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青少年”和“犯罪”:青少年犯罪心理学导论
本章主要介绍青少年犯罪心理学的基本范畴,并介绍青少年犯罪的历史与现状、特点等。希望同学们通过学习,了解青少年犯罪的历史与现状,理解青少年犯罪心理学的基本范畴和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
-
●1.1青少年犯罪心理学基本范畴
本节主要介绍青少年犯罪心理学的基本范畴:什么是青少年,什么是青少年犯罪,什么是青少年犯罪心理学。
-
●1.2青少年犯罪的新情况新特点
本节主要讲青少年犯罪的历史、现状、特点。
-
第二章“与生俱来”还是“后天习得”:青少年犯罪心理形成理论
本章主要介绍青少年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内容、研究历史和研究现状、研究意义,以及青少年犯罪心理学形成理论等。
学习要求:了解青少年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内容,理解青少年犯罪心理学形成理论。
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掌握青少年犯罪心理学形成理论。 -
●2.1青少年犯罪心理的研究历史
本节主要介绍青少年犯罪心理的研究内容、研究历史和研究现状
-
●2.2青少年犯罪的生物学原因论
本节主要介绍青少年犯罪心理形成理论中的社会学原因论。
-
●2.3青少年犯罪的社会学原因论
本节主要介绍青少年犯罪心理形成理论中的生物学原因论。
-
●2.4青少年犯罪的精神分析学原因论
本节主要介绍青少年犯罪心理形成理论中的精神分析学原因论。
-
●2.5发展与创新: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学原因论
本节主要介绍青少年犯罪心理形成理论中的心理学原因论。
-
第三章“君子三戒”:犯罪心理的年龄差异
本章主要介绍犯罪心理的年龄差异,并介绍根据年龄差异而分成的几种犯罪心理:青少年犯罪心理、中壮年犯罪心理及老年犯罪心理,内容包括各种犯罪心理的身心基础、行为特征、心理分析、预防措施等。
学习要求:了解犯罪心理的年龄差异,并理解三个年龄阶段犯罪心理的内涵、身心基础、行为特征、心理分析、预防措施等。
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领会犯罪心理的年龄差异、三个年龄阶段犯罪心理的内涵;掌握三个年龄阶段犯罪心理的内涵、身心基础、行为特征;熟练掌握三个年龄阶段犯罪心理的产生原因及防御机制,懂得如何预防犯罪心理的发生。 -
●3.1犯罪心理的年龄差异比较
本节主要介绍犯罪心理的年龄差异;不同年龄阶段犯罪心理的产生原因及防御机制。
-
●3.2青少年犯罪心理剖析
剖析青少年犯罪心理。
-
第四章“内因与外因”之一:青少年犯罪心理的形成与外在因素的影响
本章主要介绍影响犯罪心理形成的各种外部因素,如时空因素、家庭因素、学校教育因素、周围文化的诱导等。
学习要求:了解影响犯罪心理形成的主要外部因素以及它们的影响机制。
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领会犯罪心理形成的主要外部因素。掌握影响犯罪心理形成的外部因素的影响机制。通过本章的学习,科学理解影响犯罪心理形成的外部因素,并熟练掌握犯罪原因的分析方法。 -
●4.1影响青少年犯罪的时空和人为因素
介绍影响青少年犯罪的时空和人为因素。
-
●4.2影响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因素
介绍影响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因素。
-
●4.3影响青少年犯罪的学校因素
介绍影响青少年犯罪的学校因素。
-
●4.4影响青少年犯罪的社会环境因素
介绍影响青少年犯罪的社会环境因素。
-
第五章“内因与外因”之二:青少年犯罪心理的形成与内在因素的影响
课程内容:本章主要介绍影响犯罪心理形成的各种内部因素,包括犯罪者的需要、犯罪动机、犯罪者的智力特征、犯罪者的气质特征、犯罪者的情绪和意志特征、犯罪者的性格特征、犯罪者的自我意识等。
学习要求:了解影响犯罪心理形成的主要内部因素以及它们的影响机制。
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领会犯罪心理形成的主要内部因素。掌握影响犯罪心理形成的内部因素的影响机制。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科学理解影响犯罪心理形成的内部因素,并熟练掌握犯罪原因的分析方法。 -
●5.1犯罪动机
介绍青少年犯罪动机的形成机制。
-
●5.2犯罪者的智力、气质和性格
介绍犯罪者的智力、气质和性格与犯罪心理形成的关系。
-
第六章“主观客观”和“男女有别”:青少年犯罪心理的主观差异和性别差异
课程内容:本章主要介绍根据主观差异而分成的两种犯罪心理:故意犯罪心理和过失犯罪心理,内容包括它们的心理表现、主要特征、产生原因、防御机制及与其他心理因素的关系等;介绍女性犯罪心理和男性犯罪心理的概况和基本特征,以及犯罪成因。并介绍性别差异对犯罪的影响,重点对各种女性犯罪类型进行心理分析。
学习要求:了解犯罪心理的主观差异,并理解两种犯罪心理的内涵、心理表现、主要特征、产生原因、防御机制及与其他心理因素的关系等;了解犯罪心理的性别差异,并理解男女两种性别犯罪心理的内涵、特征、心理分析、预防措施等。
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领会犯罪心理的主观差异、故意犯罪心理和过失犯罪心理的内涵。掌握两种犯罪心理的心理表现、主要特征及与其他心理因素的关系;熟练掌握两种犯罪心理的产生原因及防御机制,懂得如何预防这两类犯罪心理的发生。领会犯罪心理的性别差异、男女性别犯罪心理的内涵。掌握男女犯罪心理的内涵、行为特征。熟练掌握性别差异对犯罪的影响,女性犯罪心理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
●6.1 青少年犯罪心理的主观差异
介绍根据主观差异而分成的两种犯罪心理:故意犯罪心理和过失犯罪心理,内容包括它们的心理表现、主要特征、产生原因、防御机制及与其他心理因素的关系等。
-
●6.2青少年犯罪心理的性别差异
介绍女性犯罪心理和男性犯罪心理的概况和基本特征,以及犯罪成因。并介绍性别差异对犯罪的影响,重点对各种女性犯罪类型进行心理分析。
-
第七章“曾经拥有”和“责任扩散”:青少年犯罪心理的经历差异和组织形式差异
本章首先对不同犯罪经历的犯罪人进行概述,介绍其内涵和基本特征,接着介绍初犯心理、累犯心理和惯犯心理,对它们的心理特征、行为特征、经验、主要类型、心理转化和预防对策进行阐述。介绍犯罪心理的组织形式差异及共同犯罪的行为特征,并详细介绍一般共同犯罪心理和有组织犯罪心理的特点及心理基础,并对预防提出展望。
学习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不同经历犯罪行为人在不同犯罪阶段的心理特点及行为特征,为预防、改造犯罪奠定基础。要求学生掌握犯罪心理组织形式差异的概念、类型及共同犯罪心理的基本特征及心理基础,从而为预防、惩治共同犯罪提供心理学依据。
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领会不同犯罪经历的犯罪心理及初犯、累犯、惯犯心理的内涵。掌握不同经历犯罪行为人在不同犯罪阶段的心理特点及行为特征。熟练掌握不同经历犯罪行为人的心理转化和预防对策。领会犯罪心理的组织形式差异、一般共同犯罪心理和有组织犯罪心理的内涵。掌握两种共同犯罪心理的内涵、心理基础、行为特征。熟练掌握两种共同犯罪心理的产生原因及防御机制。 -
●7.1青少年犯罪心理的经历差异
本节首先对不同犯罪经历的犯罪人进行概述,介绍其内涵和基本特征,接着介绍初犯心理、累犯心理和惯犯心理,对它们的心理特征、行为特征、经验、主要类型、心理转化和预防对策进行阐述。
-
●7.2青少年犯罪心理的组织形式差异
本节介绍犯罪心理的组织形式差异及共同犯罪的行为特征,并详细介绍一般共同犯罪心理和有组织犯罪心理的特点及心理基础,并对预防提出展望。
-
第八章“犯罪与社会控制”:不同类型的青少年犯罪心理剖析
课程内容:本章主要介绍各种不同犯罪类型的犯罪心理,包括暴力犯罪心理、财产犯罪心理的概念及具体的类型,对其具体的犯罪类型进行心理分析、原因分析,介绍它们的心理、行为特征,并对其弱点进行分析,从而为预防和矫治打下基础。
学习要求:了解暴力犯罪心理、财产犯罪心理的概念及具体的类型,并对具体犯罪类型的心理、行为特征、产生原因、防御措施进行深入分析。
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领会暴力犯罪心理、财产犯罪心理的概念及具体的类型。掌握暴力犯罪心理、财产犯罪状态下犯罪的特点和发生规律。熟练掌握:暴力犯罪、财产犯罪的具体犯罪类型的产生原因、预测、矫治。 -
●8.1越轨、犯罪与社会控制
本节介绍越轨、犯罪及其社会控制理论与实践。
-
●8.2青少年暴力犯罪的原因与对策
本节讲解青少年暴力犯罪的原因与对策。
-
●8.3青少年人身暴力犯罪心理
本节剖析青少年人身暴力犯罪心理及其预防对策。
-
●8.4青少年财产犯罪心理
本节剖析青少年财产暴力犯罪心理及其预防对策。
-
第九章“科学评估“:青少年犯罪心理预测和评估
本章介绍犯罪心理预测的概念、分类、内容,使学生了解了犯罪心理预测的基本内涵,在此基础上介绍犯罪心理预测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步骤,以培养学生犯罪心理预测的能力。对犯罪心理评估的概念、原理和特点进行概述,在此基础上介绍犯罪心理评估的原理与方法。
学习要求:理解犯罪心理预测的基本内涵,了解它的具体分类,掌握犯罪心理预测的基本方法和实施步骤。了解犯罪心理评估的概念、原理和特点,掌握评估的方法,为预防、减少和控制犯罪提供心理学依据和对策。
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领会犯罪心理预测的概念、分类、内容。掌握犯罪心理预测的基本内涵。熟练掌握犯罪心理预测的基本内涵的基本方法和实施步骤。领会和掌握犯罪心理评估的概念和方法。 -
●9.1青少年罪前心理预测、诊断和疏导
本节讲解青少年罪前心理预测、诊断和疏导,以预测预防青少年犯罪。
-
●9.2青少年刑事司法中的心理评估
本节讲解青少年刑事司法中心理评估的意义、依据与实施机制。
-
第十章“标本兼治”:青少年犯罪心理教育与矫正
本章主要介绍青少年刑事检察心理、刑事审判心理的概念、特点、意义,并对它们的实施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包括进行犯罪现场的心理分析、提高检察、审判质量的心理学对策、分析影响因素等。
学习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司法人员在揭露犯罪心理的一系列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和变化规律,学习、掌握在司法过程中常用的方法和策略,为进一步提高素质,提高工作效率作准备。
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领会刑事检察心理、刑事审判心理的概念、特点、意义。掌握司法人员在不同阶段的心理特点和变化规律以及在揭露犯罪心理过程中常用的策略。熟练掌握做好“未检”、“少审“工作的基本方法。 -
●10.1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中的心理干预
本节讲解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中的心理干预机制。
-
●10.2青少年刑事审判心理干预
本节讲解青少年刑事审判心理干预的理论与实践。
-
●10.3 青少年犯罪的监所与社区心理矫正
本节讲解青少年犯罪的监所与社区心理矫正的理论与实践。
-
●10.4青少年犯罪的刑罚预防与社会预防
本节剖析青少年犯罪的刑罚预防心理效应与社会预防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