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中国现代经典小说品鉴
本章主要选取中国现代文学中的一些经典小说作为讲述对象,以提高学生们的文学鉴赏力与审美水平。
-
●1.1绪论
代文学小说、当代文学小说
-
●1.2鲁迅《狂人日记》
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狂人”的经历。
-
●1.3鲁迅《阿Q正传》
阿Q的人生轨迹
阿Q的悲剧性
精神胜利法
对国民劣根性的批判 -
●1.4鲁迅《孔乙己》
鲁迅的第二篇小说,也是自己“最满意”的小说
孔乙己和科举制
书籍与长衫的文化隐喻
小伙计形象延续了鲁迅“救救孩子”的思想
“看客文化”和被消费的孔乙己 -
●1.5艾芜《三峡中》与《卡门》对读
艾芜南行成就了《山峡中》的写作
对比何以成立
为自由与为生存的女主人公,前者是卡门,后者是野猫子
传奇背后的决裂与调和,“天天相分”与“天人合一”的创作态度 -
●1.6茅盾《春蚕》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被国民党通缉。此后,他以“茅盾”为笔名开始进行文学创作,写出了《蚀》三部曲,新中国建国后,茅盾长期担任文化部长,并一直致力于文化建设工作。之后,他先后担任政协委员、政协副主席、全国文联名誉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期间,茅盾主要着重于文学批评和文学研究的工作,著作有《鼓吹集》、《夜读偶记》、《关于历史和历史剧》等。晚年,他经受着疾病的苦痛,完成回忆录《我走过的道路》。
小说四个部分的内容分别是什么
老通宝、多多头
丰收却是灾难
农村三部曲之一 -
●1.7茅盾《子夜》
中国民族工业的步履维艰
吴荪甫、赵伯韬
主题定位三个方面
对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发展起了开辟作用 -
●1.8巴金《家》
爱情三部曲、激流三部曲
高家的几位孙子的命运是什么样的?
高觉新、高觉慧人物形象特征
时代背景下封建大家族的没落
家族叙事文学的经典 -
●1.9李劼人《死水微澜》
他的小说被誉为“小说近代史”
小说中提到的几个重点地名、重点事件
蔡大嫂、罗歪嘴
甲午战争到辛丑条约签订时期四川会党空前活跃、教民势力日益猖獗的社会现实,揭示了晚清政府的腐朽统治,官民之间的重重矛盾。
突破了传统历史小说的写作范围,达到了更广阔的社会图景。 -
●1.10老舍《骆驼祥子》
人民艺术家
三次买车、三次失车
祥子、虎妞
旧中国劳动者的悲惨生活
拓展了新文学的表现范围 -
●1.11钱钟书《围城》
痴与聪慧
知识分子的生活境遇
方鸿渐、孙柔嘉
以经典的“围城”与“钟表”意象,探讨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的生存处境和人生的根本意义等人本问题,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风格独特的讽刺小说,被誉为“新儒林外史”。 -
●1.12萧红《呼兰河传》
萧红与“萧红体”小说
《呼兰河传》的主要内容
故乡印象与风俗
深厚、难忘的祖孙情
小团圆媳妇
有二伯
冯歪嘴子
寂寞的心境下,远望沦陷区,有家不能回的游子对故乡的思念 -
●1.13沈从文《边城》
创作缘起
边城三美
水与白塔的意象特征
-
第二章中国当代经典小学品鉴
本章主要选取中国当代文学中的一些经典小说作为讲述对象,以提高学生们的文学鉴赏力与审美水平。
-
●2.1汪曾祺《大淖记事》
小说描写的内容包括和尚们的宗教生活和民间的世俗生活两部分。和尚们的宗教生活是充满着人间烟火气或者说世俗性的。聪明漂亮的主人公明海在家叫小明子,是从小就确定要出家的。代表乡土人情的小英子的活泼大方,他们对戒律的藐视,他们旺盛的生命力,而所有这一切美好的东西,经过几十年新生活的改造,已不复存在。两个小主人公的爱情也走向成熟。明海在受完戒与小英子划船回家时,两人表白爱情。
-
●2.2汪曾祺《受戒》
小明子、小英子
《受戒》写明海和小英子的恋爱,通过他们那种纯洁、朴素、自然而又有一点苦涩的爱情,展示了汪曾祺心中纯净、透亮的爱情理想。同时,在主人公桃花源式爱情理想的实现过程中,充满了对现实因素的抵抗。
首先是注重对乡土风俗的描写,这是汪曾祺小说散文化的一大特色。其词小说结构独具匠心。在叙述顺序上,这篇小说应用了穿插、倒叙的手法。另外语言简单自然,无过分修饰,这也是汪曾祺作品的一大特色。 -
●2.3史铁生《命若琴弦》
残疾的“无名者”
一个故事,两段爱情,三个数字,四组意象
多重意蕴,残疾、宿命、坚忍、循环等等 -
●2.4茹志娟《百合花》
善于从微观的角度反映宏大的历史和复杂的人性
我看到她眼里晶莹发亮,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盖上了那位平常的年轻人的脸。
通讯员、新媳妇
表现战争环境下的人情美和人性美
将现代固化的革命历史文学的抒情模式转回了日常的温情,开辟出了新的文学道路。 -
●2.5张洁《爱是不能忘记的》
是迄今为止全国唯一获得短篇、中篇、长篇小说三项国家奖的作家,并创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三连冠”纪录。
通过一个叫珊珊的女青年对已故母亲钟雨的回忆,揭开了母亲与老干部“有情人难成眷属”的悲剧。
钟雨、老干部
揭示女性在追求爱情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觉醒、挣扎和抗争,为女性的自我解放寻找道路
它所写的是人类在感情生活上一种难以弥补的缺陷,作者企图探讨和提出的,并不是什么恋爱观的问题,而是社会学的问题 -
●2.6谌容《人到中年》
谌容注意到了知识分子,尤其是中年知识分子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人到中年》是谌容发表于《收获》1980年第1期的中篇小说。
中年眼科大夫陆文婷因超负荷运转而突发心肌梗塞,与此同时,陆文婷的同学、朋友姜亚芬离国出走
陆文婷、傅家杰、秦波
作者将中年问题提升到人生价值这一更具根本性和普遍性的高度上,显示出深刻的思想力度,这对当时,甚至对现在和未来,都具有丰富的社会意义和审美价值。
在艺术层面,还是思想内容上,都取得了独树一帜的成就 -
●2.7路遥《平凡的世界》
对人生的执着追求,对“苦难”的书写,对他所热爱的故乡的钟情,以及对他的现实主义写作手法的自信
小说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以整个社会的变迁、思想的转型为背景,刻画了社会各阶层普通人的生活样态,成功地塑造了少安和少平这些为生活默默承受着人生苦难的人们
孙少平、孙少安、田晓霞
乡土、青春、硬汉子 -
●2.8路遥《人生》
高加林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农村青年,这位青年人为了实现自己的心中抱负而做出的选择。
高加林、刘巧珍
以改革开放转型时期陕北高原的城乡生活为时代背景,以主人公高加林的行迹为中心,描写了高中毕业生高加林回到农村——离开土地去往城市——再重回农村的故事
它的问世标志着路遥的文学创作之路开始步入巅峰阶段,同时这部作品也奠定了其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
●2.9莫言《透明的红萝卜》
诺贝尔文学奖得住
小黑孩儿对红萝卜的向往
小黑孩儿、
真切地再现了动荡时代背景下苦难的生存状态
作者以更大的篇幅去关注人们的生存状态,以浓重的笔墨去描绘意蕴丰富的象征物——红萝卜。 -
●2.10莫言《红高粱》
1939年的抗日战争中,中国人的生存状态
余占鳌、戴凤莲
通过对余占鳌与戴凤莲的爱情故事以及民间武装伏击日本汽车队事件两条主线的叙述,刻画了兼土匪头子与抗日英雄的余占鳌,以及泼辣果敢的戴凤莲,来展现高密东北乡民间原始野性以及他们追求自由、渴望个性解放的精神
突破了现代历史战争题材的创作模式,作者另辟蹊径,开辟了一条崭新、鲜活的形式。 -
●2.11刘恒《狗日的粮食》
刘恒1989年开始撰写电影剧本。主要有《本命年》(《黑的雪》(改编)、《菊豆》(《伏羲伏羲》改编)、《秋菊打官司》、《四十不惑》、《红玫瑰白玫瑰》、《画魂》、《野草根》、《漂亮妈妈》、《张思德》等影片;电视剧有《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大路朝天》(《萝卜套》等小说改编)等
是那个特殊年代里发生的有关粮的故事:粮食,可以毁灭一个社会,更能把一个普通的农妇彻底击倒。
瘿袋、
主题在于通过描述在粮食匮乏的社会大背景下,一群活得如行尸走肉般的人的生存状态,借以表达对生命的悲悯。
一个连活都活不下的人是没有灵魂的,正是认识到了这一点,这篇短篇小说带给人的浓重的悲哀感才会绵延不绝。 -
●2.12贾平凹《浮躁》
一大批包括短、中、长篇在内的“商州系列”小说。这些作品反映了商品经济对农村的猛烈冲击,表现了农民同传统观念决裂,要求改变落后面貌的强烈愿望。
该小说写于1986年6月。该书记述的是在陕西一个偏远的小山村发生的一件件事情,如同大河响起了冰凌碎裂的声音,人们敏感到新生活的浪潮已扑面而来。从金狗最初出发点的那个小村仙游川,到两岔乡,到白石寨县,乃至整个商州,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打破封闭后的亢奋与躁动。
金狗
作家是运用象征的手法,借一个镇子的变化说明整个中国在彼时特殊时期所经历的真切的变化,小说表现的时在改革这一整体的社会背景下,整个社会的一种浮躁的情绪,但在经历过浮躁之后,主人公归于理性与平静。
《浮躁》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中的独特性在于,他选取了一个独特的角度来描写彼时特殊年代下整个社会的种种变化。这一角度就是“浮躁” -
●2.13陈忠实《白鹿原》
截止2009年,陈忠实及其作品共荣获文学奖21项,其中三部(篇)作品获得全国大奖,《信任》获1979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渭北高原,关于一个人的记忆》获1990~1991年全国报告文学奖,长篇小说《白鹿原》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1998),荣获省级以上文学奖17项。
《白鹿原》以白嘉轩为叙事核心,白鹿两家矛盾纠葛组织情节,以反映白嘉轩所代表的宗法家族制度及儒家伦理道德,在时代变迁与政治运动中的坚守与颓败为叙事线索,讲述了白鹿原村里两大家族白家和鹿家之间的故事。
白嘉轩、田小娥
"1.一部隐秘的社会政治演变史。2.一部隐秘的民族灵魂史。
3.一部隐秘的宗法文化的历史。"
小说受到《百年孤独》的影响,将西方魔幻现实主义等艺术手法与中国陕西那一片热土完美的结合,小说内涵极为丰富,将儒家传统文化对陕西白鹿原那一片热土的影响融入了文字之中,当然小说的内涵又不仅仅是儒家传统文化 -
●2.14霍达《穆斯林的葬礼》
长篇小说《穆斯林的葬礼》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霍达的家庭是个珠玉世家,她自幼喜爱文学,读书偏爱太史公的春秋笔法。成年后曾师从史学家马老先生探古寻源,尤攻秦史。六十年代曾就读于解放军艺术学院北京建筑工程学院,1966年大学毕业后,长期从事外文情报翻译工作,同时坚持业余写作,青年时代开始发表作品。1976年后任北京电视制片厂编剧,开始从事专业文艺创作。
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内容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这部五十余万字的长篇,以独特的视角、趋势的情感、丰厚的容量、深刻的内涵、冷峻的文笔,宏观地回顾了中国穆斯林漫长而艰难的足迹
韩子奇、梁君璧、韩新月
相对来讲单纯但不简单。内容集中,在两个凄婉的爱情悲剧叙述的背后,展现了历史、文化、人生等多重意蕴。 -
●2.15林白《一个人的战争》
是“个人化写作”和“女性写作”的代表性人物之一。
书中通过“我”的成长经历和林多米的遭遇,直接写出了女性感官的爱,刻画出了女性对肉体的感觉与迷恋,营造出了热烈而坦荡的个人经验世界
多米
通过描述多米的几段没有好结局的爱情故事,表达出一个关于女性意识觉醒的主题,在这个男子话语占领绝对权威的世界,一个女子为了求得属于自己的爱的理想,为了满足自己的渴望所进行的种种伤透身体与灵魂的挣扎,结果却是以失败而告终。
《一个人的战争》代表着九十年代私人化写作的开端。《一个人的战争》是关于女性话语书写的一朵奇葩。《一个人的战争》的叙述方式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中是独树一帜的,故事中并未选择单一的第一人称或是第三人称,而是这两种交错展开。 -
●2.16王安忆《长恨歌》
2004年《发廊情话》获第三届鲁迅文学优秀短篇小说奖。 2013年获法兰西文学艺术骑士勋章。2011年获提名布克国际文学奖。2013年获法兰西文学艺术骑士勋章。2016年12月2日,中国作协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委员。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2017年12月,凭借作品《向西,向西,向南》获“2017汪曾祺华语小说奖”中的中篇小说奖
《长恨歌》讲述了一个女人四十年的情与爱,被一枝细腻而绚烂的笔写得哀婉动人,其中交织着上海这所大都市从四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沧海桑田的变迁
王琦瑶
小说主要描写了王琦瑶的一生,看似写的是一个女人的故事,其实作者是想借女人写都市,想要表达女人与城市的主题。
《长恨歌》摒弃了某种宏达的历史叙事模式,她是从一个女人—王琦瑶的故事着手,她描写的是带有独特的上海市民性的、庸常而世俗的生活之事,将上海这座城市的历史,将上海几十年的风云变幻融入到一个女人的日常生活、人生经历之中。 -
●2.17阿来《尘埃落定》
《尘埃落定》,出版便好评如潮,还于2000年荣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2017年,凭借中篇小说《三只虫草》与散文《士与绅的最后遭逢》同时获得第十七届百花文学奖小说奖与散文奖,拿下百花文学奖历史上首个双奖。
在20世纪40年藏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与人文地理
二少爷、老麦琪土司
"《尘埃落定》以“傻子”二少爷的人生经历为线索,以独特的藏族历史、文化内涵和生存状态的书写建构全篇,以诗意灵动的语言讲述了土司制度的兴衰,表达了多义性的主题。一方面肯定了人的尊严,另一方面也深刻揭示出了人生的荒诞与虚无,充满着对人性与命运的深重反思。
"
《尘埃落定》是阿来重要的长篇小说代表作,曾于2000年获得第五届茅盾文学奖,其中以曲折动人故事情节,用饱含激情的笔墨,以及冷静超然的审视,展现出独特的藏族风情,体现了土司制度的神秘和浪漫。 -
●2.18毕飞宇《青衣》
多次获得《人民文学》小说创作奖、《小说选刊》奖、《小说月报》百花奖、冯牧文学奖、中国小说学会奖、庄重文文学奖等。2011年3月17日,毕飞宇的长篇小说《玉米》荣获第四届英仕曼亚洲文学奖,成为该奖项2007年创立以来,第三位获此殊荣的中国作家。2011年3月17日,毕飞宇凭长篇小说《玉米》获得了在香港公布的第四届英仕曼亚洲文学奖
"讲述的是一个关于戏剧演员的台上台下生活故事。小说中的主人公筱燕秋是革命就有两根青衣的水袖,她是天生的青衣好料子。在这部小说里,毕飞宇所写的是一个人在污浊生活中保留的那份对纯粹的渴望,写的是人在现实生活中所感受到的疼痛。
"
筱燕秋
小说《青衣》借助描绘一个京剧女演员筱燕秋在事业和爱情上坎坷的经历,来展现以筱燕秋为代表的现代女性与生存困境相抗争的历程,客观的传达了艺术发展在当代社会中的困顿之态。
《青衣》将人物命运与艺术发展紧密结合,将人物个性发展与社会大背景紧密融合,真切地关照了在经济快速发展进程中,现代女性的生存困境与困惑,主题深刻,蕴含着浓厚的人文关怀。 -
●2.19张炜《古船》
"1999年《古船》入选“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和“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九月寓言》与作者分别被评为“九十年代最具影响力十作家十作品”。《声音》、《一潭清水》、《九月寓言》、《外省书》、《能不忆蜀葵》、《鱼的故事》、《丑行或浪漫》等作品分别在海内外获得七十多种奖项。2008年,新作《你在高原》获“鄂尔多斯文学大奖”、“香港《亚洲周刊》全球华文十大小说”之首,“华语传媒大奖杰出作家奖”、“中国作家出版集团特别奖”、“出版人年度作家奖”、“茅盾文学奖等”十余项。
"
《古船》以自土改至改革开放四十余年的历史为背景,通过叙述胶东小镇洼狸镇上隋、赵、李三大家族的历史纷争与恩怨,全景式的展示了中国城乡状况以及人们生活、精神面貌在历史转折中的变迁。
隋抱朴、赵炳
"作者对历史转折舞台上各种人物的塑造,实则是作者以自觉的文化视角对人思想的审视,特别是在历史转折进程中,给与人的生存状态更多的关注,同时作者也肯定了人性的真与善,批判了人性的假与恶。
"
《古船》具有强烈而厚重的历史纵深感,小说以洼狸镇上隋、赵、李三大家族的恩怨为核心,叙述了三家自土改至改革开放新时期长达近半个世纪的纠纷,真实地再现了历史转折时期人们生存状况及心理面貌的变迁,传达了作者对人性的审视以及对历史发展的忧虑。 -
●2.20张承志《黑骏马》
"1981年,毕业获民族历史语言系硕士学位。分配到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工作任助理研究员。同年发表中篇小说《黑骏马》,获得第二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成为他的代表作。1995年获首届爱文文学奖。
2009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散文家奖"
"作品中的主人公白音宝力格被父亲送到草原上的额吉家里抚养,在白发额吉悉心照料下的白音宝力格成为了一个帐篷里的孩子,长大后的他已经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成为一名畜牧专家,一心钻研畜牧业以及兽医技术。白音宝力格有了自己的理想——向往真正的专业学习,渴望接受现代文明的熏陶。当他回来时,当初一切的憧憬与美好都被黄毛希拉打碎了。于是他坚定的再一次离开了草原,
时隔九年,白音宝力格又回到了他日夜牵挂的草原。"
白音宝力格、索米娅
中篇小说《黑骏马》……把乌珠穆沁蒙古草原的历史社会与现代社会联结起来,它反映了草原古老生活方式向现代文明演化的时代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