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绪章担当复兴大任 成就时代新人
主要介绍我们所处的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也是大学生成长成才、成就事业、不容辜负的好时代。当代大学生应珍惜历史机遇,胸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肩负接续奋斗的光荣使命,以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为根本要求,夯实综合素质基础,着力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展现新的风貌、新的姿态,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成为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
-
●0.1当青年遇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步入人生新阶段,放飞人生新梦想,需要对我们所处的新时代有深入了解和真切感悟。新时代是我们理解当前所处历史方位的关键词。本节课深刻分析了新时代的内涵、意义,并对新时代对大学生的重要意义做了重点阐述。希望大学生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不辜负党的期望、人民的期待、民族的重托,不辜负这个伟大的时代。
-
●0.2新时代呼唤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新时代呼唤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也可以说担当民族复兴大任就是时代新人的光荣使命。当代大学生要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必须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美绚丽之花。
-
●0.3时代新人需要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
要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大学生应通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的不断提升,切实提高思想觉悟,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夯实全面发展的基础,展现新时代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的新风貌,新姿态。
-
第一章领悟人生真谛 把握人生方向
怎样才能不虚度人生,这是萦绕在每一位大学生心头的青春之问。面对世界的深刻复杂变化,面对信息时代各种思潮的相互激荡,面对纷繁多样的社会现象,面对学业、情感、职业选择等多方面的考量,大学生要学会在科学理论指导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国家发展进步、人民伟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通过不懈努力实现人生价值。
-
●1.1用世界观链接世界,用人生观驱动人生,用价值观创造价值
大学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大学生思考人生问题,应该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把小我和大我更好地统一起来。
-
●1.2人为什么活?人应该怎样活?人活着的意义何在?
大学生应深入领会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生问题的基本理论,准确掌握面对和解决人生问题的科学方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明确人生目的、端正人生态度、认识人生价值,为创造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奠定良好的基础。
-
●1.3与历史同向 与祖国同行 与人民同在
大学生要科学认识实际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勇敢面对和正确处理各种人生矛盾;选择并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担当新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与历史同向、与祖国同行、与人民同在,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实践中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
第二章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理想信念是人的精神世界的核心,是人精神上的“钙”,激励着人们为着一定的社会理想和生活目标而不断努力追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代一代青年矢志奋斗,切实增强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是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的强大精神支撑。新时代的大学生应当把个人的命运与国家和人民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立为国奉献之志、为民服务之志,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本章通过深刻的学理分析、经典的名言警句、精辟的寓言故事告诉大家什么是理想信念、我们该如何坚定信仰信念信心以及如何实现人生理想。同学们定能从本章内容中找到走出精神荒漠的路径,明确前行的方向。
-
●2.1理想确定目标 信念提供动力
大学是青年学生人生中的重要转折点,站在人生的新起点,常有一些同学因缺乏目标而迷失了前进的方向以至于无所适从。此时,科学的理想信念作为精神上的“钙”,能够指引同学们穿越迷雾、辨识航向、乘风破浪、搏击沧海。那么,理想是什么?信念又是如何产生的?人为什么要有理想?为什么要坚定信念?本节课将给大家一一解惑,带领大家了解理想和信念的深刻内涵以及理想、信念对于大学生的重要意义。
-
●2.2坚定科学信仰 增强信念信心
加强思想修养、提高精神境界,必须牢牢把握理想信念这个核心。大学生只有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激发起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而发奋学习的强烈责任感与使命感。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大学生要始终坚持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信心,为崇高理想而矢志奋斗。
-
●2.3实践架设桥梁 奋斗成就梦想
理想信念是一个思想认识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实践是架设在二者之间的桥梁。青年学生既要在观念上正确理解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也要在目标的设定注重方向的把握,将个人理想融入社会理想之中,实现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青年人肩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重任,只有通过脚踏实地的奋斗,才能放飞青春梦想,实现人生理想。
-
第三章继承优良传统 弘扬中国精神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中华民族能够在5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拥有孕育中华民族悠久辉煌历史文化之中的伟大中国精神,中国精神作为兴国强国之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撑和精神动力,当代大学生担负着民族复兴的时代使命,要做忠诚的爱国者,用我们的行动,诠释什么是伟大的中国精神。
-
●3.1筑立强国之魂 发扬中国精神
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重视并崇尚精神生活是古代思想家们的主流观点,各个历史时期,党都强调要发扬伟大的中华民族重精神的优秀传统,与此同时,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弘扬中国精神,以高扬的精神旗帜为指引,以强大的精神支柱为支撑,团结凝聚全体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
●3.2纵观时代发展 爱国情怀永存
在中华民族5000多年绵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爱国主义始终是激昂的主旋律,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动力,是动员和鼓舞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力量,新时代的爱国主义,承接了历史上的优良传统,又吸纳了鲜活的时代精神,内涵更加丰富,而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如何成为一名忠诚爱国者,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
●3.3点燃改革之火 助力青春启航
中华民族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是勇于创新创造的民族,是拥有辉煌灿烂文明的民族,如何让古老的中国焕发新生,如何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启引领时代的改革大潮,处于改革洪流当中的大学生,我们应把握时代脉搏,迎接时代挑战,做改革创新的实践者,将改革创新的精神融入于我们的实践中,体现于我们的行动上。
-
第四章明确价值要求 践行价值准则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价值表达,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大学生要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和科学内涵,扣好人生的扣子,从日常点滴做起,从 细微之处做起,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
-
●4.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它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 是对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等重大问题的深刻解答。
-
●4.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显著特征
真理的力量加上道义的力量,才能行之久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 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在思想精神层面的质的规定性,以其先进性、人民性、真实性站在人类道义制高点上,彰显出独特而强大的价值观优势。
-
●4.3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精神指引
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中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代表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全社会积极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汇聚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
●4.4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
青年是引风气之先的社会力量。青年的价值取向,关系着自身的健康成长成才,决定着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在全社会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大学生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积极、最活跃的青年先进代表。
-
第五章遵守道德规范 锤炼道德品格
大学时期是个体道德意识形成和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个时期形成的道德观念对大学生一生影响很大。大学生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需要认真学习道德的基本理论,树立正确的道德观;自觉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和中国革命道德,积极吸收借鉴人类优秀道德成果;遵守公民道德准则,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在投身崇德向善的实践中不断提高道德品质,向道德模范学习,培养志愿服务精神,大力弘扬时代新风,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
-
●5.1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和原则
道德是以善恶为评价方式,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来发挥作用的行为规范的总和。道德作为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准确把握道德的起源和本质,是大学生建立正确的道德认知的前提。道德源于人的社会生活需要,又服务于人的社会生活需要,在人类社会中居于特别重要的地位,具有特殊的功能和作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培养全体人民的道德品质、提高全社会的道德素质、提升整个社会的文明水平方面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
-
●5.2吸收借鉴优秀道德成果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推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道德观,既要注意在文明交流中坚守自身优秀道德传统,也要在文明互鉴中积极吸收其他有益道德成果。传统似江河之水,又似生命之流,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中国革命道德是对中华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华民族极其宝贵的道德财富。大学生应当自觉继承并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和中国革命道德,同时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以开放的胸怀和视野吸收借鉴人类文明的有益道德成果,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道德的认识。
-
●5.3投身崇德向善的道德实践
公民道德建设,对于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大学生要自觉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加强品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努力做到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高尚道德品格的形成重在实践,贵在坚持。大学生要向道德模范学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在深入社会、体察民情、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的道德实践中感受善的力量;投身道德实践,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和引领者,促成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社会风尚。
-
第六章学习法治思想 提升法治素养
本章主要介绍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习近平法治思想,大学生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和运行机制,整体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法治体系的精髓,尊重和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不断提升法治素养,努力成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
-
●6.1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和运行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共同体现,是维护人民利益和公民权利的有力武器,是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全体公民的活动规则和行为准绳。我们要在学习法律及其历史发展的基础上,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和运行机制,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的时代价值,不断增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
●6.2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全面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变革。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
●6.3维护宪法权威
我国现行宪法,不同于西方宪法、也不同于近代以来我国曾经出现的旧宪法,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基础上制定的全新宪法,在全面依法治国中具有突出地位和重要作用。我们要深入了解我国宪法的形成和发展,正确理解宪法的地位和基本原则,充分认识加强宪法实施与监督的重大意义,不断增强宪法意识,忠实履行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
-
●6.4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推进全面依法治国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大学生是未来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要积极培养法治思维,正确理解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不断提升法治素养,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