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训练学(西华大学)
运动训练学(西华大学)
1万+ 人选课
更新日期:2025/04/30
开课平台智慧树
开课高校西华大学
开课教师魏崧丞杨树杨俊敏沈林杨雪清杨爱华
学科专业
开课时间2025/01/21 - 2025/07/20
课程周期26 周
开课状态开课中
每周学时-
课程简介
运动训练学是研究运动训练规律以及有效组织训练活动行为的科学,是发轫于运动训练实践的本源性学科,是体育学理论体系中重要的核心学科之一。课程秉承继承与发展协同的理念,深入地阐述了运动训练的原则、内容、方法、负荷与安排等基本理论问题,从而指导运动训练从业者有效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同时,对大众健身、体育教学、军警安保、康复休闲等活动也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对体育院校各个专业的学生,更是对他们终生的职业生涯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最后还要强调一点,理论来源于实践,但最终服务于实践,而且实践与理论都在不断的发展,所以一定要在运动训练中践行训练理论。
课程大纲

在线教程

章节简介教学计划
运动训练学导言
登录后可预览视频
运动训练
杨俊敏
运动训练学
杨俊敏
不同层级的运动训练理论体系
杨俊敏
运动训练的辩证协同原则
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构成、变化与表现的基本规律
杨俊敏
运动训练原则体系
运动训练原则体系1
杨俊敏
运动训练原则体系2
杨俊敏
运动员竞技能力及其训练
运动员体能及其训练
体能与体能训练
沈林
力量素质1
沈林
力量素质2
沈林
速度素质1
沈林
速度素质2
沈林
速度素质3
沈林
耐力素质1
沈林
耐力素质2
沈林
耐力素质3
沈林
协调素质1
沈林
协调素质2
沈林
柔韧素质1
沈林
柔韧素质2
沈林
灵敏素质
沈林
运动员技术能力及其训练
运动技术的定义及其构成
沈林
运动技术的基本训练方法
沈林
运动训练技术的基本要求
沈林
运动员战术能力及其训练
运动战术的定义及其构成
沈林
运动战术的基本训练方法和基本要求
沈林
运动员心理能力及其训练
运动员心理能力的定义及其构成
杨俊敏
目标设置技能
杨俊敏
想象技能训练
杨俊敏
放松技能训练
杨俊敏
注意技能训练
杨俊敏
意志品质训练
杨俊敏
心理训练方法的基本要求
杨俊敏
运动员知识能力及其训练
知识能力概述
杨俊敏
知识能力的获得与提高及应用
杨俊敏
运动训练方法及其应用
运动训练方法概述和控制方法
杨俊敏,沈林
操作性训练方法
操作性训练方法1
沈林,杨俊敏
操作性训练方法2
沈林,杨俊敏
运动训练基本手段
杨俊敏,沈林
运动训练负荷及其设计与安排
运动训练负荷概述
魏崧丞
运动训练负荷的设计基础
魏崧丞
运动训练负荷的设计与安排
运动训练负荷的设计与安排1
魏崧丞
运动训练负荷的设计与安排2
魏崧丞
运动训练负荷的监控与评定
运动训练负荷的监控与评定1
魏崧丞
运动训练负荷的监控与评定2
魏崧丞
运动训练负荷的项群特征
魏崧丞
运动训练过程与训练计划
运动训练过程的基本构架
沈林
运动训练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制定训练计划的必要性与认知要点
沈林
各层级训练计划的制定1
沈林
各层级训练计划的制定2
沈林
运动训练过程的调控
沈林
教练员职责与教练行为
教练员的认知与执教
沈林
教练员的知识与能力及领导行为
沈林
  • 第一章运动训练学导言

    本章从运动训练活动的定义、竞技价值以及主体谈起,论及运动训练学理论的定义、研究任务与基本学科特征,并进而从理论覆盖领域大小的不同,将其分为一般训练理论、项群训练理论和专项训练理论三个层面。本课程属涵盖所有运动项目共同特征的一般训练理论层面。

  • 1.1运动训练

    本节论及了运动训练活动的定义、竞技价值以及主体。

  • 1.2运动训练学

    本节论及了运动训练学理论的定义、研究任务与基本学科特征及其理论体系。

  • 1.3不同层级的运动训练理论体系

    从理论覆盖领域大小的不同,将运动训练学理论分为一般训练理论、项群训练理论和专项训练理论三个层面。本课程属涵盖所有运动项目共同特征的一般训练理论层面。并重点介绍了项群训练理论。

  • 第二章运动训练的辩证协同原则

    本章首先明确指出,在以发展与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为直接任务的运动训练活动中,要严格遵循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构成、发展与表现的客观规律。以上述规律为根本依据,提出了运动训练的辩证协同原则。包括:导向激励与健康保障原则、竞技需要与区别对待原则、系统持续与周期安排原则以及适宜负荷与适时恢复原则,进而阐述了每项基本原则的内涵,科学基础与组织实施的训练学要点。

  • 2.1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构成、变化与表现的基本规律

    本节重点论述了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构成、发展与表现的客观规律。

  • 2.2运动训练原则体系

    本节对导向激励与健康保障、竞技需要与区别对待、系统持续与周期安排、适宜负荷与适时恢复,这四对辩证协同原则的内涵,科学基础与组织实施的训练学要点进行了阐述。

  • 第三章运动员竞技能力及其训练

    本章将对竞技能力中的体能、技术能力、战术能力、心理能力以及知识能力的内涵、结构特征、训练方法、训练要求,展开深入讲解。依循由浅入深、逐层递进式的课程逻辑,引导同学们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本章内容的和学习。在学习时,应结合运动专项及运动训练的实例,理解竞技能力五要素训练的方法与要求。另外,需要注意各种能力间都是相互关联的,训练时要思考和密切观察训练方法对运动员整体竞技能力的影响,不断提高训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 3.1运动员体能及其训练

    本节将对运动员竞技能力体能的内涵及构成要素进行讲解,重点是对力量、耐力、速度、柔韧、灵敏、协调诸素质的内涵、分类及其基本训练方法进行阐述。

  • 3.2运动员技术能力及其训练

    本节对运动技术能力的构成要素和训练方法以及其决定要因素及评价方法进行了系统阐述。

  • 3.3运动员战术能力及其训练

    本节阐明了运动员战术能力的构成、特征、评价和训练的方法及要求,同时也阐述了学习时应重点掌握战术能力的形成特点以及决定因素。

  • 3.4运动员心理能力及其训练

    心理能力及其训练不可忽视,它对提高运动员成绩表现的稳定性以及完善运动员的人格,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本节对运动员心理能力的概念内涵及构成要素,以及训练方法和基本要求做了阐述,同学们可以结合自身的专项特点和运动训练实例进行学习。

  • 3.5运动员知识能力及其训练

    知识能力对于丰富运动员的体能、技战术以及心理训练,具有很大的辅助和促进作用,更是对他们终身的职业生涯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本节对运动员知识能力的概念内涵及构成要素,以及训练方法和基本要求做了概要阐述。

  • 第四章运动训练方法及其应用

    本章主要包括运动训练方法概述、运动训练基本方法、运动训练控制方法和运动训练基本手段等主要内容。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同学们理解运动训练控制方法的主要特点,旨在掌握和科学应用运动训练方法的知识体系,提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水平。

  • 4.1运动训练方法概述和控制方法

    本节运动训练方法概述主要阐述了训练方法的基本定义与意义、分类依据、要素与功能;运动训练控制方法主要阐述三种控制性训练法的基本定义、结构特点及其应用方式。

  • 4.2操作性训练方法

    运动训练基本方法主要阐述八种操作性训练法的基本定义、主要分类和应用方式。

  • 4.3运动训练基本手段

    运动训练基本手段,主要阐述训练手段的基本功能与结构、基本类型与应用。

  • 第五章运动训练负荷及其设计与安排

    本章在简要介绍运动负荷及其构成要素、功能与分类的基础上,重点介绍训练负荷设计与安排的依据,一般方法和要求,基于不同训练目的的训练负荷设计模式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对不同项群训练负荷特征做了概括总结,对不同项目的运动员,不同时期的训练负荷诊断、评价、监控的指标和基本方法作了介绍。

  • 5.1运动训练负荷概述

    本节简要介绍了运动负荷及其构成要素、功能与分类。

  • 5.2运动训练负荷的设计基础

    运动负荷设计的依据、需考虑的问题及要求,在本节都做了详细阐述。

  • 5.3运动训练负荷的设计与安排

    本节就运动训练负荷设计与安排的基本模式和专门的模式做了详细论述。

  • 5.4运动训练负荷的监控与评定

    如何对运动训练负荷进行监控和评定?通过本节的学习,你就会通过生物学和心理学监控的主要指标与评定标准,有所了解。

  • 5.5运动训练负荷的项群特征

    本节对不同项群训练负荷特征做了概括总结,对不同项目的运动员,不同时期的训练负荷诊断、评价、监控的指标和基本方法作了介绍。

  • 第六章运动训练过程与训练计划

    本章重点阐述运动训练过程的主体构架与基本流程;分析制定和实施训练计划的关键环节,论述多年、年度、大周期、周课时训练计划的结构模式及制定各层级训练计划的操作要点,对训练过程的调控以及运动训练效果的评价。

  • 6.1运动训练过程的基本构架

    本节重点阐述了运动训练过程的基本构架与基本流程。

  • 6.2运动训练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本节重点阐述了制定和实施训练计划的关键环节,论述多年、年度、大周期、周课时训练计划的结构模式及制定各层级训练计划的操作要点。

  • 6.3运动训练过程的调控

    本节重点阐述了训练过程的调控以及运动训练效果的评价。

  • 第七章教练员职责与教练行为

    本章介绍不同国家对教练员作用与职责的认识,呈现教练员扮演的多重角色,解析不同执教对象对教练员职业分类及其教练等级的要求,解读教练员的有效执教及其执教理念,探索教练员应具备的知识及其能力,梳理教练员执教行为特点及其对运动员的影响,分析教练员领导风格及其变化。

  • 7.1教练员的认知与执教

    本节的主要内容包括教练员的认知和教练员的执教。

  • 7.2教练员的知识与能力及领导行为

    本节的主要内容包括教练员的知识与能力和教练员的领导行为。

  • 开始学习
  • 第一章  作业测试
    第一章 运动训练学导言

    1.1 运动训练

    1.2 运动训练学

    1.3 不同层级的运动训练理论体系

    视频数3
  • 第二章  作业测试
    第二章 运动训练的辩证协同原则

    2.1 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构成、变化与表现的基本规律

    2.2 运动训练原则体系

    视频数3
  • 第三章  作业测试
    第三章 运动员竞技能力及其训练

    3.1 运动员体能及其训练

    3.2 运动员技术能力及其训练

    3.3 运动员战术能力及其训练

    3.4 运动员心理能力及其训练

    3.5 运动员知识能力及其训练

    视频数28
  • 第四章  作业测试
    第四章 运动训练方法及其应用

    4.1 运动训练方法概述和控制方法

    4.2 操作性训练方法

    4.3 运动训练基本手段

    视频数4
  • 第五章  作业测试
    第五章 运动训练负荷及其设计与安排

    5.1 运动训练负荷概述

    5.2 运动训练负荷的设计基础

    5.3 运动训练负荷的设计与安排

    5.4 运动训练负荷的监控与评定

    5.5 运动训练负荷的项群特征

    视频数7
  • 第六章  作业测试
    第六章 运动训练过程与训练计划

    6.1 运动训练过程的基本构架

    6.2 运动训练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6.3 运动训练过程的调控

    视频数5
  • 第七章  作业测试
    第七章 教练员职责与教练行为

    7.1 教练员的认知与执教

    7.2 教练员的知识与能力及领导行为

    视频数2
  • 期末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