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文化
2万+ 人选课
更新日期:2025/05/10
开课时间2025/01/21 - 2025/07/20
课程周期26 周
开课状态开课中
每周学时-
课程简介
《齐鲁文化》是一门系统讲述源远流长、内涵丰富的齐鲁文化的课程。齐鲁大地,人杰地灵,群星璀璨,数千年来,涌现出孔子、孟子、墨子、孙子、管子、晏子、诸葛亮、李清照、辛弃疾、蒲松龄等一大批杰出人物,还有众多文化名人客居山东,留下不少传世佳作,齐鲁文化哺育着世世代代生于斯长于斯的山东人,也对中华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本课程重点讲述齐鲁文化发展的历史沿革,具有代表性的思想家、文学家、教育家、艺术家的思想或作品,帮助大家了解异彩纷呈、争奇斗艳的齐鲁文化的深刻内涵。 本课程首先追溯齐鲁文化的发展历程,随后重点性的介绍在齐鲁大地上诞生、发展的儒家、墨家、兵家、阴阳家、法家的思想和主张,进而带领同学们了解齐鲁文化的多方面成就,力求系统、深入、全面地对齐鲁文化的丰富内涵加以把握,在领略由齐鲁先贤共同创造的齐鲁文化迷人魅力的同时,从他们的思想中汲取营养和智慧,面对和解决当下的问题。
课程大纲

在线教程

章节简介教学计划
绪论
登录后可预览视频
齐鲁历史发展演变的进程
李红艳
齐鲁文化发展的历史阶段
李红艳
学习齐鲁文化的意义
李红艳
海岱考古
山东自然环境
胡常春
何为东夷文化
胡常春
东夷文化的兴起
胡常春
东夷文化的繁荣
胡常春
东夷文化的衰落
胡常春
两周秦汉时期的山东考古
鲁国故城与齐国故城
胡常春
战国齐墓与山东汉墓
胡常春
齐鲁历史
齐鲁历史的起源与发展
齐鲁历史的起源与发展(上)
李红艳
齐鲁历史的起源与发展(下)
李红艳
西周建立及齐鲁立国
李红艳
春秋时期的齐鲁历史
李红艳
战国时期的齐鲁历史
战国时期的齐鲁历史(上)
李红艳
战国时期的齐鲁历史(下)
李红艳
齐鲁文化
齐文化
李红艳
鲁文化
李红艳
齐鲁文化
李红艳
百家争鸣与轴心时代
稷下学宫与百家争鸣
稷下学宫
王翘
稷下百家争鸣的主要内容
王翘
稷下学宫的作用及其历史地位
王翘
轴心时代
什么是“轴心时代”?
王翘
为何会出现轴心时代?
王翘
轴心时代东西方文化的发展
王翘
齐鲁思想源流
齐鲁思想的早期发展
侯方峰
春秋战国时期的齐鲁思想
侯方峰
秦汉时期的齐鲁思想
侯方峰
先秦儒家思想
孔子与儒学的创立
侯方峰
孟子对儒学的发展
侯方峰
墨子与墨家
墨子生平
王春花
墨家学派及其思想
王春花
阴阳家的理论
阴阳思想的由来
侯方峰
邹衍与阴阳五行学说
侯方峰
兵家的主张
司马穰苴及《司马法》
侯方峰
孙武与《孙子兵法》
侯方峰
名将孙膑与《孙膑兵法》
侯方峰
法治的观念
管仲与《管子》
侯方峰
晏子与《晏子春秋》
侯方峰
荀子法治思想及其影响
侯方峰
齐鲁文学与艺术
齐鲁文学之诗歌
杨峰
齐鲁文学之小说
齐鲁文学之小说(上)
杨峰
齐鲁文学之小说(下)
杨峰
齐鲁绘画艺术
朱振华
齐鲁书法艺术
朱振华
齐鲁雕塑艺术
朱振华
齐鲁传统教育
齐鲁传统教育的起源与演进
齐鲁传统教育的起源与演进 (上)
齐健
齐鲁传统教育的起源与演进 (中)
齐健
齐鲁传统教育的起源与演进 (下)
齐健
稷下学宫与山东书院的教育传统
稷下学宫与山东书院的教育传统(上)
齐健
稷下学宫与山东书院的教育传统(下)
齐健
影响深远的齐鲁传统教育思想
影响深远的齐鲁传统教育思想(上)
齐健
影响深远的齐鲁传统教育思想(下)
齐健
齐鲁民风民俗
齐鲁民俗与山东人
朱振华
田野调查与民俗采风
朱振华
齐鲁民俗概览
朱振华
齐鲁名士
齐鲁名士概览
王春花
齐鲁名士风采
齐鲁名士风采(上)
王春花
齐鲁名士风采(下)
王春花
  • 绪章绪论

    主要介绍了齐鲁历史发展的基本历程、发展阶段,齐鲁文化的发展阶段和基本特征,学习齐鲁文化对我们现今生活的意义和启示。重点掌握齐鲁文化发展的阶段及其基本特征。

  • 0.1齐鲁历史发展演变的进程

    介绍齐鲁历史发展演变的进程。

  • 0.2齐鲁文化发展的历史阶段

    本部分主要介绍齐鲁文化的发展历史阶段。

  • 0.3学习齐鲁文化的意义

    介绍学习齐鲁文化的现实意义等内容,同时介绍本课程的考核与评价,课后思考题与实践,推荐学习资源。

  • 第一章海岱考古

    本讲主要介绍在齐鲁文化形成之前,山东地区远古时期的历史。由于缺乏文字记载,因此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主要依靠考古学的发现,因此本讲名为“海岱考古”,以介绍山东地区原始社会时期的考古发现为主。

  • 1.1山东自然环境

    介绍山东自然环境

  • 1.2何为东夷文化

    简单介绍什么是东夷文化。

  • 1.3东夷文化的兴起

    介绍山东地区远古时代的考古学文化谱系以及东夷文化产生、兴起。

  • 1.4东夷文化的繁荣

    介绍东夷文化繁荣阶段的后李文化、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

  • 1.5东夷文化的衰落

    介绍东夷文化的衰落阶段——岳石文化,以及岳石文化之后残存的东夷文化因素的发展去向。

  • 第二章两周秦汉时期的山东考古

    两周秦汉时期,山东地区依然繁盛,不仅在流传下来的文献中多有记载,考古学的发现也证实了这一点。 本讲主要介绍两周秦汉时期山东地区具有代表性的考古发现,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曲阜鲁国故城与临淄齐国故城,一是山东地区战国至秦汉时期的墓葬。

  • 2.1鲁国故城与齐国故城

    鲁国与齐国是周王朝在东方的大国,曲阜鲁国故城与临淄齐国故城是其政治、经济与文化的中心,本节主要介绍鲁、齐两国都城的主要布局与考古发现。

  • 2.2战国齐墓与山东汉墓

    山东地区发现的战国至秦汉时期的墓葬是比较有特色的,本节主要介绍了战国时期的齐国墓葬、山东地区发现的汉代诸侯王墓以及山东地区发现的汉代画像石。

  • 第三章齐鲁历史

    主要介绍齐鲁历史的起源,齐国史和鲁国史的形成和发展,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史和鲁国史的演变及其衰亡的历史过程,探究齐鲁历史发展演变的规律及其对中国古代历史的贡献和影响。

  • 3.1齐鲁历史的起源与发展

    主要介绍了远古时期在山东大地的地理空间,出现的早期文明、东夷人、夏商时期对山东区域的统治,从这些历史活动的联系来看,应该是齐鲁历史起源的源头。由此可知,山东区域是中华民族文明诞生的摇篮地之一。

  • 3.2西周建立及齐鲁立国

    主要介绍了西周的建立过程,西周初年的制度建设,主要介绍宗法制和分封制。恰恰因为分封制,所以才有了齐国和鲁国。因此,齐国史和鲁国史几乎与西周的历史同步开始,结束也是相差不远。齐鲁两国作为东方大国,名义上是西周的诸侯国,实际上各国都有自己的实际上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权力,在东方具有重要的意义。

  • 3.3春秋时期的齐鲁历史

    主要介绍春秋时期周王室势力衰微,诸侯各国发展不均衡,争霸战争加速了历史的进程,齐国经过齐桓公和管仲的改革,国力强盛,成为春秋五霸中的首霸,鲁国由东方大国逐渐转变成弱国,尽管曾经积极谋求改革,对外积极斡旋,曾经和齐国相抗衡,然而由于鲁国一直没有出现一场彻底的变革,国王的势力逐渐被大夫分割,齐国和鲁国的强弱之别,也反应了春秋时期的历史走向。

  • 3.4战国时期的齐鲁历史

    主要介绍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及其原因,战国初年的山东形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齐国的兴衰,鲁国的衰亡。重点掌握社会变革的原因,战国时期的时代主题,齐国由盛转衰的原因,鲁国衰亡的教训。

  • 第四章齐鲁文化

    主要介绍齐文化、鲁文化和齐鲁文化的形成、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过程,同时从实践的层面,看齐文化、鲁文化和齐鲁文化的内涵及其特征,尤其要注意的是,文化一经产生,就具有了相对的独立性,并以不同的方式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从而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

  • 4.1齐文化

     主要介绍了齐国的建国,齐国的治国方略与实践,齐文化的内涵及特征。

  • 4.2鲁文化

    主要介绍了鲁国的建国,鲁国的治国方略与实践,鲁文化的内涵及特征。

  • 4.3齐鲁文化

    主要介绍了齐文化、鲁文化的异同,齐鲁文化的融合与发展,齐鲁文化的精神特质。

  • 第五章百家争鸣与轴心时代

    通过对稷下学宫时期百家争鸣主要内容的学习和了解,掌握稷下之学对齐鲁文化发展的历史意义;通过对“轴心时代”东西方文化突破性发展的学习,从人类文化整体发展的宏观视角上 加深对这一时期的齐鲁文化精神及其历史价值的认识和理解。

  • 5.1稷下学宫与百家争鸣

    本节主要了解稷下学宫的建立及稷下诸学派,掌握稷下学宫时期百家争鸣的主要内容,理解稷下学宫的作用及其历史地位。

  • 5.2轴心时代

    了解“轴心时代”思想,了解“轴心时代”出现文化突破性发展的原因,理解轴心时代东西方文化的发展及轴心时代的主要贡献和影响。

  • 第六章齐鲁思想源流

    在齐鲁大地上诞生了许多影响深远的思想家及思想,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墨家、兵家、阴阳家、黄老之学或在此诞生、或与齐鲁大地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对中华思想文明做将齐鲁思想文化的发展划分为三个时期:齐、鲁立国之前,齐国、鲁出了重要贡献。有学者国统治时期,秦汉及其后的历史时期,这种划分方法有助于我们比较好的把握住齐鲁思想文化发展的脉络,更好地理解齐鲁思想的独特之处。

  • 6.1齐鲁思想的早期发展

       西周初年,通过分封建立了齐、鲁两个诸侯国。虽然同样是受此时期处于主导地位的周文化的影响,但是由于两个诸侯国的治国方略不同,所以表现出了不同的特征。

  • 6.2春秋战国时期的齐鲁思想

    春秋战国时期,鲁国诞生了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以墨翟为代表的墨家思想,齐国则孕育了管仲、晏婴的礼治与法治结合的思想。齐国在战国时期兴建稷下学宫,当时的顶尖学者纷纷汇聚于此,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产生了许多较有影响的学派。

  • 6.3秦汉时期的齐鲁思想

    秦朝统治期间,以法学为统治思想,但是齐文化中的阴阳五行学说、方士仙话以及鲁文化中的儒家思想也产生了一定影响。到了汉朝,黄老之学和儒学先后成为官方思想,尤其是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后,儒家思想成为了此后2000余年中占统治地位的思想,齐鲁文化由地域文化上升为了主流文化。

  • 第七章先秦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刻影响,汉代以后到辛亥革命前,儒家思想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孔子创立儒家思想,孟子则大力发展了儒家思想,本章主要对两人的思想做简单介绍。

  • 7.1孔子与儒学的创立

    儒学作为一个学派,是由孔子创立的,他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孔子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象征,本节先介绍孔子的生平,然后从维护周礼、利义之辩、以仁释礼三个方面简单介绍孔子的思想。

  • 7.2孟子对儒学的发展

    孟子对儒家学说进行了改造、发展,他对儒家学说的思想贡献并不亚于孔子,这节课简要从性善论、仁政王道、人格修养等方面介绍孟子对儒家思想的发展。

  • 第八章墨子与墨家

    墨家是墨子创立的学派,墨学是战国时期的显学。墨子的思想主要有十个方面: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非命、天志、明鬼。墨子在数学、物理学、心理学等领域也有巨大贡献。墨子的思想与科学成就影响至今,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本章学习的重点是了解墨子的思想与科学成就,总结墨家的值得弘扬的思想与精神。
    学习本章应注意注意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应注意凝练历史人物的思想对当代社会的意义。

  • 8.1墨子生平

    介绍墨子的姓名、里籍、生卒年与生活时代、出身与职业。

  • 8.2墨家学派及其思想

    介绍墨家学派的创立与地位,墨家学派的思想及其墨家的精神。

  • 第九章阴阳家的理论

    邹衍在对夏商周以来的阴阳、五行观念整理基础上,创立了阴阳五行学说,这一学说虽然乍看“闳大不经”,但其实自成一体,在当时及后世都有很大的影响,邹衍的学说不但在政治生活中、而且在思想领域中一直持久地发生着影响。本章主要学习了解阴阳五行思想的一些基本内容。

  • 9.1阴阳思想的由来

    阴阳家的思想主要有两条来源:一是《洪范》《月令》,强调五行,不讲阴阳;二是儒家的“易传”,强调阴阳,不讲五行,后来二者逐渐混合在一起了。

  • 9.2邹衍与阴阳五行学说

    本节主要讲邹衍思想的两个方面:“大九州”地理观和“五德终始”历史观。

  • 第十章兵家的主张

    春秋时期,战争越来越多,其规模也越来越大,越来越惨烈。战争给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也激发了人们研究战争的热情,在这方面,齐国的兵法思想在当时处于领先水平。司马穰苴、孙武、孙膑这三位兵法大师,都与齐国的兵学文化有着很深的联系,他们的军事理论代表了齐文化发展的高峰,直到今天仍在发挥着重要影响。

  • 10.1司马穰苴及《司马法》

    本节主要介绍司马穰苴的生平,《司马穰苴兵法》的成书过程、主要内容,以及书中所记兵法思想所蕴含的实际价值。

  • 10.2孙武与《孙子兵法》

    本节主要介绍孙武的生平,《孙子兵法》的主要思想、价值,以及其中的哲学思想。

  • 10.3名将孙膑与《孙膑兵法》

    本节主要介绍孙膑的生平,《孙膑兵法》的内容、思想。

  • 第十一章法治的观念

    东周时期,“礼崩乐坏”,传统的宗法制统治体系已经无法维持下去,那么国家究竟应该如何治理呢?面对现实的政治问题,自管仲起,齐国进行了许多创造性的尝试,并在理论上予以总结和升华,管仲和晏婴都属于成功的政治家,在他们的实践和思想基础上,《管子》《晏子春秋》提出了许多有影响的政治理论,其中最重要的是重视礼治,礼治和法治相结合。战国末期,齐国稷下学宫的最后一位大思想家荀子广泛吸收各家思想,从“人性恶”的判断出发,将“礼治”思想推到了新高度,“以法治充实礼治”,他的学生李斯、韩非都成了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 11.1管仲与《管子》

    管仲是齐国的政治家,也是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本节先介绍了他的生平,然后介绍了《管子》一书中的主要思想。

  • 11.2晏子与《晏子春秋》

    本节主要介绍了晏子的生平,《晏子春秋》的主要思想,这些思想主要包括崇尚礼、节俭,以及和而不同。

  • 11.3荀子法治思想及其影响

    本节主要介绍了荀子的生平以及主要思想。这些思想主要包括人性恶、化性起伪、礼治与权威主义等。

  • 第十二章齐鲁文学与艺术

    齐鲁大地既有源远流长的历史传统,又有星河璀璨的先贤人物。此外更有光彩夺目的文化艺术。在审美意义上,这些艺术样式在绘画、书法、雕塑等领域的体现最为突出。本章分别从绘画、书法、雕塑等方面对山东大地的艺术样式做了分层次、有重点的介绍。

  • 12.1齐鲁文学之诗歌

    在了解古代山东诗歌发展脉络的基础上,比较深入地了解明代诗人李梦阳和清代诗人王士禛的诗歌创作特点。

  • 12.2齐鲁文学之小说

    主要了解清代著名小说作家蒲松龄及其作品《聊斋志异》的相关情况。

  • 12.3齐鲁绘画艺术

    齐鲁绘画艺术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时期先民们生活实践中的工艺创造和巫术活动。本节我们从历时性的角度,寻源溯踪,向大家展现齐鲁绘画艺术的代表性类型、作品和画家。

  • 12.4齐鲁书法艺术

    书法是线条的艺术,也是色彩的艺术。山东大地儒家礼仪的醇厚刚正,以及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文化大势,使得齐鲁书法艺术既有鲜明的地域特点,又成为中华大地上书房宝库的典范。

  • 12.5齐鲁雕塑艺术

    雕塑作为一种现代艺术的概念,在齐鲁大地上可以追溯到原始人用泥巴和火焰烧制出各类陶器的蒙昧时期。随着齐鲁文化的赓扬和儒家礼仪的渗透,山东地区的陵墓建筑、工艺美术和宗教艺术,无不在雕塑艺术层面体现出独树一帜的地域特点。

  • 第十三章齐鲁传统教育

    本章内容包括“齐鲁传统教育的起源与演进”(官学与私学)、“稷下学宫与山东书院教育传统”和“影响深远的齐鲁传统教育思想”三个专题。学习目的是了解齐鲁传统教育的发展概况,认识齐鲁传统教育的基本特点和优良传统。学习重点是稷下学宫及山东书院教育的主要特点,以孔孟等为代表的齐鲁传统教育思想主张及其历史价值;难点是理解齐鲁私学产生与发展的原因及历史意义,把握齐鲁传统教育的基本特征。

  • 13.1齐鲁传统教育的起源与演进

    本节(专题)主要介绍了齐鲁传统教育的起源、官学与私学的发展基本概况等。

  • 13.2稷下学宫与山东书院的教育传统

    本节(专题)主要介绍了稷下学宫的办学特色和山东古代书院教育的基本特点与发展概况。

  • 13.3影响深远的齐鲁传统教育思想

    本节主要介绍了先秦时期的孔子、墨子和孟子三位最具代表性的山东古代著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主张及历史价值。
    以及魏晋南北朝以来的颜之推、郑玄和石介三位具有代表性的山东古代教育思想家的教育思想主张及历史价值,和对本讲的小结。

  • 第十四章齐鲁民风民俗

    所谓民俗,就是在民众中传承的社会文化传统,是被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如果说文化是一条大河,那么民俗就是大河源头的涓涓细流。如果说文化是一棵大树,那么民俗就是这颗大树的万千虬须,扎根大地,提供营养。通过本章的学习,我们会发现,齐鲁民俗是中华各民族地区民俗的典范,在体现出地域色彩的同时,也成为正统北方人的代表。

  • 14.1齐鲁民俗与山东人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本节从山东自然地理的形貌开始,围绕自然资源、历史传统和文脉渊源,向大家系统展示了山东地区人才辈出、民俗淳厚,以及自然环境和生活文化关系的渊源所自。

  • 14.2田野调查与民俗采风

    田野调查又叫实地调查或社会调查,科学的人类学田野调查方法有助于我们通过直接观察去把握和理解纷繁复杂的文化现象。本节即从齐鲁文化的地域特点出发,通过介绍田野调查的基本思路、手段和方法,向大家展现了“如何通过生活观察去理解我们生活的山东”这个重要命题。

  • 14.3齐鲁民俗概览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山东民俗表现出自身的地域性、多样性、复杂性。本节从沿海到内陆,从鲁西、鲁中大地到鲁东沿海和鲁西南,从饮食、居住到俗信、礼仪,向大家集中展现了齐鲁大地的民俗文化万花筒。

  • 第十五章齐鲁名士

    齐鲁大地,名士辈出,他们谱写了齐鲁文化的华彩乐章,成就了齐鲁大地的辉煌历史,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本章带领同学们了解齐鲁名士,领略他们的风采。
    本章学习的重点是了解齐鲁各时期的名人,梳理他们的成就。
    学习本章应注意注意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应注意凝练历史人物的思想对当代社会的意义。

  • 15.1齐鲁名士概览

    主要介绍历史上的齐鲁名士概况。

  • 15.2齐鲁名士风采

    主要介绍了郑玄、刘晏、戚继光的生平、事迹。

  • 开始学习
  • 绪章  作业测试
    绪章绪论

    0.1 齐鲁历史发展演变的进程

    0.2 齐鲁文化发展的历史阶段

    0.3 学习齐鲁文化的意义

    视频数3
  • 第一章  作业测试
    第一章 海岱考古

    1.1 山东自然环境

    1.2 何为东夷文化

    1.3 东夷文化的兴起

    1.4 东夷文化的繁荣

    1.5 东夷文化的衰落

    视频数5
  • 第二章  作业测试
    第二章 两周秦汉时期的山东考古

    2.1 鲁国故城与齐国故城

    2.2 战国齐墓与山东汉墓

    视频数2
  • 第三章  作业测试
    第三章 齐鲁历史

    3.1 齐鲁历史的起源与发展

    3.2 西周建立及齐鲁立国

    3.3 春秋时期的齐鲁历史

    3.4 战国时期的齐鲁历史

    视频数6
  • 第四章  作业测试
    第四章 齐鲁文化

    4.1 齐文化

    4.2 鲁文化

    4.3 齐鲁文化

    视频数3
  • 第五章  作业测试
    第五章 百家争鸣与轴心时代

    5.1 稷下学宫与百家争鸣

    5.2 轴心时代

    视频数6
  • 第六章  作业测试
    第六章 齐鲁思想源流

    6.1 齐鲁思想的早期发展

    6.2 春秋战国时期的齐鲁思想

    6.3 秦汉时期的齐鲁思想

    视频数3
  • 第七章  作业测试
    第七章 先秦儒家思想

    7.1 孔子与儒学的创立

    7.2 孟子对儒学的发展

    视频数2
  • 第八章  作业测试
    第八章 墨子与墨家

    8.1 墨子生平

    8.2 墨家学派及其思想

    视频数2
  • 第九章  作业测试
    第九章 阴阳家的理论

    9.1 阴阳思想的由来

    9.2 邹衍与阴阳五行学说

    视频数2
  • 第十章  作业测试
    第十章 兵家的主张

    10.1 司马穰苴及《司马法》

    10.2 孙武与《孙子兵法》

    10.3 名将孙膑与《孙膑兵法》

    视频数3
  • 第十一章  作业测试
    第十一章 法治的观念

    11.1 管仲与《管子》

    11.2 晏子与《晏子春秋》

    11.3 荀子法治思想及其影响

    视频数3
  • 第十二章  作业测试
    第十二章 齐鲁文学与艺术

    12.1 齐鲁文学之诗歌

    12.2 齐鲁文学之小说

    12.3 齐鲁绘画艺术

    12.4 齐鲁书法艺术

    12.5 齐鲁雕塑艺术

    视频数6
  • 第十三章  作业测试
    第十三章 齐鲁传统教育

    13.1 齐鲁传统教育的起源与演进

    13.2 稷下学宫与山东书院的教育传统

    13.3 影响深远的齐鲁传统教育思想

    视频数7
  • 第十四章  作业测试
    第十四章 齐鲁民风民俗

    14.1 齐鲁民俗与山东人

    14.2 田野调查与民俗采风

    14.3 齐鲁民俗概览

    视频数3
  • 第十五章  作业测试
    第十五章 齐鲁名士

    15.1 齐鲁名士概览

    15.2 齐鲁名士风采

    视频数3
  • 期末考试