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发声训练
发声训练
-
●1.1呼吸与发声
声音的动力来自于情感与气息,而呼吸为之根本。古人云“气者音之母”“善歌者必先调其气”,科学的说明了歌唱呼吸的重要性。音域的宽窄、音量的大小、声音高低强弱的控制、音色的明亮柔美、情感的流畅表达,都和气息的运用息息相关。将呼吸与发声有效的结合,是声乐演唱训练基本功的一个重要环节。本章节将通过五个元音字母的科学发声训练,来实现牙关的打开、喉头的稳定、气息的平稳,从而激活腰腹肌肉群,以达到呼吸的自然通畅,更好的为“发声”服务。
-
●1.2共鸣与音色
声带----“人声乐器”,单靠声带发出的声音,轻飘而不稳定,单调也无丰富的色彩,缺乏歌唱的表现力。惟有借助各个腔体的共鸣,才能将之美化成明亮、有穿透力、有表现力的美妙歌声,则共鸣是声乐演唱中关键的一环。本章节主要通过哼鸣训练,来找到口腔、胸腔、头腔等共鸣,并协同合作,从而实现“惊艳”的高音。
-
●1.3技巧训练
学习任何技能,都需要方法与技巧,歌唱,更是需要“一两拨千金”的巧妙发力。歌唱的技巧有很多,老师们通过长期的教学经验积累,精简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而又“接地气”的演唱技巧与练习方法。本章节将通过神奇的气泡音练习,找到发音的基点;通过胸腔支点的练习,发出流畅的连音,再配以强大的气息,找到高音的支点。在打好歌唱“地基”的同时,也能发出银铃般美妙的声音。
-
●1.4常见问题的化解
声乐艺需要通过持续、正确的练习才能总结出科学的演唱方法,并不是只单纯依靠书本中的理论知识就能获得的。声乐在艺术门类中并不存在实物,它是无物质的、抽象的,而练习演唱时总会出现很多的问题困扰我们,也经常会有很多喜爱声乐的人找不到正确的演唱方法,特别是初学者经常会被引入错误的“道路”。本章节我们将通过具体、有效的方法来重点解决声音无力、找不到“假声”、唱完嗓子哑了等常见问题。
-
第二章作品解析
作品赏析
-
●2.1美声作品
美声,产生于17世纪意大利,是一种演唱风格。以音色优美富于变化、声部划分严格、重视音区的和谐统一、发生方法科学、音量的可塑性大、气息统一、音与音的连接平滑匀净为其特点。这种演唱风格,对全世界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现在所说的美声唱法是以传统欧洲声乐技术、尤其是以意大利声乐技术为主体的演唱风格。在文艺复兴思潮的影响下,逐渐产生了歌剧,美声唱法也逐渐完善,在五四运动以后传入我国,并逐步生根、发芽。美声唱法对我国声乐艺术无疑是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
●2.2民族作品
广义的我国民族声乐艺术,主要包括传统的戏曲演唱、曲艺说唱和民间的民歌演唱三大类民族演唱艺术,同时也包括新民歌、新歌剧的演唱和西洋唱法民族化的演唱等。狭义的中国民族声乐是以我国音乐院校中民族声乐为代表的,即不同于民歌、说唱、戏曲的演唱,有是在继承并发扬了这些传统演唱艺术精华与特点的基础上,借鉴、吸收西欧美声唱法的歌唱理论和优点而形成的独树一帜的,具有科学性、民族性、艺术性和时代精神特征的新民族歌唱艺术。从实践经验来看,随着社会结构变动,各种歌唱方法、艺术观念、理论学说是百家争鸣而又和谐并存的。因此,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
●2.3通俗作品
现代通俗唱法有两个重要特性,一是风格样式国际化,二是与现代高科技电子技术相结合。通俗歌曲中的语言以质朴为本,吐字清晰是其重要特征之一,歌词比较生活化、口语化,。声音自然,如同说话,中声区使用真生,高声区使用假声,共鸣较少,故音量较小,追求声音自然甜美、感情细腻真挚,并常配以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