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丝路瑰宝
世界各族人民用劳动与智慧创造了纺织生产技术。中国作为人类文明发祥地区之一,织造技艺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涌现出无数瑰丽的纺织产品,并沿着丝绸之路向世界传播了璀璨的纺织文明。随着时代和科技的发展,大量技艺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部分精湛的织造技艺得以保存至今,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活态灵魂”,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珍贵记忆,承载着独特而丰富的地域文化和民族精神。
-
●1.1织造简史与非遗传承
公元前5000年,世界各文明发祥地都已就地取材开始纺织生产。纺织技术在历史上经历了手工机械化、大工业化两次重大飞跃。我国纺织生产的发展历经公元前22世纪及以前的原始手工纺织时期、公元前21世纪-公元1870年的手工机器纺织时期和1871年以后的动力机器纺织时期。织造技术经过“手经指挂”、综版织造、综杆织造、多综多蹑织造、束综提花织造等发展历程,体现着人类文明不断进步的智慧,也留下了各种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
●1.2织造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
织造技艺承载着广大劳动人民的非凡智慧,一经一纬牵动着国家发展与人民幸福。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云锦、宋锦、缂丝、绫绢、杭罗、杭锦等在内的南京云锦木机妆花手工织造技艺和中国传统桑蚕丝织技艺入选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各类国家级以及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异彩纷呈。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相继成立。保护与传承工作不断开展,同时也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参与。
-
●1.3现代织锦与创新发展
本节由中国现代织锦创立人亲自向大家介绍现代织锦的概念、与他锦种的区别、在艺术表现和织造工艺创作中的创新。以丰富的图文与视频深入浅出地阐述现代织锦是如何采用现代数字化技术,突破现有的传统织锦的局限,以有限的几种原色丝线,产生数以千计的色彩变化,表现千变万化的图案风格。
-
第二章现代织造工艺
织造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可以说,织造工艺代表着每个历史时期的科学技术水平。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织造工艺也日新月异。本章主要介绍现代织造工艺的基本工序。现代织造工艺一般包括络筒、整经、浆纱、穿结经、定捻和卷纬、并捻等准备工序,以及开口、引纬、打纬、卷取和送经等织造过程。
-
●2.1络筒
络筒是将前道工序运来的纱线加工成容量较大、成形良好、有利于后道工序(整经、无梭织机供纬、卷纬或漂染)加工或者便于销售、运输的半制品卷装筒子。在络筒工序中还可检査纱线条干均匀度,清除纱线上的疵点、杂质,以提高面料的外观质量,减少整经、浆纱、织造过程中的纱线断头。
-
●2.2整经
整经是将一定根数的经纱按工艺设计规定的长度和幅宽,以适宜的、均匀的张力平行卷绕在经轴或织轴上的工艺过程。整经工序使得经纱卷装由络筒筒子变成经轴或织轴。整经是十分重要的织前准备工序,其加工质量将直接影响后道工序的生产效率和面料质量。整经方式可分为分批整经、分条整经、分段整经、球经整经。
-
●2.3浆纱
未经上浆的经纱表面毛羽突出,纤维之间抱合力不足,在复杂机械力作用下,纱身起毛,纤维游离,纱线解体,产生断头;纱身起毛还会使经纱相互粘连导致开口不清,形成织疵,最后,正常的织造过程无法进行。通过浆纱,可赋予经纱抵御外部复杂机械力作用的能力,提高经纱的可织性,保证织造过程顺利进行。除股线、单纤长丝、加捻长丝、变形丝、网络度较高的网络丝外,几乎所有短纤纱和长丝都需要经过上浆加工。
-
●2.4穿结经
穿结经是穿经和结经的统称。穿经是把织轴上的经纱按面料上机图的规定,依次穿过经停片、综丝和钢筘。结经是将了机织轴上的经纱与新织轴上的经纱逐根一一打结连接,然后拉动了机织轴的经纱把新织轴的经纱依次穿入经停片、综丝和钢筘。穿结经是织前经纱准备的最后一个工序。
-
●2.5定捻、卷纬和并捻
经过加捻的纱线,特别是加强捻后,纤维产生了扭应力,在纱线张力较小或自由状态下,纱线会发生退捻、扭曲。为防止这种现象的产生,使后道加工顺利进行,必要时以定捻加工来稳定这些纱线的捻度。在有梭织机上,卷纬是把筒子卷装的纱线卷绕成符合有梭织造要求并适合梭子形状的纡子。并捻是将两根或多根细纱并合加捻成股线,它是股线面料或花式线面料的经纬纱准备工序之一。
-
●2.6织造
将经纬纱按面料的组织规律在织机上相互交织构成面料的加工称为织造。织造过程主要包括开口、引纬、打纬、送经、卷取“五大运动”。典型的织机工作流程为:织轴上的经纱绕过后梁,经过绞杆或经停装置后,在前方分成上下两层,形成梭口,引纬器将纬纱织入梭口,然后上下层经纱闭合并进一步交换位置,同时钢筘将纬纱推向织口,使经纬纱相互交织,初步形成面料。织轴不断放送适量的经纱,卷取辊及时将面料引离织口,使织造过程持续进行。
-
●2.7与企业家面对面
本节由现代织造企业总裁为大家实地授课,涉及面料设计、生产织造、一站式整体设计生产服务、市场、管理和未来发展等方面的理念。
-
第三章面料分析鉴别
面料品种繁多,外观千变万化,采用的纤维原料、纱线规格、组织结构、色纱排列、织造条件、后整理方法等等各不相同。为了更好地开展设计创新或产品定制,必须深入了解面料品种和具体规格,因此需要对面料进行细致全面的分析鉴别。面料分析有一定的步骤,并且在满足分析的前提下应该尽量节省面料的消耗。本章以机织面料为例,帮助大家了解分析鉴别的基本方法。
-
●3.1样品选取与初步判断
分析结果的准确程度与取样的位置、样品面积大小、正反面判断、经纬向判断等都有一定的要求。本节具体介绍上述几方面的判断依据和方法。
-
●3.2测定经纬纱密度与缩率
面料经纬纱密度的大小,直接影响面料的外观、手感、厚度、强力、抗折性、透气性、耐磨性、保暖性等物理机械指标,同时也关系到产品的成本和生产效率的高低。经纬密度的测定方法一般有直接测数法和间接测定法两种。纱线在形成面料后,由于交错屈曲,织造时所用的纱线长度大于所形成面料的长度。其差值与纱线原始长度之比值称作缩率。经纬纱缩率的大小对纱线的用量、面料的物理机械性能和面料的外观均有很大的影响。
-
●3.3分析纱线规格
纱线的粗细可用线密度来衡量。线密度的测定,包括比较测定法、称量法等。此外,正确、合理地选配各类原料,对满足面料的各项用途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对面料的经纬纱原料进行分析。主要有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个方面。定性分析是分析纱线由什么纤维原料组成,分析面料属于纯纺、混纺、还是交织的。定量分析是对面料中某种纤维具体百分含量进行的分析。
-
●3.4分析交织规律
在面料中经纱和纬纱相互交错或彼此沉浮的规律叫做织物组织。经纱盖住纬纱的为经组织点;纬纱盖住经纱的为纬组织点。用一个组织循环可以表示整个面料的织物组织。分析面料的经纬交织规律时,利用辅助工具,可采用拆纱分析法、局部分析法、或直接观察法。对于色织面料,还需分析组织循环和色纱排列循环的配合关系。
-
●3.5综合分析面料类别
随着分析的一步步进行,逐渐明确了面料样品的规格和基本信息。面料的品种五花八门、琳琅满目。本节介绍常用的分类方法,按构成面料的原料、面料用途、加工方法、织物组织等等可分别进行分类。
-
第四章面料设计方法
如何从无到有去构思、去设计、去实现创新面料?应确立主题方案,丰满作品内涵,给作品赋予一定的意义。还应根据设计方案中面料的具体品种、外观效果、结构特征以及合适的方法进行纱线的选用和织物组织的设计。织物组织千变万化,妙趣横生。此外,还需要根据面料的用途、性能与功能要求、生产工艺等方面进行工艺参数设计,以实现设计效果,保证顺利织造。
-
●4.1主题方案设计
通过对灵感的总结和归纳,确立面料设计主题方案,通过色彩、肌理、材料等等来表达作品的内涵与意义,并满足所需的用途。
-
●4.2纱线类型及特征
要将主题方案转化为面料作品实物,需要在原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常用的原材料为纱线。纱线的种类有很多,分类方法也有多种。本节内容主要按照纤维原料组成、纱线结构、纺纱系统、纺纱方法、纱线用途对纱线进行分类,并分别探讨它们的特征,帮助同学们更加准确地认识纱线,更好地实现面料设计方案。
-
●4.3 织物组织类型及特征
经纬材料需要通过织物组织来实现交织,形成面料;面料表面的肌理也正是织物组织外观效果的体现;同时,面料的色彩由经纬材料和织物组织共同作用而形成。最基本、最简单的是三原组织。以三原组织为基础加以变化或联合使用几种组织,可获得变化组织、联合组织。由若干系统的经纱、纬纱可构成复杂组织。综合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组织还可形成大提花组织。
-
●4.4织物组织设计方法
织物组织设计奇妙而有趣。其中有对比、对称、平衡、变化与统一等法则,各种常用的设计方法以及不同的排列方式。在设计实践的过程中还可以充分发挥想像力,不断创造出更多的方法。
-
●4.5工艺参数设计
工艺参数设计对面料产品质量、外观风格、性能功能、生产便利性等方面至关重要。主要可包括:原料的选择,纱线的规格,面料的密度与紧度,面料的织造缩率、染整缩率,面料的幅宽、匹长,总经根数,边纱根数,筘号,每筘穿入数,筘幅,排花,每花经纱根数,全幅花数、用纱量等。
-
第五章织机工作原理
织造,是一门经纬交织的艺术。本章主要介绍如何将设计好的方案绘制成上机织造工艺条件的图解,并控制织机各个机构的配合,进行最为关键的织造步骤,使经纱与纬纱按照设计好的组织结构规律交织成所需的面料。
-
●5.1织造原理
在机织面料形成过程中,把准备工序制备的具有一定质量和卷装形式的经纱、纬纱按设计好的组织结构规律和工艺要求交织成面料。这个过程包括五个最为关键的动作,称为织造的五大运动,即:开口、引纬、打纬、卷取和送经。
-
●5.2织机构造
世界各地的织机形形色色,但万变不离其宗,都通过开口、引纬、打纬等机构生产出实用而富有艺术气息的纺织品,是人类智慧的结晶。织机的五大机构与五大运动相对应。开口机构:根据面料组织结构,把经纱上下分开,形成梭口,以供引纬;引纬机构:把纬纱引入梭口;打纬机构:把引入梭口的纬纱推向织口,形成面料;卷取机构:把已经织好的面料引离织口,卷成一定的卷装;送经机构:按交织的需要供应经纱,并使经纱具有一定的张力。
-
●5.3上机图
上机图是表示面料上机织造工艺条件的图解。设计新的面料时都需要绘制上机图。上机图由组织图、穿筘图、穿综图、纹板图四个部分排列成一定的位置而组成。各组成部分都有相应的作用和画法。
-
第六章织造实践流程与方法
本章通过整个织造实践过程中的操作演示,手把手地教会纱线准备、整经、卷纬、穿综、穿筘、经纱梳理与张力控制等各个环节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不但详细介绍织机设备上的操作,而且展示了手工织造的操作方法。适用于有实验条件的高校学生,也广泛适用于有兴趣进行面料设计与创作的每一个人。
-
●6.1纱线准备
根据设计方案和织造设备的实际情况,在纱线准备方面主要需做好纱线选择、整经、卷纬的工作。在本节内容中,对于如何选择并合理搭配纱线品种,如何计算用纱量,如何根据设计要求进行高质量地整经,如何把纱线卷绕成符合有梭织造要求并适合梭子形状的纡子等方面的具体操作步骤与注意事项,均分别作了详细介绍与演示。
-
●6.2穿结经实践
在穿经实践过程中,需要进行穿综、穿筘、经纱梳理和张力控制等环节。本节对每个环节的操作步骤与注意事项进行了具体演示与详细介绍。
-
●6.3织造实践
在织机上进行设计织造实践时,可将前面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把设计创意转化为织造设备能够读取并执行的语言,输入到设备中,再按这些语言指令织出相应的面料。本节详细演示具体织造实践的操作步骤,使一根根纱线化身为华丽的面料,切身感受经纬交织的艺术。
-
●6.4手工织造
织造的方式多种多样,处处体现出人类的智慧。获得一块自己设计的精美面料,不一定都要通过复杂的大型机器。根据织造实践的基本流程和方法,利用织机模型、木框、纸板、棍子、尺子等身边随处可见的简易物品作为创作工具,可随时随地进行手工织造。只要掌握了织造的原理,无论采用哪一种方式,都可以巧妙地实现设计创意。
-
第七章创意织造
通过前面几章的学习,同学们已经探索了承载古今的织造技艺,分析了琳琅满目的面料种类,结识了变幻无穷的组织结构,也学会了整个流程的设计织造。在此基础上,本章旨在激发充满创意的奇思妙想,拓宽思维,创新方法,了解现代前沿科学技术与智能纺织品的融合创新,结合灵活多变的织造技法,为作品增光添彩,更具艺术及技术生命力。
-
●7.1创意织造概述
一个好的作品,可以心系古今中外,可以胸怀天地宇宙,也可以于细微处见精神。本节介绍如何从自然界中捕捉构思创意,从传统艺术中捕捉构思创意,从材料特性中捕捉构思创意等等。可以用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一颗乐于体验生活的心、一个勇于表达思想的头脑,发掘设计创意的无限可能性,用灵巧而勤劳的双手创造出美好而实用的艺术作品。
-
●7.2材料创意
材料的运用,在面料设计中极为重要。能用于创意面料的材料来源不局限于普通纱线,还可拓展至皮革、纸、包装袋、绳带、软管、竹木、功能纤维、有机玻璃、金属等等广阔的领域,并可利用各种工艺手段对材料进行预处理。我们还可以在设计过程当中,通过使用不同材料与组织结构和工艺参数的互相配合,排列组合出许多丰富并且具有创意性的面料效果。
-
●7.3面料科技创意
随着人们对纺织品功能性、舒适感及智能化提出更高的要求,在传统面料的基础上,运用现代前沿科学技术,融入科技感、多功能化和智能化等新型元素,使新一代纺织品向着前所未有的科技感体验和应用领域进一步发展。本节内容结合智能纺织品的主要类别、原理及开发案例,介绍面料科技创意的广阔空间,为同学们提供灵感与启发。
-
●7.4缂织
缂织的结构遵循通经回纬、纬纱显花、正反面相同等特点。在织造过程中可以自由变換色彩,随时修改和补充花纹,能尽情发挥个人的创造性。在具体的创意设计织造实践中,图案中的点,可由纬线在局部来回织造而形成。对于线条,主要有勾、绕的技法。而面的表现方法包括结、掼、戗等等。
-
●7.5蕾丝织
本节介绍并演示如何在手工梭织机上织造蕾丝效果。纬纱在一部分经纱范围内进行来回反复织造,达到所需行数时,按照一定的方向与顺序,再向相邻的下一部分经纱范围进行重复织造。蕾丝织侧重于疏密相间的配合,除了在整齐排列的经纱上进行局部织造,还可在经纱排列上进行分割和划分,使组和组之间形成一定的空隙和距离,获得更具镂空质感的面料。
-
●7.6换经
在织造进行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织机上原有的部分经纱无法满足新作品设计要求的情况。此时,为了避免花费大量时间精力与材料重新进行整经、穿综、穿筘,可以采用局部更换经纱的简便方法。该方法使得我们根据新的设计需求临时更换面料品种变得非常方便快捷。
-
●7.7编织
织造技术是经过很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从编结、编织逐步演进而形成的。编织是非常古老而富有生命力的一类技艺。本节主要介绍和演示如何用纬纱在经纱上通过缠绕、起圈、起绒等编织方式,表现出凹凸起伏的立体感。其中包括锁经编织法、栽绒编织法、簇绒编织法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