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词歌曲析唱
中国诗词歌曲析唱
5000+ 人选课
更新日期:2025/04/09
开课平台智慧树
开课高校浙江艺术职业学院
开课教师吴婷婷黄大同章蔓丽杨韵项骏谢志勇胡晓曦
学科专业
开课时间2025/01/21 - 2025/07/20
课程周期26 周
开课状态开课中
每周学时-
课程简介
中国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音乐又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的心灵“良药”。生活中可谓到处都有音乐,因此这两者的结合可谓是聚焦了热点。从美育和教化的角度来看,音乐有升华情感、净化灵魂的作用,对于提高人们的文化艺术修养等,音乐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课程从中国诗词歌曲的定义入手,从中国诗词歌曲,中国诗词以及相关的演唱方法三个方面来讲述中国诗词与中国诗词歌曲的关联,并解析了具有代表性的中国诗词歌曲作品,从实践角度教大家如何欣赏、理解、演唱中国诗词歌曲。
课程大纲

在线教程

章节简介教学计划
中国诗词歌曲概论
登录后可预览视频
中国诗词歌曲的起源
吴婷婷
中国诗歌的繁荣与发展
诗经、楚辞
吴婷婷
乐府诗集
乐府诗集(上)
吴婷婷
乐府诗集(下)
吴婷婷
宋元明清诗词歌曲的世俗化发展
吴婷婷
作为艺术歌曲题材的中国诗歌的发展
“20世纪”以来作为艺术歌曲题材的中国诗歌的发展
吴婷婷
中国古诗词歌曲的风格解析、呈现方式
中国古诗词歌曲的风格解析
吴婷婷
中国古诗词歌曲的其它呈现方式
吴婷婷
现代人对中国古诗词歌曲的把握和演绎
吴婷婷
发声器官以及中国诗词歌曲的不同唱法
发声器官的简介
吴婷婷
中国诗词歌曲三种唱法及发声技巧
吴婷婷
民族唱法的中国诗词歌曲赏析
民族唱法概述
吴婷婷
赏析歌曲《忆江南》
吴婷婷
赏析歌曲《声声慢》
吴婷婷
赏析歌曲《幽兰操》
吴婷婷
赏析歌曲《春晓》
吴婷婷
赏析歌曲《阳关三叠》
吴婷婷
赏析歌曲《黄鹤楼》
吴婷婷
赏析歌曲《长相知》
吴婷婷
红楼梦套曲赏析
赏析歌曲《枉凝眉》
吴婷婷
赏析歌曲《红豆曲》
吴婷婷
赏析歌曲《分骨肉》
吴婷婷
赏析歌曲《聪明累》
吴婷婷
赏析歌曲《晴雯歌》
吴婷婷
赏析歌曲《葬花吟》
吴婷婷
赏析歌曲《题帕三绝》
吴婷婷
赏析歌曲《紫菱洲歌》
吴婷婷
赏析歌曲《秋窗风雨夕》
吴婷婷
赏析歌曲《叹香菱》
吴婷婷
爱的史诗赏析
赏析歌曲《行香子》
吴婷婷
赏析歌曲《游子吟》
吴婷婷
赏析歌曲《钗头凤》
吴婷婷
赏析歌曲《西洲曲》
吴婷婷
赏析歌曲《江城子》
吴婷婷
赏析歌曲《牡丹亭》
吴婷婷
赏析歌曲《念奴娇·赤壁怀古》
吴婷婷
赏析歌曲《一剪梅》
吴婷婷
赏析歌曲《越人歌》
吴婷婷
赏析歌曲《关雎》
吴婷婷
流行唱法的中国诗词歌曲赏析
赏析歌曲《墨梅》
吴婷婷
赏析歌曲《痴情冢》
吴婷婷
赏析歌曲《送别》
吴婷婷
赏析歌曲《在水一方》
吴婷婷
赏析歌曲《教我如何不想她》
吴婷婷
赏析歌曲《但愿人长久》
吴婷婷
  • 第一章中国诗词歌曲概论

    所谓中国诗词歌曲,是指以中国古典或现代诗词为歌词,在谱曲、配乐、伴奏、和唱法等方面都富含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声乐作品。 中国诗词歌曲不同于一般的歌曲,其歌词精美,可独立成诗,在音乐结构上也更为精炼,具有格调高尚、雅致的特点。

  • 1.1中国诗词歌曲的起源

    中国诗词歌曲最早产生于传说中的黄帝时代,最初的形态是由乐器助奏的郊庙歌辞和燕射歌辞等具有仪式性的雅乐歌曲。 远古时期,人们对大自然的认知水平还很低,对天地神灵顶礼膜拜。阶级产生后,统治者为了建立政权、树立威望,实行了“礼乐治国”政策,以体现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间尊卑有序的等级关系。而且“王者功成作乐,治定制礼”历朝历代的君王在建国之初,都会将构建自己的礼乐制度当作最重要的大事之一,并根据本国礼乐需要重新制作乐歌。

  • 第二章中国诗歌的繁荣与发展

    想唱好诗词歌曲就要对中国诗歌的繁荣与发展历程有所了解。从春秋时代到唐宋期间,出现了我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三大诗歌总集,他们就是《诗经》、《楚辞》和《乐府诗集》。宋元明清诗词歌曲逐渐向世俗化发展。

  • 2.1诗经、楚辞

    《诗经》,它是我国音乐文学史上的第一部诗歌总集。相传,《诗经》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孔子将周代以来流传于中国北方黄河流域一带的诗歌,整理编订而成的。在北方黄河流域吟唱古老质朴的《诗经》三百年之后,南方的长江流域也高歌出了浪漫瑰丽的《楚辞》。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人虽然接受北方的《诗》、《书》、《礼》、《乐》为代表的统治秩序、等级关系的政治与伦理思想,却不受“礼”教的束缚,始终保持着自身强烈的个性特征。将它真正发扬光大的战国伟大诗人屈原。屈原在楚国民谣的基础上开创了一种新的诗体,深受大家的喜爱。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离骚》,所以楚辞又称为骚或者骚体。后来的许多诗人承袭了屈原的风格,创作了大量的楚体词作品,后,西汉的刘向 将它们编辑成集,名为《楚辞》。

  • 2.2乐府诗集

    “乐府”,这个概念不是一句两句话能够说清楚的。秦朝统一天下后,设立了一个叫“乐府”的掌管乐器制作的工官。汉初是随秦制的,延续而形成了“乐府”机构。真正让“乐府”机构兴盛乃至完善的是汉武帝刘彻。 历朝历代有各类专家致力于“乐府”的研究和编辑,成果卓著的首推宋朝郭茂倩编撰的《乐府诗集》,称得上古代乐府学集大成之作。在《乐府诗集》中他将上古至唐五代(除《诗经》、《楚辞》之外)流传的绝大多数歌诗收集整理,明确的划分为十二类别,这种划分至今仍被沿用。

  • 2.3宋元明清诗词歌曲的世俗化发展

    唐诗、宋词是我们经常听到的一种对那个朝代最具代表性诗歌的一种称谓。可见宋代的词体是最具代表性的。本小节主要了解宋词体歌曲、元散曲和明清小曲各自的特点以及中国诗词歌曲的世俗化发展脉络。

  • 第三章作为艺术歌曲题材的中国诗歌的发展

    1920年代之前的中国,“艺术歌曲”这个名词还没有出现过。在反封建的五四运动的推动下,一大批具有民主主义思想、从海外学成归来以及由各大音乐院校培养出来的音乐家、作曲家,在创作中国诗词歌曲的时候,借用西方“艺术歌曲”的表现方式,将西方作曲技法与我国的民族化调式调性,节奏、伴奏、和声芝、曲式结构等元素结合于一体,使中国诗词歌曲在表现上更细腻含蓄,技巧上更严谨,格调清新高雅,富于意境,从而更符合我国的民族音乐传统、民族语言和民族审美。

  • 3.1“20世纪”以来作为艺术歌曲题材的中国诗歌的发展

    1920年代,留学德国的萧友梅博士从德文中翻译出“艺术歌曲”这个词,随后这一名词成为音乐界的专业术语。 有学者认为,中国艺术歌曲是西乐东渐的产物,出现在1920至1930年代,以青主、黄自等一批海外留学归来的作曲家,依据德奥艺术歌曲的作曲技法,结合我国古今诗词而创作出来的一批作品为代表。 我们从将新明主主义革命时期、民主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后这三大块来谈一谈“20世纪”以来作为艺术歌曲题材的中国诗歌的发展。

  • 第四章中国古诗词歌曲的风格解析、呈现方式

    中国古诗词歌曲的风格多样、呈现方式也多种多样,本章将从风格和呈现以及现代人对中国古诗词歌曲的把握和演绎三个方面来解读。

  • 4.1中国古诗词歌曲的风格解析

    关于“风格”的含义,黑格尔曾在《美学》第一卷中赋予它“作风”和“风格”两种不同的意义,朱光潜在注解里说:“作风是个别作家们特有的,风格是某一种艺术所特具的表现方式。例如绘画和雕刻因所用媒介不同,在风格上也就不同。”王朝闻在《美学概论》一书中更为全面的解释是:“艺术风格作为一种表现形态,有如人的风度一样,它是从艺术作品的整体上所呈现出来的代表性特点,是由独特的内容与形式相统一,艺术家的主观方面的特点和题材的客观特征相统一所造成的一种难于说明却不难感觉的独特风貌。” 本小节将从个人风格、时代影响地域影响以及民族的影响这四个方面来说一说古诗词歌曲的风格。

  • 4.2中国古诗词歌曲的其它呈现方式

    中华民族的文化是以诗乐为传统的,诗歌一经产生就被原始先民吟诵着,吟诵既是一种创作过程,又是一种传播方式。由此可以说,吟诵是中华民族文化起源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除了吟诵,中国古诗词歌曲的呈现方式还有学堂乐歌以及流行歌曲。

  • 4.3现代人对中国古诗词歌曲的把握和演绎

    中国诗词歌曲从词曲结合的角度来看,大致包括三大类: 一是由古人创作并流传至今的古代歌曲,如《关雎》、《胡笳十八拍》、《阳关三叠》等。 二是由古代人作词,现代作曲家所谱的艺术歌曲,如《春晓》、《别亦难》、《大江东去》等。 三是词曲都是由现代人创作的,格调雅致的艺术歌曲。如《玫瑰三愿》、《教我如何不想她》等。 中国诗词歌曲所涵盖的内容非常丰富,本小节着重从以下三方面来解析现代人对中国古诗词歌曲的把握和演绎: 一、深入了解作品的相关背景知识的整体情感和内涵 二、仔细分析作品的音乐本体 三、灵活地运用演唱技术表现不同的作品

  • 第五章发声器官以及中国诗词歌曲的不同唱法

    想要唱好中国诗词歌曲我们必须要了解我们的发声器官以及不同唱法的技巧特点。本章着重从这两个方面入手,谈一谈如何运用技巧演唱不同类型的中国诗词歌曲。

  • 5.1发声器官的简介

    声音的形成是发声器官协调工作产生的生理现象,这个现象的产生是气息运动和声带振动所形成的物理现象,但歌唱的发声运动又和我们平时说话的发声有所不同,因而歌唱发声又是一个物理的声学、音响学现象。而进行歌唱艺术实践又是一个复杂丰富的心理活动过程,因此我们的歌唱运动可以说是生理、物理、心理“三位一体”的行为。

  • 5.2中国诗词歌曲三种唱法及发声技巧

    自从中央电视台举办的第二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将参赛选手按美声、民族、通俗分组进行评比以来,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的概念就这样约定俗成了,并影响至今。本小节将从这三种唱法入手带大家了解中国诗词歌曲三种演唱方法的技巧运用。

  • 第六章民族唱法的中国诗词歌曲赏析

    我们现在所说的“中国民族声乐作品”主要是指我国传统的民族民间音乐或是至今仍在人民群众中活跃着的,以传统艺术形式为依据的新民族声乐作品。 在这个章节课上我们将要主要学习、赏析以下几类民族声乐类别的 一、地方民歌 二、民族歌剧选段 三、中国诗词歌曲 四、戏曲民歌

  • 6.1民族唱法概述

    经过了几带民族声乐教育家们的不懈努力以及我们深厚的群众基础,我国的民族声乐正一步步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为越来越的外国音乐爱好者所熟悉和喜爱。 中国民族声乐在演唱上要非常注重科学性,避免用掐、挤、喊的演唱方式来表现作品,圆润、张弛有度、通畅的声音才有利于表现我们的风格想,而掐、挤、喊不是中国民族声乐的科学演唱方法。

  • 6.2赏析歌曲《忆江南》

    这是一首旋律取自《碎金词谱》的一首作品,由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作词,杨霖希谱。这首作品充满了江南水乡的特色,在引子部分,演唱要充满意境的表达。上板之后,速度保持中速,演唱时咬字亲切平和,气息舒缓。末句“能不忆江南”是表达作者对江南的忆念之情,作曲者用上行的旋律使音区提高,对气息的考验也尤为重要,演唱者要注意饱满的情绪,对江南赞美之情在歌声中洋溢出来。

  • 6.3赏析歌曲《声声慢》

    《声声慢》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一首震动词坛、家喻户晓的名作。由著名作曲家徐沛东所谱。词作表面上描写一个女人的愁苦,实际上是抒发国破家亡、天涯沦落的悲苦,具有时代色彩。 在音乐的描写上,歌曲有以下几个特点: 1、前奏和间奏皆有离调和转调,但是在衔接到歌曲演唱部分时非常自然和巧妙; 2、歌曲的编配中运用了多处半音和声,造成一种凄苦悲愁的感觉, 3、歌曲的主干音取材于古谱,但是却有后期加工和改编,融会贯通,紧扣主题,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全曲以接近口语的朴素清新的语言谱入新声,写尽了作者晚年的凄苦悲愁,是一首个性独具的抒情名作。

  • 6.4赏析歌曲《幽兰操》

    本曲是唐代著名诗人韩愈应和孔子而写的同名之作。尽管只有短短的六十四个字,却韵味十足。 该曲分为三阙,层次与主题明确,音乐旋律是以“按字行腔”的原则写成。一字一音的词曲结合连绵不断,始终像低语一样在中声区展开,仿佛来自于心灵深处的感叹。 演唱中要突出古曲的韵味,上中下三阙演唱时需层次分明。

  • 6.5赏析歌曲《春晓》

    《春晓》是黎英海先生为唐代大诗人孟浩然的名作《春晓》所谱的艺术歌曲。 《春晓》是一首惜春诗,看似极为口语化,却有优美的韵致。诗人从听觉的角度描绘了雨后春天早晨的景色,不知清晨,但是却知道报晓的鸟儿鸣叫;知道春风春雨的光顾,却不知道落花多少。诗人就是这样在反复周折的句式中来描写大好春光的,将春天的景物展现给读者。抒发了诗人内心萌发的深厚春意,墨淡而意浓,景美而情切,并且给人留下鸟啼无意,而落花有情的不尽韵味。春天在诗人的笔下是活灵活现生机勃勃的。 从音乐曲式上看,它是两段体结构。前有引子中间有过渡句,后有尾声。 第一段中的前两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演唱的要平稳,安静。三四句“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虽然音高上是8度的跳进,却要运用弱音技巧处理,演唱出精致、透亮的音色。来表现一种宁静、空灵的意境。过渡句的“哦”要轻柔切有棱角,吟唱出惋惜的情感。 第二段是原诗的三四两句做了两次反复,作曲家使用了严格模进的手法,并加厚了它的和声,仿佛再现了春雨打在花儿上的情景,很好地体现了春风、春雨、啼鸟、落花这些诗人倾诉情怀的对象,给我们带来了审美愉悦,这时要唱出一种恍惚茫然又惆怅的感觉。 尾声部分是原诗最后一句的两次同音却横跨八度的反复,高八度的弱唱,以表现意境的悠远、空灵。

  • 6.6赏析歌曲《阳关三叠》

    这首《阳关三叠》所选的《送元二 使安西》是王维送朋友“元常”(因在元常家排名第二故称其“元二”)出使唐代的安西都护府(今西北新疆地区)时作的诗。 因为全首诗只有四句,每句的字数相同,唱起来有些单调,因此乐工们常将诗句叠唱(反复唱几遍),因此有了“阳关三叠”的名称。阳关三叠的唱法,据宋朝苏轼的记载,方式是这样的: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客舍青青柳色新;(一叠) 劝君更尽一杯酒, 劝君更尽一杯酒,(二叠) 西出阳关无故人, 西出阳关无故人。(三叠) 到了明朝,唱法又有改变。明朝人田艺蘅有“阳关三叠图谱”,列举三种不同唱法,有一种是这样的: 渭城朝雨浥轻尘,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一叠)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二叠)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三叠)

  • 6.7赏析歌曲《黄鹤楼》

    此曲是著名作曲家刘文金先生于1988年完成的,歌词部分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家喻户晓的名作。歌曲旋律优美、意蕴悠长,雅俗共,是古诗词艺术歌曲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曲目。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旋律运用了传统的中国五声音阶调式,旋律为D宫调式,在创作上融入了中国诗词的韵律和吟诵感,极大程度地保留了中国古代音乐的风貌。 整首歌曲有很多的装饰音,并融入了中国的传统戏曲音乐元素,具有浓郁的民族色彩,使得此曲演唱起来更有古诗词的韵味,也使演唱者可以更容易的把握这首古诗词的意境。全曲格调高雅,回味无穷。

  • 6.8赏析歌曲《长相知》

    《长相知》是作曲家石夫以汉代乐府民歌《上邪》为词所谱的歌曲。《上邪》为《铙歌十八曲》之一,属乐府《鼓吹曲辞》。虽然在岁月的流逝中,乐谱已经丢失,但留存下来的诗句却体现出汉乐府民歌感情激烈而直露的特色。 作曲家石夫为曹禺的话剧《王昭君》配写插曲时,选用了《上邪》诗句创作出了《长相知》这首优美、富有韵味的曲子。 《长相知》的音乐结构可分为两大段,借鉴了昆曲的音调作为旋律的主干线条,明朗舒展,又曲折柔婉,韵味独特。

  • 第七章红楼梦套曲赏析

    电视剧《红楼梦》的全曲是王立平的代表作。王先生在潜心研读原著后,经过慎重选词和反复推敲,没有用任何现成的素材,纯粹按《红楼梦》本身的内容,运用了今人所能理解的全新的、只属于《红楼梦》的音乐语言,呕心沥血,历时四年半,创作出《枉凝眉》、《葬花吟》、《红豆曲》、《秋窗风雨夕》等曲子,都堪称传世经典。

  • 7.1赏析歌曲《枉凝眉》

    《红楼梦》中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警幻仙曲演红楼梦”中,警幻仙子让人给贾宝玉演唱了十二首曲子,预示了金陵十二钗的命运。其中第三首即是《枉凝眉》。这首曲子说的是宝玉和黛玉,歌颂了宝、黛之间纯洁无暇的爱情。这首乐曲树立起整部《红楼梦》音乐的形象,预示着宝玉、黛玉“木石前盟”的悲剧结局,与预照宝玉、宝钗“金玉良缘”结局的《终身误》遥遥相对。

  • 7.2赏析歌曲《红豆曲》

    《红豆曲》不能作为普通的相思小曲理解,实际上他是在唱他的情人林黛玉。试把《红豆曲》中的字句同黛玉的《葬花词》、《题帕诗》等对照起来读,把《红豆曲》的内容同黛玉平日的行状对照起来看,就可知道句句是在唱黛玉。即便在外面饮酒狂欢时,他也忘不掉意中人。 《红豆曲》的旋律和节奏借鉴地方说唱曲艺的一字多音,如第一句“滴不尽”的“尽”,和“抛红豆”的“豆”字,演唱时要使用拖音,歌曲具有很、明显的地方曲艺的特点,生动、亲切,极有韵味。

  • 7.3赏析歌曲《分骨肉》

    《分骨肉》是曹雪芹的词,由我国著名作曲家王立平所谱。这首歌曲生动地寄托了探春对亲人深深的眷恋之情。歌词简短而感人,旋律婉转而缠绵,展现了探春的精干大气却骨肉分离的空悲切,乐曲大起大落、委婉凄厉而动人心魄。 此曲的结构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番风雨路三千”到“各自保平安”重于叙述,用忧伤的语气劝慰亲人。而“奴去也”这几句旋律感觉空灵脱俗,用音乐歌唱的形式极佳的诠释了贾探春远嫁时一种悲伤和无奈的意境。在演唱时可以多使用胸腔共鸣,音色可偏暗一些,以凸显人物灰暗的心情。

  • 7.4赏析歌曲《聪明累》

    《聪明累》写的是王熙凤。王熙凤是十二钗里戏份最多的人物。曲子主要写王熙凤耍尽权谋机变,弄得贾府一败涂地,也害得自己落了个“悲辛”的凄惨下场。 从演唱的情感表达上来看,歌曲的魅力之处就在于它能走进人的内心深处,引起共鸣。在演聪明累时,要注意把握节奏速度,把对王熙凤的机关算尽反算了卿卿性命的惋惜唱出来。

  • 7.5赏析歌曲《晴雯歌》

    这首虽然是以女声齐唱出现在电视剧中,但独唱也是很好听的。晴雯歌的配乐有一大特点,就是突出旋律,全曲富于变化,音乐形象饱满突出,将晴雯的古灵精怪很好的诠释了出来。 晴雯歌的成功在于它全曲“晴雯般的”旋律,晴雯聪明灵巧,清纯美丽等特点曲作家都用音乐语言描绘了出来,如此恰如其分以至于我们一听到这首乐曲就能想象出晴雯的模样。而因为该曲是红楼梦套曲中唯一一首较为优美轻松的歌曲,在电视剧的热闹欢快场景中我们常常能听到它作为背景音乐。

  • 7.6赏析歌曲《葬花吟》

    这首作品是用的曹雪芹的词,由我国著名的作曲家王立平谱曲的。钢琴伴奏由曲尾最高潮的乐句作为前奏,开门见山,将悲怨之情带入。前奏中,行云流水般的琶音仿佛是载着残花和几处沁着芳魂的流水,又似满天飘飞的落花,把葬花的情景、气氛渲染得生动感人。紧接着,随着一句过渡乐句,乐曲放慢速度,黛玉葬花的凄凉之景吟唱而出。 整首作品的旋律特点是频繁运用了符点节奏。既委婉凄凉,又仿如泣时的哽咽,听来更为如泣如诉。而其中的切分节奏型也是生动形象,就如黛玉的脚步,一步三顿,憔悴无力的走入花丛。

  • 7.7赏析歌曲《题帕三绝》

    《题帕三绝》在原著中是林黛玉有感于宝玉所赠的两方手帕提笔所写。诗句虽悲切哀婉,但是精美之极,有感而生,由心而生,作曲家深解其意,在给《题帕三绝》谱曲时,非常注重音乐的线条和色彩,旋律上借鉴了很多古琴的揉弦,体现了优雅古朴、委婉细腻的艺术特色,立意与形式皆美。

  • 7.8赏析歌曲《紫菱洲歌》

    《紫菱洲歌》的背景是晴雯被逐,芳官被撵,五儿遭驱,大观园转眼间到了前所未有的悲凉寂廖之秋。贾府二小姐迎春亦搬出了大观园,即将嫁人离去。《紫菱洲歌》体现了宝玉无比惆怅之情。 钢琴伴奏运用简洁、清静的编配,渲染出悲凉的气氛。几个分解琶音和若干倚音,生动地将凄冷渲染出来,幽怨深远表露无遗。 全曲在演唱时应注意:“以字领腔”的特点,一字多音时必须做到委婉而连贯,以显绵绵之情意。

  • 7.9赏析歌曲《秋窗风雨夕》

    《秋窗风雨夕》是红楼梦里林黛玉继《葬花吟》和《琵琶山绝句》之后,写下的又一重要诗作,这首诗出现在小说的第四十五回,所谓”秋风秋雨愁煞人”,光从题目上看,有秋风有秋雨,而且是晚上,一看就知道跟”愁”有关,我们知道春末夏初落红满地的时候,黛玉写过葬花的歌,表达她对美丽生命的强烈的爱和珍惜。

  • 7.10赏析歌曲《叹香菱》

    这首作品的词出自曹雪芹的红楼梦,曲则由著名作曲家王立平所谱。由于这首作品是以香菱这个人物的悲惨命运为写作背景的,要想唱好这首作品,我们首先要了解一下香菱是个怎样的人,为什么《红楼梦》里这么多丫鬟,曹雪芹会将她也作为较重要的角色来写呢?

  • 第八章爱的史诗赏析

    《爱的史诗》是宋祖英发行于2013年10月28日的全新古诗词音乐大碟。 同时集结了余隆、徐沛东、金铁霖、陈道明、濮存昕、孟勇、崔静、谭苗、金宇平等各界大师的倾情加盟,不仅如此,音乐内外还有包括诗经、楚辞、南朝乐府民歌、李白、孟郊、苏轼、李清照、柳永、陆游以及汤显祖等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各界大师集结。 2015年,专辑获得第57届格莱美奖”最佳混响音专辑“提名。

  • 8.1赏析歌曲《行香子》

    这首作品的词是出自南宋诗人李清照,由作曲家徐沛东所谱。是一首七声清乐D羽调式的作品。 这首词通过对菊花、重阳、黄昏、秋凉等意象表达了作者对亡夫深切的思念和生死离别的孤凄心境,节奏感强,充满韵律美。女主人在百感交集,格外情伤中倾听着长夜漫漫里捣衣、蛩鸣、滴漏声组成的哀婉交响曲,更添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悲苦之情。

  • 8.2赏析歌曲《游子吟》

    这首作品的词是出自唐代诗人孟郊,由作曲家龙伟华所谱。 这是一首六声加清角E宫调式的作品。孟郊在诗中亲切而真淳地吟诵了一种普通而伟大的人性美——母爱,千百年来引领了无数读者的共鸣。诗中通过一位老母亲为即将远行的孩子缝补寒衣的情景,表达慈母一片深笃之情朴素自然,亲切感人。

  • 8.3赏析歌曲《钗头凤》

    这首作品的词是出南宋时期著名诗人陆游,由作曲家杨歌阳所谱。 这是一首七声清乐A羽调式的作品,陆游年轻时与美丽多情的唐琬结婚彼此相爱笃深,却迫于母亲和封建礼教的压力,不得不离婚另娶;唐琬也只好含泪改嫁。后来陆游与唐琬在沈园偶然相遇,唐琬嘱家僮送去一份酒肴,以示眷恋之情。陆游提笔在一堵粉墙上写下悲痛欲绝的词,即这首传送千古的《钗头凤》。唐琬看了之后,也和了一首相同词牌名的词。

  • 8.4赏析歌曲《西洲曲》

    这首作品的词出自南朝的乐府民歌,由作曲家方石所谱。是一首七声清乐E宫调式的作品。因为《西洲曲》刻画了一个少女思念情侣的炽热而微妙的心情。它以这位少女的情侣用“忆”的方式来抒写,全诗都做男子诉说的口气。展现这位少女从初春到深秋,从现实到梦境,对钟爱之人的苦苦思念,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感情色彩。

  • 8.5赏析歌曲《江城子》

    这首作品的词出自北宋的苏轼,曲由作曲家王钢所谱,这是一首七声雅乐A羽调式、七声清乐A羽调式的作品。 他的这首《江城子》是一首感情深挚的悼亡词,词作者苏轼通过记梦来抒写对亡妻真挚的爱情和深沉的思念,充满凄婉哀伤的曲调。苏轼与亡妻一别十年,岁月的流逝,生活的变迁,都没有冲淡诗人对妻子的一片深情,怀想至切,却生死相随不得一见,令人感叹。

  • 8.6赏析歌曲《牡丹亭》

    这首作品的词出自明代的汤显祖,由著名作曲家孟勇谱曲。 这是一首七声清乐G羽调式、七声雅乐G羽调式的作品,《牡丹亭》是一部爱情剧,讲述少女杜丽娘长期深居闺阁中,梦里与书生柳梦梅幽会,又因情而死,最终还魂复生,与柳梦梅在人间结成夫妇的故事。作者让剧中的青年男女为了爱情,出生入死,表达了浓厚的浪漫主义情怀,同时赋予了爱情战胜一切,超越生死的巨大力量。

  • 8.7赏析歌曲《念奴娇·赤壁怀古》

    这首作品的词出自北宋的苏轼,曲由著名作曲家印青所谱。 这是一首五声♯C宫调式的作品。这首词抒发了词人苏轼对昔日英雄人物的无限怀念和敬仰之情,以及词人对自己坎坷人生的感慨之情。作者吊古伤怀,借古之英雄豪杰思自己历遭之挫折,壮志难酬之际,以词作抒发了他内心忧愤的情怀。同时,全词气概宏伟,视野扩大,赞美壮丽山河,歌颂英雄人物,构成了豪放的基调。

  • 8.8赏析歌曲《一剪梅》

    这首作品的词是出自北宋诗人李清照,由作曲家唐永强所谱。是一首七声雅乐B变徵调式的作品。 这是一首倾诉相思、别愁之苦的词。作者在词中以女性特有的敏感捕捉稍纵即逝的真切感受,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思想感情,以素淡的语言表现出具体可感、为人理解、耐人寻味的东西。 演唱这首作品时切记不能太生硬,速度保持中、慢速,演唱时咬字亲切平和,位置统一在头腔的高位置上。气息要宽广、舒缓。演唱者要注意真实、浓郁的情绪,将歌曲的情感充分表达出来。

  • 8.9赏析歌曲《越人歌》

    这是一首五声G宫调式的作品,作品的词题为先秦词,由刘青作曲,是一首古词新曲的楚辞作品。 《越人歌》是一首美丽的情诗。一天,一位古越族人和楚国王子在湖上同游,为表达对楚国王子的倾慕之意借周围的自然美景即兴演唱的歌曲。因为演唱的是越语,楚国王子并未听懂,但却似乎领会了歌者的心意。

  • 8.10赏析歌曲《关雎》

    此曲是作曲家赵季平根据《诗经》中的《关雎》谱写的艺术歌曲。虽然《关雎》是以爱情为主题的,但在风格上它属于典型的雅乐歌曲,古时候多用于君王和贵族的宴会礼仪场合。因此,演唱时不能过于媚俗,速度上应从容,音量上做到均匀,才能吻合。 《关雎》是F大调,在曲式结构上采用了三段体(A+B+A)形式来创作,结构工整。前后部分完全重复,中间展开歌曲的高潮部分。歌曲的过门部分、引子独具艺术特色,采用五声音阶,一高一低的两句,似乎在倾诉表达内心的激动,每句最后使用的装饰音突出了古代音乐的特点。

  • 第九章流行唱法的中国诗词歌曲赏析

    本章课上我们将欣赏不同风格的流行唱法的古诗词歌曲并从歌曲的背景、情感内涵已及演唱重点、难点去解析学唱这些作品。

  • 9.1赏析歌曲《墨梅》

    这首《墨梅》的词是在元代诗人画家王冕的诗作上加以创作的。曲是作曲家刘洲先生所谱。是通俗歌曲的写法,作品的新颖之处在于,旋律运用了离调的写法。 在演唱时要将戏曲的咬字行腔运用到里面,显得作品独特美妙,不落俗套,整体的演唱要安静大气,将诗情画意融合其间,用深情赞美的音色把意蕴深邃的诗意表达出来。

  • 9.2赏析歌曲《痴情冢》

    这首歌由林海作曲,郭敬明填词,邓伦献唱的。这首歌融合了幽雅绵长的笛声,深情就在浅唱中完美地呈现出来。曲风比较柔和,听起来很是舒适,与此同时,这首歌有着很强的共情感,副歌部分一唱出来的时候,让人听见就极其容易的代入到情境之中去。 演唱这首作品时笑肌不要抬得过高,要区别于民族、美声唱法的咬字方式。用最自然、平实的演唱方式去演绎。用声上不可太实,要尽量用半声去演唱。

  • 9.3赏析歌曲《送别》

    《送别》,是一首由艺术家李叔同作词的中文歌曲。历经几十年传唱经久不衰,成为经典名曲。《送别》,曲调取自约翰·P·奥德威作曲的美国歌曲《梦见家和母亲》。 二十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送别》是作为在新式学堂中教授的学堂乐歌,广为传唱,受到大众的深爱;演唱的情感表达上来看,歌曲的魅力之处就在于它能走进人的内心深处,引起共鸣。在演唱越人歌时,要注意把握节奏速度,不可过快。

  • 9.4赏析歌曲《在水一方》

    《在水一方》,这首作品由琼瑶填词,林家庆谱曲,是琼瑶1975年时为她的电影《在水一方》谱写的同名主题歌。《在水一方》这首现代诗词不同于我们前面赏析的那些古诗词,它的创作年代更贴近我们现代人的生活,意思也更为浅显。但曲调却没有使用中国古代的传统五音,用了大众接受度较高的流行音乐创作手法,为作品增添了一分神秘的异域色彩,更好地体现了“柔”这个主题。

  • 9.5赏析歌曲《教我如何不想她》

    此曲是作曲家赵元任依据1920年刘半农先生在在伦敦时写的一首白话诗《教我如何不想她》为词而谱得曲,这首白话诗在30年代中国青年知识分子中广泛流行。诗歌中还首创了“她”字。 这首歌曲赵元任先生借用了西洋作曲中转调的方法,并巧妙的将京剧西皮原板过门音律融入旋律中。使这首作品中西特色兼具,充分表达了诗中的浪漫意境。 演唱这首作品时,气息应自然流畅,表现出层层递进的情绪,来展现作者的思乡情怀。

  • 9.6赏析歌曲《但愿人长久》

    此曲是台湾音乐人梁弘志以苏轼的《水调歌头》为词所作的《但愿人长久》这首歌曲。 在大自然的景物里,月亮是很有浪漫色彩的,它很能启发人的艺术联想。一钩新月,会让人联想到初生的萌芽的事物;一轮满月,会让人联想到美好的圆满的生活;月亮的皎洁,又会让人联想到光明磊落的人格。在月亮身上集中了人类许多美好的理想和憧憬。月亮简直被诗化了!苏轼是一个性格很豪放、气质很浪漫的人。当他在中秋之夜,大醉之中,望着那团圆、婵娟的明月,他的思想感情犹如长了翅膀一般,天上人间自由地飞翔着。 此曲的曲调没有使用中国古代的传统五音,用了大众接受度较高的流行音乐创作手法,传唱度很高。

  • 开始学习
  • 第一章  作业测试
    第一章 中国诗词歌曲概论

    1.1 中国诗词歌曲的起源

    视频数1
  • 第二章  作业测试
    第二章 中国诗歌的繁荣与发展

    2.1 诗经、楚辞

    2.2 乐府诗集

    2.3 宋元明清诗词歌曲的世俗化发展

    视频数4
  • 第三章  作业测试
    第三章 作为艺术歌曲题材的中国诗歌的发展

    3.1 “20世纪”以来作为艺术歌曲题材的中国诗歌的发展

    视频数1
  • 第四章  作业测试
    第四章 中国古诗词歌曲的风格解析、呈现方式

    4.1 中国古诗词歌曲的风格解析

    4.2 中国古诗词歌曲的其它呈现方式

    4.3 现代人对中国古诗词歌曲的把握和演绎

    视频数3
  • 第五章  作业测试
    第五章 发声器官以及中国诗词歌曲的不同唱法

    5.1 发声器官的简介

    5.2 中国诗词歌曲三种唱法及发声技巧

    视频数2
  • 第六章  作业测试
    第六章 民族唱法的中国诗词歌曲赏析

    6.1 民族唱法概述

    6.2 赏析歌曲《忆江南》

    6.3 赏析歌曲《声声慢》

    6.4 赏析歌曲《幽兰操》

    6.5 赏析歌曲《春晓》

    6.6 赏析歌曲《阳关三叠》

    6.7 赏析歌曲《黄鹤楼》

    6.8 赏析歌曲《长相知》

    视频数8
  • 第七章  作业测试
    第七章 红楼梦套曲赏析

    7.1 赏析歌曲《枉凝眉》

    7.2 赏析歌曲《红豆曲》

    7.3 赏析歌曲《分骨肉》

    7.4 赏析歌曲《聪明累》

    7.5 赏析歌曲《晴雯歌》

    7.6 赏析歌曲《葬花吟》

    7.7 赏析歌曲《题帕三绝》

    7.8 赏析歌曲《紫菱洲歌》

    7.9 赏析歌曲《秋窗风雨夕》

    7.10 赏析歌曲《叹香菱》

    视频数10
  • 第八章  作业测试
    第八章 爱的史诗赏析

    8.1 赏析歌曲《行香子》

    8.2 赏析歌曲《游子吟》

    8.3 赏析歌曲《钗头凤》

    8.4 赏析歌曲《西洲曲》

    8.5 赏析歌曲《江城子》

    8.6 赏析歌曲《牡丹亭》

    8.7 赏析歌曲《念奴娇·赤壁怀古》

    8.8 赏析歌曲《一剪梅》

    8.9 赏析歌曲《越人歌》

    8.10 赏析歌曲《关雎》

    视频数10
  • 第九章  作业测试
    第九章 流行唱法的中国诗词歌曲赏析

    9.1 赏析歌曲《墨梅》

    9.2 赏析歌曲《痴情冢》

    9.3 赏析歌曲《送别》

    9.4 赏析歌曲《在水一方》

    9.5 赏析歌曲《教我如何不想她》

    9.6 赏析歌曲《但愿人长久》

    视频数6
  • 期末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