些重要意义。

  • 4.4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虽取得了巨大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同时也遭受严重挫折,造成了严重后果,留下了深刻的教训。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为后续社会主义实践积累了经验并准备了条件。

  • 4.5阅读推荐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 第五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

  • 5.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的国际背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的国际背景

  • 5.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的历史条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的历史条件

  • 5.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的实践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的实践基础

  • 5.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

  • 5.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跨世纪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跨世纪发展

  • 5.6新世纪新阶段的新发展

    新世纪新阶段的新发展

  • 5.7新时代的新篇章

    新时代的新篇章

  • 5.8阅读推荐

    阅读推荐

  • 第六章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创性成果,可以说,从邓小平理论开始,我国真正迈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本章理论内容较多,希望同学们能够很好地进行理解和掌握。

  • 6.1邓小平理论回答的基本问题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邓小平仅仅抓住这一问题,对社会主义本质进行了概括,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科学水平

  • 6.2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本次课的主要内容是邓小平理论产生的条件和发展过程,其中邓小平理论的产生条件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 6.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

    本次课主要介绍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邓小平理论的内容相当丰富,包括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改革开放理论等等,同学们要很好地理解和掌握。

  • 6.4社会主义根本任务

    社会主义根本任务

  • 6.5发展战略理论

    发展战略理论

  • 6.6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 6.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 6.8“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 6.9“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

    “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

  • 6.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

  • 6.11党的建设理论

    党的建设理论

  • 6.12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邓小平理论内涵丰富、其基本内容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次课主要介绍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 6.13阅读推荐

    阅读推荐

  • 第七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世纪交替、千年更始,国际局势风云变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波澜壮阔,如何坚持与时俱进,迎难而上?如何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如何大力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世界社会主义陷入低谷时,坚决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成功推向21世纪。让我们到本章中去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真谛。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对冷战结束后国际局势科学判断的基础上,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总结党成立以来的奋斗历程和历史经验,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
    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一系列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发展战略、根本目的、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力量、国际战略等重要思想,是完整科学的理论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 7.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条件和过程

    本节主要学习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条件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过程

  • 7.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观点

    “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
    1.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必须高度重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广大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始终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开发人力资源,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是关系我国发展的重大问题。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科学的本质是创新。只有大力推进知识创新、科技创新,才能实现技术发展的跨越式重要。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就要使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不断体现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2.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弘扬民族精神,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必须作好思想政治工作。
    3. 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人民是我们国家的主人,是决定我国前途和命运的根本力量,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国各族人民实现自己利益、创造美好生活的共同事业,是亿万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创造性事业。我们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我们党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党的全部任务和责任,就是为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奋斗。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要努力使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群众共同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在我国社会深刻变革、党和国家事业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把一切积极因素充分调动和凝聚起来,至关紧要。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我们工作价值的最高裁决者。

  • 7.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
    1.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坚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实现了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性突破,打开了我国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的崭新局面,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发展作出的历史性贡献,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江泽民提出本世纪头二十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形成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深化了邓小平关于分阶段、有步骤地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思想,丰富了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符合我国国情,符合人民愿望,有利于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4.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在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把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一起确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发展的三大基本目标,从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更加走向成熟和完善。
    5. 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江泽民紧紧围绕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进行了长期的深入的思考。他强调一定要从新的实际出发,以改革的精神研究和解决党的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使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充满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 7.4阅读推荐

    阅读推荐

  • 7.5终南山隧道—西部大开发

    终南山隧道—西部大开发

  • 第八章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当中总结出的重要理论成果,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章我们将具体介绍科学发展观形成的条件、科学内涵、主要内容以及历史地位。

  • 8.1科学发展观形成的条件和过程

    本次课主要介绍科学发展观形成的条件和过程,其中科学发展观形成的条件是本次课的重点内容。

  • 8.2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本次课主要介绍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重点来解决“科学发展观的含义是什么”这一问题。

  • 8.3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本次课我们主要介绍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科学发展观是内涵丰富、内容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同学们要准备理解和掌握其内容。

  • 8.4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第三个理论成果,本次课我们主要介绍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同学们要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和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系。

  • 8.5阅读推荐

    阅读推荐

  • 第九章结束语

    结束语 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 9.1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 开始学习
  • 绪章  作业测试
    绪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与理论成果

    0.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提出

    0.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内涵

    0.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成果及其关系

    0.4 阅读推荐

    视频数4
  • 第一章  作业测试
    第一章 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1.1 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历史条件

    1.2 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过程

    1.3 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1.4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1.5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1.6 重回延安,找寻伟人足迹

    1.7 阅读推荐

    视频数7
  • 第二章  作业测试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2.1 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2.2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实践基础

    2.3 新民主主义的总路线

    2.4 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2.5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2.6 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

    2.7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2.8 参观“西安事变”旧址

    2.9 阅读推荐

    视频数9
  • 第三章  作业测试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3.1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社会

    3.2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提出

    3.3 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3.4 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3.5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3.6 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3.7 参观大华纱厂旧址

    3.8 阅读推荐

    视频数8
  • 第四章  作业测试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4.1 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

    4.2 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4.3 初步探索的意义

    4.4 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4.5 阅读推荐

    视频数5
  • 第五章  作业测试
    第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

    5.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的国际背景

    5.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的历史条件

    5.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的实践基础

    5.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

    5.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跨世纪发展

    5.6 新世纪新阶段的新发展

    5.7 新时代的新篇章

    5.8 阅读推荐

    视频数8
  • 第六章  作业测试
    第六章 邓小平理论

    6.1 邓小平理论回答的基本问题

    6.2 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6.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

    6.4 社会主义根本任务

    6.5 发展战略理论

    6.6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6.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6.8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6.9 “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

    6.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

    6.11 党的建设理论

    6.12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6.13 阅读推荐

    视频数13
  • 第七章  作业测试
    第七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7.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条件和过程

    7.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观点

    7.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7.4 阅读推荐

    7.5 终南山隧道—西部大开发

    视频数5
  • 第八章  作业测试
    第八章 科学发展观

    8.1 科学发展观形成的条件和过程

    8.2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8.3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8.4 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8.5 阅读推荐

    视频数5
  • 第九章  作业测试
    第九章 结束语

    9.1 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视频数1
  • 期末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